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T 52662023JXXXXX202X 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tunnel engineering(备案稿)2023-10-10 发布2023-12-01 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DB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tunnel engineering DB37/T 526620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xxxxx-202x 主编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
2、团有限公司济 南 城 建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批准部门:山 东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施行日期:2 0 2 3年1 2月0 1日 XXXXXXX 出 版 社2023济 南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2023 年 第 10 号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基坑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等18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 基坑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岩石耐磨性钢针法试验规程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假山工程技术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装配
3、式混凝土楼梯应用技术标准地下成孔成槽质量检测技术标准民用建筑氡检测与防治技术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智慧灯杆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混凝土箱涵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设计标准钢丝网架(片)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应用技术标准海水淡化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和市政基础设施岩土工程勘察标准等 18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以发布,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原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DB37/T 5120-2018、IPS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DBJ/T 14-088-2012 同时废止。以上
4、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附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 年 10 月 10 日附件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主编单位 1 基坑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 DB37/T 5253-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2 岩石耐磨性钢针法试验规程 DB37/T 5254-2023 山东建投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3 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 DB37/T 5255-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滨州市诚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4 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
5、建筑评价标准 DB37/T 5256-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济南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 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DB37/T 5257-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6 假山工程技术标准 DB37/T 5258-2023 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DB37/T 5259-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8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DB37/T 5260-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9 装配式混凝土楼梯应用技
6、术标准 DB37/T 5261-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瑞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10 地下成孔成槽质量检测技术标准 DB37/T 5262-2023 山东鲁勘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建筑大学 11 民用建筑氡检测与防治技术标准 DB37/T 5263-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1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DB37/T 5120-20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13 智慧灯杆工程建设标准 DB37/T 5264-2023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
7、任公司 14 城市道路混凝土箱涵技术标准 DB37/T 5265-2023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5 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设计标准 DB37/T 5266-2023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16 钢丝网架(片)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应用技术标准 DB37/T 5267-2023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中工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17 海水淡化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标准 DB37/T 5268-2023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大学 18 市政基础设施岩土工程勘察
8、标准 DB37/T 5269-2023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前言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通知(鲁建标字202119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城市道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隧道建设条件调查;5.总体设计;6.结构计算;7.结构设计;8.防排水设计;9.附属工程设计;10.辅助工程措施;11.施工方案设计;12.路基与路面;13.照明设施;14.通风与防排烟设施;15.消防给水与
9、灭火设施;16.供配电设施;17.综合监控;18.交通安全设施;19.装修与景观。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高新区天辰路 2177 号联合财富广场#5;邮政编码:250101,电话:053168939881,邮箱:)。主 编 单 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招远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威海市环
10、翠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万 利 张长安 孙 杰 郑召怡 吴 涛 王仁伟 滕方勇 陈光勇 沈佳佳 胡瑶瑶 田桂珍 陆建群 董宗岭 宋彦平 张利军 冯荣海 孙昌海 邵 行 宋 京 徐 磊 陶楚青 周逸凯 张欣欣 张 艳 张青青 林国伟 杨 力 屈加林 王云博 于 涛 陈兆慧 刘爱敏 袁 迪 王 鑫 文 鹏 赵艳萍 主要审查人员:郭小红 刘俊岩 褚为耕 李君强 林定权 程海涛 高国忠 陈玉远 鹿 江 目 次 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64 隧道建设条件调查.84.1 一般规定.84.2 资料搜集与地形测绘.84.3 岩土工程勘察与围岩
11、分级.94.4 工程环境调查.115 总体设计.125.1 一般规定.125.2 平面线形设计.135.3 纵断面设计.145.4 横断面设计.155.5 横通道及附属工程设计.166 结构计算.196.1 一般规定.196.2 荷载分类和效应组合.196.3 暗挖隧道结构.226.4 明挖隧道结构.256.5 基坑围护结构.267 结构设计.307.1 一般规定.307.2 复合式衬砌.307.3 明挖结构.337.4 基坑围护结构.358 防排水设计.388.1 一般规定.388.2 复合式衬砌防排水.398.3 明挖结构防排水.409 附属工程设计.419.1 一般规定.419.2 斜井
12、与竖井.429.3 风道及地下附属用房.439.4 横通道及疏散通道.4410 辅助工程措施.4511 施工方案设计.4711.1 一般规定.4711.2 暗挖法.4811.3 明挖法.5412 路基与路面.5512.1 一般规定.5512.2 路基.5512.3 路面.5513 照明设施.5713.1 一般规定.5713.2 入口段照明.5813.3 过渡段照明.6013.4 中间段照明.6113.5 出口段照明.6113.6 特殊段照明.6113.7 洞外引道照明.6213.8 洞内装饰照明.6213.9 光源和灯具.6313.10 照明节能与控制.6313.11 应急照明.6414 通风
13、与防排烟设施.6614.1 一般规定.6614.2 隧道运营通风.6614.3 隧道防排烟.6914.4 风机选型与安装.7114.5 隧道通风控制.7215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7515.1 一般规定.7515.2 消防给水系统.7515.3 灭火设施.7815.4 消防控制.8016 供配电设施.8216.1 一般规定.8216.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8216.3 变配电所及发电机房.8316.4 配电设施.8516.5 电力监控与保护.8616.6 线缆及敷设.8716.7 接地和防雷.8717 综合监控.8917.1 一般规定.8917.2 中央监控管理系统.9017.3 环境及设备
14、监控系统.9117.4 交通控制诱导系统.9117.5 视频监控系统.9217.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9317.7 紧急电话与有线广播系统.9417.8 无线通信系统.9417.9 监控中心.9518 交通安全设施.9618.1 一般规定.9618.2 标志.9618.3 标线.9818.4 轮廓标.9919 装修与景观.10019.1 一般规定.10019.2 洞内装修.10019.3 装修材料.10119.4 洞口景观.101本标准用词说明.103引用标准名录.104附:条文说明.10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15、Requirements.64 Investiga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Conditions.84.1 General Requirement.84.2 Data Collection and Topographic Mapping.84.3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94.4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Survey.115 Overall Design.125.1 General Requirement.125.2 Design of H
16、orizontal Alignment.135.3 Design of Vertical Alignment.145.4 Cross Section Design.155.5 Cross Passage and Ancillary Engineering Design.166 Structural Calculation.196.1 General Requirement.196.2 Load Classification and Effect Combination.196.3 Covered-excavation Tunnel Structure.226.4 Cut and Cover T
17、unnel Structure.256.5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267 Structure Design.307.1 General Requirement.307.2 Composite Lining.307.3 Open-cut Structure.337.4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358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388.1 General Requirement.388.2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of
18、 the Composite Lining.398.3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of Cut and Cover Structure.409 Ancillary Engineering Design.419.1 General Requirement.419.2 Inclined and Vertical Shafts.429.3 Air Duct and Underground Ancillary Rooms.439.4 Cross Passage and Evacuation Passage.4410 Auxiliary Engineering Mea
19、sures.4511 Civil Construction Scheme Design.4711.1 General Requirement.4711.2 Covered-excavation Tunnel.4811.3 Open-cut method.5412 Subgrade and Ravement.5512.1 General requirement.5512.2 Subgrade.5512.3 Pavement.5513 Lighting Facilities.5713.1 General Requirement.5713.2 Threshold zone Lighting.5813
20、.3 Transition zone Lighting.6013.4 Interior zone Lighting.6113.5 Exit zone Lighting.6113.6 Special zone Lighting.6113.7 Exterior approach Lighting.6213.8 Decorative Lighting in the Cave.6213.9 Light Sources and Luminaires.6313.10 Lighting Energy Saving and Control.6313.11 Emergency Lighting.6414 Ven
21、tilation and Smoke Control Facilities.6614.1 General Requirement.6614.2 Tunnel Operation Ventilation.6614.3 Tunnel Smoke Prevention and Exhaust.6914.4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Fan.7114.5 Tunnel Ventilation Control.7215 Fire Water-supply and Fire Extinguishing facilities.7515.1 General Requireme
22、nt.7515.2 Fire Water-supply System.7515.3 Fire Extinguishing Facilities.7815.4 Fire Control.8016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8216.1 General Requirement.8216.2 Power Load Classification and Power Supply Requirement.8216.3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and generator room.8316.4 Power Distributi
23、on Facilities.8516.5 Power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8616.6 Cables and Laying.8716.7 Grounding and Surge Protection.8717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8917.1 General Requirement.8917.2 Centr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9017.3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9117.4 Traffic Monitoring an
24、d Guidance System.9117.5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9217.6 Automatic Fire Alarm and Fire Linkage System.9317.7 Emergency Telephone and Public Address System.9417.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9417.9 Monitoring Center.9518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9618.1 General Requirement.9618.2 Traffic Signs.961
25、8.3 Traffic Markings.9818.4 Contour Markings.9919 Decoration and Landscape.10019.1 General Requirement.10019.2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 of Cave.10019.3 Decoration Materials.10119.4 Landscape Design of Entrance.10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103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04Addition:
26、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0711 总则1.0.1为规范山东省城市道路隧道设计,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暗挖法、明挖法为主要开挖手段的新建城市道路隧道。1.0.3山东省城市道路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2.0.1城市道路隧道 urban road tunnel城市范围内供机动车通行或兼顾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隧道。不含各地块、地下车库间的连通道。2.0.2城市山岭隧道 mining-method tunnel 穿越城区山体的隧道。2.0.3城市下沉隧道
27、 mining-method tunnel 修筑于城区地面以下、洞身低于洞口标高的隧道。2.0.4明挖法隧道 cut and cover tunnel 在基坑中修筑隧道结构并回填形成的隧道。2.0.5 暗挖法隧道 covered-excavation tunnel 在地面下封闭环境内采用爆破或掘进机等简易机械开挖形成的隧道。2.0.6 锁脚微型桩 feet-lock micropile 隧道采用先拱后墙的方式开挖时,在进行下一步开挖前,采用机械设备在拱架下端按照一定角度植入围岩并与拱架形成一体,防止初期支护整体变形的钢管桩。2.0.7 中壁台阶法 center diagram bench cu
28、t method将设计开挖断面分成上下两个台阶,每个台阶分左、右两个断面,开挖上台阶先行断面后,施工中壁竖向支撑,开挖后行断面;上台阶开挖完成后,按左右两个断面开挖下台阶,先行断面开挖后拆除中壁支撑,再开挖后行断面的施工方法(图2.0.7)。3图2.0.7 中壁台阶法示意图 2.0.8 钢架岩墙组合支撑法 steel frame-rock wall combined support method将设计开挖断面分成上下两个台阶,开挖上台阶先行断面后,施工中壁竖向钢架,开挖后行断面;上台阶开挖完成后,先行开挖下台阶两端围岩,保留中壁竖向钢架下的岩体作为岩墙,初支稳定后拆撑并开挖剩余部分岩体的施工方
29、法(图2.0.8)。4图2.0.8 钢架岩墙组合支撑法示意图 2.0.9应急照明 emergency lighting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供人员疏散、保障安全的照明。2.0.10 需风量 designed wind speed 按保证隧道安全运营要求的环境指标,根据隧道条件计算确定需要的新鲜空气量。2.0.11 消防水源 fire water 向水灭火设施、车载或手抬等移动消防水泵、固定消防水泵等提供消防用水的水源,包括市政给水、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等。2.0.12 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constant high pressure fire protectionwat
30、er 5supply system能始终保持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无须消防水泵直接加压的供水系统。2.0.13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stable high pressure fire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消防给水管网中平时由稳压设施保持系统中最不利点的水压以满足灭火时所需的工作压力,但不能满足系统中流量的要求;火灾时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以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的供水系统。2.0.14 监控中心 supervisory Center以单条隧道或一定区域内的多条隧道为管控对象,具备对管控范围内所有设备信息采集、远程监测与控制及在紧急
31、状况下的综合联动等功能;具备对隧道运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存储、统计、分析等功能。2.0.15 区域控制器 local controller设置在隧道现场或隧道附属建筑内,对一定范围内的外场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设备。63 基本规定 3.0.1城市道路隧道设计应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先进的勘察设计理念、方法和手段,采用适用、安全、经济、可靠的新技术。3.0.2城市道路隧道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功能要求,遵循“安全、耐久、经济、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3.0.3城市道路隧道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工程所在的地域特点,策划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3.0.4城市道路隧道土建工程应制定超前地质预报
32、、现场精细化围岩分级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3.0.5城市道路隧道按道路主线封闭段长度可按表 3.0.5-1 的要求进行分类,跨度可按表 3.0.5-2 的要求进行分类。表 3.0.5-1 隧道分类 分类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隧道 短隧道 L(m)L3000 1000L3000 500L1000 L500 注:L为主线封闭段长度。表 3.0.5-2 隧道分类 按跨度分类 开挖宽度B(m)备注 小跨度隧道 B9 平行导洞、服务隧道 车行、人行横洞、风道及施工通道 一般跨度隧道 9B14 单洞两车道隧道 中等跨度隧道 14B18 单洞三车道隧道 单洞两车道+紧急停车带隧道
33、 7大跨度隧道 B 18 单洞四车道隧道、单洞三车道+紧急停车带隧道、其他跨度大于或等于18m的隧道 3.0.6 城市道路隧道应根据隧道的交通组成、隧道用途、自然条件和长度等因素,并根据隧道防火分类进行防火设计。3.0.7城市道路隧道穿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引蓄水工程、供水工程、重要管线等地下障碍物或者江河湖海时,结构净距应满足相应的安全保护距离和规定。3.0.8基坑工程设计应根据地下水保护要求,采用抽水、截水、回灌等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降水宜按需动态控制,保护地下水资源。3.0.9当同孔内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时,应设安全隔离设施。3.0.10 城市道路隧道工程的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
34、、交通监控等附属设施设计应与隧道土建工程设计、所处路段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相协调。3.0.11城市道路隧道应进行专项景观设计,隧道洞口、洞内装饰以及风亭(塔)等景观艺术设计应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宜充分展现城市文化风貌。3.0.12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可采用装配式结构。3.0.13城市超小净距隧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超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B37/T 5152 的有关规定。3.0.14城市道路隧道设计宜推广 BIM 技术,并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 BIM 正向设计时,宜支撑不同专业间以及设计与生产、施工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2宜对 BIM、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测
35、量等信息技术及模拟分析软件进行集成应用。84 隧道建设条件调查4.1 一般规定4.1.1 工程建设条件调查时应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城市道路的等级、隧道特点和规模,确定搜集调查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收集、调查、测绘、勘探和试验。调查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4.1.2 隧道勘察应按重要性等级一级的要求,依据基本建设程序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提供设计与施工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4.1.3 隧道工程附近存在重要结构物或存在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有重大影响的岩土工程问题时应进行专项勘察。4.2 资料搜集与地形测绘4.2.1 工程建设条件调查应搜集隧址区以下资
36、料:1 地形、地貌以及地物的测量资料;2区域地质资料,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不良地质分布等资料;3区域地震历史、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资料;4 沿线重要构筑物、桥涵、隧道、管廊、地下管线、文物等的分布及其基础形式资料;5沿线道路规划、交通现状、电力分布以及给排水等条件;6沿线古城址及地裂缝、河、湖、塘、沟、泉、坑、巷道等的历史9分布及变迁情况;7相关邻近的既有或规划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的资料。4.2.2区域气象资料搜集应包括隧址区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积雪量、湿度、雾日、冻结深度及以上历史气象灾害情况等。其中,气温、风速、降水量、积雪应调查其极端值。4.2.
37、3地形测绘应满足下列要求:1按设计阶段的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线路横断面和纵断面图等;2按规定设置测绘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3地形测绘的范围一般应包括隧道轴线外侧不少于 50m200m 范围,如设计有特殊要求或环境条件复杂时,可调整测绘范围。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要求宜包含 1:500、1:1000 或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4.3岩土工程勘察与围岩分级4.3.1隧道勘察进度应与项目建设阶段相适应,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工程难度较大时,可开展可研阶段地质勘察;2遇特殊岩土工程问题时宜进行专项勘察;3施工过程中遇异常情况时可进行施工勘察。4.3.2 各勘察阶段的
38、目的、方法及范围应符合表 4.3.2 的规定。表 4.3.2 各勘察阶段的目的、方法及范围 建设 阶段 勘察 阶段 勘察目的 勘察方法 勘察 范围 初步 初步 查明隧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收集分析既有资拟 定 路10设计 勘察 质条件,分析评价隧道建设的适宜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供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复杂或特殊地段岩土治理的初步建议。料,配合必要的地调、物探、钻探等工作,对影响方案比选的重点单项可开展专门的岩土工程论证工作 线 及 比选 方 案范围 施工图设计 详细 勘察 查明隧址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基、围岩及边坡稳定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地基
39、基础、围岩加固与支护、边坡治理、地下水控制、周边环境保护方案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充分利用沿线已有资料,综合地调、钻探、物探以及原位测试等勘测手段;对重点单项宜开展专门的岩土工程研究 隧 道 路线 两 侧及 周 边施 工 影响 范 围内 4.3.3城市道路隧道各阶段勘察内容及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 的有关规定。4.3.4 隧道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判定,定量指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3370.1 的规定,依据岩体修正质量指标BQ确定。
40、4.3.5隧道开挖过程中,应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的围岩特征、监控量测数据对围岩级别进行动态调整。114.4工程环境调查4.4.1工程建设环境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区及邻近地区的土地使用现状和规划、建筑物、各类市政、公用设施、文物遗迹和地下、地表水分布等;2场区周边的供电、生产生活用水、道路类别和交通状况;3现场施工条件。4.4.2根据建设环境现状,对施工、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评估;对需要保护的重要地物应评估隧道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125 总体设计5.1 一般规定5.1.1城市道路隧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的规定,并与城市历史风貌、
41、城市空间环境、市政管线、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及其他地下基础设施相协调,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5.1.2城市道路隧道的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应与所属道路一致。5.1.3隧道线位确定时,应根据规划线路走向,在工程条件、社会人文和环保条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轴线位置、平纵线形、洞口位置、进出口端路网连接、交通集散条件、交通功能发挥等综合因素,提出推荐方案。5.1.4当隧道建设对相邻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与风险控制措施。5.1.5隧道主体结构设计应满足使用年限 100 年的要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执行。抗震设防烈度
42、不应低于 7 度,设防措施可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 2232 执行。5.1.6城市道路隧道出入口和通风口的设施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并应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且不应影响行车安全。5.1.7城市道路隧道应根据隧道防火分类配置相应的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设施。135.2 平面线形设计5.2.1城市道路隧道平面线形布置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路网规划要求,综合两端衔接的地面道路、地形地物、地质条件、隧道通风、管网等设施布置、障碍物特点及施工方法等确定。5.2.2城市道路隧道应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的线形条件要求,除应符合洞口内外 3s 设计
43、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线形一致的要求外,还宜考虑隧道扩能提速的可实施性,同时洞口位置线形一致段可考虑遮光棚增设和防洞口边坡坍塌影响,预留加长明洞的可实施性。5.2.3城市道路隧道的直线、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平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的规定。5.2.4城市道路隧道内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并应设置加宽缓和段。5.2.5城市道路隧道停车视距不应小于表 5.2.5 的规定。表 5.2.5 城市道路隧道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50 40 30 20 停车视距(m)160 110 70(75)60 40
44、30 20 注:括号内的数字适用于城市快速路隧道。5.2.6城市道路隧道出入口的位置、间距及形式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 的规定。5.2.7隧道两端不宜设置平面交叉口,确需设置时,隧道出口或地下道路出口接地点处与下游地面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距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 的规定。145.2.8隧道段不应进入城市地面道路交叉口渠化展宽范围。5.3 纵断面设计5.3.1城市道路隧道纵断面线形布置应根据路网规划控制高程、道路净高、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管网等设施布置、道路排水、覆土厚度等要求,综合交通安全、施工工艺、建设期间工程费用与运营
45、期间的经济效益以及节能环保等因素合理确定。5.3.2城市道路隧道纵坡应设置平缓坡,但最小纵坡不应小于 0.3%,最大纵坡应符合表 5.3.2 的规定。表 5.3.2 城市道路隧道机动车道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80 60 50 40 30 20 一般值(%)3 4 4.5 5 7 8 最大值(%)5 6 8 注:1 当条件受限,纵坡小于0.3%时,应采取排水措施;2 除快速路等级外,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最大值可增加1%;3 特长、长隧道,最大纵坡宜在上表基础上分别减小1%、0.5%。5.3.3城市快速路隧道最小纵坡不应小于 0.5%,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
46、.3%;最大纵坡应小于或等于表 5.3.3 的规定。表 5.3.3 城市快速路隧道机动车道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最大纵坡度(推荐值)(%)3 4 5 极限最大纵坡度(限制值)(%)4 5 6 注:1 积雪和冰冻地区洞口敞开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152 当快速路隧道长度需要采取机械通风时,纵坡度不应大于3%,短于500m的隧道纵坡可采用4%。5.3.4长度小于 100m 的城市道路隧道纵坡可与洞外道路设计相同。5.3.5城市道路隧道内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最大纵坡坡长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和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 的
47、规定。5.3.6城市道路隧道内设置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道的坡度和坡长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的相关规定。5.3.7隧道出洞口段位于凸形竖曲线顶部时,应避免在洞口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出洞。5.3.8城市道路隧道洞口外宜设置反坡形成驼峰,驼峰高度应根据排水设计具体确定;当设置驼峰困难时,应采取截水沟等有效排水措施。5.4 横断面设计5.4.1城市道路隧道建筑横断面设计应在满足建筑限界的前提下,为机电、交通及防灾设施提供安装空间和检修空间,并应预留结构变形、施工误差、后期加固维修等余量。5.4.2城市道路隧道横断面宽度宜与相连地面道路宽度一致,当条件受限无法一致时,应设置
48、距洞口不小于 3s 设计速度的行程长度,且不应小于 50m 的过渡段。5.4.3城市道路隧道按道路用地和交通运行特征可选用单层式横断面或双层式横断面。5.4.4城市道路隧道不宜在同一通行孔布置双向交通。5.4.5城市道路隧道建筑限界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道路工程16设计规范CJJ 221 的规定。5.4.6城市快速路隧道内严禁同孔设置慢行系统,当其他等级道路同孔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时,应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置隔离护栏。5.4.7城市道路隧道内慢行系统或检修车道路缘石高度宜为 250mm400mm,并满足各种管线、检修设备等布置空间。5.4.8城市道路隧道宜设置双侧检修道,当条件受限不设检修道
49、时,应对逃生、救援等做专项论证。5.4.9城市道路隧道连续式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向单车道隧道应设置连续式紧急停车带;2长或特长单向 2 车道城市道路隧道宜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连续式紧急停车带;3单向 2 车道的城市快速路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连续式紧急停车带;4连续式紧急停车带宽度:大型车或混行车道不宜小于 3m,最小值不应小于 2m;小型车专用车道不宜小于 2.5m,最小值不应小于 1.5m。5.4.10当设置连续式紧急停车带困难时,应设置停车港湾,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 的规定。5.5 横通道及附属工程设计5.5.1长度大于 500m
50、的单孔隧道宜设置直通室外的人员疏散出口或独立避难所,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300m。5.5.2双孔隧道应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并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250m300m;172人行横通道应沿垂直双孔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人行疏散通道应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在双孔中间,并应直通隧道外;3人行横通道利用车行横通道时,应设置单独的防火门;4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2m,净高度不应小于 2.1m;5隧道与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5.3双孔隧道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应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