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20 CCS P 66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6352023 沥青路面再生型拖刷封层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of rejuvenating scrub seal for asphalt road pavement2023-08-03 发布2023-09-03 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7/T 463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材料.1 乳化沥青.1 4.1 集料.2 4.2 5 设计.3 一般规定.3 5.1 集料撒布量设计.3 5.2 乳化沥青洒布量设计.4
2、5.3 集料覆盖率.4 5.4 撒(洒)布量确定.4 5.5 6 施工.5 一般规定.5 6.1 设备要求.5 6.2 施工准备.5 6.3 试验段.5 6.4 施工工艺.5 6.5 7 质量控制.6 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6 7.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6 7.2 8 验收.7 附录 A(规范性)乳化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方法.8 A.1 准备工作.8 A.2 试验步骤.8 A.3 数据处理.8 附录 B(资料性)集料中值粒径测试方法.9 B.1 试验方法.9 B.2 计算方法.9 附录 C(规范性)乳化沥青洒布量、集料撒布量现场检测方法.10 C.1 器具与材料.10 C.2 试验方法.10 C
3、.3 计算.10 DB37/T 463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T 46352023 1 沥青路面再生型拖刷封层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再生型拖刷封层的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交工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一级公路以下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上封层和各级公路的下封层、应力吸收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
4、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SH/T 0780 乳化沥青破乳度测定法 SH/T 0099.17 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蒸馏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再生型拖刷封层 rejuvenating scrub seal 采用带有拖刷装置的专用设备,在沥青层
5、或基层之上洒布、涂刷聚合物再生型等乳化沥青,并撒布集料、经碾压而成的功能层。3.2 拖刷装置 scrub broom 由配电盘、气缸、金属框架、扫帚撬及扫帚组成,可连接到洒布车,能自由升降并用于涂刷乳化沥青的装置。3.3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 polymer modified rejuvenating emulsion asphalt 采用聚合物胶乳、再生剂、乳化剂、石油沥青等原料按一定比例经乳化制备而成的乳化沥青。3.4 破乳度 demulsibility 采用化学破乳剂,测试从乳液中破乳得到的沥青数量,用来鉴别乳化沥青是快凝型还是中凝型的试验指标。4 材料 乳化沥青 4.1 DB37/T
6、46352023 2 4.1.1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宜采用容量不大于 100 t、具备加热和搅拌功能的专罐储存。不同品种的乳化沥青不应混用储罐,运输过程中不应与其他乳化沥青混装。4.1.2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存储温度宜为 75 5,且存储时间不宜超过 5 d,应定期搅拌,至少 24 h 一次,每次搅拌时间为 1 min2 min,搅拌速度宜控制在 40 r/min50 r/min。若存储时间超过5 d 时,应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1.3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或中裂 J
7、TG E20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JTG E20 T 0653 1.18 mm 筛孔剩余量(%)0.1 JTG E20 T 0652 赛波特黏度(50)s 200600 JTG E20 T 0623 破乳度(%)50 SH/T 0780 蒸发残留物 含量(%)66 JTG E20 T 0651 针入度(25,100 g,5 s)0.1 mm 80 JTG E20 T 0604 针入度(4,200 g,60 s)0.1 mm 3060 弹性恢复(10)(%)58 JTG E20 T 0662 与矿料的黏附性,裹附率(%)80 附录 A 蒸馏残留物馏出油量(%)1.0 SH/T 00
8、99.17 储存稳定性 1 d(%)1.0 JTG E20 T 0655 5 d(%)5.0 4.1.4 当采用其他乳化沥青时,应符合 JTG F40 的规定。集料 4.2 4.2.1 上封层集料宜选用耐磨性好的玄武岩;下封层及应力吸收层宜选用石灰岩。4.2.2 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 集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下封层 上封层 下封层 表观密度(g/cm3)g/cm3 2.6 2.6 JTG E42 T 0304 集料吸水率(%)2.0 2.0 JTG E42 T 03
9、04 压碎值(%)26 20 28 JTG E42 T 0316 坚固性(%)12 12 JTG E42 T 0314 洛杉矶磨耗损失(%)28 JTG E42 T 0317 针片状颗粒含量(%)15 18 20 JTG E42 T 0312 DB37/T 46352023 3 表 2 集料技术要求(续)试验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下封层 上封层 下封层 与沥青的黏附性 级 4 4 JTG E42 T 0616 水洗法0.075 mm 颗粒含量(%)1 1 JTG E42 T 0310 软石含量(%)2 2 3 JTG E42 T 0320 砂当量(%)6
10、5 65 60 JTG E42 T 0334 4.2.3 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3 集料规格要求 规格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3.2 mm 9.5 mm 4.75 mm 2.36 mm 0.6 mm 0.075 mm 型(3 mm5 mm)100 100 90100 015 03 02 型(5 mm10 mm)100 95100 5080 035 04 02 4.2.4 集料在使用前应进行除尘处理,宜采用 35基质沥青预拌处理。预拌后的集料应堆放在坚实、平整且具有遮挡、防水措施的硬化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不应混杂堆放。5 设计 一般规定 5.1 5.1.1 设计应综合考
11、虑应用目的、公路等级、结构部位、原路面状况等因素。5.1.2 组成设计应包括矿料级配设计、集料撒布量及乳化沥青洒布量的确定。集料撒布量设计 5.2 5.2.1 按照 JTG E42 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集料松装堆积密度、松装空隙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毛体积密度和吸水率。5.2.2 集料松装空隙率按式(1)计算。V=(1)100%(1)式中:V 集料松装空隙率,%;集料松装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b 集料毛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5.2.3 集料设计平均最小层厚按式(2)计算。H=1.1393+0.0115 (2)式中:H 设计平均最小层厚,单位为毫米(mm
12、);DB37/T 46352023 4 M 集料中值粒径(通过率为50%的集料粒径计算值),单位为毫米(mm),测定方法见附录B;Qe 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5.2.4 按照式(3)计算集料撒布量。C=(1 0.4)(3)式中:C 集料撒布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E 富余系数,反映集料撒布后清扫、车辆行驶对集料散失程度的影响,取值范围宜为1.051.10。乳化沥青洒布量设计 5.3 5.3.1 按照 JTG E20 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密度。5.3.2 按照式(4)计算乳化沥青洒布量。(0.4+)(4)式中:Ca 乳化沥青洒布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
13、/m2);Te 交通量修正系数,按照表4取值;S 路面状况修正系数,按照表5取值;A 集料吸收系数,宜为1%2%;a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R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表4 交通量修正系数(Te)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修正系数Te 2 000 0.960.98 2 0005 000 0.910.95 5 00110 000 0.860.90 10 000 0.800.85 表5 路面状况修正系数(S)路面状态 修正系数S 黑色,泛油-0.04-0.30 平整,无坑槽 0 轻微渗水、轻微氧化 0.100.15 中度麻面、老化、渗水 0.200.30 严
14、重麻面、老化、渗水 0.350.45 集料覆盖率 5.4 上封层宜选用型级配,集料覆盖率宜为90%95%。下封层宜选用型级配,集料覆盖率宜为 70%85%。撒(洒)布量确定 5.5 DB37/T 46352023 5 5.5.1 施工前,应结合试验段确定乳化沥青洒布量和集料撒布量。5.5.2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照表 6 确定集料撒布量及乳化沥青洒布量。表6 集料撒布量及乳化沥青洒布量 单位为kg/m2 规格 集料撒布量 乳化沥青洒布量 上封层 下封层 上封层 下封层 型(3 mm5 mm)68 1.72.0 型(5 mm10 mm)911 1.61.8 6 施工 一般规定 6.1 施工期内日
15、最低气温应高于15,且不应在雨天施工。设备要求 6.2 6.2.1 沥青路面再生型拖刷封层施工应配置沥青洒布车(异步施工)、集料撒布车(异步施工)或同步碎石封层车(同步施工)、轮胎压路机、路面清扫车、路面吸尘车等设备。6.2.2 同步碎石封层车应装备沥青洒布量和集料撒布量自动控制系统,洒(撒)布作业宽度不小于 3.0 m且可调节。6.2.3 异步施工时乳化沥青洒布车和集料撒布车均应具有精确计量系统。拖刷装置应具备自由升降功能,方便调整拖刷装置与地面之间距离。6.2.4 轮胎压路机应不小于 25 t。施工准备 6.3 6.3.1 施工上封层前应对原路面进行检查或质量评定,原路面应干燥且没有结构性
16、破坏,对坑槽、拥包、5 mm 以上裂缝和 10 mm 以上车辙等病害应进行预处理。6.3.2 对于下封层及铺设在基层顶面的应力吸收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表面进行清扫及打毛处理;对于基层,应喷洒透层油。6.3.3 原路面(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对于上封层应清除凸起的标线、标识和裂缝中的灰尘、浮石等杂物;对道路人工构造物、标线、路缘石等外露部分进行遮挡防护,避免污染;对下封层应清除灰尘、浮石等杂物。6.3.4 应对封层车的性能、标定、设定及辅助施工车辆配套情况、性能等进行检查。在确认材料、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试验段 6.4 6.4.1 试验段长度一般不小于 200 m。6.4.2 根据试验段确定
17、乳化沥青洒布量、集料撒布量、喷洒管高度、集料撒布高度、各个阀门的开度、温度控制、封层车的行驶速度等技术参数。施工工艺 6.5 6.5.1 同步施工的工艺如下。DB37/T 46352023 6 a)同步施工时,根据路幅宽度调整封层车喷洒宽度,应首先沿着路幅的外侧开始,然后逐渐向路幅内侧施工;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同步碎石封层机应首先沿着路幅的内侧开始,然后逐渐向路幅外侧施工。b)同步施工时,宜在旧路面上设置同步碎石封层车的行走方向引导措施。同步碎石封层车应平稳、匀速行驶,作业速度宜为 6 km/h12 km/h。6.5.2 异步施工的工艺如下。a)异步施工时首先启动车轮升降,将水平支撑架降落到合适
18、位置,车轮升起到预定状态。b)异步施工时固定好拖刷装置的角度,依据实际工作幅宽,确定需要增加的附加支撑杆的数量,调整铰链的张紧度以及附加支撑杆的倾斜度,使得设备整体宽度与施工宽度相适应。c)异步施工时,乳化沥青洒布后,集料未撒布前,严禁任何车辆、行人通行。6.5.3 启动并按照设定乳化沥青洒布量、设定集料撒布量匀速施工。因故暂停时,应及时关闭洒(撒)布器,并继续行进 5 m7 m,再次洒(撒)布时应退回至适当位置重启。局部漏洒(撒)或超洒(撒)时,应人工及时处理。6.5.4 待乳化沥青破乳后,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1 遍,速度宜为 2.0 km/h2.5 km/h。碾压完成后多余集料及漏撒部分应
19、及时处理。6.5.5 碾压完成后可根据路面情况适时开放交通,一般为 2 h 左右。6.5.6 当采用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时,洒布温度宜为 75 5;当采用其他乳化沥青时,洒布温度不宜低于 15。7 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7.1 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批次并运至生产现场的乳化沥青、集料等为一批次进行检查。检查频率和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材料 检测项目 要求值 检测频率 乳化沥青 按 4.1 要求进行 符合 4.1 要求 每批次 1 次 集料 按 4.2 要求进行 符合 5.2 要求 每批次 1 次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7.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指标应符合
20、表8的规定。表8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频率 检测方法 乳化沥青洒布量 设定值5%每作业段测 2 次 附录 C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温度 设定值5 每车测 1 次 温度计 乳化沥青均匀性 洒布均匀,无花白 全断面 目测 集料撒布量 设定值5%每作业段测 2 次 附录 C 集料均匀性 撒布均匀,覆盖率满足要求 全断面 目测 DB37/T 46352023 7 表8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续)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频率 检测方法 聚合物再生型乳化沥青与集料黏附性 无明显脱落 每作业段测 2 次 2 d 后,轻型卡车 30 km/h50 km/h 急刹车试验 与路面黏结性
21、封层胶结料没有明显破裂 每作业段测 2 次 2 d 后,轻型卡车 30 km/h50 km/h 急刹车试验 宽度 不小于设计宽度 每 50 m 测 1 次 尺量 8 验收 验收指标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质量验收要求 检测项目 检查频率(每一幅车道)质量要求 检测方法 备注 外观 全线 密实、不松散 目测 平整度 每 1 000 m10 处 5 mm JTG 3450 T 0931 上封层 宽度 每 1 000 m20 个断面 设计宽度 尺量 抗滑性能 摆值 Fb 每 1 000 m 测 5 点 45BPN JTG 3450 T 0964 或 T 0969 上封层 构造深度 每 1 000 m
22、 测 5 点 0.80 mm JTG 3450 T 0961 渗水系数 每 1 000 m 测 1 点 5 mL/min JTG 3450 T0971 DB37/T 46352023 8 A A 附录A (规范性)乳化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方法 A.1 准备工作 A.1.1 试验工具:金属搅拌锅、金属匙、金属网篮、1 L烧杯、电炉、石棉网。A.1.2 将工程集料洗净、烘干,并冷却至室温待用。A.2 试验步骤 A.2.1 称取500 g集料,置于金属搅拌锅中。A.2.2 按剂量将沥青路面再生型拖刷封层用乳化沥青倒入搅拌锅中,用金属匙沿同一方向以60 r/min的速度连续搅拌至混合均匀。A.2.3
23、称取80 g10 g裹附的集料,在白纸上摊成一层,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估算被沥青裹附集料面积的百分比,取平均值,记为初始裹附率A0。注:建议乳化沥青添加量为集料质量的7%10%;要求初始裹覆率不小于90%。A.2.4 将余下的混合料放置在室温下养护至少24 h。A.2.5 往1 000 mL的烧杯中加入800 mL洁净水,并加热至微沸。A.2.6 称取80 g10 g混合料置于金属网篮中,然后一同浸入烧杯,确保水面没过集料。A.2.7 保持微沸状态5 min后取出集料,放在白纸上摊平成一层,冷却至室温。A.2.8 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估算集料被沥青裹覆面积的
24、百分比,取平均值,记为煮沸后裹附率A1。A.3 数据处理 按式(A.1)计算残留裹附率P。P=10 100%(A.1)式中:A0初始裹附率,%;A1煮沸后裹附率,%。DB37/T 46352023 9 B B 附录B (资料性)集料中值粒径测试方法 B.1 试验方法 B.1.1 按照JTG E42中T 0302方法测定集料的颗粒组成。B.1.2 集料颗粒组成试验应采用水筛法筛分。B.2 计算方法 B.2.1 集料筛分结果以各筛孔的质量通过百分率表示,并绘制集料筛分曲线,(见图B.1)。图B.1 集料中值粒径计算方法 B.2.2 以质量通过百分率为50%所对应的筛孔尺寸作为集料的中值粒径,精确至
25、0.1 mm。B.2.3 同一种集料至少取两个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取两次试验确定的集料中值粒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DB37/T 46352023 10 C C 附录C (规范性)乳化沥青洒布量、集料撒布量现场检测方法 C.1 器具与材料 C.1.1 托盘:长50 cm70 cm、宽40 cm70 cm、高1 cm3 cm金属托盘。C.1.2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C.1.3 烘箱: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C.1.4 直尺:精度1 mm。C.1.5 三氯乙烯:工业纯。C.1.6 小铲刀、大烧杯等。C.1.7 其他仪器和材料:满足JTG E20中T 0722相关要求 C.2 试验方法 C
26、.2.1 测量托盘的面积(A)和质量(m1)。C.2.2 将托盘平行于封层车作业方向放置于旧路面上,待封层车通过后立即小心取出托盘,称量托盘和封层料总质量(m2)。C.2.3 将托盘放入60 烘箱中5 h6 h,待水分完全挥发后,放入已恒温至105 5 的烘箱中1 h2 h。C.2.4 从烘箱中取出托盘后,立即用小铲刀仔细将全部封层料刮入大烧杯中。C.2.5 按照JTG E20中T 0722试验方法测试集料质量(m3)。C.3 计算 C.3.1 沥青用量按式(C.1)计算:LQ=213 (C.1)式中:LQ沥青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m2 洒布沥青和撒布集料后托盘质量,kg;m1 托盘质量,单位为千克(kg);m3 集料质量,单位为千克(kg);A 托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C.3.2 集料用量按式(C.2)计算:JL=3 (C.2)式中:JL 每平方米集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A 托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