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9052023 大叶蕹菜良种繁育及早春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and early spring cultivation of big leaf water spinach 2023-12-11 发布 2024-06-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905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良种繁育.1 5 早春栽培.3 6 病虫害防治.4 7 田间档案.4 DB36
2、/T 1905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安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元文、郭丽虹、郭晓明、孙桂琴、刘立本、李荣明、刘广华、黄凯琳、郭四芽、张范云、掲平路、吴茵、马承和、稂晓嘉、刘敏、康志兰、陈琳、王根发、胡卫卫、左晓斌。DB36/T 19052023 1 大叶蕹菜良种繁育及早春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叶蕹菜良种繁育
3、和早春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良种繁育、早春栽培、病虫害防治、田间档案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大叶蕹菜种植区开展良种繁育及早春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36210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 种植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评价指南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48 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叶蕹菜 big leaf water spinach 该品种真叶心形、长15cm20cm、宽8cm12cm,茎杆青色,花白色、喇叭状,千粒重55g60g,种皮厚、黑褐色。3.2 早春栽培 early spring cultivation 采用设施栽培,1月中旬播种、3月上中旬开始连续多次采摘至5月底或6月初的栽培方式。4 良种繁育 4.1 田块选择 良种繁育田块选择隔离条件好、未种植二晚的水稻田或其它旱地,土壤类型以紫沙泥田为佳。良种繁育田块四周不得同时种植其它蕹菜品种,可以采取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或屏障隔离等方法隔离。基地建设应符合 GB/T
5、 36210 和 NY/T 848 规定。DB36/T 19052023 2 4.2 整地施肥 4.2.1 整地前进行土壤消毒,每 667 m2 施入生石灰 50kg75kg;或整地作畦后畦面喷淋 30%恶霉灵12001500 倍液,每 667 m2 用水溶液 30 kg。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1276 规定。4.2.2 播种前 7d 每 667 m2 分别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或有机肥 1000kg、45%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kg,翻耕 20cm,按畦宽 120cm150cm、沟宽 40cm、沟深 20cm 规格整地作畦。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
6、6 规定。4.3 播种育苗 4.3.1 先用 5060 温水预浸种 30min,随后用 30 温水浸种 15h20h,冲洗干净后置于 2530 条件下进行保湿催芽,每天用 30温水冲洗种子 12 次,待种子 60%70%露白时即可播种。4.3.2 5 月6 月采用露天育苗,每 667 m2 苗床播种量 10kg12kg,可移栽繁种田 2hm2。播后覆盖细土 1.0cm1.5cm,浇透水,播种至出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2 叶 1 心时进行间苗、匀苗,移栽前30d 左右对繁种苗采摘 23 次。4.4 种苗培育 4.4.1 大田施肥 移栽前每 667 m2 施入 45%硫酸钾复合肥(N:P2O5:K
7、2O=15:15:15)30kg、46%尿素 1.5 kg、硼砂1kg、钼肥 0.2kg 作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规定。4.4.2 种苗选择 选择具有大叶蕹菜典型特征、茎杆粗壮、无病虫为害和畸形的茎蔓作种苗,去除顶端幼嫩部位和基部老化部位,每段茎蔓长 20cm 左右、带节 45 个。4.4.3 种苗移栽 7 月上中旬,早稻收割后,清理稻草,灌水浸泡一天,然后排干水,免耕,选用与种苗粗细较一致的小竹杆打孔后扦插种苗,同时压实基部泥土;或采取翻耕带水扦插,扦插时插入泥土中 2 个节,地上保留 23 个节,按行距 45cm、株距 35cm,每穴插一根种茎,每 667 m2 插种苗
8、4200 株左右,扦插完成后,排干积水。4.4.4 大田追肥 移栽活棵 20d 后,看苗追肥,如果植株第 3 侧枝以下叶色变黄,在晴天露水干后每 667 m2 追施 46%尿素 2kg3kg。花蕾形成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0.1kg/667m2 兑水 30kg。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规定。4.4.5 控旺 种苗返青后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植株生长过旺须重晒田,控制植株长势,晒至土壤开裂、种苗叶色变淡绿色,再灌水湿润土壤,对抽蔓的植株在花蕾形成前及时打顶。4.4.6 去杂提纯 从蕹菜种苗返青至开花,发现紫茎红花或其它非本品种特征的杂株连根拔除。4.5 良种采收 DB36/T 19052023
9、 3 待种子充分成熟后选择晴天收获蒴果,并及时翻晒,如遇雨天则悬挂于室内通风处凉干,不得堆沤,晒干后脱粒,装袋防潮。4.6 生产档案 种子生产档案内容包括:种子批号、生产者、产地、数量、隔离条件、有无检疫性病虫害、亲本来源及种子质量状况,建档后必须妥善保管两年以上,同时建立电子档案,种子标签有关内容与档案相一致。5 早春栽培 5.1 产地环境 选择无污染、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无旱涝灾害的壤土或沙壤土,两年内未种过旋花科作物,距主干公路线 100m 以外。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848 规定。5.2 大棚选择 选择具有双层保温功能的单体塑料大棚或连栋塑料大棚,肩高 1.5m3.0m、顶高 3
10、.0m4.9m。棚膜使用应符合 GB/T 4455 规定。5.3 土壤消毒与施基肥 土壤消毒施基肥参照 4.2。5.4 适期播种 1 月中下旬播种,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 12 以上,每 667m2 大田用种量为 10kg13kg,浸种催芽技术参照 4.3.1。播种方式可采用撒播或条播,条播间距 12cm15cm,播后覆盖细土 1.0cm1.5cm,浇透水,然后覆盖地膜保湿,并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播种至出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子叶露出地面时揭除地膜,2 叶 1 心时进行间密补稀。农用地膜使用应符合 GB 13735 规定。5.5 田间管理 5.5.1 温度管理 播种后及时关闭塑料大棚,保持棚内温度
11、不低于 10。当棚外温度低于 5 时可以采用增温块增温,用量每次 35 块/667m2,可提温 24,使用增温块增温措施连续两次以上的,应打开大棚两头通风,以防二氧化碳中毒。晴天阳光充足、温度超过 35时,应及时通风降温。5.5.2 水份管理 大叶蕹菜需水量大,应保持土壤含水量达 65%左右,可采用喷灌、沟灌方式,生产上多采用沟灌,灌半沟水待渗入畦中间土壤后排干,保持土壤湿润即可。5.5.3 中耕追肥 每次采摘后及时清理并填埋枯枝烂叶,结合中耕追肥,每隔10d15d 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12kg/667m2,施肥后将裙膜打开通气 2h3h。5.6 采
12、收 DB36/T 19052023 4 当蕹菜株高达到20cm30cm 时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第一次采收主茎,保留茎基部子叶节上的两个侧枝,7d 后可以采收子叶节上的两个侧枝,侧枝上保留基部1个茎节,此后每次采收每个枝蔓基部只留一个茎节,每隔6d10d可采收一次,一直采收至5月底6月初。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猝倒病、白锈病、褐斑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小菜蛾、蚜虫、烟粉虱、跳甲虫。6.2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应急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选用健康种苗、合
13、理轮作、适时晒田、增施有机肥、及时灌溉排水、防涝、防旱、清洁田园等。6.3.2 物理防治 播种前 7d 翻晒种子,利用太阳紫外线对种子消毒;土壤翻耕时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调节土壤酸碱度;移栽后每 1.3hm21.5hm2 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小菜蛾成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6.3.3 生物防治 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天敌防治蚜虫和烟粉虱等虫害;利用性诱剂等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等虫害;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印楝素、华光霉素、烟碱、鱼藤酮、藜芦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害。6.3.4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宜采用复配农药或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7 田间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品种、施肥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