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855-2023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5072       资源大小:527.4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855-2023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60.30CCS B 91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8552023代替 DB36/T 855-2015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Technical criteria of rice seedling raising through mechanizing method2023-08-09 发布2024-02-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85520231目 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品种选择.15播种准备.16浸种催芽.27育秧土育秧.28淤泥育秧.39苗期管理.310秧苗秧块.411起秧运秧.5DB36/T 855

    2、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6/T 855-2015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与DB36/T 855-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修改了范围(见第 1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1 章);b)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2 章);c)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3 章);d)修改了品种选择的要求(见第 4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4 章);e

    3、)删除了工艺技术流程(见 DB36/T 855-2015 的第 5 章);f)修改了播种准备的要求(见第 5 章,DB36/T 855-2015 的 6.1、6.2、10.1);g)修改了浸种催芽的要求(见第 6 章,DB36/T 855-2015 的 6.3、6.4);h)修改了育秧土育秧的要求(见第 7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7 章、10.3);i)修改了淤泥育秧的要求(见第 8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8 章、10.2);j)删除了材料准备(见 DB36/T 855-2015 的第 9 章);k)修改了苗期管理的要求(见第 9 章,DB36/T 85

    4、5-2015 的第 11 章);l)修改了秧苗秧块的要求(见第 10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12 章);m)修改了起秧运秧的要求(见第 11 章,DB36/T 855-2015 的第 13 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松、吴罗发、陈立才、王康军、舒时富、徐谐庆、徐光浩、叶春。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 年首次发布为 DB36/T 855-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6/T 85520231水稻机

    5、械化育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化育秧的品种选择、播种准备、浸种催芽、育秧土育秧、淤泥育秧、苗期管理、秧苗秧块、起秧运秧。本文件适用于水稻普通毯状秧苗、钵体毯状秧苗的机械化育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36/T 1064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

    6、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普通毯状秧苗 common blanket seedling一种适用于插秧机机插的平盘秧苗,通过普通育秧盘育秧,秧苗呈缠根联接成毯片状。3.2钵体毯状秧苗 bowl shaped blanket shaped seedlings一种适用于插秧机机插的钵体秧苗,通过专用钵体育秧盘(主要由钵体、边壁、加强筋、底孔、连通沟槽等组成)育秧,秧盘各钵体纵横成行排列,秧苗呈上毯下钵,有序分丛。4品种选择4.1宜选择生育期适宜、分蘖力较强、适于机插的品种,早稻品种采用杂交稻为宜。双季稻品种的生育期之和在 220d230d,中稻、晚稻齐穗的时间根据当地出现寒露风时间调整。4.2种子质

    7、量应符合 GB 4404.1 中的规定。5播种准备DB36/T 855202325.1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秧龄和适宜移栽期及安全齐穗期等确定播种期。根据适宜移栽期,早稻秧龄 25d30d;中稻秧龄 15d25d;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及安全齐穗时间等确定播种期,秧龄 15d25d。早稻一般 3 月中下旬播种为宜;中稻一般 5 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晚稻一般 6 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具体播种时间按当地农技部门要求执行。5.2根据水稻品种、机插密度和千粒重等确定秧盘播种量、秧盘数。n)普通毯状秧苗 7 寸秧盘常规稻每盘播种量一般为 80g100g,每 667 m2 需 30 张35 张;杂交稻每盘播种量

    8、一般为 60g80g,每 667 m2 需 28 张30 张;o)普通毯状秧苗 9 寸秧盘常规稻每盘播种量一般为 90g120g,每 667 m2 一般需 25 张30张;杂交稻每盘播种量一般为 70g90g,每 667 m2 一般需 15 张20 张;p)钵体毯状秧苗宜采用精量播种流水线播种,9 寸秧盘常规稻每盘播种量一般为 50g70g,每667 m2 一般需 45 张55 张;杂交稻每盘播种量一般为 40g60g,每 667 m2 一般需 35 张45 张。5.3浸种前晒种 1d2d,提高发芽率。5.4发芽试验按 GB/T 3543.4 的规定进行。常规稻种子发芽率要在 85%以上,杂交

    9、稻种子发芽率要在80%以上。6浸种催芽6.1浸种消毒6.1.1将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浸泡 12h36h。然后放掉浸泡种子的水,稍微晾干一下。再用咪鲜胺兑清水,用量比例按 1:2000 计算,搅拌均匀。按 2ml 浸 0.25kg 种子的量放入选好的种子浸泡早稻 36h48h,中稻、晚稻 18h24h。(谷壳偏厚的品种应适当的延长浸泡时间)6.2催芽6.2.1普通催芽:在浸种后将清水洗净的种子在 3032下进行保湿催芽至破胸。催芽标准为破胸、露白率达 90%以上。催芽后置阴凉处摊晾。6.2.2机械催芽:早稻使用催芽机催芽,一般在 12h18h 完成破胸露白。中稻、晚稻根据气温情况,一般加湿不加热,其

    10、它与早稻相同。6.2.3晚稻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为延缓生长速度,可在破胸、露白时,按 50kg 种用 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 1.2g 与水配制成 1:4001:600 的药液浸种。7育秧土育秧7.1育秧土7.1.1育秧土可选择黄土及无草籽、无对水稻有害病菌的壤土等进行床土配制,不宜使用过于黏重的土壤;或选择育秧基质,或床土和基质组合使用。7.1.2育秧土要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含水率为 10%15%,不得有小石块等杂物,用床土处理设备粉碎、过筛,筛后继续覆膜堆闷。7.1.3在播种过程中,用 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 1:10001:1500 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洒消毒,以床土湿

    11、透为宜。DB36/T 855202337.1.4床土应进行调酸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增施硫磺粉降低 pH 值。早稻育秧床土要求 pH 值在 4.56.5,中稻或晚稻育秧床土 pH 值可适当提高至 5.57.0。7.2播种使用放盘机、播种流水线、叠盘机、配套秧盘,一次性完成放盘、铺底、洒消毒水(可用 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 1:10001:1500 的药液)、播种(要求准确、均匀、不重不漏)、覆土、堆盘。秧盘底土厚度一般 2.2cm2.5cm,覆土厚度 0.3cm0.6cm,要求覆盖均匀、不露种,洒消毒水应使秧盘的底土湿润,且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7.3暗化出苗7.3.1育秧土育秧时,将播种好的

    12、秧盘整齐叠放于平板托盘上,通过叉车将平板托盘连同秧盘一起按顺序送入暗化出苗室,最上边放置一张秧盘或木板覆盖,遮光暗化育秧。将温度调节到 3032、湿度调节到 90%95%。一般经过 24h48h 后,当种芽立针(0.5cm1.0cm)时,用叉车将秧盘移出,通过运输工具运送到育秧点,采用立体式苗床育秧、旱育秧苗等不同的育秧方式。7.3.2当气温超过 15时,可在室外叠盘,顶上和四周加盖薄膜,堆放出苗时,应避免高温烧苗。薄膜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8淤泥育秧8.1秧田8.1.1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宜为 1:80 左右。8.1.2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地块作秧田。每

    13、 667 m2 秧田面积施 50kg 左右复合肥作底肥。8.1.3应在播种前 5d 左右制作完成秧田,无杂物、沟直、沟清。秧板要求“平、光、浆”,宽 1.3m1.4m,秧沟宽 0.3m0.5m,确保水系畅通,播种时田面湿润、沉实。8.2播种8.2.1秧盘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底与秧板密合。8.2.2用准备好的淤泥铺底,厚度为 2.0cm2.5cm,厚薄均匀、平整。为防止秧盘底部窜根,可在秧板铺放一层无纺布。8.2.3用轨道式播种机或手推式田间播种器播种,做到准确、均匀、不重不漏。8.2.4播种后用软扫把轻拍压种,播后应用无纺布盖起,以防雷雨天气淋乱种子。8.2.5早稻育秧制拱封膜,每隔 50c

    14、m60cm 拱一根支撑杆,拱高 40cm50cm,将四周薄膜拉紧封严封实。薄膜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9苗期管理9.1揭膜炼苗9.1.1根据育秧方式做好苗期管理。早稻播种后即覆膜保温育秧,并保持秧板湿润不积水;根据气温变化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和揭膜程度,适时揭膜炼壮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的要求进行揭膜。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 12时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 15以上可揭膜补水。DB36/T 855202349.1.2膜内温度保持在 1530之间(1 叶 1 心不超过 28,2 叶 1 心不超过 25,3 叶 1 心控制在 20左右),要控制水分,

    15、防止烂秧和烧苗。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尤其是立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中稻或晚稻播种后,搭建拱棚覆盖遮阳网或无纺布遮阳、防暴雨和鸟害。出苗后及时揭遮阳网或无纺布,1 叶 1 心期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9.2水分管理9.2.1揭膜前,当水温达到了 15以上当天补一次足水,利用浇水后平衡温度再揭膜。宜早晚浇水,防止秧苗徒长引起的青枯病和立枯病。保持育秧土湿润,晴天中午秧苗不应卷叶。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湿,防止曝晒。9.2.2早稻机插前 5d6d 排水,中稻、晚稻机插前 2d3d 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9.2.3采用立体式苗床育秧、旱育秧苗的方式,用自动喷淋设备

    16、喷淋,育秧土以湿润为宜。一般在秧盘上面再盖 1 层无纺布,防止将种子冲出来,出苗后将无纺布除去。当出苗到 1 叶 1 心期秧盘不干不浇水;1 叶至 2 叶期不完全叶节发根,并产生分枝根,秧苗开始盘根时,育秧土应保持湿润。9.2.4采用淤泥育秧的方式,秧苗期尽量保持无水,但秧面不能过白,若遇持续晴好天气,秧田过干只灌跑马水。9.3肥料管理9.3.1施断奶肥应根据育秧土肥力、秧龄和天气特点等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在1叶1心期,每667m2苗床用腐熟人畜粪等农家肥400kg兑水800kg或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喷施,再用清水喷施清洗叶面。9.3.2施送嫁肥机插前 3d5d,每 667m2 追施

    17、尿素 2.5kg3kg 作“送嫁肥”,再用清水喷施清洗叶面。9.4病虫草害防治9.4.1病虫害防治应符合 DB36/T 1064 的规定。9.4.2采用淤泥育秧的方式,应经常去除秧田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9.5带药机插机插前 2d 左右,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秧苗在机插前 2d 左右选用三环唑、1.8%阿维菌素及呲蚜酮或噻虫嗪等药剂混配加量喷施,做到带药机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10秧苗秧块10.1秧苗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叶挺色绿、茎部粗壮,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青秀无病,无黑根枯叶。秧苗叶龄3.04.0叶,苗高15cm25cm。10.2秧块苗齐苗匀,根系盘结

    18、牢固,提起不散。常规稻平均每1cm2有苗3.0株左右;杂交稻平均每1cm2有苗DB36/T 855202352.0株左右,秧块表层土壤湿度以手指下压稍微起窝为宜。11起秧运秧11.1起秧起秧时,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秧盘带秧一并提起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起秧时应减少秧苗茎折,确保秧块不变形、不断裂。11.2运秧运秧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运送过程中挤压伤秧苗、秧块变形及折断秧苗。运到田间的机插秧苗,严防烈日晒伤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可采用叉车、平板托盘及运秧车运秧。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以23层为宜,切勿堆放过多,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855-2023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