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823-2023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5043       资源大小:857.4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823-2023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CCS B 39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8232023代替 DB36/T 8232015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production2023-08-09 发布2024-02-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8232023I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环境要求.25菇房(棚)设施建设.26投入品准备.57配料接种与发菌培养.58出菇管理.79采收、质量与分级、加工、包装、储存.810病虫害防控.911生产档案管理.10附

    2、录 A(规范性)生产原材料质量要求.11附录 B(规范性)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12附录 C(资料性)金针菇商品分级标准.13附录 D(资料性)生产档案管理记录.14DB36/T 823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修订。本文件代替 DB36/T 8232015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与 DB36/T 823 2015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目次部分的内容(见 4、5、6、7、8、9、10、11、12、13、2015 版)结构更变外;b)修改了范围的内容(

    3、见 修订版);c)删除、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相关内容(见 2015 年版、修订版);d)删除、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见 2015 年版,见 3.1、3.4,修订版);e)删除了栽培场所的部分内容(见 2015 年版);f)修改了环境要求的内容(见 4.1、4.2,修订版);g)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合并、修改(见 4、5、6、7、8、9、10、11、12、13、2015 版);h)删除了生产原料(见 5.1、5.4、5.5、5.6、2015 版);i)修改了菇房(棚)设施建设的内容(见 5.1、5.2、修订版);j)修改了投入品准备的内容(见 6.1、6.2、6.3、6.4、修订版);k)删

    4、除了菌袋制作(见 7.3、7.6、7.7、2015 版);l)修改了配料接种与发菌培养的内容(见 7.1、7.2、7.3、7.4、修订版);m)删除了发菌(见 8.1、8.2、8.3、2015 版);n)修改了出菇管理的内容(见 8.1、8.2、8.3、修订版);o)删除了搔菌(见 10.1、10.2、10.3、2015 版);p)修改了采收、加工、包装与贮存(见 9.1、9.2、9.3、9.4、9.5、修订版);q)删除了催蕾(见 10.1、10.2、10.3、2015 版);r)删除了出菇管理的内容(见 2015 版);s)删除、修改了病虫害防治的内容(见 2015 版,见 10.1、10

    5、.2、10.3、修订版);t)删除了采收与加工的内容(见 2015 版);u)删除、修改、增加了生产档案管理的内容(见 附录 B、2015 版,见 修订版)。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黄巧珍、黄斌、陈强、黄本素、黄爱华、刘正德、黄巧平、熊艳、黄本应、梅跃明、叶世青、刘菁、赖伟红、刘正良、廖尤竹。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823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6/T 82320

    6、231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金针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菇房(棚)设施建设、投入品准备、配料接种与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质量与分级、加工、包装、储存、病虫害防控与生产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西季节生产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86.2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

    7、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 700碳素结构钢GB/T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GB/T 10463玉米粉GB/T 19541饲料原料 豆粕GB/T 12728食用菌术语NY/T 119饲料原料 小麦麸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58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749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

    8、Y/T 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GH/T 1262棉籽壳HG 2940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3术语和定义GB/T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DB36/T 823202323.1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金针菇 Flammulina-voelutipes(Curt.exFr.)Sing.隶属真菌界、担子菌纲、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学名毛柄金钱菌,别名:又称毛柄小火菇、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等。3.2异味 Smell金针菇特有气味之外的其它气味。3.3切头菇 The cutting headmushroom切除菇柄基部,成

    9、为均可食用的金针菇。3.4工厂化生产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根据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在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和可调控的厂房内进行周年生产模式。4环境要求4.1场所环境金针菇生产场所环境应符合NY/T 391、NY/T 2375的规定。4.2场所布局4.2.1采用封闭式菇房,要求密闭性好,保温防潮。4.2.2根据金针菇生产需要,结合生产场地环境和条件,合理规划生产厂区,分为原料区、配料区、装瓶(袋)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加工区、包装区、废料处理区等。各区域面积的大小、比例、布局应结合实际情进行合理设计。5菇房(棚)设施建设5.1菇房(棚)搭建5.

    10、1.1生产方式5.1.1.1季节菇房(棚)生产应选择坐北朝南朝向,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结构和设施。屋顶应有覆盖物,具有隔热性能;墙壁应坚固、平滑,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应坚实、平整。应由采光和保温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的单栋或连栋温室。5.1.1.2大棚生产DB36/T 82320233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建造而成,棚高 380 cm 480cm,宽度 800 cm1000 cm,长度 2000 cm3000 cm。菇房(棚)应采用塑料膜覆盖 1 层,遮阳网遮光率达到 80%90%,遮阳网覆盖 1 层2 层,塑料膜、遮阳网长度、宽度等规格

    11、应根据实际而定。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上,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紧。5.1.2生产床架采用不绣钢、方钢、角铁床架或用竹、木等材料建造而成,床架设5层7层,下层距地面20 cm30 cm,层高距50 cm60 cm,靠墙单边的床架宽为60 cm70 cm,中间床架宽度为90 cm110 cm,最高层距顶棚80 cm100 cm、过道宽80 cm100 cm。5.1.3设施要求5.1.3.1通风设施菇房安装功率为(40 W100 W、规格为40 cm40 cm)的排气扇6台9台,外壳有带百叶的排气扇;每个走道的单边墙壁上方安装2台3台,墙壁中端安装2台3台,走道的墙壁下方安装2台3台,

    12、以80 m2 130 m2 安装6台9台;130 m2200 m2 安装9台12台,并同步在通风口加设防虫网。5.1.3.2自动喷雾设施安装微喷系统,间距 150 cm200 cm 安装微喷头;有控温条件配备工业超声波加湿机 2 台5 台。5.1.3.3光照设施采用节能灯、白色或黄色 LED 灯带,光照强度控制在500 Lx1000 Lx。5.1.3.4冷却室设施以自然冷却为主,应配备排气扇;配有条件的应配备制冷设备。5.2工厂化厂区设计5.2.1设施总体要求菇房屋顶材料应符合 GB/T 700 的规定和 GB/T 5237 的规定,地面应符合 GB 50010 的规定建造,并达到相对温度、湿

    13、度、通风过滤、光照强度等可自动调控、清洁排水的需求。5.2.2菇房设施菇房墙体采用具有防火保温功能的彩钢板建成,内墙厚 7.5 cm10 cm,四周墙体厚 10 cm15 cm,房顶厚 10 cm15 cm。5.2.3床架设计床架设 7 层9 层,下层距地面 20 cm30 cm,层高距 50 cm60 cm,靠墙单边的床架宽为 60 cm,中间床架宽度为 100 cm120 cm、最高层距顶棚 70 cm90 cm、过道宽 90 cm100 cm。5.2.4系统设施要求5.2.4.1制冷系统菇房面积 80 m2130 m2 的菇房,每间应安装一台(7.359.555)kW 的制冷机组;面积

    14、130 m2DB36/T 82320234200 m2 的菇房,应安装一台(11.02514.7)kW 的制冷机组;生产规模大的可采用安装中央制冷机组。5.2.4.2通风设施菇房两侧上中下位安置排气窗口,规格为(40 cm40 cm),两侧窗口对应开设,安装排气扇6 台9 台,功率(40 w100 w)的外壳有带百叶窗的排气扇,以80 m2 130 m2 安装6台9台;130 m2200 m2安装9台12台,并同步安装防虫(网)。5.2.4.3光照设施采用节能灯、白色或黄色 LED 灯带,光照强度控制在200 Lx1000 Lx。5.2.4.4自动喷雾设施安装倒挂式微喷系统,微喷头间距 150

    15、 cm200 cm。有控温条件的可配备功率 2 KW 的工业超声波加湿机,型号:ZN-JS-030FS;以 80 m2 130 m2 安装 1 台2 台;130 m2200 m2 安装 3 台4 台;200m2 300 m2 安装 5 台7 台。5.2.5生产区要求5.2.5.1生产设备应配备拌料机、装瓶(袋)机、灭菌柜(锅)、紫外线杀菌设备、臭氧发生器、空气过滤净化设备、控温设备,加湿、喷雾设备,照明装置和通风换气设备,灭菌柜(锅)应符合国家标准强制性的规定。5.2.5.2原料区和配料区生产作业时应配备拌料机、增加防尘喷淋设施,远离冷却区、接种区。5.2.5.3装瓶(袋)区和灭菌区空气洁净度

    16、万级;配备装瓶(袋)机、灭菌柜(锅)等设备。5.2.5.4冷却区连接灭菌区,按排气预冷、强冷、待接种布局,配套安装制冷机组、空气净化、消毒等设备。5.2.6接种区要求5.2.6.1接种操作区位置要靠近接种室,应配置风淋、输送带、空气净化装置,接种操作区空气洁净度万级或 10 万级。5.2.6.2无菌室(接种室)应按 GB 50073的规定进行建设,接种室(无菌室)达到 100 级,应安装紫外灯、臭氧发生器、高效空气过滤净化设备、风淋、层流罩等净化装置,定期进行消毒、杀菌。5.2.7培养区应配置温度、湿度、避光、有通风换气功能的控制设备。5.2.8出菇区DB36/T 82320235应具备控温、

    17、加湿(超声波加湿器)、照明、通风换气、探头、电脑等智能的控制设备。5.2.9加工和包装区包装区具有密封性好、通风换气的功能。5.2.10废料处理区应设置在下风口或相对独立的场所,且车辆进出方便。6投入品准备6.1培养基质培养料基质应符合NY/T 1935的规定。原材料应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使用禁用农药,农药残留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应符 NY/T 393、GB2762 和GB2763 的规定,或参见附录A。6.2生产容器6.2.1袋装应选择(17 cm18 cm)(35 cm37 cm)0.005 cm 高压聚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塑料袋要求厚薄均匀

    18、、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 GB 4806.7的规定。6.2.2瓶装采用塑料专用瓶,应符合 GB 4806.7 的规定。6.3菌种要求生产菌种应符合NY/T 528、NY/T 1742 的规定。6.4生产用水、消毒剂与化学药剂6.4.1生产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采用自来水、泉水、井水等,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6.4.2消毒剂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应符合 NY/T 2798.5、NY/T 2375 的规定。化学消毒剂选用参见附录 B。6.4.3化学药剂应符合 NY/T 393的规定。7配料接种与发菌培养7.1生产方式7.1.1生产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选

    19、择适宜的接种和出菇时间。春季生产当年 10 月次年 1 月制菌袋,当年 11 月次年 3 月出菇;秋季生产当年 9 月12 月制菌袋,当年 11 月次年 4 月出菇。DB36/T 823202367.1.2工厂化生产在人工调控环境条件下的金针菇周年生产。7.2配料接种7.2.1生产配方生产配方如下:杂木屑 30%、棉籽壳 30%、麦麸 25%、玉米粉 5%、豆粕 8%、石膏粉 1.5%、石灰粉 0.5%、含水 量62%63%、pH 值 7.08.0;棉籽壳 70%、麦麸(或米糠)20%、豆粕 7%、食糖 1%、轻质碳酸钙 1.5%、石灰粉 0.5%、含水量 62%63%、pH 值 7.08.0

    20、;甘蔗渣 25%、棉籽壳 38%、麦麸 28%、玉米粉 8%、轻质碳酸钙 1%、含水量 62%63%、pH 值7.08.0;杂木屑 40%、麦麸(或米糠)22%、玉米芯 20%、甘蔗渣 10%、玉米粉 5%、食糖 1%、轻质碳酸钙 1.5%、石灰粉 0.5%、含水量 62%63%、pH 值 7.08.0;杂木屑 60%、麦麸 20%、玉米芯 16%、轻质碳酸钙 1%、食糖 1%、石膏粉 1.5%、石灰粉 0.5%、含水量 62%63%、pH 值 7.08.0;棉籽壳 50%、麦麸 25%、玉米芯 22%、食糖 1%、轻质碳酸钙 1.5%、石灰粉 0.5%、含水量 62%63%、pH 值 7.0

    21、8.0;杂木屑 35%、玉米芯 32%、麦麸 24%、豆粕 6%、食糖 1%、轻质碳酸钙 1.5%、石灰粉 0.5%、含水量 62%63%、pH 值 7.08.0。7.2.2原料预处理杂木屑需先过筛,去除木块等杂质,然后建堆喷淋,最佳保持 3 个月以上;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玉米芯等主料预湿(夏季 1 d2 d;秋冬季 2 d3 d)。7.2.3拌料按培养料配方比例准备好各种原辅材料。将棉籽壳、玉米芯提前1 d2 d 进行预湿,并加入1%2%的石灰粉;食糖在使用前用温水融化后加入料中,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进行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62%63%,灭菌前 pH 7.58.5。7.2.4

    22、装袋(瓶)主要下面2种方式:装袋:采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规格为(17 cm18 cm)(35 cm37 cm)0.005 cm,用装袋机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上紧下松,中间打穴(洞),装料高度 18 cm20 cm,每袋装湿料 1250 g1350 g,装完料的塑料袋后套上套环和套盖;装好料后的栽培瓶应盖紧无菌盖;装瓶:选用 1100 mL1400 mL 的聚丙烯塑料瓶,培养料应上紧下松,每瓶装料湿重 0.8 kg1.0 kg,装至瓶肩为宜。7.3灭菌与接种7.3.1灭菌DB36/T 82320237采用数控高压蒸汽自动灭菌锅灭菌,冷空气排尽后,升温至 100 105 维持 7

    23、0 min,115 维持 30 min50 min,121 123 维持 60 min90 min;普通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冷空气排尽后,升温至 121,维持 150 min180 min。7.3.2冷却将灭菌的料袋移到已消毒的冷却室,料袋内温度冷却至27 以下时,移入接种室(无菌室)接种。7.3.3消毒接种室、接种箱、器具应保持清洁,可用化学药物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见附录 B。7.3.4接种流程如下:a)无菌室应保持洁净,要定期消毒和空气净化;接种前应开启臭氧发生器,接种前应关闭臭氧发生器,并开启空气净化设备;b)采用固体液化菌种时,固体菌种投入食用菌固体菌种液化机内,每瓶菌种约加入

    24、 60 L 的无菌水或电解水破碎均匀,每栽培袋(瓶)接 35 mL40 mL 液化菌种;c)杀菌结束待培养料温度降至 21C 以下后,料瓶搬入接种室,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使用的菌种必须仔细检查有否杂菌污染及生长不良,确保所使用的种菌质量及种性稳定。接种室保持净化空气正压状态,温度控制在 1520。应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启动接种机,每罐接种前后各测一次,要求每袋(瓶)接种量平均值在 30 mL35 mL 液体菌种,菌种以全部覆盖料面为宜。7.4发菌培养主要下面2种方式:袋栽:避光培养,初期培养室温度 20 24,相对湿度 65%70%,CO 2浓度控制 0.5%以下,及时剔除杂菌感染菌袋;菌

    25、丝长至菌袋三分之二,温度逐渐降至 16 20;当菌丝长满袋后,温度降至 12 15;瓶栽:避光培养,初期培养室温度 18 20(瓶肩温度不超过 20),相对湿度 65%75%,CO 2浓度控制 0.3%以下;菌丝长至瓶肩时,温度降至 13 16(瓶肩温度不超过 20),相对湿度 75%85%,CO 2 浓度控制 0.3%以下。8出菇管理8.1生产季节8.1.1搔菌、催蕾流程如下:袋栽:菌丝长满袋,达到生理成熟时,培养室温度控制 13 16,每天光照 3 次5 次,每次 0.5 h1 h,光照强度 50 Lx150 Lx,相对湿度保持 80%90%,促使菌袋原基形成;瓶栽: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挑

    26、出污染瓶,无污染的栽培瓶经过搔菌机将菌瓶表面的老菌皮搔掉,根据瓶子大小采用自动注水机注入一定量的洁净水 25g35g,移入出菇房。8.1.2生产季节出菇流程如下:DB36/T 82320238a)开袋:原基分化完成,菇蕾长到 3 cm4 cm 时,割弃料面上方 2 cm3 cm 的塑料袋,搬入已消毒好的出菇房中间层进行出菇前期管理;b)抑制期:当整个料面菇蕾密集而整齐时,进行均育,温度控制 6 9;菌柄伸长至 3 cm5 cm 进行套袋,温度 5 7,相对湿度控制 85%90%,每天光照 4 次7 次,每次 0.7 h1 h,光照强度 100 Lux300 Lux;c)子实体生长期:将套袋分次

    27、拉高,空气相对湿度控制 85%90%,经 5 d7 d,其期间应减少光照和通风次数,促进菌柄伸长。在采收前 2 d3 d 不喷水,降低菇房相对湿度。8.2工厂化生产出菇流程如下:a)催蕾期:搔菌后第 1 d7 d,出菇房温度控制 13.5 16.5,相对湿度保持 95%以上,CO 2浓度含量保持 0.3%0.4%。其中第 3 d5 d 进行光照,每天光照 7 h8 h,光照强度 150 Lx350 Lx。b)发育期:第 7 d第 10 d,温度由 14 逐步降至 6 7 左右,相对湿度 90%95%,CO 2浓度提高至 1.3%1.8%,抑制菌盖发育,促进子实体整齐生长;c)抑制期:当菇蕾长

    28、1.5 cm2 cm,菌盖直径为 0.15 cm,抑制期温度保持在 3 5,湿度为 85%90%;CO 2浓度含量保持 0.5%以上,抑制期 6 d8 d。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等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d)套袋:当菌柄长出瓶口 2 cm 左右,对出菇瓶进行套筒。套筒纸粘贴规范:要求套筒纸两端搭扣黏贴时要保持平行,黏贴正中间位置,套筒后套筒纸下方突出部位位于外侧,方向保持一致,且搭扣黏贴牢固,不易分开,上下错位0.5 cm,并呈现下紧上松的状态效果;此阶段以温度 6 7,空气相对湿度 90%95%,CO 2 浓度含量保持 0.5%以下,一般 15 d,菌盖直径可达 1

    29、 cm2 cm,菌柄长可达 10 cm17 cm;e)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控制 7 8,相对湿度 90%左右,150 Lx250 Lx,CO 2 浓度含量保持0.5%0.8%,套袋 3 d6 d,根据菇的整齐度适当光照 3 h8 h,光照强度 150 Lx250 Lx,培育 8 d10 d 采收。9采收、质量与分级、加工、包装、储存9.1采收9.1.1采收处理当菌柄长至10 cm17 cm、菌盖边缘内卷呈半球形、菌盖0.8 cm1.5 cm,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菇体基部用力拔出瓶口/袋口,一次性采收干净,勿折断菌柄;采收后栽培料应及时清理出出菇房,并对出菇房进行消毒。9.1.2采收后处理采收

    30、后将菌袋料面清理干净,用耙剔将料面刮一遍,再覆盖湿无纺布养菌,待 5 d7 d 下潮菇蕾出现时,菇房保持相对湿度 85%90%,有菇蕾发生,停止喷水,按前述第 8 章出菇管理进行管理。9.1.3菌渣处理采收完毕及时将菌袋集中、袋料分离,菌渣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经过1次2次混合生产,反复利用后的废菌渣可用于生产有机肥还田,避免污染环境。DB36/T 823202399.2质量与分级9.2.1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749的规定。9.2.2分级标准金针菇商品分级标准见附录C。9.3加工采收后金针菇应及时将菇头杂质切掉,放入1 4 的冷藏库,预冷时间8 h10 h。9.4包装采收后温度在

    31、 15 以下,应及时包装。包装塑料袋应符合 NY/T 658 的规定、GB4806.7 的规定。采用聚丙烯折角袋分装规格为(40 m48 cm0.004 cm),每袋装 2500 g,抽真空后,用橡皮筋扎紧袋口。小包装采用白色塑料托盘,每盒分装,用保鲜膜包装。鲜菇按每箱 4 袋8 袋的规格装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口,可礼品盒包装。9.5储存采后应及时加工与包装、贮放在1 4 温度的冷藏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存。鲜品菇在 1 4 冷藏库,保质期为 20 d;在 15 条件下,货架期为 5 d7 d;在 10 条件下,可保质期为 7d。采收后入 1 4 冷库保鲜,待直接上市鲜销成加工干品销

    32、售。10病虫害防控10.1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绵腐病、细菌性褐斑病、黑根病等;主要虫害有螨虫、菇蝇、菇蚊、菌蚊、线虫等。10.2防控原则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NY/T 2375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限用农药。10.3防控方法10.3.1农业防控10.3.1.1严格检查种源,选用抗病力强的菌种。10.3.1.2菇房保持良好的通风;菇房保持清洁卫生;合理调控菇房温湿度;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菇,进行掩埋处理;菇房(棚)周围挖深 40cm,宽 40 cm 的环形水沟。10.3.2物理防

    33、控菇房(棚)门和窗,通风口安装孔径为 0.21 cm0.25 cm 的防虫网;距地面高度为 60 cm70 cm,每隔 10 m2 挂粘虫板,每隔 5 d7 d 进行更换;距顶层床架 30 cm,每隔 200 cm300 cm 处挂 1 盏 6w 杀虫灯;安放捕鼠器;安装黑光灯;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安装电子杀虫灯 15 W。DB36/T 82320231010.3.3生物防控采用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等和生物防腐保鲜剂,多抗霉素、烟碱、生物的杀虫剂防治病虫害。10.3.4化学防控使用农药必须符合 NY/T 393、NY/T 2375的规定。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动态,

    34、有针对性地适时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安全间隔期;应在无菇期用药,或避菇用药要求进行;或参见附录 B。11生产档案管理各环节生产管理过程应详细记录,生产档案管理记录,参见附录 D;生产档案管理保存 5 年以上。DB36/T 823202311附录 A(规范性)生产原材料质量要求A.1 生产原材料质量要求见表A.1。表 A.1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原料名称质量要求杂木屑应采用水青冈、抱栎、杨、柳等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木屑应自然堆积23个月,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棉籽壳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GH/T 12

    35、62的要求。玉米芯应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GB/T 10463 要求,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玉米粉应符合GB/T 10463 的要求。麦麸应符合NY/T 119的要求。米糠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NY/T 1935的规定。甘蔗渣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NY/T 1935的规定。豆饼粉应新鲜、无霉烂、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NY/T 2375 的规定。豆粕应新鲜、无霉烂、无异味、无混杂物;,GB/T 19541的规定和NY/T 1935 的规定。石膏

    36、粉应符合NY/T 23752013 中 4.2.2 化学添加剂的规定。石灰粉采用农用石灰粉,应符合NY/T 2375 中 4.2.2 化学添加剂的规定。食糖应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应符合GB 13104的规定。轻质碳酸钙应符合GB 1886.214的规定;应符合HG 2940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的规定。DB36/T 823202312附录 B(规范性)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B.1 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见表B.1。表 B.1 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名称使用浓度施用对象使用方法乙醇75%手、接种工具,接种操作台面,原种瓶表面等浸泡或涂擦酚皂液(来苏儿

    37、)0.5%2%无菌室、接种箱、栽培房及床架喷雾1%2%皮肤涂擦3%接种器具浸泡新洁尔灭0.25%0.5%皮肤,不能用于器具、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浸泡、喷雾漂白粉1%2%接种工具、原种瓶表面等现用现配,浸泡100g 加水 10kg栽培房和床架现用现配,喷雾硫酸铜/石灰粉硫酸铜 1g+石灰粉 2g+水100g栽培房和床架现用现配,喷雾、涂擦新洁尔灭500g 加水 10 kg栽培房和床架现用现配,喷雾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粉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接种室、无菌室、接种箱、培养室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4.3%氯氟.甲维盐乳油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食用菌(螨虫、菌蛆等虫害)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6%春雷

    38、霉素水剂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等病害)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500%g/L 噻菌灵悬浮剂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食用菌(褐腐病等病害)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10%多抗霉素可湿性剂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食用菌(绵腐病、斑点病、褐斑病等病害)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10%百菌清烟剂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食用菌(霉菌、铤孢霉等病害)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氟氯氰菊酯乳油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螨虫、菇蝇、菇蚊、跳虫等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二嗪农乳油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的计量线虫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DB36/T 823202313附录 C(资料性)金针菇商品分级标准C.1金针菇商

    39、品分级标准见表C.1。表 C.1 金针菇商品分级标准项目等级指标一级菇二级菇三级菇色泽菇体金黄色、白色、有光泽、新鲜感菇体乳白色、有光泽和新鲜感菇体乳白色、有光泽和新鲜感菇盖形状圆锥形、球形或近球形、菇形规整、无开裂、菇盖边缘内卷球形、近球形或半球形、有少量开裂、无畸形、菇盖边缘轻度平展半球形或扁半球形、有开裂、轻微、畸形、菇盖边缘平展大小菇盖径 0.8 cm1.3 cm,菌柄长 12 cm16 cm菇盖径 1.3 cm1.6 cm,菇柄长 8 cm15 cm菇盖径 1.6cm 以上,菇柄长16 cm17 cm气味金针菇特有气味,无异味水质菇无烂菇、虫菇、霉变菇无有害杂质无活虫体、动物毛发和排

    40、泄物、金属物、矿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无霉菇、霉菌、虫体、玻璃、沙子、泥土,石子等附着物粘附在金针菇表面的培养基戓残渣等整丛菇采收后除去培养基整齐度菇柄符合各等分级标准长度的质量比DB36/T 823202314附录 D(资料性)生产档案管理记录D.1 菌袋生产记录见表D.1,菌袋培养记录见表D.2,出菇管理记录见表D.3。表 D.1 菌袋生产记录表制袋灭菌接种损耗数量(袋)备注日期数量日期温度()保温时间日期品种数量(袋)表 D.2菌袋培养记录表日期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时间查菌备注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日期数量(袋)污染总数(袋)污染率(袋)表 D.3 出菇管理记录表日期出菇管理产 量备注温度()相对湿度()光照通风出菇记录总量单产平均单袋产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823-2023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