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1854-2023 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544997       资源大小:817.8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1854-2023 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pdf

    1、ICS 03.120.99CCS A 00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8542023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Certific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chief quality officer2023-11-8 发布2024-05-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18542023I目 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岗位要求.25评价主体要求.26评价指标.37评价流程.5附录 A(规范性附录)评价流程.7附录 B(资料性附录)首席质量官评价申请表.8附录 C(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及分值.9附录 D(规范

    2、性附录)评分指南.10附录 E(规范性附录)评分值域要求.11附录 F(资料性附录)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建议.12DB36/T 1854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局、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巧、涂志明、熊倪、周学礼、李鸥叶、冀海贵、徐浩。DB36/T 18542023III引 言作为一个组织最高质量职位的代表

    3、,首席质量官的兴起,标志着组织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也是对质量职能地位的充分肯定。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为引导各类组织发挥首席质量官职能作用,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变革创新,提升质量竞争力,特制定本文件。DB36/T 185420231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首席质量官的岗位要求、评价主体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流程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首席质量官的第三方评价、第一方、第二方可参照执行。注 1:第一方评价是指组织内部开展的首席质量官评价。注 2:第二方评价是指组织的外部相关方(上级管理单位/部门、顾客等)以

    4、相关方名义对本组织开展的首席质量官评价。注 3:第三方评价是指具有专业能力与市场信用的评价机构受组织或组织的外部相关方委托独立开展的首席质量官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本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024-2014 合格评定 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首席质量官 chief quality officer受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任命或授权,作为落实组织质量责任的第一人,负责创建以质量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和

    5、战略,确保组织质量工作的策划、实施和保持,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工作的绩效和改进需求的高层管理人员。注 1: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 2:最高管理者可直接担任组织的首席质量官。3.2评价 certification对人员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情况进行评审的过程。来源:GB/T 27024-2014,3.8,有修改3.3评价证书 certificate由评价主体根据本标准规定颁发的文件,用以表明持有人已满足评价要求。DB36/T 185420232来源:GB/T 27024-2014,3.5,有修改4岗位要求4.1任职条件应满足行业、组织对首席质量官的基础要求,包括

    6、但不限于:a)学历要求;b)专业技术职称要求;c)工作经历(含质量管理工作)要求;d)任职培训要求。4.2职业素养4.2.1有道德,公正、诚实和正直。4.2.2思想开明,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4.2.3坚韧,坚持并专注于实现目标,具备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负面情绪的调控能力。4.2.4明断,能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4.2.5勇于创新,持续改进,探索学习,愿意分享。4.2.6廉洁自律,恪尽职守,自觉维护组织和行业信誉。4.3职业能力4.3.1熟悉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行业质量发展形势和趋势。4.3.2掌握质量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工作。4.3

    7、.3熟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本行业相关强制性标准和要求。4.3.4具有组织、规划、决策、协调、观察和沟通能力。4.4岗位职责4.4.1组织执行质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4.4.2组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组织质量战略、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4.3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4.4.4实施质量经济性管理。4.4.5组织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推广、应用质量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培育质量人才梯队。4.4.6配合政府部门质量监管工作,对外分享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4.5岗位权限4.5.1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4

    8、.5.2具有质量战略、规划和计划的建议权、实施权及计划审批权。4.5.3参与组织经营决策,具有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建议权。4.5.4具有质量问题、事件的调查与处置权。4.5.5具有质量工作考核与奖惩权。4.5.6具有质量工作经费的管理权。5评价主体要求DB36/T 1854202335.1应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制度,对评价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其评价行为负责。5.2应具备满足要求的场所、设备以及其他开展评价工作所需的资源。5.3应接受相关主管部门或委托方的指导和监督。6评价指标6.1意识6.1.1具有应用系统思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6.1.2具有基于风险的思维与风险管理的意识。6.1

    9、.3具有以顾客需求和期望为导向的意识。6.1.4具有培育质量文化、提升全员质量素质的意识。6.1.5具有基于事实(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作出决策的意识。6.1.6具有整合包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各类管理体系的意识6.1.7具有寻找改进机会、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意识。6.1.8具有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质量创新能力的意识。6.2社会责任6.2.1诚信6.2.1.1能及时报告组织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风险隐患。6.2.1.2主动回避有利益冲突的事项。6.2.1.3能保守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商业秘密。6.2.2履责6.2.2.1参与包括标准制修订、标准化试点示范在内的各类标准化活动。6.2.2.

    10、2促进组织供应链、所处行业质量提升。6.2.2.3推动组织在文化、教育、卫生、慈善、社区、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活动。6.3知识6.3.1知识结构6.3.1.1具备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知识。6.3.1.2具备管理基础知识。6.3.1.3具备质量战略制定和质量目标分解相关知识6.3.1.4具备质量领导力构建相关知识。6.3.1.5具备质量文化建设相关知识。6.3.1.6具备质量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理相关知识。6.3.1.7具备质量成熟度评价与持续改进相关知识。6.3.1.8具备质量工具运用相关知识。6.3.1.9具备质量经济性管理相关知识。6.3.1.10具备质量品牌管理相关知识。6.3.2知

    11、识运用DB36/T 185420234面对不稳定、不确定、模糊的各类复杂环境,应能合理、灵活、创新地运用相关知识(6.3.1)实现甚至超越预期的质量工作目标。6.4能力6.4.1策划能力6.4.1.1策划与组织总体战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质量方针或战略、质量目标。6.4.1.2针对质量方针或战略,策划建立相应管理体系,策划制定长短期质量措施计划。6.4.1.3针对质量目标,策划制定管理体系绩效目标、阶段性质量目标。6.4.1.4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策划变更质量方针或战略、质量目标。6.4.2实施能力6.4.2.1协调配置所需的资源,明确有关职责与权限,应用适宜的方法,实施管理体系、长

    12、短期质量措施计划。6.4.2.2建立过程绩效指标,监测和控制实施管理体系、长短期质量措施计划所需的过程。注:过程绩效指标可在过程中监测,也可能通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来监测。6.4.2.3利用过程监测获得的信息,及时对过程进行调整。6.4.2.4采用适宜的方法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体系绩效目标、阶段性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识别质量工作改进与创新的机会。6.4.3学习能力6.4.3.1审视现有的知识,及时更新开展质量、经营、技术、品牌等方面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6.4.3.2总结提炼知识与经验,形成质量工作创新成果。6.4.3.3营造重视知识的学习型组织文化,促进员工开展自我学习。6.4.3.4明确

    13、知识管理过程,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在组织内部收集和传递知识。6.4.4整合能力6.4.4.1整合资源、方法,科学、系统地开展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质量管理。6.4.4.2协调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运用合理的方法,持续促进质量工作的改进、优化以及创新发展。6.5沟通6.5.1内部沟通6.5.1.1建立组织内部质量工作沟通机制。6.5.1.2在组织内部就以下内容开展沟通:a)质量文化、质量战略等;b)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体系绩效目标等;c)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岗位要求等;d)顾客满意度、质量工作绩效等。6.5.2外部沟通6.5.2.1确定组织外部相关方及其与组织的关系。6.5.2.2与外部

    14、相关方建立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考虑的关系。6.5.2.3与外部相关方共同收集和共享信息、专业知识和资源。DB36/T 1854202356.5.2.4必要时向外部相关方报告组织绩效。6.5.2.5与供方、合作伙伴及其他外部相关方合作开展质量改进活动。6.5.2.6鼓励和表彰供方及合作伙伴的改进和成绩。6.6业绩6.6.1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包括但不限于:a)组织在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能提高、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等方面的绩效;b)个人在质量、经营、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工作绩效;c)在为组织培养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注:质量人才可包括管理体系审核员、卓越绩效自评师等。6.6.2学术成就学术成就包

    15、括但不限于:a)取得的学术职务,在行业的学术地位;注:学术地位可包括取得的学术称号、专业委员会职务等。b)在质量管理、专业技术领域的学术成果;注:学术成果可包括发表的论文、专著等。c)推动组织或团队取得的学术成果。6.6.3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a)在质量、经营、技术、品牌等管理方面的创新成果(专利、标准等),并形成可分享、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或管理模式;b)推动组织或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专利、标准等),在地区或行业内得到认可。6.6.4社会贡献社会贡献包括但不限于:a)宣传质量理念,传播质量知识;b)分享最佳实践、典型经验和技术方法;c)提供质量公益服务。6.6.5所获荣誉所获荣誉包括在

    16、质量、创新、品牌、标准化、知识产权等领域获得的集体荣誉(个人主导或独立完成)和个人荣誉。7评价流程7.1流程图首席质量官评价流程图见附录 A。7.2申请DB36/T 185420236满足第4章要求的评价对象,向评价主体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a)所在组织的推荐意见;b)申请表(包含 6.1-6.6 自评内容,参见附录 B);c)证实性材料(包含教育和培训的简历或履历、工作经历、质量专业经历、工作绩效评价等)。7.3受理7.3.1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提出补充完善意见。7.3.2评价对象根据评价主体意见补充完善材料后,重新提出申请。7.4评价实施7.

    17、4.1评价主体应有根据实现评价目标所需的能力以及公正性要求来选择和任命评价组(包括评价组长以及必要的技术专家)的过程,对评价对象提交的申请报告、证实性材料进行评价,必要时组织面试答辩或现场验证。7.4.2评价指标及分值见附录 C。7.4.3评分指南参见附录 D。7.4.4评分值域要求见附录 E。7.4.5评价组长应确保评价报告的编制并应对评价报告的内容负责。评价报告应提供对评价的准确、简明和清晰的记录,以便为评价决定提供充分的信息。7.5评价结果7.5.1为使评价主体做出评价决定,评价组应向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报告、补充提交资料的意见、是否需要面试答辩或现场验证的意见等。7.5.2评价主体应向评价

    18、对象出具评价证书或反馈评价结果。7.5.3第三方评价的实施主体应向获证人员颁发评价证书,评价证书应至少包含:a)获证人员姓名;b)获证人员所在组织名称;c)评价分值;d)评价主体名称;e)评价日期;f)证书有效期;g)可追溯的证书编号。7.5.4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建议参见附录 E。7.6能力保持在评价证书有效期内,获证人员每年应参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但不限于:a)参加培训讲座;b)参与学术交流;c)发表专业成果。7.7再评价7.7.1评价证书到期前,可申请再评价。7.7.2再评价流程按照 7.2-7.5 执行,应考虑获证人员获证后继续教育情况。DB36/T 1854

    19、20237AA附录A(规范性附录)评价流程第三方首席质量官评价流程图见图 A.1。图 A.1第三方首席质量官评价流程图DB36/T 185420238BB附录B(资料性附录)首席质量官评价申请表首席质量官评价申请表参见表B.1。表 B.1首席质量官评价申请表申请人学历任职单位职务职称首次评价再评价教育培训简历工作经历质量专业经历自我评价一、意识二、社会责任三、知识四、能力五、沟通六、业绩任职单位推荐意见(公章)DB36/T 185420239CC附录C(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及分值表 C.1 规定了首席质量官评价指标及分值。表 C.1评价指标及分值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6.1 意识6.1 质量意识

    20、909010006.2 社会责任6.2.1 诚信60906.2.2 履责306.3 知识6.3.1 知识结构30806.3.2 知识运用506.4 能力6.4.1 策划能力602406.4.2 实施能力806.4.3 学习能力606.4.4 整合能力406.5 沟通6.5.1 内部沟通601006.5.2 外部沟通406.6 业绩6.6.1 工作绩效1504006.6.2 学术成就606.6.3 创新成果1006.6.4 社会贡献506.6.5 所获荣誉40DB36/T 1854202310DD附录D(规范性附录)评分指南D.1总则按“表现”条款(6.16.5 中各评分条款)和“结果”条款(6

    21、.6 评分条款)分别对评价对象的个人表现、工作结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D.2表现评价D.2.1本附录所表述的“表现”是指评价对象满足“表现”条款(6.16.5中各评分条款)要求的程度。D.2.2“表现”条款评分指南见表D.1。表 D.1“表现”条款评分指南评分系数表现0.2、0.3、0.4满足评分条款要求程度40%0.5、0.6、0.7满足评分条款要求程度40%且70%0.8、0.9满足评分条款要求程度70%且90%1.0满足评分条款要求程度90%D.3结果评价D.3.1本附录所表述的“结果”是指评价对象满足“结果”条款(6.6评分条款)要求的程度。D.3.2“结果”条款评分指南见表D.2

    22、。表 D.2“结果”条款评分指南评分系数结果0.2、0.3、0.4没有结果,或结果较差0.5、0.6、0.7提供结果较少,结果在行业内处于一般水平0.8、0.9提供结果较多,结果在行业内具有较好水平1.0提供结果全面,结果在行业内具有标杆水平DB36/T 1854202311EE附录E(规范性附录)评分值域要求表E.1规定了首席质量官评价各项一级指标的评分值域要求。表 E.1单项评价指标分值要求单项评价指标评价分值6.1 意识506.2 社会责任70(诚信评分应为满分 60 分)6.3 知识306.4 能力806.5 沟通306.6 业绩70DB36/T 1854202312FF附录F(资料性

    23、附录)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建议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建议参见表 F.1。表 F.1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建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大型600 分800 分600 分中型330 分800 分600 分小型330 分600 分330 分微型330 分330 分330 分注:组织规模划分参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DB36/T 1854202313参 考 文 献1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2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 GB/T 1901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4 GB/T 19024 质量管理 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的指南5 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6 GB/T 24353 风险管理 指南7 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8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9 关于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质检办质2012749号10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1854-2023 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