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CCS B 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7972023 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of Female Parent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and Male Parent Transplanting by Hand for Indica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2023-07-01 发布 2024-01-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797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
2、语和定义.1 4 制种基地要求.2 5 父本育秧栽插.2 6 母本育秧.2 7 母本机插.3 8 制种田水肥管理.5 9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5 10 花期调节与辅助授粉.6 11 除杂保纯.6 12 种子收获.6 DB36/T 1797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辉、蔡耀辉、吴晓峰
3、、谢红卫、罗来杨、蔡怡聪、谭勇、龙伟雄、罗立华、曾博虹、陈忠平、陈炜、龙启石、肖晓春。DB36/T 17972023 1 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制种基地要求、父本育秧栽插、母本育秧、母本机插、制种田水肥管理、主要病虫草害防治、花期调节与辅助授粉、除杂保纯和种子收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方式的种子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4、)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T 29371.1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术语 GB/T 29371.4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杂交制种技术规范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DB36/T 855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 DB36/T 856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程 DB36/T 973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064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36/T 1355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5、 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of female parent mechanical planting for and male parent transplanting by hand 利用专用农业机械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母本采用机插、父本人工移栽的一种方式。3.2 播差期 sowing gap stage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parent 在同一地点、同一季节,第I期父本播种至始穗的天数减去母本播种至始穗的天数,正数为“播差期”,负数为“播差期倒挂”。DB36/T 17972023 2 3.3 叶龄差 leaf
6、number difference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parent seeding 在同一地点、同一季节,后播亲本播种时先播亲本 5 株代表性植株的主茎叶龄平均数。4 制种基地要求 4.1 气候 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 2428、最高温35、最低温21,相对湿度 75%90%。4.2 隔离 选用时间或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花期应错开 25 d以上。空间隔离,丘陵山区 200 m以上,平原地区 400 m以上。4.3 基地 交通便利、集中成片、排灌便利、无检疫性病虫害,不得选用冷浆田。4.4 大田耕整 利用旋耕机整田,第1次耕整为父母本首次栽植前10 d15 d;第2次
7、耕整为父母本首次栽植前6 d8 d,同时平整,达到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无残杂。砂性土沉淀 1 d,壤土沉淀 2 d,粘土沉淀 3 d。5 父本育秧栽插 5.1 育秧准备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秧田准备、种子用量按GB/T 29371.4、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5.2 播种育秧 根据制种季别、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播差期缩 3 d5 d、叶龄差减 0.7 叶1.3 叶。母本播种时间固定,父本播种时间按GB/T 29371.4、DB36/T 1355 的规定推后 3 d5 d。育秧方式按GB/T 29371.4、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5.3 移栽时间与规
8、格 移栽的时间、苗数、行向、秧龄按GB/T 29371.4、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单行株距 16.7 cm20.0 cm、双行株行距 16.7 cm20.0 cm20.0 cm,父母本间距 23.3 cm26.7 cm。6 母本育秧 DB36/T 17972023 3 6.1 育秧准备 6.1.1 种子与秧盘 A: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千粒重 25 g的不育系用种量 2 kg,宜根据种子千粒重大小、生育期短长、分蘖能力弱强作适当增减。选择同插秧机配套的秧盘,质量符合NY/T 1534 的规定。选用行距为 20 cm的插秧机,播种量为 45 g50 g/盘,每
9、667 m2 准备 45 盘;选用行距为 25 cm的插秧机,播种量为 55 g60 g/盘,每 667 m2 准备 35 盘;选用行距为 30 cm的插秧机,播种量为 65 g70 g/盘,每 667 m2 准备 30 盘。B:清水选种,选用消毒药剂,参照DB36/T 1355 的规定进行催芽。6.1.2 营养土 采取基质和旱地土法育秧,按DB36/T 973 的规定备好营养土。6.1.3 秧床 选择地势高、临近大田、前作为菜地或休耕、便于运秧的熟地做秧田,按秧田与制种田面积比例1:7080 准备。开沟筑厢,厢宽 140 cm150 cm,厢沟宽 30 cm40 cm,沟深 10 cm20
10、cm,四周开宽 30 cm40 cm和深 20 cm30 cm的围沟。准备秧床时,均需排水晾板,中间保持秧床板面湿润、沉实,铺盘前 1 d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做到“实、平、直、光”。6.2 播种 6.2.1 时间 参照GB/T 29371.4 的规定确定播种时间。父本播种时间固定,母本播种时间应较传统人工移栽制种方式提早 3 d5 d。6.2.2 装盘 按DB36/T 973 的规定进行摆盘、装盘和播种。6.3 培育育秧 6.3.1 秧床管理 搭棚覆膜、水分管理、肥料施用、病虫防治管理按DB36/T 973 的规定执行。6.3.2 秧苗质量 毯状秧苗,秧龄 12 d18 d、叶龄 3.0
11、 叶3.7 叶,苗高 12 cm18 cm。生长整齐,叶挺、有弹性,无病根和明显杂草,秧根盘结紧密,手提不散。7 母本机插 7.1 插秧机操作流程 DB36/T 17972023 4 按DB36/T 856 的规定和机器使用说明对水稻专用插秧机进行试运行、调整取秧量和预操作后,由熟练机手进行机插作业。7.2 作业主要参数调整 7.2.1 规格与密度 行数 6 行8 行。母本播始历期 80 d以内采用行距 20 cm、25 cm插秧机栽插,每穴机插 3 苗4 苗,穴距 12 cm16 cm;母本播始历期 80 d及以上使用行距为 30 cm插秧机栽插,每穴机插 2 苗3 苗,穴距 12 cm14
12、 cm。保证 667 m2 机插 1.2 万穴1.3 万穴。7.2.2 深度要求 机插深度 1.5 cm2.0 cm,插后不倒、不漂、均匀,漏插率3%。7.3 作业线路 根据田块形状、大小和插秧机插幅等,提前规划作业线路(图 1),左图为奇数厢时的作业线路,右图为偶数厢时的作业线路。对形状不规则田块,可规划成多块规则形状后按作业线路图操作。a)b)图1 作业线路图 图中:“”表示父本行 “”表示插秧机行驶路线 7.4 机插 机插前 1 d2 d排水并保持 2 cm以内的浅水层。3.0 叶时开始机插,同一播期的母本要求 3 d内插完。选择有利天气机插,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保证秧苗供给。晴热高温
13、天气,同一批次取出的秧苗应 1 h2 h插完,未插完的秧苗应覆盖遮阴或喷水保湿。入口 入口 出口 出口 DB36/T 17972023 5 7.5 及时人工补插 对连续缺 4 穴、零余厢、插秧机收尾、调头和转弯的部分区域,1 d2 d内人工补插母本,并及时扶起压倒的父本。8 制种田水肥管理 8.1 水分管理 机插后应即灌浅水护苗、活苗。母本返青后至无效分蘖期前,保持浅水与湿润交替。母本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 80%时排水晒田,多次轻晒。晒田至母本幼穗分化期复水养胎,开花授粉期灌深水。授粉结束至收割前 5 d7 d,采取湿润灌溉。收割前 5 d7 d,排水干田,以利收获作业。8.2 肥料管理 8.2
14、.1 施肥原则 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施肥原则按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8.2.2 肥料用量 根据田块肥力水平、父母本需肥特性和往年施肥量,用量参照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8.2.3 肥料运筹 第 2 次大田耕整时,每 667 m2 施 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35 kg40 kg做基肥。返青后,每 667 m2 全田施 45%复合肥 12 kg15 kg、尿素 4 kg5 kg做分蘖肥,对播始历期在 80 d以上的母本,可在机插后 20 d左右,每 667 m2 施尿素 1.5 kg2.5 kg做第 2 次分蘖肥
15、。晒田复水后 1 d2 d,每 667 m2 施氯化钾 4 kg6 kg、45%复合肥 3 kg4 kg做穗肥。叶面肥喷施参照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9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的植保方针,选用高效、低毒产品进行防治。9.2 病虫害防治 父母本播种前,利用消毒药剂浸种,防止恶苗病和细条病等种传病。秧苗期绵腐病、稻飞虱和稻蓟马的防治按DB36/T 855 的规定执行。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按DB36/T 1064的规定执行,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瘟病。9.3 草害防治 大田平整后,父母本首次栽植前 3 d5 d采用化
16、学除草剂拌土抛撒或兑水喷施进行封闭除草。母本机插后 5 d7 d,结合分蘖肥拌施化学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DB36/T 17972023 6 10 花期调节与辅助授粉 10.1 花期调节 利用肥、水和激素法进行花期调节,按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10.2 施用赤霉素 按GB/T 29371.4 的规定执行。10.3 辅助授粉 在父本始花至终花期,当父本开花散粉时利用绳索拉粉法(绳直径 1.5 cm左右)和机械赶粉法等进行辅助授粉,连续 7 d10 d,直到父本少粉时为止,每天赶粉 3 次4 次,每次隔 30 min。11 除杂保纯 除杂工作应贯穿整个种子生产过程,除杂标准、杂株类型、除杂时期按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机械转弯、掉头处,赤霉素喷施前后 2 d3 d关键期应加强除杂。授粉结束后,及时从基部割除父本并清理干净。收获前,清除遗漏株。12 种子收获 母本种子 80%左右成熟时,抢睛好天气,选择性状优良的联合收割机及时收获,严防人为和机械混杂。收获后,忌长时间堆捂,及时晒干或烘干至水份13.0%贮藏。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田间档案记录按DB36/T 1355 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