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1755-2023 绿色家庭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544899       资源大小:779.0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1755-2023 绿色家庭评价规范.pdf

    1、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7552023绿色家庭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green family2023-04-07 发布2023-10-01 实施江 西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ICS 13.020.01CCS A 1636DB36/T 17552023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评价原则.16评价指标.27评价方式.38动态管理.4附录 A(规范性)城镇绿色家庭评价细则.5附录 B(规范性)农村绿色家庭评价细则.8参考文献.11DB36/T 17552023II前

    2、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抚州市妇女联合会、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 青、黄陶青、赵 玲、谷 灿、陈亚茹。DB36/T 17552023III引言“绿色家庭”的创建和评价是江西省“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和“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妇联积极开展“绿色家

    3、庭”创建和评价工作,以“绿色家庭”带动绿色生活、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充分发掘家庭基本细胞的社会化潜力,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社会新风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内生动力。抚州市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按照抚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要求,立足制标准、立标杆、做示范,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探索构建生态产品核算、评估和交易,以及农产品区域品牌、绿色金融、绿色生活等 7个标准子体系,而“绿色家庭”评价规范是“绿色生活”的代表性标准之一。抚州市妇女联合会积极响应省妇联创评“绿色家庭”的号召,围绕抚州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

    4、示范市的部署,连续多年开展“绿色家庭”创评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形成了全省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抚州经验。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明确评价导向,统一指标尺度,规范评价流程,抚州市妇女联合会牵头制定该标准,以指导全省开展“绿色家庭”评价工作。DB36/T 175520231绿色家庭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家庭的基本要求、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动态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全省开展绿色家庭的创建和评价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5、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 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 3480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通用要求GB/T 3706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家庭 family基于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产生的最小社会单元。3.2绿色家庭 green family家风文明、家教良好,家居环境干净整洁,家庭成员践行资源节约、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等生活方式,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家庭。4基本要求4.1应为本辖区城乡常住人口家庭。4.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参评绿色家庭:家庭成员近三年有违法犯罪记录;家庭成员存在家庭暴力、遗弃

    6、或虐待事件,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邻里关系不和睦,群众评议口碑差;家庭成员存在其他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悖公序良俗等不良行为。5评价原则5.1点面结合、协同推进DB36/T 175520232结合“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清洁家庭”等评比结果,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要求,综合开展评价。5.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工作应统一指标尺度,规范评价流程,以全面掌握客观事实为前提,坚持平等自愿、以人为本、公开公平,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纳入群众评议和社会公示机制,重视社会舆情和民意反馈。5.3科学合理、创新引领评价指标体系应科学、系统、

    7、适用,可合理合法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鼓励家庭成员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减少固体废物污染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5.4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培养宣讲团、志愿者服务队、妇女理事会等组织和骨干力量,依托各类媒体、场景和时间节点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通过晒、议、讲、展、秀等方式树立示范典型,激发公众参与创评的积极性。5.5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尊重城镇和农村家庭在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基本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性,以评促建、抓住重点、分类施策,不断优化评价工作流程和指标体系,推动实现“绿色家庭”城乡全覆盖。6评价指标6.1绿色家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 8 项,二

    8、级指标 30 项,总分值 100 分,各指标分值见表 1。城镇家庭评价细则共 47 条(见附录 A),农村家庭评价细则共 55 条(见附录 B)。6.2评分 80 分以上的家庭可列入“绿色家庭”候选名单,由评价主体根据名额选拔确定最终入选名单。表 1绿色家庭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8 项)二级指标(30 项)评价分值城镇家庭(47 条)农村家庭(55 条)家风家教(15 分)家风建设1010家庭教育55绿色家居(10 分)家居环境88住宅规划1装修装饰21资源节约(20 分)节约粮食34节约用电66节约用水55节约用气33节约用纸11使用新能源21DB36/T 175520233表 1绿色家庭评

    9、价指标体系(续)一级指标(8 项)二级指标(30 项)评价分值城镇家庭(47 条)农村家庭(55 条)绿色消费(10 分)理性消费22产品选择66包装减量22低碳出行(10 分)公交优先55减少油耗33简约出行22生态保护(15 分)减少空气污染55减少水污染35减少噪音污染21减少土壤污染2减少固体废物污染31维持生物多样性21垃圾分类(10 分)源头减量33正确分类77社会影响(10 分)曾获荣誉33个人碳排量化33热心公益22文化传播11监督举报11注 1: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应根据家庭主要成员的长期居住所在地划分。注 2:说明该项指标对于城镇和农村家庭有不同要求。7评价方式7.1现场核查

    10、以了解和核实情况为目的,实地查看家居环境、装修装饰等情况,并与家庭成员开展面对面访谈交流,可同步收集相关证明材料。7.2材料审核参评家庭应根据自身性质提供附录 A 或 B 评价细则对应的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纸质或电子版本。7.3群众评议在必要情况下,评价组可使用电话(视频)采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向居委会、村委、周边邻居等相关人员了解或核实相关情况。DB36/T 1755202348动态管理应对已授牌的“绿色家庭”开展定期复核。对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应立即撤销命名且三年内不得提出申请:评价材料弄虚作假,干扰评价工作的;隐瞒、谎报、缓报家庭成员违法违规情况的;家庭成员在公

    11、共场所或平台发表不当言论,引发广泛关注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其他需要撤销命名情形的。AADB36/T 175520235附录A(规范性)城镇绿色家庭评价细则城镇社区居民家庭应按照表 A.1 的评分细则打分,满分 100 分,80 分以上可列入“绿色家庭”候选名单。表 A.1城镇绿色家庭评分表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评分细则(完全满足要求得满分,否则,视满足程度酌情给分)分值评价方式得分家风家教(15 分)家风建设1)共同培育和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家风,家庭氛围和谐。2现场核查2)家庭成员具有一定生态环保意识,了解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相关概念。3现场核查3)家庭成员讲究个人卫生,使用公筷公

    12、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2现场核查4)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提醒监督,培养积极向上、健康身心的兴趣爱好,无吸毒、赌博、酗酒、迷信等不良行为。3现场核查家庭教育5)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养成节约、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习惯。2现场核查6)积极带领家庭成员参加低碳环保、公共节能等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2现场核查7)家庭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无严重心理疾病者。1现场核查绿色家居(10 分)家居环境8)室内布置整齐,无垃圾或杂物,无乱贴乱画乱挂现象,窗明几净,卧室和厨房整洁有序;卫生间无恶臭异味,未发现有害生物及其痕迹。有庭院的家庭,要求庭院整洁有序,庭院门口道路整洁。

    13、4现场核查9)门口和楼道保持整洁,家庭私人物品未占用公共空间。3现场核查10)室内或阳台种植植物且生长良好。1现场核查装修装饰11)装修风格实用、简约、节能,装修使用环保、绿色材料。1现场核查12)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无异味。1现场核查资源节约(20 分)节约粮食13)养成光盘习惯,在家适量备餐,合理膳食,不随意倾倒食物,外出就餐应适量点餐,不铺张浪费,剩菜打包。3现场核查节约用电14)室内使用节能灯具,随手关灯,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20,离开房间前半小时关闭空调;减少家用电器待机时间。3现场核查15)人均月用电量80kWh,得 3 分;人均月用电量 80kWh95kWh,

    14、得2 分;人均月用电量 95kWh110kWh(含 95),得 1 分。3材料审核节约用水16)在保证健康、卫生的前提下,日常选择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多级循环用水的生活方式,使用节水型马桶或水龙头。3现场核查17)每月人均用水量不超过当地人均用水量。2材料审核节约用气18)选择品质优良的燃气灶具,正确安装,确保无渗漏。2现场核查19)炒菜食材提前备好,燃气不空烧,合理利用余热,炖菜可使用电压力锅。1现场核查节约用纸 20)节约使用餐巾纸或面巾纸;纸质材料双面打印,纸张重复利用。1现场核查使用新能源21)使用太阳能、空气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相关产品。2现场核查DB36/T 175520236表

    15、A.1城镇绿色家庭评价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细则(完全满足要求得满分,否则,视满足程度酌情给分)分值评价方式得分绿色消费(10 分)理性消费22)购买生活用品应以必需、实用为原则,不攀比、不过度消费。2现场核查产品选择23)家用电器优先选购通过节能(加贴能效标识)、节水、绿色、低碳认证的产品。2现场核查24)购车时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低碳节能型小排量型汽车。2现场核查25)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物品,如充电电池等。不购买一次性制品,如纸杯、塑料餐具、一次性筷子等。2现场核查包装减量26)购物自备环保袋、购物篮,应使用可降解的环保型塑料袋。1材料审核27)网络平台购物或选购外卖送货上门时,应选择

    16、简化、环保、绿色的包装。1材料审核低碳出行(10 分)公交优先28)外出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乘坐公交车或地铁。5材料审核减少油耗29)开车优选新能源汽车,提前优化路线,善用导航系统,减少里程数和油耗。3材料审核简约出行30)出行距离在 2km 内应选择共享单车、自行车或步行。2材料审核生态保护(15 分)减少空气污染31)厨房应安装抽油烟机等油烟净化设备,并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使其内外无污渍、功能运转良好。2现场核查32)家庭成员无随意焚烧物品、超标排放废气等行为。2现场核查33)家庭成员不抽烟。1现场核查减少水污染34)在保证清洁卫生前提下,使用无磷洗涤剂或天然清洁用品。2现场核查35)未直

    17、接向下水道倾倒油漆、家用化学品、浓汤等液体。1现场核查减少噪音污染36)自觉减少噪音污染,家用电器音量适中,不高声喧哗,未因噪声导致周边邻居投诉,家庭装修应按照有关规定文明施工。2现场核查群众评议减少固体废物污染37)家庭成员应配合“无废城市”建设,对生活源固体废物(含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旧衣物、旧家具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不擅自填埋或焚烧。3现场核查材料审核维持生物多样性38)不购买或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不食用野生动物。2现场核查垃圾分类(10 分)源头减量39)善于旧物改造和循环利用,出售或赠出旧家具、旧书籍、旧衣物等物品,电子数码产品可参加“以旧换新”活动。2材料审核4

    18、0)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洗漱用品。1现场核查合理处置41)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含义(参照 GB/T 19095),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规定的分类,正确分类并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5材料审核42)厨余垃圾投放前进行干湿分类,滤干后集中定点投放。厨余垃圾中不得混入碎玻璃、废餐具、塑料袋等杂质。2现场核查DB36/T 175520237表 A.1城镇绿色家庭评分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细则(完全满足要求得满分,否则,视满足程度酌情给分)分值评价方式得分社会影响(10 分)支持碳普惠43)了解双碳相关政策,注册和使用碳普惠相关服务平台,自愿践行减排量化、增加绿

    19、色碳汇等低碳行为。5材料审核曾获荣誉44)曾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清洁家庭”“文明家庭”等荣誉,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社会反响和群众评价较好。2材料审核热心公益45)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或精神文明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宣传、抗疫等志愿活动。1材料审核文化传播46)在日常生活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发表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相关正向言论,分享低碳生活相关知识或自创小窍门。1材料审核监督举报47)发现污染生态环境、违反公序良俗、危害社会安全等行为,主动制止或向有关部门举报。1材料审核DB36/T 175520238附录B(规范性)农村绿色家

    20、庭评价细则农村居民家庭应按照表 B.1 的评分细则打分,满分 100 分,80 分以上可列入“绿色家庭”候选名单。表 B.1农村绿色家庭评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细则(完全满足要求得满分,否则视满足程度酌情给分)分值评价方式得分家风家教(15 分)家风建设1)培育和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家风,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社会公德,矛盾纠纷不出村,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陋习。3群众评议2)家庭成员具有一定生态环保意识,了解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相关概念,积极参加生态文明、低碳环保、乡村振兴相关培训。3现场核查3)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提醒监督,培养积极向上、健康身心的

    21、兴趣爱好,无吸毒、赌博、酗酒、迷信等不良行为。2现场核查4)家庭成员讲究个人卫生,使用公筷公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2现场核查家庭教育5)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养成节约、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习惯。2现场核查6)积极带领家庭成员参加低碳环保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2材料审核7)家庭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无严重心理疾病者。1现场核查绿色家居(10 分)家居环境8)庭院净化、绿化、美化,无垃圾、杂草、杂物,无洼地积水,无乱堆乱搭乱建现象,无恶臭等异味,车辆、农机具等摆放合理;种植花草树木、瓜果蔬菜,并生长良好。2现场核查9)室内客厅布置整齐,窗明几净,无垃圾、无

    22、堆放杂物,无乱贴乱画乱挂现象,无蜘蛛网、灰尘,无异味;卧室床铺平整,衣被叠放整齐;厨房台面整洁,餐具干净,炊具和食物摆放有序,无有害生物痕迹。2现场核查10)按照 GB 19379 要求,卫生间使用水冲式户厕、三格式化粪池,干净、通风、无异味;院内无露天旱厕,无裸露的粪尿污水。2现场核查11)自觉做到“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门前道路干净整洁,无柴草堆、粪土堆、垃圾堆。2现场核查住宅规划12)一户一宅,住宅位置和朝向符合乡村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安全舒适、采光良好。对现有住宅进行节能化改造。1现场核查装修装饰13)室内装修设计简约、实用,装修装饰材料选择环保、绿色产品。1现场核查资源

    23、节约(20 分)节约粮食14)养成光盘习惯,在家适量备餐,合理膳食,不随意倾倒食物,外出就餐应适量点餐,不铺张浪费,剩菜打包。2现场核查15)适时适度采收,优化粮食储存设施设备,减少收获和储粮损失。1现场核查16)对产能过剩的水果、蔬菜进行及时售卖或初加工,不可随意浪费。1现场核查DB36/T 175520239表 B.1农村绿色家庭评分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细则(完全满足要求得满分,否则,视满足程度酌情给分)分值评价方式得分资源节约(20 分)节约用电17)室内使用节能灯具,随手关灯,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离开房间前半小时关闭空调;减少家用电器待机时间。3现场核查

    24、18)家庭成员人均月用电量80kWh,得 3 分;人均月用电量 80kWh95kWh,得 2 分;人均月用电量 95kWh110kWh(含 95),得 1 分。3材料审核节约用水19)家庭成员在保证健康、卫生的前提下,日常选择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多级循环用水的生活方式,使用节水型马桶或水龙头。3现场核查20)家庭成员每月人均用水量不超过当地人均用水量。2材料审核节约用气21)选择品质优良的燃气灶具,正确安装,确保无渗漏。2现场核查22)炒菜食材提前备好,燃气不空烧,合理利用余热;炖菜使用电压力锅。1现场核查节约用纸23)节约使用餐巾纸或面巾纸;纸质材料双面打印,纸张重复利用。1现场核查使用新能

    25、源24)配合村集体建设规模化沼气池或生物质能源工程,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相关产品。1现场核查绿色消费(10 分)理性消费25)购买生活用品应以必需、实用为原则,不攀比、不过度消费。2现场核查产品选择26)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和农资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等),不购买假冒伪劣或低价劣质的三无产品。2现场核查27)家用电器优先选购通过节能(加贴能效标识)、节水、绿色、低碳认证的产品。2现场核查28)购买交通工具优先选择自行车、节能型电动车、新能源汽车或小排量型汽车。1现场核查29)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物品,如充电电池等。不购买一次性制品,如纸杯、塑料餐具、一次性筷子等。1现场核查包装

    26、减量30)购物自备环保袋、购物篮,使用可降解的环保型塑料袋。1材料审核31)网络平台购物或选购外卖选择简化、环保、绿色的包装。1材料审核低碳出行(10 分)公交优先32)长途旅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无法到达的可骑车或开车。5材料审核减少油耗33)开车前优化路线,善用导航系统,减少里程数和油耗。3材料审核简约出行34)出行距离在 2km 内应选择自行车或步行。2材料审核生态保护(15 分)减少空气污染35)禁止焚烧秸秆或生活垃圾。参考 GB/T 34805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2现场核查36)厨房使用清洁炉灶,不使用散煤、柴火和劣质煤,安装排烟管道或抽油烟机,并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保证功

    27、能运转良好。2现场核查37)家庭成员不抽烟。1现场核查减少水污染38)排水管道符合本村整体规划,积极开展生活污水治理。2现场核查39)日常使用无磷洗涤剂或天然清洁用品。1现场核查40)未直接向下水道倾倒油漆、家用化学品、菜汤等液体。1现场核查DB36/T 1755202310表 B.1农村绿色家庭评分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细则(完全满足要求得满分,否则,视满足程度酌情给分)分值评价方式得分减少水污染41)种养殖过程应注意保护周边水体环境,减少废弃物和化学污染。1现场核查减少土壤污染42)种植过程自觉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或不使用化学肥料或农药,选用生物有机肥或腐熟的农家肥,禁止将城镇生活垃圾

    28、、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禁止使用未处理的生活污水灌溉农田。2现场核查减少噪音污染43)自觉减少噪音污染,家用电器音量适中,不高声喧哗,未因噪声影响周边邻居正常作息。1现场核查群众评议减少固体废物污染44)家庭成员应配合“无废城市”建设,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含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旧衣物、旧家具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1现场核查材料审核维持生物多样性45)禁止捕猎、购买和销售野生动物,发现珍稀生物主动保护并联系有关部门,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不食用野生动物。1现场核查垃圾分类(10 分)源头减量46)善于旧物改造和循环利用,出售或赠送旧家具、旧书籍、旧衣物等,电

    29、子数码产品可参加“以旧换新”活动。2材料审核47)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洗漱用品。1现场核查合理处置48)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规定的分类,正确分类并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5材料审核49)配合村级垃圾回收站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禁止私自填埋或焚烧生产或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符合 GB/T 37066 的规定。1现场核查50)厨余垃圾投放前进行干湿分类,滤干后集中定点投放。厨余垃圾中不得混入碎玻璃、废餐具、塑料袋等杂质。1现场核查社会影响(10 分)支持碳普惠51)了解双碳相关政策,注册和使用碳普惠相关服务平台,自愿践行减排量化、增加绿

    30、色碳汇等低碳行为。5材料审核曾获荣誉52)家庭曾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清洁家庭”“文明家庭”等荣誉,家庭成员曾被村委列入“好人榜”或“道德模范榜(红榜)”等,社会反响和群众评价较好。2材料审核热心公益53)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或精神文明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宣传、抗疫等志愿活动。1材料审核文化传播54)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发表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相关正向言论,分享低碳生活相关知识或妙招。1材料审核监督举报55)发现污染生态环境、违反公序良俗、危害社会安全等行为,主动制止或举报。1材料审核注:农村家庭进行现场核查时,走访交流范

    31、围适当扩大,可包括周边生活环境、周围邻居、亲朋好友等。DB36/T 1755202311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4“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 号)5 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发改环资20191696 号)6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7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8 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9 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赣府发202217 号)10 绿色家庭(清洁家庭)创建行动方案(赣妇字202014 号)11 绿色家庭(清洁家庭)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抚妇字202014 号)12 抚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抚府办发202266 号)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1755-2023 绿色家庭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