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 C 0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1757.1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1 部分:健康企业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ells Part 1:Healthy enterprises 2023-04-07 发布 2023-10-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757.12023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建设原则.2 5 基本要求.2 6 管理制度.2 7 健康环境.3 8 健康促进与
2、干预.3 9 健康管理.4 10 健康文化.5 DB36/T 1757.1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健康细胞建设规范的第 1 部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本文件起草人:刘小安、谢金明、黄文琪、张陆兵、徐宇萍、郭昌烜、李建昌。DB36/T 1757.12023 III 引 言 健康细胞,包
3、括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家庭、健康企业等,是构筑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健康细胞建设,旨在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下沉,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推动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拟由六部分构成。第 1 部分。健康企业建设,目的在于在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企业环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企业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健康需求,实现企业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第 2 部分:健康村建设。目的在于实现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凸显我省农村“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特点,达
4、到全方位提升村民健康。第 3 部分:健康中小学校建设。目的在于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校园环境设施,提升师生健康素养、心理健康,降低学生近视率和超重肥胖率、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第 4 部分:健康家庭,目的在于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建设新格局,以普及健康家庭生活、优化健康家庭服务、建设健康家庭环境为重点,实现打造环境健康、生活健康及文明和谐的健康家庭。第 5 部分:健康机关建设。目的在于有效防范机关健康安全风险,减少、控制机关常见健康危害,更好地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提升机关干部健康水平,以实现人与健康协调发展。第 6 部分:健康促进医院建设规范。目的在于制定出具有指导性
5、的,可满足各级别医院全院职工、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所辖地区居民健康发展需求的医院建设规则。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工作,能够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建设新格局,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同时减少慢性病、传染病、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职业紧张等心理疾患的发生,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DB36/T 1757.12023 1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1 部分:健康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健康企业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及建设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辖区内健康企业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6、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96 职业健康促进名词术语 GBZ/T 297 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928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 GB/T 16251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T 39002 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HJ 203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Z/T 2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DB36
8、/T 1757.12023 2 健康企业 healthy enterprise 企业在依法履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责任及义务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同力合作,创建健康、安全、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环境,履行健康促进与干预及健康管理职责,营造良好健康文化,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的企业。3.2 健康达人 the healthiest 具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形象;具有健康理念和一定的健康素养,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和健康自我管理手段,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度、道德等健康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致力于服务他人健康或社会健康公益事业的
9、热心人士。4 建设原则 4.1 应按照属地化管理、自愿参与的原则,人性化、标准化、体系化推进健康企业建设。4.2 健康企业建设应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预防为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职业人群健康。5 基本要求 健康企业应在江西地域内严格遵守相关卫生、安全、节能、建设、环保、职业健康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各项证照齐全,并符合以下条件:a)近 3 年内未发生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和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等事故;b)近 3 年内未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责任事故;c)近 3 年内未发生企业过失造成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6 管理制度 6.1 制度保障 6.1.1 应成立以企业主要领导为负
10、责人的健康企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康企业建设管理部门及职责,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健康企业建设工作。6.1.2 健康企业建设应纳入企业中长期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6.1.3 健康企业建设成效应纳入企业年度考核。6.1.4 企业应依法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职业健康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防治管理责任制、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等。6.1.5 应建立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的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工间操制度、无烟单位制度、女职工保护制度、健康促进与教育制度等。6.1.6 应建立职业健康素养干预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素养宣
11、讲、学习活动。6.1.7 应建立职工健康工作及生活方式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健康企业建设。6.2 协调机制 DB36/T 1757.12023 3 6.2.1 应建立政府、企业、工会、妇联、员工共同参与健康企业建设的民主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6.2.2 应依法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按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职工就业权益。6.2.3 企业应设立健康企业建设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7 健康环境 7.1 生活环境 7.1.1 企业应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卫生辅助用室以及文化和体育设施等;合理设置厕所、浴室及女职工卫生室等卫生设施,并符合相关建设标准要求
12、。7.1.2 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干净、舒适、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无卫生死角;绿地率应满足国家绿化工作要求。7.1.3 废气、废水的排放应符合 GB 8978、GB 16297 的规定,固体废物排放和贮存、运输、处理应符合 GB 11928、GB 18599、HJ 2035 等标准。7.1.4 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四害”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应符合 GB/T 27774 的要求。7.1.5 全面开展控烟工作,积极推动室内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等全面禁止吸烟,设置显著禁烟标识,且企业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7.1.6 生活用室应设立在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处,应与工作场所或特殊要求的场所隔离。7.1.7 企业食堂
13、、就餐场所、设施及人员配备应符合 GB 31654 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证照齐全。未设置食堂的,就餐场所不能与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相毗邻。员工就餐,应符合 GB/T 39002的要求。7.1.8 企业水质卫生管理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7.1.9 企业应落实垃圾分类管理,有害垃圾及工业垃圾专门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科学配置垃圾分类收容器具设施,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给收集、运输单位。7.2 工作场所环境 7.2.1 工作场所采光应符合 GB 50033 的要求,工作场所照明应符合 GB 50034 的要求,工作场所温度、通风、隔声等应符合
14、 GBZ 1 的要求,工作场所尘、毒等污染物控制应符合 GBZ 2.1 和 2.2 的要求。7.2.2 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企业应当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竣工验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7.2.3 企业应对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日常监测、定期检测和定期现状评价,并及时向职工公布结果。7.2.4 工作及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应符合工效学及健康要求。作业及工作岗位设备设施等工作系统要素设计应符合 GB/T 16251 的要求。8 健康促进与干预 8.1 一般健康促进与干预 8.1.1 每年应至少一次对职工的健
15、康问题及生活方式开展问卷自评,及时掌握动态情况。DB36/T 1757.12023 4 8.1.2 每年应至少开展二次健康讲座,内容包括疾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内容,提升职工健康素养水平。8.1.3 企业应完善员工健身场地及设施,每年至少举行两次群众性健身活动,职工参与率应达到 80%以上。8.1.4 企业应为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和支持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控油壶、限盐管、BMI 尺和计步器等。8.1.5 企业每年应至少一次开展戒烟限酒健康教育,并提供戒烟支持服务。8.1.6 企业每年应至少一次对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关培训。8.2 职业健康促进与干预
16、8.2.1 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期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8.2.2 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工每年应至少一次接受职业卫生和职业安全培训;对于职业危害严重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项的职业卫生培训。8.2.3 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应在 90%以上。8.2.4 企业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8.2.5 企业应按照 GBZ/T 194 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指导、督促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8.2.6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7、,对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8.2.7 企业应按照 GBZ 158 和 GBZ/T 203 的要求,在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存在或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卡。8.2.8 对高重复用力、长时工、异常姿势等工效学危害因素,企业应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控制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具体措施。9 健康管理 9.1 一般健康管理 9.1.1 企业应根据职工人数和职业健康风险程度,依据有关标准设置医务室、紧急救援站、有毒气体防护站,配备急救箱等装备。9.1.2 企业应制定
18、职工年度健康检查计划并组织开展,应为女职工开展健康检查,检查项目覆盖妇科、乳腺和子宫等项目检查。健康检查开展率 95%以上。个人健康检查结果的建议应书面告知职工。9.1.3 企业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规范开展对职工健康评估,实施分类健康管理,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建档率达到 100%。9.1.4 企业应为职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体重、腰围等健康指标的场所和设施。9.1.5 企业应制订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防控应急预案,防止疾病传播流行。9.1.6 开展婚前、孕前和孕期保健,落实女职工产假、产前检查及哺乳时间,杜绝违法加班。9.1.7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
19、哺乳室、母婴室等辅助设施。DB36/T 1757.12023 5 9.2 心理健康管理 9.2.1 企业应设立规范的心理辅导室或类似场所,选址及内部布置合理。9.2.2 企业应合理制定并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提供心理评估、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服务。9.3 职业健康管理 9.3.1 企业应制定职工年度职业健康监护计划。9.3.2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健康随访。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应书面告知职工。9.3.3 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并妥善保管。定期评估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并针对性采取防
20、控措施。9.3.4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岗位津贴。9.3.5 企业应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依法进行职业病诊断,依法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9.3.6 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9.3.7 用人单位应妥善安置有职业禁忌、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和患有职业病的员工,依法依规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10 健康文化 10.1 企业文化 10.1.1 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平等、信任、宽容的人文环境。10.1.2 建立传播健康先
21、进理念和文化的传播网络、传播渠道。10.1.3 创建以健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得到员工认可。10.1.4 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如文体活动、社团组织、会议等方式弘扬健康理念和文化,引导员工形成积极的价值观。10.1.5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歧视和性骚扰等。10.1.6 开展“健康达人”或类似评选活动,评选出“健康达人”或类似表率人物,并给于适当奖励。10.2 社会责任 10.2.1 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合法合规。10.2.2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0.2.3 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控制工作。10.2.4 将健康企业效应辐射到社区及家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