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CCS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6302022 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lanting of Xiushui Ninghong tea 2022-08-02 发布 2023-02-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630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
2、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普香、蔡海兰、徐天星、李文金、荣骅、李延升、樊耀林、饶军、陈罗君、晏云、李烈国。DB36/T 16302022 1 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的术语与定义、基地要求、茶园建设、茶树种植、土壤与肥培管理、树冠管理、气象灾害防御、病虫草害防控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修水宁红茶的种植过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GB/T 20014.12 良好农业规范 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 5043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 5043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
4、36/T 1204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树冠管理 canopy management 对茶树采取采摘、修剪等方式促进茶树冠面新梢生长,培育丰产茶树冠面所采取的措施。4 基地要求 4.1 种植区域 DB36/T 16302022 2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行政区域内。4.2 自然环境 4.2.1 地理环境 修水县域范围内适宜茶树生长的、距离公路主干道200 m以外的坡地、丘陵、山区等。同时需远离居民区、工矿区、养殖场和医院,避开污染源,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并符合DB36/T 1204的规定。4.2.2 土壤 以红、黄壤为主,pH 值4.56.5为宜
5、,土壤疏松肥沃,有效土层深度0.8m以上,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并符合GB 15618的规定。4.3 空气 符合 GB 3095 的规定。4.4 灌溉水 符合 GB 5084 的规定。5 茶园建设 5.1 生态茶园建设 参照DB36/T 1204的规定。5.2 基地规划 5.2.1 植茶区域 根据山势高低、坡度大小、土壤条件和小气候等条件进行划区分块,1 hm23 hm2设置独立种植小区。坡度大于25的坡地、土层贫瘠、低洼的凹地不宜规划为植茶区,应规划为缓冲地、绿化地或生态保护区。5.2.2 道路系统 包括主干道、支道、环园道和地头道。主干道宽5 m8 m,支道3 m4 m,环园道宽1.5 m
6、2 m,地头道宽2.5 m3 m。坡度在15以上的茶园,按“S”形绕山开筑主道。5.2.3 水利系统 合理设置渠道、纵横沟、隔离沟和水库、水塘、水池,能蓄能排,沟系配套完善。5.3 茶园开垦 5.3.1 茶园开垦遵循 GB 50433 和 GB 50434 的相关规定。5.3.2 山地茶园不进行全垦全伐,原生植被宜留则留。5.3.3 坡度小于 15 的平缓坡地,等高横向开垦;坡度 15 25 的坡地,建立等高内倾梯田,梯面宽不少于 1.5 m。DB36/T 16302022 3 5.3.4 生荒地应进行二次开垦。初垦时翻耕深度 60 cm 以上,清除灌木、荆棘、杂草等障碍物及根系。复垦在开茶树
7、种植沟前进行,深度 30 cm40 cm,平整地面,进一步清除树根、草根、乱石等杂物。5.3.5 熟地应全面深翻,依据土壤实际情况可采取增添新土、调节 pH 值、土壤消毒、土地休闲或轮作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5.3.6 在茶苗定植两个月前开挖种植沟,宽 60 cm、深 60 cm,分层施入底肥,施入位置为沟底 0 cm30 cm,底肥施入后覆土 30 cm 左右;底肥以有机肥和缓效磷肥为主,不宜施用速效氮肥、钾肥,施用量为 15 t/hm230 t/hm2 堆肥等、1.5 t/hm23 t/hm2 磷矿肥等。6 茶树种植 6.1 种苗要求 6.1.1 种苗质量符合 GB 11767 的相关规定。
8、6.1.2 种苗优先选择宁州群体种及以其为材料选育的无性系茶树品种等。6.2 种植时间 适宜时间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避开冰雪天气、冻土时节;海拔在500 m以上区域在910月或34月种植为宜。6.3 种植规格 6.3.1 单行条列种植:行距 140 cm150 cm,株距 30 cm35 cm,每穴 2 株茶苗。6.3.2 双行条列种植:行距 150 cm160 cm,小行距 30 cm35 cm,株距 30 cm35 cm,“品”字形种植,每穴 1 2 株茶苗。6.4 种植技术 6.4.1 茶苗栽植时尽量带土移植,移栽时保持根系自然舒展,防止误伤根系,应压实压紧。6.4.2 茶苗种
9、植后当天浇足定根水,有条件可采用稻草或其它覆盖物覆盖。7 土壤与肥培管理 7.1 土壤改良 7.1.1 每 23 年检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等含量,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7.1.2 土壤 pH 值低于 4.0 的茶园,可施用白云石粉或石灰等碱性物质,调节土壤 pH 值至 4.56.5。7.2 土壤耕作 7.2.1 土壤耕作可采取浅耕与锄草、追肥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7.2.2 坡地茶园深耕可结合茶园铺草,防治水土流失。7.2.3 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减少耕作次数。7.3 土壤水分管理 茶园土壤持水量以70%80%为宜,低于60%时需浇溉补充水分
10、,高于90%时则需采取排水措施。DB36/T 16302022 4 7.4 地表覆盖 7.4.1 茶行地表覆盖在茶苗移栽后、雨季和旱季来临前、基肥施用后或杂草萌发前进行。7.4.2 覆盖可用无草籽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秆等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污染的覆盖材料。7.5 肥培管理 7.5.1 肥料质量符合 GB/T 15063、GB/T 18877 的相关规定,绿色食品茶园应符合 NY/T 394 的相关规定,有机茶园肥料应符合 GB/T 19630 的相关规定。7.5.2 农家肥施用前应经渥(沤)堆等无害化处理。7.5.3 基肥宜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或低氮的三元复合肥;追肥以无机肥为主,如尿
11、素、硫酸铵等。氮、磷、钾的配比根据不同茶园地块和树龄确定,用量与配比可按测土配方进行,其中磷、钾肥主要以基肥使用。7.5.4 成龄茶园氮肥施用量以每采 100 kg 干茶施纯氮 12 kg15 kg 为宜。幼龄茶园氮肥施用量按树龄来确定,种植后 12 年纯氮施用量为 40 kg/hm270 kg/hm2,种植后 3 年5 年纯氮施用量为 75 kg/hm2115 kg/hm2。7.5.5 基肥宜在 10 月上中旬开深 20 cm 沟施入,施后覆土,也可结合秋季深耕进行,具体方案可参考表 1。7.5.6 追肥在各季鲜叶开采前 20 d40 d 施入,开深 10 cm 左右沟施肥后覆土。表1 不同
12、茶园的施基肥位置和深度 茶园类型 施肥位置 施肥深度 幼龄茶园 12 年 距根颈 10 cm15 cm 15 cm20 cm 34 年 距根颈 35 cm40 cm 20 cm25 cm 成龄茶园 树冠外沿垂直投影下 20 cm30 cm 8 树冠管理 8.1 定型修剪 8.1.1 新植和台刈后的茶园需进行定型修剪培育树冠。8.1.2 第 1 次定型修剪:在移栽定植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 15 cm20 cm,只剪主枝,不剪侧枝。8.1.3 第 2 次定型修剪:在移栽定植的第 2 年早春或茶苗长至 45 cm 以上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 25 cm35 cm。8.1.4 第 3 次定型修剪:在
13、移栽定植的第 3 年早春或茶苗长至 60 cm 以上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 40 cm45 cm。8.1.5 台刈后的茶树需进行定型修剪重新培育树冠,第 1 次定型修剪在新梢长至 40cm 以上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 25 cm35 cm;第 2 次定型修剪在茶蓬长至 55 cm 以上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 40 cm45 cm。8.2 轻修剪 8.2.1 适用对象:蓬面不平整的茶园。8.2.2 修剪时间:秋末茶树新梢生长休止后或春季新梢萌动前。8.2.3 修剪高度:剪去树冠面 3 cm5 cm 的细小、枯老、突出的枝叶。DB36/T 16302022 5 8.3 深修剪 8.3.1 适用对象
14、:冠面叶层较薄、冠层枯枝多、育芽能力弱的茶园。8.3.2 修剪时间:6 月中旬前。8.3.3 修剪高度:剪去树冠上层 10 cm15 cm 蓬面,以剪去鸡爪枝为度。8.4 重修剪 8.4.1 适用对象:树势半衰老、上层枯枝多、但下部骨干枝较健壮的茶园。8.4.2 修剪时间:春茶后 5 月底前。8.4.3 修剪高度:离地 30 cm40 cm 剪去地上部分。8.5 台刈 8.5.1 适用对象:树势衰老、大部分生长枝条已丧失生育能力的茶园。8.5.2 修剪时间:春茶前或春茶后 5 月底前。8.5.3 修剪高度:离地 10 cm 左右剪去地上部分。8.5.4 台刈后需对新萌发的枝条进行梳理,仅保留
15、3 cm5 cm 个粗壮主枝进行定型修剪。8.6 边缘修剪 覆盖度较大且行间封闭的茶园进行边缘修剪,每机采1批鲜叶进行1次边缘修剪,两行茶树茶蓬之间保持20 cm左右间距。9 气象灾害防御 9.1 寒冻害 9.1.1 选择良好的地形地势,营造防护林带;高海拔茶园宜采用抗寒品种,以低矮茶蓬树型为宜。9.1.2 越冬期可增施有机肥,秋季适当提前或春季适当推后轻修剪,采取行间铺草或秋季套种绿肥等抗寒措施。9.1.3 霜冻时可采取喷水、设立屏障、覆盖茶蓬等方法进行防御。9.1.4 受冻茶树在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整枝修剪,加强肥培管理,复壮树冠。9.2 热旱害 9.2.1 易遭受热旱害的茶园(如沙质土壤茶
16、园)宜采用耐旱性茶树品种。9.2.2 成龄茶园采取灌溉、浅耕等防御措施;幼龄茶园采取浅锄铺草、培土、追施有机肥、灌水、种植绿肥等防御措施。9.2.3 遭受热旱危害的茶园,在旱情解除后,及时剪除受害枝条,中耕施肥。10 病虫草害防控 10.1 防治原则 以农业、生物防治以及理化诱控为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在预报防治适期内科学安全用药。10.2 农业防治 DB36/T 16302022 6 10.2.1 换种改植或新建茶园时,选用抗性较强的茶树品种,引进种苗须进行植物检疫。10.2.2 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茶树品种,合理保留和补植不与茶树共生病虫害的园林植被。10.2.3 适时分批采摘幼嫩新梢。
17、10.2.4 人工摘除茶毛虫、灰茶尺蠖、蓑蛾类、卷叶蛾类等害虫卵块,捕杀幼虫。10.2.5 冬季深耕,及时清园、封园。10.2.6 采取人工和机械除草、套种绿肥和覆盖等措施控制杂草危害。10.3 理化诱控 10.3.1 采用灯光或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黑剌粉虱、灰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的成虫。10.3.2 采用性信息素诱杀灰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的成虫。10.4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茶园内捕食性和寄生性等天敌,选择对天敌无害的微生物和植物源农药。10.5 化学防治 10.5.1 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10.5.2 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控制施药种类和用药量。10.5.3 绿色食品茶园用药按 NY/T 393 规定执行,有机茶园用药按 GB/T 19630 规定执行。11 档案管理 按GB/T 20014.12规定建立种植记录档案,保留期限不少于5年,种植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种植基地基本情况记录;b)基地人员信息记录;c)生产资料采购和出入库记录;d)农事活动记录;e)肥料和植保产品等投入品的使用记录。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