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4600-2023 生姜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4573       资源大小:507.3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4600-2023 生姜栽培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CCS B 3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6002023 生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inger production2023-10-07 发布2023-11-07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600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2、园艺研究所、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阜南雨露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合肥官亭林海生态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本文件起草人:俞飞飞、贾利、葛治欢、马绍鋆、郭标、王明霞、严从生、张其安、刘荣胜、叶超、董言香、江海坤、王艳、方凌、葛自兵、洪秀景、丁强强、丁帅帅。DB34/T 46002023 1 生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本文件适用于生姜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3、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Z 26584 生姜生产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3937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前茬作物为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植物的地块以及偏碱性土壤和黏重的涝洼地不

    4、宜作为姜田。姜田轮作周期宜在两年以上。5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6 播种前准备 整地施肥 6.1 11 月底深翻土壤 40 cm45 cm;第二年播种前,每 667 m2 撒施生物有机肥 400 kg5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500 kg1 000 kg,(15-15-15)三元复合肥 50 kg,旋耕后整平,用机械压实地面、开DB34/T 46002023 2 沟,垄距 65 cm 70 cm、垄宽 55 cm 60 cm、沟宽 10 cm 15 cm、沟深 30 cm 35 cm,垄长依田块而定,长于60 m以上,在中间挖一道腰沟,田块四周挖深排水沟,保证田块不积水。

    5、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NY/T 525、NY 884 的规定。选种与姜种处理 6.2 6.2.1 选种 选择姜块肥大饱满、皮色光亮、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为害和无机械损伤的姜块做姜种,每 667m2 种植地备姜种 300 kg 500 kg。6.2.2 姜种处理 6.2.2.1 晒姜 播种前 20 d30 d,将姜种平摊在背风向阳的平地上或草席上,晾晒 1 d2 d。傍晚收进室内或进行遮盖,以防夜间受冻;中午若日光强烈,应适当遮荫防暴晒。6.2.2.2 困姜 姜种晾晒后,剔除瘦弱干瘪、质软变褐的劣质姜块,将姜种堆于室内并盖上草帘等保温材料,保持 11 16,堆放 1

    6、 d3 d。6.2.2.3 消毒 把姜种放入 11100 波尔多液浸泡 20 min、或 1 石灰水浸泡 30 min、或 1 000 倍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 10 min 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6.2.2.4 催芽 将消毒后的种姜,置于温度 18 28 条件下变温催芽,即前 7 d10 d,保持 26 28高温催芽,姜芽露白后,保持 22 25 恒温出芽,当幼芽长度达 0.5 cm 1.0 cm 时,在温度18 20下炼芽 6 d 8 d。6.2.2.5 掰姜种(切姜种)将种姜掰(或用刀切)成 40 g 70 g 重的姜块,每块姜种上保留一个壮芽(少数姜块也可保留两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全部抹

    7、除。伤口用新鲜干净的草木灰涂抹。7 播种 播种时间 7.1 5 cm 地温稳定在 16以上时播种。播种密度 7.2 根据土壤肥力和生姜品种特性,株距 15 cm 20 cm,行距 65 cm 70 cm,每 667 m2 种植 4 200 株 5 500 株。播种方法 7.3 DB34/T 46002023 3 播种前将种植沟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姜种水平排放在沟内,种植沟为东西向的姜芽朝东南,种植沟为南北向的姜芽朝西南;播种后,覆盖 4 cm 5 cm 细土。8 田间管理 遮阳 8.1 当生姜出苗率达 50 时,及时进行姜田遮阳。用水泥柱、竹竿等材料搭成 2 m 高的棚架,覆盖遮光率为 30

    8、 50%的遮阳网。8 月中下旬拆除遮阳网。水分管理 8.2 出苗前,不用浇水;幼苗期要经常保持畦面潮润;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4 d 5 d 浇 1 次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除草 8.3 生姜出苗后,人工除草 1 次2 次;后期结合培土除草。培土 8.4 植株进入三杈期,结合追肥进行第1次小培土,培土厚 2 cm 3 cm;以后每隔 15 d20 d进行小培土 1 次,共小培土 2 次3 次;8 月上旬,当姜叶接近封行时,进行1次大培土,培土厚 8 cm 10 cm。追肥 8.5 6 月中旬,三杈期进行第 1 次追肥,每 667 m2 沟施(16-16-16)复合肥 20 kg25 kg、腐熟饼

    9、肥 50 kg 或商品生物有机肥 50 kg;7 月上旬进行第 2 次追肥,每 667 m2 施(16-16-16)复合肥 40 kg 50 kg、商品生物有机肥 50 kg;8 月上旬进行第 3 次追肥,每 667 m2 施(18-12-24)复合肥 40 kg 50 kg;9 月中旬,根据姜苗长势,适量追肥,每 667 m2 施(18-12-24)复合肥 25 kg 30 kg,并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每 7 d10 d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次3 次。9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9.1 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茎基腐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姜螟、小地老虎等。防治原则

    10、 9.2 加强病虫测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防治方法 9.3 9.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姜;清洁田园,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姜科、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科学施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DB34/T 46002023 4 9.3.2 物理防治 每 2 hm2 范围内放置 1 盏功率 50 W 频振式杀虫灯,捕杀姜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糖醋液十 90 敌百虫晶体溶液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人工扑杀害虫。9.3.3 生物防治 在螟虫羽化始期,每 667 m2 放置 2 个3 个诱捕器,每隔 30 天更换诱芯;选用生物源药剂防治害虫,如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3 000 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姜蛆。9.3.4 化学防治 应符合 NY/T 1276、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提倡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具体防治方法参照 GB/Z 26584 和 DB34/T 3937。10 采收 采收时间 10.1 淮河以北在“霜降”前后采收,淮河以南在“立冬”后初霜前采收。用于加工的嫩姜,在植株旺盛生长后期采收。采收方法 10.2 将姜株拔出或刨出,轻轻抖掉泥土,然后从地上茎基部以上 2 cm 处剪去茎秆,摘除根须后,即可贮藏(勿需晾晒)或出售。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4600-2023 生姜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