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020 CCS C 0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3502022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规范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teenagers physique-health examination2022-12-29 发布2023-01-29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350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体育
2、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康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健达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建工技师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骆辉、赵杰、王迎宵、钱昌男、魏亚龙、曾杰、顾东晓、谢兵、黄媛、罗伟、虎鹏、徐成城。DB34/T 43502022 1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提供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机构或企业。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 t
3、eenagers physique-health examination 采用规范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确定的测试项目及有关内容的实际测评活动,重点监测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来源: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教体艺20143号),有修改 4 基本要求 机构 4.1.1 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具备从事体质健康测试的经营资格。4.1.2 应具有满足开展体质健康监测需要的场所和相应的设施设备。4.1.3 应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监测程序。4.1.4 应具有体质健康监测相关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人员 4.2.1
4、应信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严格履行服务承诺。4.2.2 应具备体质健康监测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定期接受业务培训;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4.2.3 应熟悉程序和要求,直接从事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人员还应掌握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4.2.4 应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举止大方、文明礼貌。4.2.5 宜统一着装,并佩带便于客户识别的标识。设施设备 4.3.1 应配有体质监测设施设备。4.3.2 应配有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青少年信息、体质监测数据、实时跟踪、DB34/T 43502022 2 综合管理功能等。5
5、服务流程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流程图见图1所示。图1 服务流程图 6 服务要求 咨询及业务受理 6.1.1 应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相应服务,包括但不限于:a)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咨询台,对外公布咨询服务电话,并安排工作人员提供现场及电话咨询服务;b)对外提供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电子邮箱等,提供网络咨询服务。6.1.2 在回答咨询时,应耐心细致、详细明确,做到一次性告知;对不能当场解答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在约定的时间内予以回复。6.1.3 双方经协商一致,应签订服务委托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内容等事项。方案制定 6.2.1 应根据委托方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测试方案。6.2.2 方案应包括
6、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测试目的;b)测试内容和时间安排;c)测试程序和人员职责;d)测试项目和质量要求;e)测试过程需要的设施设备及工具;f)测试规则;g)测试过程的安全与应急。6.2.3 方案制定完成后,应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并双方签字确认。测试准备 6.3.1 人员准备 6.3.1.1 根据测试任务要求,应至少配备以下人员:测试人员、引导人员、信息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安全人员。咨询及业务受理方案制定测试准备测试出具报告建立档案DB34/T 43502022 3 6.3.1.2 测试前,应对测试人员、信息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安全人员等进行培训并合格。6.3.1.3 测试前,信息人
7、员应将测试人员名单录入测试系统,并核对录入信息。6.3.2 场地准备 6.3.2.1 根据测试项目的特点,合理规划布局场地,并符合各单项指标的测试要求。6.3.2.2 场地应设置必要的标识、警戒线、分布图、地面标识符号、人工导引话语等。6.3.3 设备准备 6.3.3.1 应提前在测试方案规划的地点安装设备并进行必要的防护、安全检查。6.3.3.2 应于测试开始前开机预热设备,对相关设备进行调试,开展预测试工作。测试 6.4.1 医学筛查 6.4.1.1 测试前应对测试者进行医学筛查。6.4.1.2 测试前应对测试者的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进行口头询问或问卷调查,未通过者,不予测试。6.4
8、.1.3 测试前应对测试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基础指标进行筛查,指标异常者,不予测试。6.4.2 体质测试 6.4.2.1 应按照测试方案和测试项目顺序,科学安排测试工作人员和项目测试。6.4.2.2 测试前,现场工作人员应告知测试者测试流程要求及注意事项。6.4.2.3 测试时,应核对录入测试系统身份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及时更改。6.4.2.4 测试时,每个单项引导人员应维护秩序,有序进行测试,并做好应急准备。6.4.2.5 应由专人负责数据采集与记录,并在测试工作记录上签字。出具报告 6.5.1 应根据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测试报告。6.5.2 应根据委托方要求,给出合理的健康
9、指导建议。6.5.3 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测试目的;b)测试方法;c)测试数据统计;d)测试结果比较;e)健康状况分析及指导建议。后续工作 6.6.1 测试结束,应及时拆除设备,清理场地,恢复原貌。6.6.2 应根据委托方的授权和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并上报测试数据。建立档案 6.7.1 应做好测试服务记录并整理归档。6.7.2 应对测试数据及书面材料提供专门存储设备和场地,配备专人管理。DB34/T 43502022 4 6.7.3 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b)服务项目的服务方案及方案运行的规章制度资料;c)监测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报告;d)服务质量意见表;e)其它涉及监测服务的各类文件资料。6.7.4 档案的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7 服务评价与改进 应采取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服务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第 4 章6 章所规定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改进服务方法和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