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9.020 CCS R 5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307.12022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桥梁部分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underwater structure of inland river Part 1:Bridge2022-10-26 发布2022-11-26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307.1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检测周期.1
2、检测评定要求.2 检测方法.3 5 现场检测.3 外观缺陷检测.3 变形检测.5 冲刷和淘空检测.5 河床断面检测.6 6 技术状况等级分类与评定.7 技术状况等级分类.7 技术状况评定方法.8 水下结构物构件技术状况评定.10 7 检测评定报告编制.21 检测评定报告一般要求.21 检测评定报告内容.21 附录 A(资料性)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表格.22 附录 B(资料性)冲刷和淘空测点布置要求.29 附录 C(资料性)水下检测评定报告封面及扉页样式.31 附录 D(资料性)桥梁水下结构物构件编号规则及病害位置描述规则.34 附录 E(资料性)桥梁水下结构物评定表.36 参考文献.38 DB3
3、4/T 4307.1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DB34/T 4307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的第 1 部分。DB34/T 4307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桥梁部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兴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安徽交院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科检测研究院有
4、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凡文、孙刘林、李强、王佐才、李向前、胡升、慈红武、高俊韬、景月岭、胡一恒、舒嵩岭、陈小平、孙鹏程、王旭、范亮、王加胜、郭永生。DB34/T 4307.12022 1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桥梁部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桥梁部分)的基本要求、现场检测、技术状况等级分类与评定、检测报告编制及附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河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其它涉水桥梁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5、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S 131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桥梁水下结构物构件 member of bridge underwater structure 组成桥梁水下结构物的最小评定单元,如水中单个桥墩、单根桩基等。桥梁水下结构物部件 component of bridge underwater structure 桥梁水下结构物同类构件的统称,如桥梁的水中桥墩、桥台、基础等。桥梁水下结构物 bridge underwater structure 桥梁下部结构及其附
6、属设施的涉水部件的统称,由桥墩、桥台、基础、锥坡、护坡、河床及调治物、防撞设施等组成。4 基本要求 检测周期 4.1.1 水下结构物检测周期宜为宜为 3 年,一般不超过 5 年。4.1.2 在下列情况应开展水下检测:a)旧桥进行改造设计前,需要利用既有水下结构物时;b)遭受洪水、流冰、漂流物、船舶撞击、地震等造成水下结构物损伤时;c)河床冲刷严重,埋深不满足设计要求时;d)水下结构物产生异常变形时;DB34/T 4307.12022 2 e)其他异常情况。4.1.3 在下列情况应提高检测频率:a)水下基础埋深浅或出现明显损坏但不明损伤程度;b)所处河段有采砂,河床冲刷加速时;c)河床上下游人工
7、活动频繁,使河床地貌发生显著改变,或者导致河床不稳定时;d)水下结构物位于腐蚀环境中,所处环境存在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加快恶化的情况,如水质腐蚀强、水下结构物出现异常变形等。检测评定要求 4.2.1 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人员应具备桥梁工程检测和水下工程检测要求的资格和能力。若使用技术蛙人潜水作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4.2.2 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桥梁概况,包括桥梁基本信息、所在水域的水文资料、与水下结构物相关的历次检测及维修加固资料等;b)检测目的、要求和依据;c)检测范围、项目和拟选用的方法;d)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e)检测工作进度计划;f)安全、环境
8、保护与质量保证措施;g)通航航道水上交通组织方案。4.2.3 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内容包括外观缺陷检测、变形检测、冲刷及淘空检测、河床断面检测等。4.2.4 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 5 类桥梁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先对水下结构物各构件进行评定,然后对水下结构物各部件进行评定,再对水下结构物进行评定。4.2.5 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工作流程见图 1。图1 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工作流程图 DB34/T 4307.12022 3 检测方法 4.3.1 水下检测可采用人工探摸、声学、光学、电磁学、电学,主要检测方法可按表 1 执行。表1 水下检测主要方法 检测
9、方法 检测设备 技术特点 适用检测内容 探摸、摄像检测 潜水设备、水下摄像设备 人工、光学 外观缺陷、变形、冲刷、淘空 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三维扫描声呐系统 声学遥测 外观缺陷、变形、冲刷、淘空、河床断面 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扫测 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系统 声学遥测 水下地貌 单波束测深 单波束测深系统 声学遥测 河床断面 多波束测深 多波束测深系统 声学遥测 河床断面 侧扫声呐扫测 侧扫声呐系统 声学遥测 水下地貌 水准仪测量 水准仪 光学 结构物变形 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 光学 结构物变形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激光扫描仪 光学 冲刷、淘空 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 水下交流电磁场检测仪 电磁学 金属构件表
10、面和近表面的裂纹缺陷 电场特征检测法 电场指纹法壁厚智能测量系统 电学 金属构件腐蚀 水下涡流探伤法 水下涡流探伤仪 电学 金属构件缺陷 4.3.2 桥梁水下结构物检测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技术性能应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定、校准。4.3.3 采用新的检测仪器、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通过科技成果评价;b)与成熟的方法进行比对试验;c)有相应的检测细则,并提供测试误差或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5 现场检测 外观缺陷检测 5.1.1 检测内容 5.1.1.1 应包括下列内容:a)混凝土结构包括构件的蜂窝、麻面、剥落、露筋、钢筋锈蚀、空洞、孔洞、
11、磨损、裂缝、表观水生物覆盖等;b)圬工结构包括砌体破损,剥落、松动、变形、裂缝、灰缝脱落、表观水生物覆盖等;c)钢结构包括构件涂层劣化、锈蚀、焊缝开裂、裂缝、螺栓(铆钉)损失、表观水生物覆盖等;d)防撞设施损坏。5.1.1.2 重点检测区域包括干湿交替、冲刷、冲蚀、易碰撞位置、水位变动区、浪溅区等。5.1.2 检测方法 5.1.2.1 宜采用技术蛙人、水下机器人或其他专用平台搭载检测设备抵近水下构件进行检测,宜配合使用钢直尺、钢卷尺、塞尺等测量各外观缺陷的范围和尺寸。DB34/T 4307.12022 4 5.1.2.2 外观缺陷可采用下列方式进行检测:a)从构件低处开始,按指定增量向上移动,
12、水平圆形或半圆形扫视水下构件;b)从构件的一侧往下扫视,另一侧往上扫视;c)从下往上螺旋式扫视水下构件。5.1.3 检测精度 5.1.3.1 外观缺陷记录参数和记录精度宜满足表 2 的要求。表2 外观缺陷记录参数和精度 序号 外观缺陷类型 记录参数 精度要求 推荐方法 1 混凝土 结构 蜂窝、麻面 面积 S=ab 0.01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2 剥落 面积 S=ab 0.01 3 露筋 长度 L 0.01m 4 钢筋锈蚀 长度 L 0.01m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电场特征检测法 5 空洞 面积 S=ab 0.01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6 孔洞 面积
13、S=ab 深度 H 面积:0.01 深度:0.01m 7 冲蚀 面积 S=ab 0.01 磨损 面积 S=ab 0.01 9 裂缝 长度L 宽度 W 长度:0.01m 宽度:1mm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水下涡流探伤法、交流电磁场检测法 10 表观水生物覆盖 面积 S=ab 厚度 t 面积:0.01 厚度:0.01m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11 圬工 结构 砌体破损 面积 S=ab 0.01 12 剥落 面积 S=ab 0.01 13 松动 面积 S=ab 0.01 14 变形 面积 S=ab 0.01 15 裂缝 长度 L 宽度 W 长度:0.01m 宽度:1mm 探
14、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水下涡流探伤法、交流电磁场检测法 16 灰缝脱落 面积 S=ab 0.01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17 表观水生物覆盖 面积 S=ab 厚度 t 面积:0.01 厚度:0.01m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18 钢结构 涂层劣化 面积 S=ab 0.01 探摸、摄像检测 19 锈蚀 面积 S=ab 0.01 电场特征检测法 20 焊缝开裂 长度 L 0.001m 探摸、摄像检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21 裂缝 长度 L 0.01m 探摸、摄像检测、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 22 螺栓(铆钉)损失 数量 Q 百分比P 数量:l 百分比:1 探摸、摄像检
15、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23 表观水生物覆盖 面积 S=ab 厚度 t 面积:0.01 厚度:0.01m 5.1.4 检测记录 DB34/T 4307.12022 5 5.1.4.1 外观缺陷检测应对各缺陷类型进行摄影记录,照片宜显示缺陷所处位置及局部特征。5.1.4.2 检测结果填写外观缺陷检测记录表、外观缺陷检测结果统计表,见附录 A。变形检测 5.2.1 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应包括桥墩、桥台、基础的下沉、滑移、倾斜等变形。5.2.2 检测方法 5.2.2.1 沉降、水平位移、倾斜宜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检测。5.2.2.2 基准点宜选在地基稳固、便于检测的位置,基准点不应少于 3 个。
16、5.2.2.3 变形检测点应选择在能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又便于观测的位置。5.2.3 检测精度 沉降、水平位移的读取数据精度为 1mm,倾斜的读取数据精度为 0.1。5.2.4 检测记录 检测结果填写变形检测记录表、变形检测统计表,见附录A。冲刷和淘空检测 5.3.1 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a)基础的冲刷和淘空检测;b)锥坡、护坡的冲刷和淘空检测;c)调治物的冲刷和淘空检测。5.3.2 检测方法 5.3.2.1 基础、锥坡、护坡、调治物冲刷检测应对结构物周边水深进行测量。水深测量仪器可采用测深仪、测深杆、测深锤等。冲刷检测也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GPS 结合水深仪及水下三维全景成像声
17、呐技术等技术。5.3.2.2 基础冲刷测点的布置要求及淘空范围、尺寸见附录 B。锥坡、护坡、调治物在迎水面进行测点布置,测点间距参照基础冲刷测点的布置要求执行。5.3.2.3 基础、锥坡、护坡、调治物淘空检测应采用测量杆、水下测距仪、钢卷尺等测量淘空范围和尺寸,淘空面积计算见附录 B。5.3.3 检测精度 水深测量仪器适用条件及精度要求应满足表3 的要求。表3 水深测量仪器适用条件及精度要求 序号 测深仪器或工具 水深 H(m)流速 (m/s)精度要求(m)1 测深仪 1 0.1 2 测深杆 04 0.1 DB34/T 4307.12022 6 序号 测深仪器或工具 水深 H(m)流速 (m/
18、s)精度要求(m)3 测深锤 020 0.5 0.1 5.3.4 检测记录 检测成果宜采用影像及图片进行记录。并填写水下结构物冲刷检测记录表、淘空检测记录表,见附录A。河床断面检测 5.4.1 检测内容 河床断面检测内容主要是测量桥梁上下游河床断面。5.4.2 检测方法 河床断面测量宜采用测深仪、测深杆,测深锤等工具进行,可采用“无人测量船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或“有人船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5.4.3 测线测点布设 5.4.3.1 如图 2 所示,河床断面测线宜与桥梁走向平行,布置在桥墩外缘线上、下游 200 m 范围内,即d1、d2小于 200 m,测点间距不大于 5 m,测线间距d3宜为
19、1020 m,距离桥址越近,宜加密测线间距。图中:d1是上下游第一条河床断面测线到桥墩外缘线的距离,d2是上下游第二条河床断面测线到桥墩外缘线的距离,d3是相邻两条河床断面测线的距离。图2 河床断面测线、测点布置示意图(尺寸单位:m)5.4.3.2 水深测量的深度误差按照 JTS 131 的规定执行。DB34/T 4307.12022 7 5.4.4 检测记录 绘制河床断面图,检测结果填写河床断面测量记录表,见附录A。与以往数据对比,判断河床是否存在冲刷、淤积和变迁,并进行成因和发展趋势分析。6 技术状况等级分类与评定 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6.1.1 桥梁水下结构物部件分为主要部件、次要部件。主
20、要部件包括桥墩、桥台、基础。次要部件包括锥坡、护坡、河床及调治构造物、防撞设施。6.1.2 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 1 类、2 类、3 类、4 类、5 类,见表 4。表4 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技术状况描述 1 全新状态,功能完好 2 有轻微缺损,对桥梁使用功能无影响 3 有中等缺损,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4 主要部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功能,或影响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正常使用 5 主要部件存在严重缺损,不能正常使用,危及桥梁安全,桥梁处于危险状态 6.1.3 桥梁水下结构物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分为 1 类、2 类、3 类、4 类、5 类,见表
21、 5。表5 桥梁水下结构物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 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技术状况描述 1 全新状态,功能完好 2 功能良好,部件有局部轻微缺损或污染 3 部件有中等缺损或出现轻度功能性病害,但发展缓慢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4 结构变形小于或等于规范值a,但功能明显降低,或部件有严重缺损,或出现中等功能性病害且发展较快 5 结构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安全通行的要求,或部件严重缺损,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 a 参照 JTG/T H21,简支梁墩台允许沉降均匀总沉降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2.0cm;相邻墩台均匀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1.0cm;顶面水平位移:
22、0.5m。为相邻墩台间最小跨径长度,以米计,跨径小于25 m 时仍以 25 m 计。6.1.4 桥梁水下结构物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分为 1 类、2 类、3 类、4 类,见表 6。表6 桥梁水下结构物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 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技术状况描述 1 全新状态,功能完好或功能良好,部件有轻度缺损,污染等 2 有中度等缺损或污染 3 部件有严重缺损,出现功能降低,进一步恶化将不利于主要部件,或影响正常交通 DB34/T 4307.12022 8 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技术状况描述 4 部件有严重缺损,失去应用功能。或原无设置,而调查需要补设 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6.2.1 桥梁水下结构物的
23、构件技术状况评分,按式(1)计算。UBMCI100 kx=1 (1)式中:当1时,1DP1;当 2时,DP100 x (100 1=1)(其中,取2、3 );当 2时,1,2 计算公式中的扣分值DP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当DP100时,UBMCI0。式中:UBMCI 水下结构物第类部件构件的得分,值域为 0100 分;第类部件构件出现扣分的指标的种类数;、引入的中间变量;部件类别,例如表示水下构件基础、桥墩、桥台等;第类部件构件的第类检测指标;DP 第类部件构件的第类检测指标扣分值;根据构件各种检测指标扣分值进行计算,扣分值按表7取值。表7 构件各检测指标扣分值 检测指标所能达 到的最高标度
24、类别 指标标度 1类 2类 3类 4类 5类 3类 0 20 35 4类 0 25 40 50 5类 0 35 45 60 100 6.2.2 桥梁水下结构物的部件技术状况评分,按式(2)计算。UBCCI=UBMCI-(100-UBMCI)/(2)式中:UBCCI 水下结构物第类部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当水下结构物的主要部件某一构件的评分值UBMCI在0,40)区间时,其相应的部件评分值UBCCI=UBMCI;UBMCI 水下结构物第类部件构件得分平均值,值域为0100分;UBMCI 水下结构物第类部件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随构件的数量而变的系数,按表8规定取值。DB34/T 4307.
25、12022 9 表8 t值 (构件数)(构件数)1 8 20 6.6 2 10 21 6.48 3 9.7 22 6.36 4 9.5 23 6.24 5 9.2 24 6.12 6 8.9 25 6.00 7 8.7 26 5.88 8 8.5 27 5.76 9 8.3 28 5.64 10 8.1 29 5.52 11 7.9 30 5.4 12 7.7 40 4.9 13 7.5 50 4.4 14 7.3 60 4.0 15 7.2 70 3.6 16 7.08 80 3.2 17 6.96 90 2.8 18 6.84 100 2.5 19 6.72 200 2.3 注1:n 为第
26、i类部件构件总数;注2:表中未列出的 t 值采用内插法计算。6.2.3 桥梁水下结构物的技术状况评分,按式(3)计算。USBCI UBCCImi=1 (3)式中:USBCI 桥梁水下结构物得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 0100分;水下结构物的部件种类数;第类部件的权重,按表9规定取值。表9 桥梁水下结构物各部件权重值 类别 i 评定部件 权重 1 桥墩 0.30 2 桥台 0.30 3 墩台基础 0.28 4 锥坡、护坡 0.01 5 河床 0.07 6 调治构造物 0.02 7 防撞设施 0.02 注1:实际工作中当存在某座桥梁没有设置某些部件时,将缺失部件的权重值分配给其他部件。DB34/T 4
27、307.12022 10 注2:分配方法采用将缺失部件权重值按照既有部件权重在全部既有部件权重中所占比例进行分配,具体方法参照 JTG/T H21。6.2.4 桥梁水下结构物的技术状况分类界限宜按照表 10 执行。表10 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技术状况评分 技术状况等级 1类 2类 3类 4类 5类 USBCI 95,100 80,95)60,80)40,60)0,40)6.2.5 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 1 类、2 类、3 类、4 类、5 类。当主要部件评分达到 4类或 5 类且影响桥梁安全时,可按照桥梁主要部件最差的缺损状况评定。6.2.6 5 类桥梁技术状况单项控制
28、指标。按照 JTG/T H21 确定的指标,在桥梁水下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整座桥应评为 5 类桥:a)扩大基础冲刷深度大于设计值,冲空面积达 20以上;b)桥墩、桥台或基础不稳定,出现严重滑动、下沉、位移、倾斜等现象。水下结构物构件技术状况评定 6.3.1 桥墩 6.3.1.1 墩身外观缺陷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a)蜂窝、麻面评定标准见表 11;b)剥落、露筋评定标准见表 12;c)空洞、孔洞评定标准见表 13;d)钢筋锈蚀评定标准见表 14;e)磨损评定标准见表 15;f)圬工砌体缺陷评定标准见表 16;g)裂缝评定标准见表 17;h)表观水生物覆盖评定标准见表 18;
29、i)钢构件涂层劣化评定标准见表 19;j)钢构件锈蚀评定标准见表 20;k)钢构件焊缝开裂评定标准见表 21;l)螺栓(铆钉)评定标准见表 22;m)钢构件裂缝评定标准见表 23。6.3.1.2 墩身变形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见表 24。表11 蜂窝、麻面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轻微蜂窝、麻面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l.O m2 3 较多蜂窝、麻面 累计面积 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 l.O m2 DB34/T 4307.12022 11 表12 剥落、露筋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局部混凝土剥落、露筋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3
30、,单处面积0.5 m2 3 较大范围混凝土剥落、露筋 构件面积的 3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0.5 m2单处面积1.0 m2 4 大范围混凝土剥落、露筋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单处面积1.0 m2 表13 空洞、孔洞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局部空洞、孔洞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3,单处面积O.5 m2 3 较大范围空洞、孔洞 构件面积的 3且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10,单处面积0.5 m2或最大深度25 mm 4 大范围空洞、孔洞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 10,单处面积0.5 m2或最大深度25 mm 表14 钢筋锈蚀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完好 2 有锈蚀现象
31、3 钢筋锈蚀,混凝土表面有沿主筋方向的裂缝或混凝土表面有锈迹 4 大量主筋锈蚀,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剥落,钢筋裸露,甚至出现主筋锈断现象 5 钢筋严重锈蚀,主筋锈断,混凝上表面开裂严重,出现严重滑动或倾斜等现象 表15 磨损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有磨损现象,个别部位表面磨耗,粗集料显露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5 3 较大范围有磨损、缩颈现象,并出现露筋或锈蚀 构件面积的 5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 4 大范围有磨损、缩颈现象,混凝土剥蚀,大范围出现露筋现象,裸露钢筋锈蚀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 表16 圬工砌体缺陷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DB3
32、4/T 4307.12022 12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2 砌体局部出现灰缝脱落现象,或砌体局部出现破损、剥落等现象 灰缝脱落累计长度构件截面长度的 10,或破损、剥落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3 3 砌体大范围出现灰缝脱落现象,或砌体较大范围出现破损、剥落、局部变形等现象 灰缝脱落累计长度构件截面长度的 10,或构件面积的 3破损、剥落、局部变形等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4 砌体大范围出现破损、剥落、松动、变形等现象 破损、剥落、松动、变形等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表17 裂缝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无裂缝 2 网状裂缝:局部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累计面积
33、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m2 墩身的水平裂缝:较少裂缝,缝宽未超限 墩身的水平裂缝:缝长墩身直径或墩身宽度的 1/8 竖向裂缝:较少裂缝,缝宽未超限 竖向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5 3 网状裂缝:局部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身的裂缝:较多裂缝,缝宽未超限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身的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间距50 cm 墩身的水平裂缝:较多裂缝,缝宽未超限 墩身直程或墩身宽度的 1/8墩身的水平裂缝:缝长墩身直径或墩身宽度的 1/2 墩身的剪切破坏:较多裂缝,缝宽未超限 墩身的剪切破坏:缝长截面尺寸的 1/3 竖向裂缝:
34、较多裂缝,缝宽未超限 截面尺寸的 1/5竖向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间距 30 cm 4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身的裂缝:存在大量裂缝,缝宽大多超限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身的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间距50 cm 墩身的水平裂缝:存在大量裂缝,缝宽大多超限 墩身的水平裂缝:缝长墩身直径或墩身宽度的 1/2 墩身的剪切破坏:缝宽超限 墩身的剪切破坏:缝长截面尺寸的 1/3 竖向裂缝,存在大量裂缝,缝宽大多超限 竖向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间距30 cm 5 桥墩出现结构性裂缝,缝宽超限,裂缝有开合现象,桥墩变形失稳 表18 表观水生物覆盖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35、 2 局部水生物覆盖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50 DB34/T 4307.12022 13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3 大范围水生物覆盖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50 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构件、圬工构件、钢构件的表观水生物覆盖评定。表19 钢构件涂层劣化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涂层有轻微损坏、裂纹、起皮或剥落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单处面积1.0 m2 3 较大范围涂层有损坏、裂纹、起皮或剥落 构件面积的 10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20,单处面积1.0 m2 4 大范围涂层有损坏、裂纹、起皮或剥落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1.0 m2 表20 钢构件锈蚀
36、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钢构件表面略有腐蚀,表面有污垢,截面无明显削弱 2 钢构件表面部分锈蚀,锈蚀面积5构件面积 3 钢构件表面部分锈蚀,5构件面积锈蚀面积15构件面积 4 钢构件表面大部分锈蚀,锈蚀面积15构件面积 表21 钢构件焊缝开裂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焊缝部位涂层有少量裂纹 3 焊缝部位涂层有较多量裂纹,开裂不明显 焊缝开裂长度5 mm 4 焊缝部位出现较多裂缝,明显开裂 5 mm焊缝开裂长度10 mm 5 焊缝部位存在大量裂缝甚至完全开裂 焊缝开裂长度10 mm 表22 螺栓(铆钉)损失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螺栓
37、(铆钉)少量损坏、松动或丢失,造成联结部位螺栓(铆钉)失效 损坏、失效数量总量的 1 3 螺栓(铆钉)有较多损坏、松动或丢失,造成联结部位螺栓(铆钉)失效 总量的 1损坏、失效数量总量的 10 4 螺栓(铆钉)有较多损坏、松动或丢失,造成联结部位螺栓(铆钉)失效,构件出现明显变形 总量的 10损坏、失效数量总量的 30 DB34/T 4307.12022 14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5 螺栓(铆钉)有大量损坏、松动或丢失,造成联结部位螺栓(铆钉)失效,构件存在明显的永久变形 损坏、失效数量总量的 30 表23 钢构件裂缝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构件出现
38、极少量细小裂纹 3 构件出现较多细小裂缝,截面削弱,但不影响正常使用 裂缝长度3 mm 4 构件出现较多长裂缝,截面削弱 3 mm裂缝长度5 mm 5 构件出现较多严重裂缝,截面削弱,主要构件存在明显的永久变形 裂缝长度5 mm 表24 位移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完好 2 3 桥墩出现轻微下沉、倾斜滑动等,发展缓慢或趋向稳定 4 桥墩出现滑动、下沉、倾斜,变形小于或等于规范值 5 桥墩不稳定,出现严重滑动、下沉、位移、倾斜等,造成结构和桥面变形过大,变形大于规范值或不能正常行车 注1:桥墩位移对桥梁构件的影响非常大,为使标度合理反映了桥墩位移的影响,本表中标度2 空缺,轻微的位移变形
39、对应标度3。注2:规范值参照 JTG/T H21,简支梁墩台允许沉降均匀总沉降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2.0cm;相邻墩台均匀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1.0cm;顶面水平位移:0.5m。为相邻墩台间最小跨径长度,以米计,跨径小于 25 m 时仍以 25 m计。6.3.2 桥台 6.3.2.1 桥台身外观缺陷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a)剥落评定标准见表 25;b)空洞、孔洞评定标准见表 26;c)磨损评定标准见表 27;d)圬工砌体缺陷评定标准见表 28;e)裂缝评定标准见表 29;f)表观水生物覆盖评定标准见表 18。6.3.2.2 桥台身变形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其中位移评定标准见表
40、 30。DB34/T 4307.12022 15 表25 剥落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局部混凝土剥落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5,单处面积O.5 m2 3 较大范围混凝土剥落 构件面积的 5累计面积且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4 大范围混凝土剥落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表26 空洞、孔洞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局部空洞、孔洞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5,单处面积O.5 m2 3 较大范围空洞、孔洞 构件面积的 5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或最大深度25 mm 4 大范围空洞、孔洞 累计
41、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或最大深度25 mm 表27 磨损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出现磨损,个别部位表面磨耗,粗集料显露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3 大范围有磨损,粗集料显露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表28 圬工砌体缺陷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砌体局部出现灰缝脱落现象,或砌体局部出现破损、剥落等现象 灰缝脱落累计长度构件截面长度的 10,或破损、剥落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3 3 砌体大范围出现灰缝脱落现象,或砌体较大范围出现破损、剥落、局部变形等现象 灰缝脱落累计长度构件截面长度的 10,或构件面积的 3破损、剥落、
42、局部变形等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4 砌体大范围出现破损、剥落、松动、变形等现象 破损、剥落、松动、变形等现象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DB34/T 4307.12022 16 表29 裂缝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无裂缝 2 网状裂缝:局部网状开裂 网状裂缝: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台身的裂缝:缝宽未超限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台身的裂缝:缝长截面尺寸 1/5 台身的水平裂缝:缝宽未超限 台身的水平裂缝:缝长台身宽的 1/8 竖向裂缝:缝宽未超限 竖向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 3 网状裂缝:局部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累计面积构件面积
43、的 20,单处面积1.O m2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台身的裂缝:缝宽未超限 截面尺寸的 1/5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台身的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间距20 cm 台身的水平裂缝:缝宽未超限 台身宽的 1/8台身的水平裂缝:缝长台身宽的 1/2 竖向裂缝:缝宽未超限 截面尺寸的 1/3竖向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2,间距20 cm 4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台身的裂缝:重点部位缝宽超限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台身的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3,间距20 cm 台身的水平裂缝:重点部位缝宽超限 台身的水平裂缝:缝长台身宽的 1/2 竖向裂缝:重点部位缝宽超限 竖向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 1/2,间距20 cm 5
44、 桥台出现结构性裂缝,桥台变形失稳 缝宽1.0 mm,缝长台身宽的 2/3 表30 位移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完好 2 3 出现轻微下沉、倾斜滑动,发展缓慢或趋向稳定 4 桥台出现滑动、下沉、倾斜、冻拔等,台背填土有沉降裂缝或挤压隆起,变形发展较快,变形小于或等于规范值 5 桥台不稳定,出现严重滑动、下沉、位移、倾斜、冻拔等,造成结构和桥面变形过大,变形大于规范值或不能正常行车 注1:桥台位移对桥梁构件的影响非常大,为使标度合理反映了桥台位移的影响,本表中标度2 空缺,轻微的位移变形对应标度3。注2:规范值参照 JTG/T H21,简支梁墩台允许沉降均匀总沉降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
45、2.0cm;相邻墩台均匀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1.0cm;顶面水平位移:0.5m。为相邻墩台间最小跨径长度,以米计,跨径小于 25 m 时仍以 25 m 计。6.3.3 基础 DB34/T 4307.12022 17 6.3.3.1 基础冲刷和淘空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冲刷、淘空评定标准见表 31。6.3.3.2 基础外观缺陷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a)剥落、露筋评定标准见表 32;b)冲蚀评定标准见表 33;c)河底铺砌损坏评定标准见表 34;d)裂缝评定标准见表 35;e)表观水生物覆盖评定标准见表 18。6.3.3.3 基础变形评定指标、分级评定标准。a)沉降评定标准见表 36
46、;b)滑移和倾斜评定标准见表 37。表31 冲刷、淘空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基础无冲蚀现象,表面长有青苔、杂草 3 基础有局部冲蚀现象,部分外露,但未露出基底 基础冲空面积10 4 浅基被冲空,露出底面,冲刷深度大于设计值 10基础冲空面积20 5 冲刷深度大于设计值,地基失效,承载力降低,或桥台 岸坡滑移或基础无法修复 基础冲空面积20 表32 剥落、露筋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承台出现少量混凝土剥落、露筋、锈蚀现象,或基础少量混凝土剥落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3,单处面积0.25 m2 3 承台较大范围出现剥落、露筋、锈蚀现象,或基础
47、小范围出现剥落、露筋、锈蚀现象 构件面积的 3剥落、露筋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0.25 m2单处面积1.O m2 4 承台大范围出现严重剥落、露筋,锈蚀现象且混凝土出现严重锈蚀裂缝,或基础较大范围出现剥落、露筋,主筋严重锈蚀 构件面积的 10剥落、露筋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5 基础大量剥落、露筋且主筋有锈断现象,基础失稳 基础剥落、露筋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20,单处面积1.0 m2 表33 冲蚀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基础或承台有轻微磨损、腐蚀现象,个别部位表面磨耗,粗骨料显露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3 3 基础或承台大范围被侵蚀,有磨损
48、、缩颈、露筋;构件面积的 3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DB34/T 4307.12022 18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或桩基顶面出现较大空洞 4 混凝土腐蚀或钢筋大量锈蚀并有锈断现象 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 10 表34 河床铺砌损坏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河底铺砌完好,无冲刷现象 2 河底铺砌局部轻微冲刷或损坏 3 河底铺砌冲刷较重或损坏严重 4 河底铺砌出现严重冲刷淘空或损坏 表35 裂缝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1 完好 2 结构应力异常,出现剪切裂缝,缝宽未超限 缝长截面尺寸的 1/3 3 结构应力异常,出现剪切裂缝,缝宽未超限 截面尺寸的 1/3缝长截面
49、尺寸的 1/2 4 结构应力异常,出现剪切裂缝或混凝土出现碎裂 限值缝宽1.O mm,缝长截面尺寸的 1/2 5 结构应力异常,出现剪切裂缝,裂缝贯通,基础处于失稳状态,或基础出现结构性裂缝甚至断裂 缝宽1.0 mm,缝长截面尺寸的 1/2 表36 沉降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完好 2 3 出现轻微的下沉,发展缓慢或下沉趋于稳定 4 出现下沉现象,沉降量小于或等于规范值 5 基础不稳定,下沉现象严重,沉降量大于规范值,造成上部结构和桥面系变形过大 注1:基础沉降对桥梁构件的影响非常大,为使标度合理反映了基础沉降的影响,本表中标度2 空缺,轻微的沉降变形对应标度3。注2:规范值参照 JT
50、G/T H21,简支梁墩台允许沉降均匀总沉降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2.0cm;相邻墩台均匀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降):1.0cm;顶面水平位移:0.5m。为相邻墩台间最小跨径长度,以米计,跨径小于 25 m 时仍以 25 m 计。表37 滑移和倾斜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1 完好 2 DB34/T 4307.12022 19 标度 评定标准 定性描述 3 出现滑移或倾斜,导致支座和墩台支承面轻微损坏,或导致伸缩装置破坏、接缝减小、伸缩机能受损,但发展缓慢或下沉趋于稳定 4 基础出现滑移或倾斜,导致支座和墩台支承面被严重破坏,或导致伸缩装置破坏、接缝减小、伸缩机能完全丧失,或滑移最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