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CCS B 05 33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3712022 代替 DB33/T 3712011 板栗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ultivation for Castanea mollissima 2022-12-19 发布2023-01-19 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3/T 3712022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划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3/T 3712011无公害板栗栽培技术规程,与 DB33/T 3712011 相比,除
2、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主枝、副主枝、侧枝、高接换种、双枝更新等术语和定义(见 2011 年版的 3.1,3.2,3.3,3.7,3.8);b)增加了种苗繁育内容(见第 4 章);c)删除了环境条件中的灌溉水、土壤质量、空气的具体要求(见 2011 年版的 4.1.2,4.1.3,4.1.4),修改了园地规划的内容(见 5.2,2011 年版的 4.2),删除了防护林(见 2011 年版的 4.2.3);d)修改了定植(见第 6 章,2011 年版的第 5 章);e)修改了施肥、中微量元素补充、水分管理的相关内容(见第 7 章,2011 年版的第 6 章);f)修改
3、了花期管理(见 8.4,2011 年版的 7.5.2,7.5.3,7.5.4),删除了提高结实率措施中的去雄(见 2011 年版的 7.5.1);g)增加了防治原则(见 9.1),删除了植物检疫(见 2011 年版的 9.1);h)删除了金龟子防治方法(见 2011 年版的附录 B),增加了栗剪枝象和栗实象防治方法(见附录 B);i)删除了“板栗质量安全要求”(见 2011 年版的附录 C);j)增加了“板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见附录 C)。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4、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开放大学、长兴县林场、庆元县秋韵家庭农场、仙居县林学会、松阳县石马板栗专业合作社、开化县丽华家庭农场、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衢州市柯城区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晓建、刘政、周成敏、江锡兵、陈利星、于华平、纪国胜、程丽华、刘汝明、余建荣。本标准及其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2 年首次发布 DB33/T 371.12002、DB33/T 371.22002;2011 年为第一次修订 DB33/T 3712011;本次为第二次修订。DB33/T 3712022 1 板栗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生产的种苗繁育、建园、定植、林地管理、树体管理、病虫
5、害防治、栗实采收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板栗优质丰产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473 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DB33/T 17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33/T 179.1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林业露地育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短截 cutting 剪去枝梢长度的一部分。3.2 疏删 thinning
6、 将枝条从基部剪去。3.3 回缩 retraction cutting 在多年生枝条上短截。4 种苗繁育 4.1 圃地准备 4.1.1 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平地或缓坡地。土层深 50 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pH 5.57.5。圃地不宜连作。DB33/T 3712022 2 4.1.2 翻耕,施足基肥,每 667 平方米(亩)施有机肥 100 千克,同时施复合肥 50 千克。4.1.3 土壤消毒,用细土:硫酸亚铁=100:(23)混合制成药土(体积比),按每平方米 100 克200 克施入土中,或配成 2%3%的硫酸亚铁溶液,每平方米 9 升。4.1.4 整地
7、作床,做到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清除石块、草根等,苗床的长边一般以东西向为宜,坡地应使床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4.2 砧木培育 在秋末冬初,采用经催芽处理的种子,以点播方式播种,每处点播1 粒发芽良好的种子,行距30厘米40厘米,株距10厘米15厘米,一年生砧木苗地径粗度在0.8厘米以上。4.3 接穗采集 接穗应从良种采穗圃或优株母树上采集。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生长充实、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健壮结果枝或营养枝。冬季剪取穗条以沙藏贮存或于冷库(温度1 5,相对湿度85%以上)中贮存。4.4 苗木嫁接 3月中旬至4月上旬采用去骨切接,嫁接部位在砧木离地面3厘米5厘米处。4.5 接后管理 按照DB
8、33/T 179.1的规定执行。4.6 苗木质量 应符合 GB/T 23473 和 DB33/T 177 的要求。5 建园 5.1 环境条件 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附近有一定的水源。海拔800米以下,背风向阳、坡度在25以下的山坡地、河滩地。年均温15 18,生长发育期平均气温22 24,年降水量1 000毫米2 000毫米,年日照时数1 600小时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土层厚度0.5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排水良好的砂质、砂壤质土,pH 5.57.5,有机质含量1.5%以上。5.2 园地规划 5.2.1 道路 设主干道和支路,主干道要求位置适中,路面
9、宽3米5米,以能通行农用车或小型货车为限,贯穿整个园区;支路按需要顺坡修筑,路面宽1米2米,以人行为主。5.2.2 排灌系统 应按地势设置纵向或横向排水沟。有条件的要引水源,修建蓄水池;无水源条件的在林内修建3立方米5立方米的小型蓄水池。5.3 品种及授粉树配置 DB33/T 3712022 3 5.3.1 品种选择 选择果形端正、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性强、不同成熟期、经济效益高的品种。浙江省板栗主栽品种简介见附录A。5.3.2 授粉树配置 根据主栽品种来确定花期相近的授粉品种,应选择授粉结实率高的优良品种作为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46):1。多品种混栽不宜少于3 个。6 定植
10、 6.1 整地 坡度10的坡地及平地,采用挖大穴方式,规格为:0.8米(长)0.8米(宽)0.5米(深)。坡度1025的山地,按等高线修筑水平带,带宽3米4米,或挖鱼鳞坑,定植穴大小为0.8米(长)0.8米(宽)0.5米(深)。每穴用腐熟有机肥25千克30千克,与表土拌匀后回填,同时每穴施钙镁磷肥0.5千克。6.2 定植时间 冬季苗木落叶后至翌年早春,一般在1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宜早栽。6.3 定植密度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平地、滩地和10以下的缓坡地每667平方米(亩)栽植25株30株;土壤贫瘠、坡度较陡(1025)的丘陵山地每667平方米(亩)栽植30株35株。6.4 栽种 选择合格苗栽植
11、,定植时扶正苗木,填土压实。栽植深度以根颈部位与地面平为宜。6.5 定干 定植苗木高度保留40厘米50厘米,其余部分剪去,剪口在上端芽以上1厘米处,应平滑倾斜。6.6 定植后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的地方,根部用水浇透或用稻草覆盖。6月中下旬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苗于秋季进行补种。6.7 套种 选择有利于提高地力的浅根性矮杆作物或豆科作物,以及对板栗生长无不利影响、高温季节需水量较少及无板栗病虫害寄主的植物,间作物与幼树主干距离应在1.0米以外,随树冠扩大,逐年缩小间作范围。宜与茶叶、杨梅、香榧等常绿经济树种套种。稀疏栗园,可长期套种,以耕代抚,以短养长。7 林地管理 7.1 除草 DB33/
12、T 3712022 4 坡地宜减少土壤耕作,采用生草栽培。必要时,幼树期树盘可松土抚育,不使用化学除草剂。7.2 施肥 7.2.1 幼龄树 定植成活后,每季施一次追肥,每次株施高氮复合肥0.1千克。第二年至第三年,于3月中下旬栗树萌芽前施一次速效肥,株施尿素0.3千克0.5千克;10月中下旬施越冬肥,株施复合肥0.2千克0.3千克。7.2.2 结果树 施肥量的多少根据土壤肥力、树势和结果量而定。一般年施肥3次,3月上中旬施催芽肥,每株施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6月下旬至7月中旬施壮果肥,每株施复合肥(N:P:K=5:3:2)0.5千克;果实采收后施采后肥,每株施有机肥25千克、复合
13、肥0.5千克、硼砂50克。7.2.3 施肥方法 在树冠滴水线处,采用环状宽沟、对称半月形宽沟或放射沟施肥。化肥浅施,有机肥和磷肥深施,施后即覆土。根外追肥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叶面喷施0.1%磷酸二氢钾二次,间隔10天15天。7.3 中微量元素补充 7.3.1 硼 芽前肥施用时,每株土施硼砂50克100克,或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叶面喷施0.3%0.5%的硼砂溶液二次,间隔7天10天。7.3.2 锌 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用0.2%0.3%硫酸锌加等量石灰,叶面喷施二次,间隔7 天10 天。7.3.3 锰 芽前肥施用时,每株土施硫酸锰100克150克,或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叶面喷施0.3%0.5
14、%的硫酸锰溶液二次,间隔7 天10 天。7.3.4 镁 每株根施镁盐或钙镁磷肥0.5千克1.0千克,或生长期叶面喷施2%3%硫酸镁溶液,每隔5天7天喷一次,连喷三次。7.4 水分管理 7.4.1 灌水 干旱时适时灌水,水源缺乏的园地用作物秸秆、杂草等覆盖树盘。提倡采用滴灌、喷灌等设施灌溉措施。7.4.2 排水 对渍水的园地及时排水。DB33/T 3712022 5 8 树体管理 8.1 整形 宜采用自然开心形,主干高50厘米60厘米,留3个5个主枝,基角开张到4550,均匀分布,每个主枝上留2个3个副主枝,在主枝两侧斜方向发展,在副主枝上配备侧枝或结果枝组。8.2 修剪 8.2.1 幼树 在苗
15、木定干基础上,以整形培养树冠为主,多短截。定植后第一、第二年培养主枝,选留副主枝,第三年以配置侧枝为主。每年培养2次4次梢,当旺盛新梢长到40厘米时重摘心。对较直立的强枝或大枝,采用拉枝法开张角度。8.2.2 初果树 扩展树冠,合理安排骨干枝,适量结果。对生长过密和交叉、重叠的枝条进行疏删。树高控制在3米5米为宜。8.2.3 盛果树 删密留疏,疏除、回缩过密大枝或侧枝,多采用双枝更新。剪去细弱枝、鸡爪枝、交叉重叠枝、病虫枝。随着树体增大,逐步疏删。8.2.4 衰弱树 进行回缩修剪,对侧枝、副主枝进行回缩更新,回缩到有徒长枝或生长枝的地方,利用这些枝条重新培养骨干枝。对上层郁闭、内膛空虚、影响结
16、果的树,疏除中央大枝。8.2.5 修剪时期 休眠期修剪从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芽萌动前进行,以1月至2月为宜。4月中旬至8月下旬开展生长期抹芽、摘心、控梢、剪除徒长枝等辅助修剪。8.3 高接换种 在树液流动前对衰弱树、劣树进行截干或截大枝处理,后选取优良品种接穗,在每一大枝(干)的截头部位采用皮下接法嫁接。8.4 花期管理 8.4.1 人工授粉 选取花粉量大、亲和力强、结实率高的品种采集花粉,于花期用喷粉器或喷雾器连续进行2 次3 次人工喷粉。8.4.2 花期喷肥 于花期连续喷2 次3 次0.1%的硼砂溶液,或在盛花期喷施0.2%0.3%的尿素,0.2%0.3%的磷酸二氢钾。8.4.3 喷赤霉素 D
17、B33/T 3712022 6 于盛花期和栗实迅速增大期,各喷施1 次2 次20 毫克/升30 毫克/升的赤霉素。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以营林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9.2 防治方法 9.2.1 营林防治 根据板栗生态区划指标,应选择抗病性、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板栗栽培。栗园进行间作和生草。实施冬季翻土、修剪、清园等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9.2.2 物理防治 9.2.2.1 用黑光灯引诱栗皮夜蛾、透翅蛾、金龟子、卷叶蛾等。9.2.2.2 在糖、酒、醋液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
18、;用黄板诱杀蚜虫。9.2.2.3 人工捕捉天牛、金龟子等,摘除栗瘿蜂虫瘿,剪除栗绛蚧虫枝,冬季人工刮除栗大蚜虫卵。9.2.2.4 在栗园零星种植向日葵、玉米等作物,诱集桃蛀螟成虫产卵,再用药剂灭杀幼虫。9.2.3 生物防治 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用西方盲走螨、草蛉防治针叶小爪螨、栗大蚜;用黑缘红瓢虫防治栗绛蚧;用中华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等;应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栗瘿蜂、板栗炭疽病等;在栗园中放置桃蛀螟性诱剂和少量农药,杀死桃蛀螟成虫。9.2.4 化学防治 按GB/T 8321(所有部分)标准合理选用农药和施用浓度,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量、施用浓度和次数。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19、。9.3 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见附录B。10 栗实采收 栗实应在栗蒲由绿转黄并自然开裂,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采收。采用拾栗子和打落法相结合的方式采收,采收后立即作脱蒲处理,并将种实放在阴凉处晾干。雨天和雨后或露水未干的早晨及中午太阳直射高温时,不宜采摘。11 模式图 板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见附录C。DB33/T 3712022 7 AA附 录 A(资料性)板栗优良主栽品种 A.1 处暑红 树冠圆头形,树势强健,叶大。投产早,盛果期产量一般为200千克/667平方米(亩)。果皮暗红褐色,布满稀短茸毛,平均单粒重16.7克。坚果含总糖8.75%、蛋白
20、质8.45%、脂肪2.80%、淀粉60.50%。9月上旬成熟。丰产稳产,贮藏性较差。喜肥水。受桃柱螟、象鼻虫为害较轻。A.2 浙早 1 号 树姿开张,树冠半圆头形。栗实赤褐色,有光泽,平均单粒重16.4克。山坡地最高单株产量为6.2千克。成熟期为9月上旬。A.3 浙早 2 号 树姿半开张,栗实棕褐色,有光泽,平均单粒重13.3克。投产早,最高单株产量为6.1千克。成熟期为9月上旬。丰产,耐贮藏。A.4 毛板红 树冠较小,树势中庸,较开张。投产早,盛果期100千克/667平方米(亩)。栗果色泽暗红色,果面有短茸毛,平均单粒重16.7克33.3克。坚果含总糖8%、淀粉59.4%、蛋白质5.67%。
21、果肉味甜、粳性。成熟期在9月下旬。丰产稳产,较耐贮藏,加工适性广,不易受桃蛀螟和象鼻虫为害。A.5 魁栗 树体较直立,半圆头形,枝条粗壮。盛果期产量一般为150千克/667平方米(亩)。栗果色泽红褐油亮,少茸毛,平均单果重16.7克17.8克,栗果特大,颗粒均匀整齐。坚果含总糖7.90%、蛋白质11.27%、脂肪1.72%、淀粉58.59%。涩皮易剥,果肉味香甜、质细腻、久煮不糊,但贮藏性稍差。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丰产稳产。喜肥水,栽植时应选配授粉品种。A.6 建选 10 号 树势开张,小枝稀疏、粗短。投产早,盛果期产量一般为250千克/667平方米(亩)。栗果色棕褐,多茸毛,平均单粒重11.
22、3克15.2克。栗果含总糖6.1%、蛋白质3.45%、脂肪1.2%、淀粉36.2%,耐贮藏。成熟期为9月下旬。丰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宜稀植。A.7 桐选 32 号 DB33/T 3712022 8 树冠中等紧凑,半开张。投产早,盛果期高达366千克/667平方米(亩),但产量波动较大。栗果棕黑色,茸毛多,平均单粒重11 克,果形稍小。果肉乳黄色、糯性。栗果含可溶性糖10.93%、蛋白质6.8%、淀粉58.6%、脂肪2.1%,较耐贮藏。成熟期9月下旬。抗性较好,适宜于加工糖炒栗。A.8 磐安油光栗 树冠开张,分枝低,叶片大而厚。盛果期产量一般为80千克/667平方米(亩)。栗果光泽鲜艳、大而
23、均匀,平均单果重约17.95克。坚果含总糖17.65%、蛋白质10.02%、脂肪3.62%,贮藏性良好。成熟期为9月下旬。适宜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粗放条件下易大小年。A.9 二次结实板栗 树形高圆头形或圆头形。盛果期产量一般为200千克/667平方米(亩)。栗果鲜红色或淡红色,有光泽,平均单粒重15.4克。坚果含总糖8.95%、淀粉53.45%、脂肪1.41%、蛋白质11.77%、赖氨酸41.587毫克/100 克干重。较耐瘠薄,适应性广,抗病虫害性较好。第二次果成熟期为11月中上旬。A.10 建选 8 号 树势中庸,枝条略细长。投产早,盛果期产量一般为225千克/667平方米(亩)。果皮
24、棕红色,色艳而光泽好,少茸毛,平均单粒重13.0克14.2克。坚果含总糖5.1%、蛋白质3.82%、脂肪1.0%、淀粉35.6%,耐贮藏。成熟期10月上中旬。抗性强,适宜在山区、半山区栽植。DB33/T 3712022 9 BB附 录 B(资料性)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 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B.1。表 B.1 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治对象 化学药剂防治 生物或物理防治 栗瘿蜂6 月上旬7 月底,喷 50%杀螟硫磷乳油 2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 3 000 倍液5 000 倍液 冬季结合修剪清除虫瘿、虫枝;利用寄生蜂等天敌 栗绛蚧5 月中下旬喷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25、6 月上旬再喷一次 春季发芽前剪除虫枝;利用黑缘红瓢虫等天敌 桃蛀螟7 月上旬8 月下旬喷 30%杀螟硫磷乳油 6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4 000 倍液 散种向日葵、玉米等作物,引诱幼虫钻蛀后喷药或集中烧毁;及时脱粒,清理果蒲;利用信息激素诱杀;冬季刮除老翘树皮并集中处理 栗皮夜蛾5 月下旬6 月上旬和 6 月下旬7 月上旬喷 30%杀螟硫磷乳油 600 倍液,重点喷果蒲 及时清理掉落的果蒲 栗透翅蛾5 月上旬7 月下旬喷 50%杀螟硫磷乳油 2 000 倍液 发芽前用刀刮除树干破裂处的幼虫并涂碱水;8月前树干涂白,阻止成虫产卵 栗剪枝象甲5 月下旬6 月上旬喷苏云金杆菌,7 天1
26、0 天喷一次,连喷二次 6 月7 月拾净落地果蒲,集中烧毁,每 10 天进行一次 栗实象8 月9 月用 8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喷树冠,连喷二次 清拾净栗果,减少栗林越冬虫量 栗大蚜芽萌动至展叶前喷 50%来福灵乳油 2 000 倍液3 000倍液或 1.8%阿维菌素 3 000 倍液5 000 倍液 冬季落叶后成虫集结期和卵期抹除虫卵;利用用西方盲走螨、草蛉等天敌 栗炭疽病冬季落叶后,结合修剪喷绿乳铜 1 000 倍液,第二年发芽前喷 10 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4 月5 月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800 倍液,隔 10 天喷一次,连喷三次 保持栗树通风透光;冬季清除
27、病枝和病叶,并集中烧毁 栗白粉病开花前喷 0.20.3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70%代森锰锌700 倍液,各喷二次,隔 7 天喷一次 冬季清除病枝、枯叶,并集中烧毁 栗疫病刮除病斑后,在病疤处涂抹抗菌剂“402”200 倍液或 10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43%戊唑醇悬浮剂 500 倍或33.5%喹啉铜 800 倍液1 000 倍液。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清除病枝,刮除病斑 DB33/T 3712022 10 附 录 C(资料性)板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 板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见C.1。图 C.1 板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节 气小寒 大寒立春
28、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 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 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 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 冬至物 候 期 时 期 休眠期萌芽展叶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采收期休眠期枝 梢 春梢生长期夏梢生长期根 系 第一次生长高峰期第二次生长高峰期操作规程 1.清园、封园。修建树盘,砌坎护坡。2.新造林地整地。1025山地按等高线修筑水平带,带宽 3 米4 米,或挖鱼鳞坑,定植穴大小为:0.8 米(长)0.8 米(宽)0.5 米(深)。每穴用腐熟有机肥 25 千克30 千克与表土拌匀后回填,同时每穴施钙镁磷肥 0.5 千克。3.二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可造林。1.新梢长至 50 厘米 60 厘米时摘心。2.施
29、催芽肥,以磷肥为主,氮肥次之,初果树轻施;盛果树每株施 1 千克1.5 千克的过磷酸钙。3.防治栗瘿蜂、栗大蚜等害虫。4.对前一年底新造林地检查成活率、补植;嫁接育苗或高接换种。1.人工除草,翻压绿肥。2.叶面喷 0.3%0.5%硼砂溶液 2 次,缺锰的加喷 0.3%0.5%的硫酸锰。3.单一品种树,选亲和力强、结实率高的品种花粉,人工连续喷粉 2 次3 次。4.防治栗炭疽病、栗皮夜蛾、栗绛蚧、栗剪枝象、栗透翅蛾等病虫害。1.对幼树进行拉枝、摘心,配以轻剪,培养骨干枝。2.根据挂果情况和生长势,施壮果肥。3.防治桃蛀螟、栗实象、栗皮夜蛾等害虫。1.人工除草。2.栗蒲由绿转黄并自然开裂时,采用拾
30、栗子和打落法相结合的方式采收栗果。3.在结果较多或树势衰弱的栗园,可以叶面喷 0.1%的磷酸二氢钾。4.清理栗园,将有病虫为害的栗果和枯枝集中处理。1.结果树深翻施有机肥,幼树施复合肥。2.剪除交叉枝、病虫枝、细弱枝,合理留足结果母枝数量;幼树、初果期树轻剪,培养骨干枝;盛果期树保持合理密度,控梢。3.用 3%的石灰水涂白;对枝杆病斑进行刮治,并涂“402”抗菌剂。4.清园,喷石硫合剂封园。5.选用合格苗木造林;林下套种黑麦草。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病虫名称栗瘿蜂栗绛蚧桃蛀螟栗皮夜蛾栗大蚜栗剪枝象甲栗炭疽病栗白粉病栗疫病病虫图片防治最佳时期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 3 月上、中旬,5 月中旬至
31、6 月上旬 7 月上旬至 8 月(中)下旬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 4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 5 月下旬至 6 上旬月 萌芽前和 4 月至 5 月 开花前 3 月至 6 月 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修剪清除虫瘿、虫枝;2.5 月上旬,利用寄生蜂,摘除虫瘿,挂在树上;3.喷 50%杀螟松乳油 2000 倍液。1.春季发芽前剪除虫枝;2.3 月中下旬,用 50%乐果乳剂 10 倍液涂干;5月中下旬喷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及时脱粒,清理果蒲;利用信息激素诱杀;冬季刮除老翘树皮,并销毁;2.7 月下旬、8 月下旬成虫盛发期喷 30%杀螟松乳油 600 倍液。1.及时清理掉落的果
32、蒲;2.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3.果蒲上喷 30%杀螟松乳油 600 倍液。1.冬季落叶后成虫集结期和卵期抹除虫卵;利用用西方盲走螨、草蛉等天敌;2.芽萌动至展叶前,喷1.8%阿维菌素 3000 倍液。1成虫产卵为害期拾净落地果枝,每 10 天进行1 次,集中销毁;2在早春解冻后翻耕土壤,消灭土中幼虫;3.喷苏支杆菌,7 天10 天喷一次 1.冬季烧毁病枝、病叶;2.冬季落叶后,结合修剪喷绿乳铜 1000 倍液,第二年萌芽前各喷 1 次 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4月5 月喷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隔10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1.冬季清除病枝、枯叶,并集中烧毁;2.花前喷 0.2 波美度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70%代森锰锌 700 倍液,各喷 2 次,隔 7 天喷 1 次。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及时防治枝干害虫、减少伤口;清除病枝,刮除病斑;修剪后伤口涂喹啉铜保护性杀菌剂;2.刮除病斑后,在病疤处涂抹抗菌剂“402”200 倍液。新梢生长动态根系生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