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CCS A 47 33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13242023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meteorological basic service 2023-10-10 发布2023-11-10 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3/T 1324202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气象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
2、起草单位: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永嘉县气象局、诸暨市气象局、杭州市余杭区气象局、嘉善县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淳焓、刘娟、万寒、王颖、黄汉中、徐海军、范蕾、徐汀岸。DB33/T 13242023 1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服务内容、传播要求和传播渠道。本标准适用于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和气象信息传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 public meteorological basic service 与气象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面向公众生产生活、防灾减损等基本需求的公益性
3、气象服务。4 服务内容 4.1 省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 省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省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和时效要求 分项 具体内容 时效要求 实况信息服务 气温、降水、风实况监测信息 最新时次(逐小时更新)气象卫星云图 最新时次(逐小时更新)天气雷达拼图 最新时次(逐小时更新)台风路径信息 最新时次(按台风信息发布情况更新)年度气温、降水、日照气候概况 过去一年(逐年更新)年度重要气候事件 过去一年(逐年更新)DB33/T 13242023 2 表1 省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和时效要求(续)分项 具体内容 时效要求 预报预警服务 逐日天气预报 未来 7 天(每天更新 2 次)
4、灾害性天气警报 按相关规定 其他信息服务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信息 未来 2 天(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更新)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冬种气象服务信息 未来 3 天(按农事关键期服务需求更新)沿海海面风力预报 未来 3 天(逐日更新)道路交通出行天气指引 未来 1 天(逐日更新)主要旅游景点天气预报 未来 3 天(逐日更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未来 1 天(逐日更新)与公众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指数预报 未来 1 天(逐日更新)4.2 市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 市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市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和时效要求 分项 具体内容 时效要求 实况信息服务 本市
5、域气温、降水、风实况监测信息 最新时次(逐小时更新)本市域年度气温、降水、日照气候概况 过去一年(逐年更新)本市域年度重要气候事件 过去一年(逐年更新)预报预警服务 本市域逐日天气预报 未来 7 天(每天更新 2 次)本市域灾害性天气警报 按相关规定 其他信息服务 本市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信息 未来 2 天(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更新)本市域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冬种气象服务信息 未来 3 天(按农事关键期服务需求更新)DB33/T 13242023 3 表2 市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和时效要求(续)分项 具体内容 时效要求 其他信息服务 本市域主要旅游景点天气预报 未来 3 天
6、(逐日更新)本市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未来 1 天(逐日更新)本市域与公众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指数预报 未来 1 天(逐日更新)4.3 县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 县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县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和时效要求 分项 具体内容 时效要求 实况信息服务 本县域气温、降水、风实况监测信息 最新时次(逐小时更新)预报预警服务 本县域逐日天气预报 未来 3 天(每天更新 2 次)本县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按相关规定 本县域灾害性天气警报 按相关规定 其他信息服务 本县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信息 未来 2 天(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更新)本县域春耕春播、夏收夏种、
7、秋收冬种气象服务信息 未来 3 天(按农事关键期服务需求更新)5 传播要求 5.1 信息来源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所使用的气象信息应来源于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传播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时,应使用最新的气象信息及规范的常用用语。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常用用语见附录 A。5.2 服务标注 传播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时,应清晰标注气象信息的来源和时间。来源应与提供气象信息的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一致,发布时间、有效时间应与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布时间、有效时间一致。5.3 传播记录 传播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过程中,应记录传播主体、信息来源、服务内容、服务渠道、信息时效、地域范围等信息。记录应保存 3 年以上。基本公共气
8、象服务形式和记录表见附录 B。DB33/T 13242023 4 6 传播渠道 6.1 网站 在网站中展示天气实况信息、气候概况、台风路径、气象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拼图、逐日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等气象服务信息。6.2 手机 6.2.1 客户端 通过手机客户端(包括嵌入式小程序)提供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包括:a)在手机客户端(包括嵌入式小程序)中展示天气实况信息、气候概况、台风路径、气象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拼图、逐日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等气象服务信息;b)提供相关气象科普服
9、务。6.2.2 微信(微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提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和相关气象科普服务。6.2.3 短视频 通过短视频平台提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和相关气象科普服务。6.2.4 短信 遇重大气象灾害,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信息。6.3 电视 通过电视节目提供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包括:a)在电视气象节目中提供逐日天气预报、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农业、旅游等气象服务信息;b)采取悬挂图标、滚动文字方式,提供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c)提供相关气象科普服务。6.4 广播电台 通过广播电台提供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包括:a)在广播气象节目中播报逐日天气预报;b)采取插播方式播报灾害
10、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c)提供相关气象科普服务;d)通过海洋广播电台播报台风路径信息,提供沿海海面风力预报。6.5 显示屏 通过显示屏提供天气实况信息、逐日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信息。6.6 报纸 通过报纸提供逐日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服务。DB33/T 13242023 5 6.7 声讯电话 通过声讯电话播报天气实况信息、逐日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信息。DB33/T 13242023 6 AA附 录 A(资料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常用用语 A.1 要素类 常用气象要素用语见表A.1。表A.1 常用气象要素用语及其含义 序号 要素
11、 含义 1 云 定义见 GB/T 352222017,2.1。按天空总云量占比,划分为晴、少云、多云、阴。2 气温 定义见 GB/T 352262017,3.1。分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3 湿度 定义见 GB/T 352262017,3.2。4 气压 定义见 GB/T 352252017,3.1。5 降水量 定义见 GB/T 28592-2012,2.1。按不同时段的降雨量划分等级,分为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按不同时段的降雪量划分等级,分为微量降雪(零星小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6 风 包括风速、风向,定义见 GB/T
12、 285912012,2.1、2.2。按风速大小划分 18 个等级。7 能见度 定义见 GB/T 352232017,3.1。8 天气现象 定义见 GB/T 352242017,3.1。分为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冰雹等降水现象,雾、露、霜、结冰、雾凇、雨凇等水汽凝结(华)现象,大风、飑、龙卷等风的现象以及雷暴、闪电、积雪等。A.2 预报预警类 常用气象预报预警用语见表A.2。表A.2 常用气象预报预警用语及其含义 序号 预报预警 含义 1 天气预报 按预报时效长短,分为中期预报、短期预报、短时临近预报。2 灾害性天气警报 按照现行灾害性天气警报有关规定,分为台风、降水、气温、大风 4 类,
13、包括台风消息、海上台风警报、台风警报、台风紧急警报,暴雨警报、大雪警报、暴雪警报,冷空气消息、强冷空气消息、寒潮警报、低温报告、低温警报、高温报告、高温警报,沿海海面大风警报。DB33/T 13242023 7 表A.2 常用气象预报预警用语及其含义(续)序号 预报预警 含义 3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按现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关规定,分为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霾、寒潮、低温、大风、大雾、雷电、霜冻、高温、干旱、冰雹 14 类。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生的紧急程度以及发展态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划分为四级:级(一般)、级(较重)、级(严重)、级(特别严重),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
14、红色中英文图标标识。A.3 区域类 常用区域用语见表A.3。表A.3 常用区域用语及其含义 序号 区域 含义 1 地域 按 DB33/T 24992022,陆地区域分为浙北地区、浙中地区、浙南地区、浙东地区、浙西地区,沿海区域分为浙北沿海、浙中沿海、浙南沿海。2 范围 按预报预警服务范围占比,分为个别地区(小于 10%)、局部地区(10%30%)、部分地区(30%50%)、大部分地区(50%以上)。A.4 时间类 以北京时为准。常用时间用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用语:白天(8时20时)、夜间或晚上(20时次日8时)、前半夜或上半夜(20时24时)、后半夜或下半夜(0时5时)、上午(8时12时)、下午
15、(14时18时)、早晨(5时8时)、中午(11时13时)、中午前后(10时14时)、午后(13时15时)、傍晚(17时19时)、傍晚前后(16时20时)。DB33/T 13242023 8 BB附 录 B(资料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形式和服务记录表 B.1 主要服务形式 B.1.1 文字形式 包含服务主题、地域范围、发布时间、发布单位等内容。B.1.2 图形形式 包含图题、图例、地理信息基本要素、发布时间、发布单位等内容。B.1.3 影像形式 包含节目主题、地域范围、发布时间、发布单位、创作者、版权等内容。B.2 服务记录表 服务记录表内容见表B.1。表B.1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记录表内容 要素 服务记录 传播主体 传播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单位或组织 信息来源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气象信息来源单位 服务内容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具体内容 服务渠道 传播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渠道 信息时效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发布时间及时效 地域范围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涉及的地域范围 其他信息 除上述要素外的其他需记录内容(如影像创作者、版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