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出 版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exercise assessment2023-10-24 发布2023-11-24 实施CCS C 75DB32/T 45902023ICS 13.200DB32/T 45902023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目的、原则和依据25 评估内容 26 评估流程 3附录 A(资料性)应急演练评估流程6附录 B(资料性)实战演练评估表7附录 C(资料性)桌面演练评估表 13附录 D(资料性)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大纲 16参考
2、文献 17目 次DB32/T 4590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创同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芬、毕军、吴杰、刘永红、戴婧、马宗伟、马慧君、杨丽、刘苗苗、方文、杨建勋。DB32/T 45902023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的原则、内容以及流程。本文件适用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演练评估活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
3、件的应急演练评估活动可参考本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方案。3.2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注:按组织形式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3.3实战演练practical exercise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应急响应的过程。3.4桌面演练tabletop exer
4、cise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3.5应急演练评估emergency exercise evaluation通过观察、记录演练过程,分析演练资料,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准备及其组织实施过程客观评价,并编写评估报告的过程。3.6评估组assessment team由负责设计评估方案、观察记录和评估演练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3.7参演人员participating personnel在应急演练中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事件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的人员。1DB32/T 459020
5、234目的、原则和依据4.1评估目的4.1.1评判演练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规范应急演练流程,提高应急演练组织能力。4.1.2检验应急预案在应急状态下的执行情况及适用性,检验应急指挥调度、紧急处置、应急联动等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能否满足实战化要求。4.1.3评价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力量是否充足。4.2评估原则4.2.1依法依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相关工作。4.2.2切合实际: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标和要求为基础,结合演练规模和复杂程度,立足突发事件应对实际能力,确定合理的评估方法。4.2.3客观公正:评估应客观记录应急演练过程,科学公正开展评估工作。4.3评估依据4.3.1
6、国家及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和要求。4.3.2演练活动所涉及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文件。4.3.3演练组织单位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或管理制度。4.3.4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或调查处置的典型案例材料。4.3.5其他相关材料。5评估内容5.1评估分类5.1.1应急演练评估包括演练组织评估、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评估。5.1.2演练组织评估的重点是对演练组织能力和演练过程的规范性进行评估。5.1.3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评估的重点是对应急响应过程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进行评估。5.2实战演练5.2.1演练组织评估包括下列内容。a)演练方案设计:评估演练目标的明确性、演练情景的科学性、演练程序的规范性、
7、演练文件的完备性、与应急预案的符合性。b)演练保障:评估组织机构设立的合理性,人员、经费、场地、物资和器材、通信以及安全等方面保障的充足性。c)演练组织实施:评估演练场景展示的全面性、演练过程的顺利性、演练解说的顺畅性、记录报道的及时性、演练总结的客观性。5.2.2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评估包括下列内容。a)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报告要素的完整性、事态研判的准确性、预警发布的实时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b)指挥调度:评估指挥机构的高效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应急资源调度的及时性。c)应急处置:评估先期处置、响应启动、现场警戒、搜救和疏散人员、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协调联2DB32/T 45902023动、装
8、备部署、应急监测、次生灾害防治、设施抢修、应急通信、舆情引导、紧急运输、响应结束的及时有效性。d)现场控制与恢复:评估人员安全防护的可靠性、现场恢复的有效性。5.3桌面演练5.3.1演练组织评估包括下列内容。a)演练方案设计:评估演练目标的明确性、演练情景的科学合理性、演练程序的规范性、演练文件的完备性。b)演练保障:评估组织机构设立的合理性,人员、经费、场地以及器材与设备等保障的充足性。c)演练实施组织:评估演练场景展示的全面性、演练过程的顺利性、演练解说的顺畅性、记录报道的及时性、演练总结的客观性。5.3.2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评估包括下列内容。a)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报告要素的完整性、事态研
9、判的准确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b)指挥调度:评估指挥决策的掌控性、应急资源调度的及时性。c)应急处置:评估按照真实发生的突发事件表述的先期处置、响应启动、处置行动、舆情引导和响应结束的及时有效性。6评估流程6.1基本流程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的基本流程为评估准备、演练记录和总结评价。根据演练的目的、规模、形式,评估组可对相关程序做出调整。评估流程示意图见附录 A。6.2评估准备6.2.1组建评估组6.2.1.1评估组由应急管理领域专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具备丰富实战经验人员组成并设组长 1 人。规模较大、演练地点和参演人员较多或实施程序复杂的演练,可设多个评估小组。6.2.1.2评估组组长和评估
10、员应满足以下要求:a)评估组组长应是应急管理领域专家或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熟悉指挥协调和应急决策要求及过程,熟悉演练涉及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及沟通协调方式方法;b)评估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应急演练评估方式方法,了解应急演练活动的实施内容及过程,并经过培训。6.2.1.3评估组组长和评估员职责如下:a)评估组组长负责组建和管理评估组,培训、领导和组织评估组成员进行应急演练评估工作;b)评估员按照评估方案及分工,观察并如实记录、评估参演人员表现,协助组长分析演练行动并撰写评估报告。6.2.2制定评估方案应急演练评估方案包括下列内容。a)基本信息:演练目的、突发事
11、件类型和等级、发生地点、主要应急行动、参演单位、评估组的构成及职责。3DB32/T 45902023b)评估内容:包括演练组织评估、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评估,可参考附录 B、附录 C。c)评估标准:根据演练目标、演练情景设置、演练流程和保障方案,明确各项评估内容的评分标准,并设计评估表格,可参考附录 B、附录 C。d)评估程序:针对评估过程做出程序性规定。e)附件:应急演练评估所需的联络方式等。6.2.3评估培训评估培训的内容包括:a)评估组应听取演练组织或策划人员介绍演练方案、演练场景、演练流程,进行交互式讨论;b)评估组内部应围绕工作文件、评估方案、应急预案、演练场地、参演人员、演练设施、评
12、估内容和标准、职责分工、安全注意事项等开展培训。6.2.4召开预备会结合实际场景,明确评估组各成员的职责、任务分配和观察位置。6.2.5准备评估材料、器材准备评估工作所需的相关材料、器材,包括应急演练评估方案文本、评估表格、记录表、通信设备、摄像或录音设备、计算机或相关评估软件。6.3演练记录6.3.1观察记录6.3.1.1评估组在演练前应准备好符合演练现场要求的计时、照相、录音、摄像等设备,提前进入指定观察位置。6.3.1.2演练开始后,评估人员观察并记录演练实施、进展情况和参演人员行为,发现并记录存在的问题,演练实施过程中不应打断参演人员、影响演练进程。6.3.1.3评估组根据演练现场观察
13、和记录,对照评估表逐项对演练实施内容进行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及问题,形成现场记录报告。6.3.2收集反馈应急演练结束后,评估组可采用访谈的方式,收集参演人员、演练组织单位的评价反馈,主要包括:a)补充和纠正现场记录内容,完善现场记录报告;b)收集演练组织单位代表对演练活动的评价和改进建议;c)收集参演人员的收获与体会。6.3.3补充调查评估组可在查阅演练文字记录或录音录像记录的基础上,采用对参演人员和演练组织单位补充访谈、要求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等方式,进一步收集应急演练评估相关资料。6.4总结评价6.4.1演练分析总结6.4.1.1总体评估:评估组依照预先制定的评估表格和组织单位提供的演练资料
14、打分,得到应急演练评4DB32/T 45902023估总分。6.4.1.2根据评估总分,得出应急演练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如下。a)评估总分达到 90 分及以上:优秀。b)评估总分 70 分89 分:良好。c)评估总分 60 分69 分:合格。d)评估总分 60 分以下:不合格。6.4.2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摘要、演练基本情况、应急演练评估过程、演练情况分析(演练目标实现情况分析、指挥协调能力分析、参演人员处置能力分析、演练组织情况分析、社会效益分析)、评估结论、改进意见和建议。评估报告大纲见附录 D。5DB32/T 45902023附录A(资料性)应急演练评估流程图 A.1 给出了
15、应急演练评估流程。注:虚线表示可选流程。图 A.1 应急演练评估流程图6DB32/T 45902023附录B(资料性)实战演练评估表表 B.1 给出了实战演练评估参考评估标准。表 B.1 实战演练评估表演练组织(30 分)演练方案设计(12 分)演练保障(8 分)1.演练目标(2 分)2.演练情景(2 分)3.演练程序(2 分)4.演练文件(4 分)5.与应急预案符合性(2 分)6.组织机构(1 分)1)演练具有针对性,紧贴本行业、领域、区域实际(0.5 分);2)演练目标明确、合理、具体、可量化和可实现(1 分);3)每项演练目标都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体现(0.5 分)1)演练情景要素
16、齐全,包括了突发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周边环境、发展态势、受影响范围、造成的人员伤亡及损失等(1 分);2)演练情景符合演练单位实际情况,且有利于促进实现演练目标和提高参与人员应急能力(0.5 分);3)各事件演化衔接科学、合理,各事件有合理的发生与持续时间、发生顺序和空间分布情况(0.5 分)1)设计的演练各科目/环节衔接紧密、科学(1 分);2)时间安排合理(1 分)1)制定了演练工作方案、保障方案、宣传方案等(1 分);2)在需要制定演练脚本的演练形式中,演练脚本、演练模拟情景、处置行动与执行人员、指令与对白、步骤与时间安排、视频背景与字幕、演练解说词等要素齐全(1 分);3)各单项
17、文件要素齐全、内容合理,符合演练规范要求(1 分);4)考虑了演练现场及可能对周边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并明确应对措施(0.5 分);5)演练方案已印发到相关部门(0.5 分)应急演练方案设计充分覆盖了相关应急预案的:1)突发事件应对流程和主要涉及的部门(1 分);2)应急资源保障(1 分)设置完备的组织机构(1 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7DB32/T 45902023演练组织实施(10 分)7.人员保障(2 分)8.经费保障(1 分)9.场地保障(1 分)10.物资和器材保障(1 分)11.通信保障(1 分)12.安全保障(1 分)13.过程控制(2 分)14.演练解
18、说(2 分)15.场景展示(2 分)16.记录报道(1 分)1)包括了演练指挥、策划、文案、控制、评估、保障、参演及模拟等人员,且各自职责分工明确(1 分);2)对参演人员进行了理论培训、岗位实操训练,使参演人员熟练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角色任务、对应应急预案相关内容(1 分)1)演练组织单位有合理的应急演练经费预算(0.5 分);2)有明确的经费筹措渠道及承担单位,能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0.5 分)1)场地选择符合演练策划情景设置要求(0.5 分);2)场地选择考虑并采取相关措施以保障参演人员、观摩人员的人身安全(0.5 分)1)各种器材、设备准备到位,搭建了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
19、(0.5 分);2)演练前对物资和器材进行了检查确认(0.5 分)1)采用多种通信保障措施,有备用通信手段(0.5 分);2)演练前对通信器材进行了检查确认(0.5 分)1)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和安保方案以防演练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提前告知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人员以避免造成恐慌或产生安全隐患(0.5 分);2)为参演人员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安全防护措施(0.5 分)1)指挥机构能按照演练方案及时发出控制信息(1 分);2)参演人员能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 分)1)演练背景、进程、案例、环境渲染以及参演人员角色分工等内容解说清晰易懂,适合现场气氛(1 分);2)
20、解说与现场同步,表达的专业性强(1 分)1)合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文件、沙盘、信息条等形式展示应急演练场景,使参演人员、观摩嘉宾更直观、容易了解演练的相关信息(1 分);2)演练现场氛围营造仿真度高(1 分)1)演练全过程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文字、照片、音像记录,记录内容全面详细、专业客观,并在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相关资料完备存档(0.5 分);2)能按照演练宣传方案及时、规范发布公告(0.5 分)演练组织(30 分)演练保障(8 分)表 B.1 实战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8DB32/T 45902023演练组织(30 分)应急响应及处置(70 分)信息处理(
21、14 分)指挥调度(13 分)17.演练总结(3 分)18.信息报告(4 分)19.事态研判(3 分)20.预警发布(3 分)21.信息发布(4 分)22.指挥机构(5 分)1)组织专家对演练进行了点评(0.5 分);2)演练组织机构及各参演单位对演练情况及时全面总结,查找出了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救援、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1.5 分);3)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健全应急机制、加强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有效举措(1 分)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程序规范,要素齐全(2 分);2)在规定时间内能向有关部门报告信息并持续更新、续报(1 分);3)能快
22、速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周边群众通报信息(1 分)1)演练单位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能及时、主动收集事件的准确信息(1 分);2)能准确评估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等级并做出决策(2 分)1)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程序明确,发布的内容要素齐全(1 分);2)对有关部门或现场人员或监测监控系统提供的险情、隐患及时预警(1 分);3)预警方式、方法和预警结果在演练中表现有效(1 分)1)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发布程序明确,能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根据事件进展做好后续发布工作(2 分);2)有专门人员负责协调新闻媒体(1 分);3)对事件舆情持续监测和研判,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舆情(1 分)1
23、)指挥机构设置合理,职责明确(1 分);2)参演单位的负责同志参与应急指挥处置(1 分);3)搭建现场指挥部、工作组职责明确(1 分);4)现场指挥部各成员能在较短或规定时间到位,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1 分);5)指挥机构重要岗位有后备人选(1 分)演练组织实施(10 分)表 B.1 实战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9DB32/T 45902023应急处置(38 分)23.指挥能力(5 分)24.应急资源调度(3 分)25.先期处置(4 分)26.响应启动(3 分)27.现场警戒(2 分)28.搜救、疏散人员(2 分)29.抢险救援(2 分)30.医疗救护(
24、3 分)1)指挥指令传递方式多元有效(1 分);2)对上对下指挥关系明晰(1 分);3)指挥机构和指挥员对态势研判准确,处置决策符合现场态势(1 分);4)现场指挥部能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现场处置方案并及时报总指挥(1 分);5)指挥机构能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进行随机核实并灵活处置(1 分)1)根据事态研判,能快速确定并调集所需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资源(2 分);2)协调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调度和放行,确保应急物资和人员及时、安全送达(1 分)1)能依据预案快速确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及等级(1 分);2)相关部门或单位能迅速、有效组织开展社会动员、灾情收集、自救互救(1 分);3)有效维护事发现
25、场秩序,及时通知、转移可能影响的单位和人员(1 分);4)积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灾害扩大和次生灾害发生(1 分)1)演练单位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响应程序(1 分);2)采用有效的手段,警告、通知和动员响应范围内相关人员(1 分);3)根据事态的发展,相关人员应急响应迅速、准确(1 分)1)根据事件情景合理设置警戒与管制区域(1 分);2)警戒与管制标志、标识设置明显,警戒措施完善(1 分)1)参演救援队伍能及时营救、搜救、排查受危害区域内人员(1 分);2)迅速疏散、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受威胁人员(1 分)现场抢险救援措施、战术正确有效(2 分)1)对受伤害人员采取有效急救,急救药品、
26、器材配备有效(1 分);2)能及时与场外医疗救护资源建立联系求得支援(1 分);3)能及时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1 分)应急响应及处置(70 分)指挥调度(13 分)表 B.1 实战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10DB32/T 4590202331.协调联动(4 分)32.装备部署(4 分)33.应急监测(2 分)34.次生灾害防治(2 分)35.设施抢修(2 分)36.应急通讯(2 分)37.舆情引导(2 分)38.紧急运输(2 分)39.响应结束(2 分)1)参演人员按规定或在指定的时间内迅速到达预定位置,及时沟通、信息共享(1 分)
27、;2)参演人员分工明确(1 分);3)参演人员协作联动,密切配合(1 分);4)应急处置程序合理,处置措施得当(1 分)1)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装备能迅速投放到位(2 分);2)参演人员能正确、熟练使用应急器材、设备(2 分)1)任务单位或部门能持续跟踪、监测产生的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并实时报送信息(1 分);2)制定有效处置方案,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或危害(1 分)1)及时组织专家或技术人员对影响范围内的主要设施、建筑等排查、评估(1 分);2)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灾害(1 分)能及时正确抢修被损坏公共设施(2 分)1)现场指挥部与当地政府或本单位指挥中心信息畅通(0.5
28、 分);2)参演人员通信顺畅(0.5 分);3)部门(单位)信息能实时共享(0.5 分);4)有专人负责通信设备的管理(0.5 分)1)及时与公众沟通(1 分);2)采用恰当方式与外界传媒沟通,及时收集舆论评价,建立信息互通的渠道,开展舆论引导(1 分)1)综合调配交通运力,开辟绿色应急通道,保障救援运输需要(1 分);2)根据需要及时、合理调拨、租赁或征用各类运输力量,抢修交通设施(1 分)1)应急结束条件确认及时、准确(1 分);2)应急响应解除程序符合实际,并与预案规定内容一致(1 分)应急响应及处置(70 分)应急处置(38 分)表 B.1 实战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29、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11DB32/T 45902023应急响应及处置(70 分)现场控制与恢复(5 分)40.人员安全防护(3 分)41.现场恢复(2 分)1)救援人员均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或采取了必要的安保措施(1 分);2)制定了受到或可能受到突发事件波及或影响的人员的安全保护方案(1 分);3)针对事件影响范围内的特殊人群,能采取适当方式发出警告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1 分)1)应急处置结束后,有效做好后序处置工作(1 分);2)相关设备撤离并归还入库,将现场恢复原样(1 分)表 B.1 实战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注:应急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
30、实施可结合演练重点、演练形式、演练规模和复杂程度,对评估内容、指标和评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12DB32/T 45902023附录C(资料性)桌面演练评估表表 C.1 给出了桌面演练评估参考评估标准。表 C.1 桌面演练评估表演练组织(30 分)演练方案设计(14 分)1.演练目标(2 分)2.演练情景(2 分)3.演练程序(2 分)4.演练文件(4 分)5.与应急预案符合性(4 分)1)演练具有针对性,紧贴本行业、领域、区域实际(1 分);2)演练目标明确、合理、具体、可量化和可实现(1 分)1)演练情景要素齐全,包括了背景信息、情景概要、事件后果、演化过程等要素(0.5 分);2)演练情景符
31、合实际情况,且有利于促进实现演练目标和提高参与人员应急能力(0.5 分);3)各事件演化衔接科学、合理(0.5 分);4)设计了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必要处置职能的内容(或背景)和突发事件现场信息报送流程(0.5 分)设计的演练各科目/环节衔接紧密、科学,时间安排合理(2 分)1)制定了演练计划、工作方案、观摩(培训)手册等(1 分);2)在需要制定演练脚本的演练形式中,演练脚本、演练情景、指令与对白、步骤与时间安排、视频背景与字幕、演练解说词等要素齐全(1 分);3)各单项文件要素齐全、内容合理,符合演练规范要求(1 分);4)演练方案已印发到演练的相关部门(1 分)应急演练方案设计充分结合了
32、相关应急预案的:1)突发事件应对流程(1 分);2)主要涉及的部门及其职责任务、指挥协同关系(1 分);3)各阶段的目标任务(1 分);4)应急资源保障(1 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13DB32/T 45902023演练保障(5 分)演练组织实施(11 分)6.组织机构(1 分)7.人员保障(1 分)8.经费保障(1 分)9.场地布置(1 分)10.器材与设备保障(1 分)11.过程控制(3 分)12.演练解说(2 分)13.场景展示(2 分)14.演练记录(2 分)15.演练总结(2 分)设置完备的组织机构(1 分)1)包括了演练指挥、策划、文案、控制、评估、保障
33、、参演及模拟等人员,并明确职责分工(0.5 分);2)对参演人员进行了理论培训、岗位实操训练(0.5 分)1)演练组织单位有合理的应急演练经费预算(0.5 分);2)有明确的经费筹措渠道,能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0.5 分)演练现场的布置满足桌面演练需要(1 分)各种器材、设备等硬件条件满足桌面演练需要(1 分)1)指挥机构能按照演练方案及时发出控制信息(2 分);2)参演人员能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 分)1)演练背景、案例、环境渲染以及参演人员角色分工等解说清晰易懂(1 分);2)解说与现场演练进程同步,表达的专业性强(1 分)合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文件、沙盘
34、、信息条等形式展示应急演练场景,使参演人员、观摩嘉宾更直观、容易了解演练的相关信息(2 分)演练全过程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文字、照片、音像记录,记录内容全面详细、专业客观,并在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相关资料完备存档(2 分)1)演练组织机构及各参演单位对演练情况及时全面总结(1 分);2)针对性提出完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健全应急机制、加强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有效举措(1 分)演练组织(30 分)表 C.1 桌面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14DB32/T 45902023应急响应及处置(70 分)信息处理(18 分)指挥调度(18 分)应急处
35、置(34 分)16.信息报告(6 分)17.事态研判(5 分)18.信息发布(7 分)19.指挥能力(10 分)20.应急资源调度(8 分)21.先期处置(6 分)22.响应启动(4 分)23.处置行动(14 分)24.舆情引导(6 分)25.响应结束(4 分)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程序规范,要素齐全(3 分);2)参演人员熟悉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报程序、方法和内容(3 分)1)参演人员能快速搜集和分析演练中需要的各种信息(3 分);2)参演人员能根据演练情景快速确定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等级(2 分)1)信息发布的主体符合预案要求,参演人员熟悉信息发布的程序和内容要素(3 分);2)参演人员能正确理
36、解演练注入的信息并发布(2 分);3)发布的信息思路清晰、内容准确(2 分)1)演练指挥具备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能力,有效掌握演练过程中各环节指挥协调工作(5 分);2)指挥人员调度口令准确,清晰易懂,决策程序科学,内容具有预见性,科学可行(5 分)1)根据事态研判结果,能及时确定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类应急资源(4 分);2)能准确描述调集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和装备(4 分)1)演练单位能快速确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及等级(3 分);2)相关部门或单位能按照真实发生的突发事件表述社会动员、灾情收集、自救互救等内容(3 分)按相关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响应程序(4 分)1)参演人员熟悉各自职责能较好配合其他人
37、员开展工作(4 分);2)处置程序符合实际工作实际(4 分);3)参演人员意见表达思路清晰、内容全面(2 分);4)参演人员协作联动,协作方式合适(2 分);5)参演人员根据事件级别,做出的各项行动符合角色身份要求(2 分)采用恰当方式与外界传媒沟通,及时收集舆论评价、建立信息互通的渠道、开展舆论引导(6 分)1)应急结束条件确认及时、准确(2 分);2)应急响应解除程序符合实际并与预案规定内容一致(2 分)表 C.1 桌面演练评估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参考评估标准得分存在问题注:应急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可结合演练重点、演练形式、演练规模和复杂程度,对评估内容、指标和评估标准进行适
38、当调整。15DB32/T 45902023附录D(资料性)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大纲D.1摘要概述应急演练基本情况、评估依据、评估结论和建议等主要内容。D.2演练基本情况简述演练的组织及承办单位、参演人员、演练形式、模拟的突发事件类型、模拟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发事件过程的情景描述及主要应急行动、演练点评等。D.3应急演练评估过程简述应急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情况。D.4演练情况分析依据评估表格评估结果,分析演练目标实现情况、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处置能力、演练组织情况、社会效益等内容。演练目标实现情况分析分析演练是否实现演练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指挥协调能力分析分析演练组织
39、单位和现场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调度能力水平。参演人员处置能力分析分析参演人员是否能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险情紧急程度,合理运用可调用资源,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演练组织情况分析分析应急演练方案制定、实施过程是否符合有关应急预案的制度安排、突发事件应对流程和应急资源保障要求;分析应急演练培训、经费预算、场地选择、物资装备、通信渠道、安全防护等是否满足应急演练需要;分析模拟的突发事件发展态势、演练情景要素、应急响应流程设置是否符合突发事件真实情况,是否能提高参演人员应急能力。社会效益分析分析演练是否有利于社会群众强化突发事件防范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是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舆论氛围。D.5
40、评估结论依照预先制定的评估表格和组织单位提供的演练资料打分,得到应急演练评估总分;并从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教等方面对演练组织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得出应急演练评估结论。D.6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应急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16DB32/T 45902023参 考 文 献1 GB/T 382092019 公共安全 演练指南2 GB/T 372282018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响应要求3 GB/T 29639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AQ/T 9007201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5 AQ/T 90092015 生产
41、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6 DB11/T 1583201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实施与评估细则7 DB11/T 1879202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指南8 DB23/T 25742020 应急演练脚本设计规范9 T/CAGHP 0102018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南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9 号)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 年修订版)1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第 11 号)13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 号)1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15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 75 号)16 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苏政办发2012153 号)17 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苏政发20206 号)18 李雪峰.应急演练评估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