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CCS!(23!#$%&(!#$%&$()*#+#$#$%&()*+,-./.012#+#$,+-,#./0#+#$,+1,#+23456789:;/0)*!&+,-!+(&%&+I!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略语.25 操作人员要求.26 环境设施.2场地安全.2大气环境.37 测试设备.3电磁兼容性.3信号连接.3设备状态.3配套校准仪器.3电连接器.4技术指标.4电缆.4功能.58 校准.5外观检查.5信号级指标校准.5系统级指标校准.59 信号及指标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的处理.5)*!&+,-!+(&%&+II外观检查方法.5设
2、备自校准.5外部校准.6)*!&+,-!+(&%&+III$%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弥纶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帅、王喆、何晨光、孟维晓、陈舒怡、马琳、叶亮、周畅。)*!&+,-!+(&%&+1&()*+,-./01232456./0本文件规定了卫星通用可配置非相干扩频测控测试的操作人员、环境设施、测试设备
3、、校准的要求,并描述了证实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卫星通用可配置非相干扩频测控测试。&1/23456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规定GB/T 39267 北斗卫星导航术语+789:;GB/T 3926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将对象的近距离测量值传输至远距离的测量站实现远距离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在星地链路中,遥测为卫星到地面站的下行链路,传输卫星的星
4、历、测距等信息。对受控对象进行远距离控制和监测的技术。!在星地链路中,遥控为地面站到卫星的上行链路,传输地面站对于卫星的控制信息。=?)*!&+,-!+(&%&+2向卫星发射并接收经人造卫星返回的信号,通过测量收发信号之间的相应延迟,来测定星地距离。A8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DSSS: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ESA: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EP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HDR:高速数传(High
5、 Data Rate)IMMARSAT: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 Organization)SMA:射频同轴连接器(Small A Type)UCB:统一C波段测控(Unified C Band)USB:统一S波段测控(Unified S Band)(BCDE操作人员应遵守下列要求:在设备使用期间发现缺陷或问题应及时消除,如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或问题,应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协助设备维修予以消除;所有仪器设备应有人员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确保所有备用的仪器设备符合设备要求;按设备操作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启动、运行
6、等;填写试验及检测记录、测试环境条件。FGHIJKLMNF$.$.OPMN供电至少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设备交流用电的火线、零线和地线的接出插座符合国家电器标准的规定,单项三孔插座的接地(零)孔应在上方,面对插座的插孔,右极应接火线,左极应接零线;)*!&+,-!+(&%&+3测试设备的电源应有过载保护装置。F$.$&QLMN接地至少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测试设备每个机箱后面板上应有接地柱;测试设备的低频部分采用单频接地法,高频部分采用多点接地法(适用于射频测试设备);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电缆空导线应接地;屏蔽线和包线的金属隔离层不应用作公共接地线,低频电路屏蔽线仅在一端接地;对于产生干扰的电路,在初
7、始端接地;对于干扰敏感的电路,在负载端接地;测试设备的信号与卫星的信号具有隔离措施的,测试设备的接地线应连接保护地;测试设备的信号与卫星的信号没有隔离措施的,测试设备的接地线应连接信号地。RST6测试和设备贮存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工作环境:温度:15 35;相对湿度:30%70%;贮存环境:温度:0 45,相对湿度:30%70%,设备应避免阳光的直晒。U=VIWPXYZ2应采取屏蔽措施、安全接地措施,防止相互间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实施接地、屏蔽、搭接和隔离等技术措施,应符合GB 8702-2014第4章中的要求。Q宜使用短的信号连接线。IW_设备上电稳定30 min后开始进行校准流程;每一个校
8、准步骤之间,间隔不低于1000 ms。abcde配套校准仪器应包括以下功能:频率参考:10 MHz 标准时钟源,1PPS 秒脉冲时钟源;功率计;)*!&+,-!+(&%&+4矢量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矢量信号分析仪;前置放大器;功率分配器;6 dB 衰减器;50 SMA 连接器。PQe电连接器插头(座)应选用行业通用的电连接器。与卫星互连的电连接器应在材料、性能、接口等方面与星端电连接器一致。f7ghU$F$.ij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设备核心部组件安装位置、型号正确,并确认组件间连接、电连接器有无松动,信号及时钟、参考源等接线端口是否存在物理损伤、锈蚀等。设备散热挡板无遮蔽、堵塞,风扇工作模式应
9、在自动模式与高速模式正常切换。U$F$&kPlm上电功能应包括以下功能:设备上电时,各相关状态指示灯指示正常,电源指示灯 PWR OK/FAULT 常绿,驱动指示灯启动时闪烁,启动后不亮,以太网接口指示灯,顶部指示灯在通信时闪烁绿灯,底部指示灯常亮绿灯。机箱前面板状态指示灯正常,风扇启动正常,供电指示灯 Power Supply 常绿,机箱温度指示灯 TEMP 常绿,机箱风扇指示灯 FANS 常绿。U$F$+gnoDSSS功能软件应正常识别设备物理端口,符合遥测遥控、测速测距功能及精度要求。Pp电缆应包括以下功能:电缆应有合格证,电缆的型号规格、电缆长度、绑扎方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电缆不应
10、有外皮破裂及 1/3 外皮深度划伤,不应出现电缆导线的铜芯变黑及连接处中断性脱落现象。)*!&+,-!+(&%&+5每条电缆应贴有电缆代号标签,并用热塑布缩紧,热塑布长度为 100 mm。每条电缆的插头(座)都应有防尘罩,防尘罩用连接链与插头(座)连接。lmU$q$.lmrs设备具备发送遥控信号的功能,设备具备完成信号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扩频和数字/模拟调制等功能,可以模拟信号的动态特性功能。具备自环检测功能的系统,还可模拟输出卫星遥测信号,对控制信号进行反馈。U$q$&=lmrs设备需要完成扩频信号的捕获、跟踪、解扩、解调、解码等功能,并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的特征参数进行估算。U$q$+=?
11、lmrs设备应具备测音测距、伪码测距和测量帧测距功能,支持国内主要测距标准,兼容IMMARSAT和ESA测距标准,支持卫星常用的非相干扩频测距、相干扩频测距和测量帧测距标准。qbcrsijtu外观整洁,连接器型号正确,无破损,无多余物。vghbc射频信号功率范围标称值:-80 dBm0 dBm;射频信号频率范围标称值:65 MHz6 GHz。wxvghbc中继长码捕获时间(自环返向长码同前向配置一致)不大于 15 s。#yghbcz9bc|ijtuz根据系统设计说明,检查设备的外观。IWbc启动自检前,至少设备上电30 min充分预热。启动自检,运行自检功能程序,实现系统对温度漂移的校准。)*
12、!&+,-!+(&%&+6ibc#$+$.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内部频率的验证:a)连接矢量信号发生器的射频输出至系统的射频输入端口;b)连接 10 MHz 銣钟输出至系统的参考输入(REF IN)端口;c)设置矢量信号发生器中心频率:2.22 GHz,输出功率:10 dBm,参考时钟为外部时钟;d)系统采集并测量 c)中的信号源,配置项包括中心频率为 2.22 GHz,参考电平为 10 dBm,带宽分辨率为 100 Hz,带宽为 100 kHz。#$+$&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输入平均噪声密度的验证:a)连接 50 终端连接器至系统前端射频输入端口;b)配置系统采集以下信号:中心频率为 100 MHz,
13、参考电平为-50 dBm,带宽为 1 MHz,分辨率带宽为 1 kHz;c)读取功率谱密度;d)转换排序的频谱大小值从分贝毫瓦(dBm)换算到瓦特(W),计算均值为平均噪声;e)将平均噪声除以带宽转换为平均噪声密度,归一化到 1 Hz。#$+$+l“v”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输出功率等级精度的验证:a)连接系统的射频信号输出至一个功率分路器,分路器后端与功率计连接,使用 3.5 mm/3.5 mm双端口适配器;b)使用 SMA(m)转 N(f)连接器,将分路器一端直接连接到功率计,使用 SMA(m)转 SMA(m)连接器将分路器另一端连接至 6 dB 衰减器;c)将 6 dB 衰减器输出连接至频谱仪
14、射频输入端口;d)配置系统生成以下指标信号:中心频率 76.25 MHz,输出功率 10 dBm,差频 3.75 MHz,I/Q速率 10 MS/s;e)配置频谱仪对信号进行测试;f)输出功率按式(1)计算:)*!&+,-!+(&%&+7!=#$+%&(1)式中:!-传输功率的数值,单位为分贝毫瓦(dBm);#$-传输精度的数值,单位为分贝(dB);%&-实测功率的数值,单位为分贝毫瓦(dBm)。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g)绝对功率等级精度按公式(2)计算:#$=($(2)式中:#$-绝对功率等级精度的数值,单位为分贝(dB);(-设备输出功率的数值,单位为分贝毫瓦(dBm);($-校正后
15、输出功率的数值,单位为分贝毫瓦(dBm)。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bc按照下列步骤校准内部频率:连接矢量信号发生器的射频输出端口至系统的射频输入端口;连接外部 10 MHz 銣钟频率源至矢量信号发生器设备的时钟参考输入端口;配置矢量信号发生器设备生成 2.2 GHz,0 dBm 信号作为频率参考源;调用硬件校准函数接口,连接矢量信号发生器设备的频率参考源至系统的时钟参考输出,并将测试结果保存。#$+$(bc”按照下列步骤校准输入绝对值精度:使用 SMA(m)转 SMA(m)连接线,连接矢量信号发生器设备前端射频输出端口至功分器端口;连接功分器输出端口 1 至功率计;连接功分器输出端
16、口 2 至 6 dB 衰减器,将衰减器输出连接至系统射频输入端口;)*!&+,-!+(&%&+8连接外部 10 MHz 铷钟参考源输出至系统时钟参考输入端口及矢量信号发生器时钟参考输入端口;配置系统采集以下信号:中心频点 500 MHz,参考电平-30 dBm;配置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以下信号:中心频点 76.25 MHz,差频 3.75 MHz;使用功率计频率校正功能,配置功率计使其校正步骤 e)中设置的中心频点;使用功率计进行测量;调用硬件校准函数,配置矢量信号发生器生成以下信号:差频 3.75 MHz,I/Q 速率 10 MS/s,数字增益功率为 0 dB,并重复调整频点获得校准结果;调用硬件校准函数,将步骤 g)中的测试结果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