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99CSS P 66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3682022沥青路面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2022-11-25 发布2022-12-24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T 33682022 I 目次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材料.2 4.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2 4.2 无机回收料(RAI).3 4.3 道路石油沥青.4 4.4 乳化沥青.4 4.5 泡沫沥青.4 4.6 水泥.4 4.7 新集料.4 4.8 矿粉技术要求.5 4.9 水.5 5 沥青路面冷再生结构组合设计.6 5.1
2、 路况调查.6 5.2 冷再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6 6 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6 6.1 一般规定.6 6.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 6.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7 6.4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8 7 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8 7.1 一般规定.8 7.2 施工准备.8 7.3 冷再生混合料拌和、运输及其他要求.10 7.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1 7.5 交工后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13 8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13 8.1 一般规定.13 8.2 施工准备.14 8.3 铣刨与拌和.14 8.4 摊铺.14 8.5 碾压、养生及开放交通.15 8.6 质量
3、控制和检查验收.15 9 全深式冷再生施工.16 9.1 一般规定.16 DB23/T 33682022 II9.2 施工准备.16 9.3 铣刨与拌和.16 9.4 摊铺与碾压.16 9.5 养生及开放交通.17 9.6 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17 附录 A(规范性)探坑调查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试验分析.18 附录 B(规范性)沥青发泡性能试验方法.21 附录 C(规范性)沥青路面冷再生结构组合设计的结构建议.23 附录 D(规范性)沥青路面冷再生方法选择建议.24 DB23/T 33682022 III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4、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负责识别专利。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和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路帆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公路工程造价站、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洪生、于立泽、肖阳、武鹤、潘玲、李敬泉、于波、徐岩、董乃宝、刘贵军、陈阳、刘丹丹、王旭、任景飞、辛欣、陈海风、荣梅、靳瑞宝、谭万龙、赵兴会、陈铁林、齐光远、温忠海、李唐。DB23/T 33682022 1 沥青路面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
5、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沥青路面冷再生结构组合设计、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全深式冷再生施工。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公路工程的沥青路面冷再生工程,城市道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52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JTG 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514
6、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3.2 无机回收料(RAI)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路面上获得
7、的旧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旧无结合料粒料。3.3 DB23/T 33682022 2厂拌冷再生在拌合站将RAP(或RAP+RAI)破碎、筛分后,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水等在常温下拌和为混合料,然后铺筑形成沥青路面的技术。3.4 就地冷再生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铣刨,必要时掺加部分新集料、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和水,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原沥青路面材料再生的技术。3.5 全深式冷再生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层及部分下承层进行就地翻松,或是将沥青层部分或全部铣刨移除后对部分下承层进行就地翻松,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水等,经过常温拌和、摊铺、压实等工序,
8、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3.6 泡沫沥青将热沥青和水在专用的发泡设备内混合、膨胀,形成含有大量均匀分散气泡的沥青材料。3.7 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3.8 RAP 掺量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占再生混合料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3.9 干湿劈裂强度比马歇尔试件浸水后的劈裂强度与未浸水试件的劈裂强度之比。3.10 冷再生结合料新添加到再生混合料中起到主要胶结作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水泥、石灰等。4 材料4.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4.1.1 厂拌冷再生时,RAP 必须经过预处理后方可使用。RA
9、P 的预处理方法应符合 JTG/T 5521 中相关规定。4.1.2 不同来源、规格、类型的 RAP 应分开堆放、不得混杂,保证材料的均匀性。4.1.3 RAP、新集料应堆放在预先经过硬化处理的场地内,必要时应具备防雨设施,粒径小于 4.75 mm的 RAP 须进行遮盖。4.1.4 使用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作为结合料时,厂拌冷再生经过预处理的 RAP 砂当量应不低于 55%,其他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符合 JTG/T 5521 中相关规定。DB23/T 33682022 3 4.1.5 RAP 质量检测应满足如下要求:a)RAP级配组成应保持稳定,RAP质量检测项目要求见表1;表1 RAP
10、 质量检测项目要求材料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下面层基层RAP(厂拌)含水率,不大于%实测实测附录 ARAP 级配实测实测沥青含量%实测实测4.75mm 以下部分砂当量 a,不小于%55最大粒径,不大于mm设计要求的最大粒径JTG E42,T03034.75mm 通过率变异性 b,不大于%580.075mm 通过率变异性,不大于%24RAP(就地)RAP 级配实测实测附录 A沥青含量%实测实测4.75mm 以下部分砂当量 a,不小于%6055RAP 中沥青针入度(25,5s,100g)0.1mm实测实测JTG E42,T0604软化点实测实测JTG E42,T0606延度(15)cm实测实
11、测JTG E42,T0605RAP 中粗集料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20JTG E42,T0312压碎值,不大于%2830JTG E42,T0316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4JTG E20,T0616RAP 中细集料棱角性%实测实测JTG E20,T03452.36mm 以下砂当量,不小于%55实测JTG E20,T0334a 当 RAP 中不含有半刚性基层材料时,可不用检测砂当量。b 4.75mm 和 0.075mm 通过率变异性在配合比设计阶段不用检测。b)当 RAP(厂拌)中超粒径颗粒含量达不到要求时,不得直接使用。可采用剔除超粒径颗粒或再次破碎、过筛重组的办法,使其达到要求;c)RAP
12、 中粗集料、细集料级配达不到要求时,但掺配新集料后,混合后粗、细集料的指标符合本文件4.7条款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不得使用。4.2 无机回收料(RAI)4.2.1 再生混合料设计时,应根据无机回收料(RAI)的含水率和级配进行设计。4.2.2 RAI 质量检测项目要求见表 2。DB23/T 33682022 4表2 RAI 质量检测项目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3430)含水率(%),不大于3T0103最大粒径(mm),不大于37.5T0115不均匀系数 Cu,不小于5T0115塑性指数 lp,不大于17T01184.3 道路石油沥青4.3.1 制备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宜使用 90
13、 号或 70 号 A 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 JTG F40中相关规定。4.3.2 沥青必须按照品种、标号分开存放,在贮运、使用和存放过程中禁止对沥青进行反复加热,并应有良好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者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4.4 乳化沥青4.4.1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 25 针入度指标应满足 55(0.1 mm)125(0.1 mm)的技术要求。其他试验项目、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 JTG/T 5521 中相关规定。4.4.2 通常情况下,厂拌冷再生宜采用慢裂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全深式冷再生宜采用中裂型或者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4.5 泡沫沥青泡沫沥青技术要求见表3。表
14、3 泡沫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膨胀率(倍)12附录 B半衰期(s)104.6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可用于冷再生,技术指标应符合JTG/T F20中相关规定。4.7 新集料4.7.1 粗集料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 mm,公称粒径为31.5 mm的碎石材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杂质、无风化、并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粗集料质量要求见表4。表4 粗集料质量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下面层基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g/cm2.502.45T0304DB23/T 33682022 5 表 4粗集料质量要求(续)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
15、830T0316吸水率,不大于%3.03.0T0304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20T0312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4JTG E20,T0616软石含量,不大于%55T03204.7.2 细集料细集料包括机制砂、石屑、天然砂,是指通过2.36 mm筛孔的筛下部分,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杂质。并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细集料质量要求见表5。表5 细集料质量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下面层基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g/cm2.502.45T0328坚固性(0.3mm 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mm 含量),不大于%35T0333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
16、5/T0346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含水率,不大于%44T0332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4.8 矿粉技术要求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矿粉质量要求见表6。表6 矿粉质量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表观密度,不小于g/cm2.50T0352含水率,不大于%1JTG 3430,T0103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不大于/1T0353塑性指数,小于%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粒度范围 0.6 mm 0.15 mm 0.0.075 mm%1009
17、010080100T03514.9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均可用于冷再生施工,当采用其它水源或对水质有疑问时,应对水质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应符合JTG F20中相关要求。DB23/T 33682022 65 沥青路面冷再生结构组合设计5.1 路况调查沥青路面冷再生设计前,应进行路况调查,并对原路面材料进行取样分析,路况调查和取样分析应符合JTG/T 5521中相关规定。5.2 冷再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2.1 冷再生路面结构由沥青面层(或磨耗层)、冷再生层、其他结构层组成。5.2.2 冷再生层的下承层应满足设计文件中关于承载能力要求,不能满足时必须首先进行补强处理。5.2.3 冷再生路面中的沥
18、青面层应与公路等级、荷载等级、使用要求等相适应,宜选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5.2.4 冷再生层和沥青面层之间应设置具有防水、粘结作用的功能层,如碎石封层、稀浆封层等;冷再生层和基层间应设置透层。5.2.5 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应按照 JTG D50 及 JTG/T 5521 的规定进行。经验不足时按照附录 C 选用路面结构组合,然后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5.2.6 冷再生路面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路况调查及施工水平进行选择,经验不足时可按照附录 D 进行冷再生工艺选择。5.2.7 沥青路面冷再生可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使用水泥作为结合料的就地冷再生,再生层厚度宜为原路面沥青层厚度的
19、 2 倍以上。6 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应在对 RAP(或 RAP 及 RAI)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道路等级、使用层位、气候条件、交通及原路况情况,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满足要求的材料,进行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6.1.2 对于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及全深式冷再生,应以 RAP(或 RAP 及 RAI)与新集料的合成级配作为级配设计基础。6.1.3 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用于基层配合比设计过程中 RAP 掺量不宜超过 80%。6.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2.1 使用乳化沥青作为再生结合料的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其混合料组成设计方
20、法应符合 JTG/T 5521 中相关规定。6.2.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宜满足表 7 要求。表7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100901007090608055754565245520451230102551741539中粒式10090100789062805070325023381628112071551137细粒式 A1009510078906474385226341826122081661248细粒式 B10090100688538
21、6824501538102872051548DB23/T 33682022 7 6.2.3 试件的养生混合料完成击实后,将试样连同试模放在60 的鼓风烘箱内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一般不少于40 h。6.2.4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 8。表8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空隙率(%)812劈裂试验(15)劈裂强度(MPa),不小于0.55(中、轻交通等级)0.65(其他交通等级)干湿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 TSR(%),不小于8060 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3 000注 1:用于沥青面层时,应检验冷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按照 T0703(JTG
22、 E20)轮碾法成型冷再生混合料车辙板块试件,碾压完成后迅速将试件放置到 60 鼓风烘箱中养生 48 h,然后按照 T0756(JTG E20)的方法进行动稳定度试验。注 2:浸水 24 h 的劈裂试验的试验方法为:将试样完全浸泡在 25 恒温水浴中 22 h,最后 2 h 在 15 恒温水浴中完全浸泡,然后取出试样立即进行 15 的劈裂试验。注 3:试验方法除上述要求外,其它内容应符合 JTG/T 5521 等相关规范的规定。6.2.5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宜为 1.5%1.8%。6.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3.1 使用泡沫沥青作为再
23、生结合料的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其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应符合 JTG/T 5521 中相关规定。6.3.2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宜满足表 9 要求。表9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1008510075957090608545753055204015351228820718612中粒式851007595709055803560254521401530822720412细粒式85100608540652845214015309237184126.
24、3.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 10。表10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劈裂试验(15)劈裂强度(MPa),不小于0.50(轻交通等级)0.60(其他交通等级)干湿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 TSR(%),不小于8060 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3 000DB23/T 33682022 8表 10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续)注 1:用于沥青面层时,应检验冷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按照 T0703(JTG E20)轮碾法成型冷再生混合料车辙板块试件,碾压完成后迅速将试件放置到 60 鼓风烘箱中养生 48 h,然后按照 T0756(JTG E2
25、0)的方法进行动稳定度试验。注 2:浸水 24 h 的劈裂试验的试验方法为:将试样完全浸泡在 25 恒温水浴中 22 h,最后 2 h 在 15 恒温水浴中完全浸泡,然后取出试样立即进行 15 的劈裂试验。注 3:试验方法除上述要求外,其它内容应符合 JTG/T 5521 等相关规范的规定。6.3.4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宜为 1.0%1.5%。6.3.5 试件的养生混合料完成击实后,将试样连同试模放在40 的鼓风烘箱内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不少于72 h。6.4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4.1 应按照现行 JTJ/T F20 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设
26、计方法进行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6.4.2 用于特重交通、重交通的上基层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 11 中型级配范围要求,用作底基层时宜满足表 11 中型级配范围,用于其他交通等级道路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 11 中型级配范围要求。表11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9.54.752.361.180.60.075型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型901006610054100391002884207014578470306.4.3 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
27、12。表12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轻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基层4.06.03.05.02.04.0底基层2.54.52.04.02.03.07 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及粉尘,应及时净化处理;拌合站等施工地点应检测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并符合 GB 16297 的规定。7.1.2 拌合站对周围环境排放噪声污染应符合 GB 12523 的规定。7.1.3 沥青路面的冷再生不应在环境温度或下承层表面温度低于 15 的情况下施工,不应在雨天施工,冷再生混合料养生 24 h 内不应淋雨,如遇雨时应采取 24h
28、 薄膜防雨淋养生措施。7.1.4 不应通过使用早强水泥的方式提高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7.2 施工准备DB23/T 33682022 9 7.2.1 施工准备内容 7.2.1.1 施工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原路面铣刨计划、铣刨料的运输和储存方法、新集料的料源地点、开采方式、堆放方式及运输形式和储备计划,试验路段及各结构层的施工计划、机械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的安排计划、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要求、特殊气候条件(雨季、高温、低温)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和质保体系、安全、环保措施以及相关的应急预案等内容。7.2.1.2 拌和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a)拌和场地应选在空旷、干燥、交通便利、
29、并远离工厂、居民区、经济作物及畜牧业极重的区域;b)拌和厂的面积要根据项目工程量、拌和设备型号、施工工期、材料供应速度等经过计算确定,占地面积应满足施工需求,宜不小于1 000(特殊路段地理条件受限时可分成几个拌合厂),并将生活区和工作区分开;c)拌和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防水措施,场地及道路应进行硬化;d)不同规格材料应严格分档、隔离堆放,严禁混堆。隔挡材料间应设置高于2 m的硬分隔墙,2 m以上部分可采用软隔离,如:砂袋、布袋等;分隔墙顶面高度应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 cm以上,料堆形状为梯形,砂石材料堆放时应防止离析。7.2.1.3 厂拌冷再生所用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a)对提供新集料、沥青产
30、品和水泥的生产企业进行严格考察,仔细筛选,并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同时对RAP材料有关性能进行检测,确保所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严禁入场;b)RAP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其他结构层材料和杂物,并且在铣刨过程中随时观察RAP和铣刨后路面外观,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铣刨方案;c)不同来源的RAP材料应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堆放过程中应均匀堆放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其他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废料、杂物、土等杂质;d)对于超粒径颗粒含量过多的RAP应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e)运输至场地的RAP应及时使用,堆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 m;f)为提高RAP的均匀性,
31、宜使用小型设备(自重不宜过大,防止RAP材料被压实)逐层堆料,使用RAP时应从料堆的一端开始在全高范围内取料。7.2.2 原路面铣刨 对原路面铣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根据旧路面调查及RAP材料试验结果(如:沥青含量及级配情况等)确定铣刨段落和厚度,分段、分层、分车道回收,回收前应先清除路面标线;b)对于原路面局部破损严重和局部特殊修补的区域,应预先挖除,后统一进行铣刨;c)RAP的回收应采用能对层厚自动控制的铣刨机回收,层厚度误差控制在3 mm;d)在大规模正式铣刨前,应进行铣刨速度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铣刨速度的RAP级配,确定合适的铣刨速度范围;e)铣刨前应对原有路面进行清扫,保证RAP
32、材料洁净;f)铣刨时应选用同一铣刨宽度的铣刨机,同一批次铣刨应保持稳定的铣刨速度,且铣刨刀头完整、不得缺失。铣刨后路面路槽应平整、坚实,符合规定的横坡,不得出现夹层。7.2.3 下承层 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先检查下承层的质量,并符合以下要求;a)应对下承层的承载力和病害进行全面检测和调查;DB23/T 33682022 10b)对于承载力低于设计值的区域或网裂、沉陷区域,应对下承层进行加固处理,可在已铣刨面的基础上再向下进行铣刨,并填换材料,压实后在交界处铺设大于病害长度0.5 m1 m的抗裂材料;c)对下承层存在裂缝情况进行检查,当裂缝宽度小于5 mm时,可在裂缝处喷洒乳化沥青,再铺
33、设0.5 m1 m宽的抗裂材料;当宽度大于5 mm时,应对裂缝进行开槽热沥青灌缝处理,并喷洒乳化沥青,再铺设0.5 m1 m宽的抗裂材料;d)摊铺冷再生混合料之前应对路槽进行清扫。7.2.4 铺筑试验路段 在正式铺筑冷再生混合料之前,应先拟定试验路铺筑方案,并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应位于施工路段之内,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选在主线上铺筑200 m400 m。通过试验路应确定以下内容:a)验证现场材料级配和冷再生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b)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及现场施工用水量;c)摊铺的厚度与速度,以及再生层的松铺系数;d)不同压实组合下的压实度和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e)验
34、证冷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f)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效率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g)冷再生混合料的养生条件及碾压成型路面情况。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报监理及业主单位批准。7.3 冷再生混合料拌和、运输及其他要求7.3.1 拌和 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拌和应满足如下要求:a)生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时,乳化沥青应无团结、破乳现象,乳化沥青温度不应超过60;b)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设备的搅拌缸宜具有二级拌和功能,即先将矿粉、RAP、水泥与水拌和,然后再与乳化沥青拌和。拌和时应随时检查各料仓出料口、沥青喷嘴、沥青泵及管道是否堵塞,出现堵塞时应及时清理;c)生产泡沫
35、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时,应参照室内试验结果调整拌和机的发泡温度、发泡水量、发泡气压等改善泡沫沥青膨胀率和半衰期指标,直至泡沫沥青性能满足要求。d)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拌和过程应将RAP、新集料与水泥按比例配制完成后输送至强制拌和锅,然后喷水,经过5 s10 s搅拌,喷入泡沫沥青,之后搅拌10 s20 s;e)完成拌和的泡沫沥青混合料如采用输料皮带直接出料,应采取措施防止粗细集料离析;f)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结团成块现象;g)冷再生混合料取样应符合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从冷再生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时应设置取样台分几处采集30 cm50 cm以下的样品;h)每个工作台班结束后,应计算一个工作班
36、材料用量和冷再生混合料拌和的统计量,计算沥青、水泥及添加新集料的用量,与设计值及允许值的波动相对比,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以上要求,应对设定值进行适当调整;7.3.2 运输 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运输应满足如下要求:a)冷再生混合料拌和完成后,应在1 h内运输至现场进行摊铺和碾压。DB23/T 33682022 11 b)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运料车运输,不得超载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车厢内壁应在装料前在箱板上喷涂隔离剂对箱板进行湿润。运料车应用油毡布覆盖,防止运输材料时水分蒸发或遭雨淋。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至少2辆运料车等候;c)运料车装料时宜前后移动位置,平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37、。7.3.3 摊铺及碾压 a)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摊铺机摊铺,熨平板不需要加热。用于三级以下公路时也可以选择使用平地机摊铺;b)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者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m/min4m/min的范围内。当发现摊铺后的混合料出现明显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c)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路段的结果确定,一般在1.21.4之间。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路拱和横坡;d)冷再生混合料熨平板振幅以高频低幅为宜,初始压实度宜控制在80%以上;e)冷再生混合料摊铺后应及时压实,其单层压实最大厚度不宜大于25 cm;f)拌和好的
38、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宜尽快运至施工现场完成摊铺和压实。从拌合结束到复压完成的时间应不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应长于运输时间、等待时间及摊铺时间总和;g)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 1/3 轮宽,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1遍;h)压实流程宜为:双钢轮压路机静压单钢轮压路机高幅低频强振压实双钢轮压路机高频低幅弱振压实视表面干燥情形决定是否洒水轮胎压路机压实;i)钢轮压路机的工作速度不得超过4 km/h;轮胎压路机速度不得超过4 km/h;j)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碾压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急刹车及停放;k
39、)施工中尽量避免纵向接缝,如遇特殊情况无法避免时,应将接缝边缘松散部分裁切整齐,且纵缝应垂直相接,并涂刷乳化沥青,加强碾压;l)应严格禁止超压、过压,冷再生混合料全部碾压工作需在乳化沥青破乳和水泥初凝之前完成;7.3.4 养生及开放交通 a)冷再生层在加铺上层结构前应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一般宜为7 d;当天气干燥、平均气温高于20,养生时间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72 h。养生达到7 d的冷再生层,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b)冷再生层宜在封闭交通条件下自然养生;c)在封闭交通养生24 h后,可根据工程需要允许小型车辆通行,但应严格限制重型车辆。车辆行驶速度应控制在40 km/h以内,并严禁车辆在再生层
40、上调头和急刹车;d)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结构层宜选择洒水、薄膜覆盖、土工布覆盖等养生方式,养生时间不少于7 d,其他养生要求按JTG/T F20中相关规定执行;e)在养生完成后尚未加铺上层结构前,根据工程需要车辆通行时,宜采用封层进行表面处理。7.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4.1 施工过程中对 RAP 材料质量检查要求见表 13。DB23/T 33682022 12表13 RAP 材料检验检查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高速、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高速、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RAP含水率每 3 000t 1 次每 5 000t 1 次3%4%毛体积密度每 3 000t 1 次每 5 000t 1 次
41、实测实测沥青含量每 3 000t 1 次每 5 000t 1 次实测实测RAP老化程度每 3 000t 1 次每 5 000t 1 次实测实测级配0.075mm每 3 000t 1 次每 5 000t 1 次23筛分(关键筛孔)每 1 500t 1 次每 3 000t 1 次68注 1:级配筛分中关键筛孔指 19mm、9.5mm、4.75mm 及 2.36mm 筛孔,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给定的范围为关键筛孔允许波动的最大范围。7.4.2 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要求见表 14。表14 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检验检查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高速、一级公路
42、其他等级公路混合料外观随时检查检测集料是否离析,有无花白料、结块等水泥用量每台拌合机每天检查 12 次,取平均值0.2%矿粉用量每台拌合机每天检查 12 次,取平均值0.2%马歇尔试验每台拌合机每天检查 12 次不得低于设计文件要求矿料级配0.075mm逐盘检测,每天汇总一次取平均值1%2.36mm4%4.75mm5%0.075mm每台拌合机每天 12 次,取平均值1%1%2.36mm4%5%4.75mm5%6%沥青含量每台拌合机每天 12 次,取平均值0.2%0.3%7.4.3 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其他设计方法时应参照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检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针对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具体特点
43、,质量检验应符合 JTG 3450、JTG 3430 和 JTG/T 5521 有关规定,加强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低温性能、压实度、空隙率检验频率,具体指标应满足本文件第 6章要求。7.4.4 水泥稳定冷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要求见表 15。表15 水泥稳定冷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检验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压实度(%)98每车道每公里 1 次基于重型击实标准密度,灌砂法,JTG 3450,T0921抗压强度(MPa)符合本文件要求每车道每公里 1 组JTG E51,T0805含水率符合本文件要求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JTG E51,T0801DB23/T 33682022 13 表 15
44、水泥稳定冷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检验(续)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级配符合本文件要求每车道每公里 1 组JTG E42,T0302水泥剂量不小于设计值-0.5%每车道每公里 1 组JTG E51,T08097.4.5 施工过程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应符合 JTG/T 5521 中相关规定。7.5 交工后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交工后,以每1 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进行交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相关要求见表16。表16 交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JTG 3450)高速、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乳化沥青冷再生压实度(%)99(试验室标准密度)每车道每公里检测 3 点
45、 每车道每公里检测 1 次 T0921 T0924 88(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泡沫沥青冷再生压实度(%)99(试验室标准密度)每车道每公里检测 3 点 每车道每公里检测 1 次 T0921 水泥冷再生压实度(%)97(底基层)98(基层)每车道每公里检测 3 点 每车道每公里检测 1 次 T0921(重型击实)平整度 标准差(mm)1.5(高速、一级公路)每车道连续测量 每车道连续测量 T0932 2.8(其他等级公路)IRI(m/km)2.0 (高速、一级公路)T0933 4.2(其他等级公路)纵断面高程(mm)符合设计要求 每 1 km 测 1 处 每 1 km 测 1 处 T0911 厚度
46、(mm)设计厚度10(高速、一级公路)每 1 km 测 1 处 每 1 km 测 1 处 T0912 设计厚度15(其他等级公路)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 每 1 km 测 1 处 每 1 km 测 1 处 T0911 横坡(%)0.3(高速、一级公路)每 1 km 测 1 处 每 1 km 测 1 处 T0911 0.5(其他等级公路)8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8.1 一般规定8.1.1 工作装置的最小再生深度应为再生层厚度的 120%以上。DB23/T 33682022 148.1.2 用于特重交通和重交通等级道路的最大工作宽度不低于 3.7 m,其他等级道路的最大工作宽度不小于 2.0
47、m。8.1.3 具备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喷洒装置,喷洒剂量准确可调,并与切削深度、施工速度、材料密度等联动。喷嘴在工作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和关闭。8.1.4 用于特重交通和重交通等级道路时,应采用铣刨深度、宽度可自动调节,铣刨、拌和、摊铺一体化的再生设备。8.2 施工准备8.2.1 施工前应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的冷再生机、压路机、运料车、沥青罐车、水车等生产施工设备,并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8.2.2 施工前应做好技术、材料、设备、人员、交通组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8.2.3 正式开工前应铺筑试验路,长度不宜小于 200 m。通过铺筑试验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a)检验再
48、生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b)确定就地冷再生机参数设置、铣刨深度、再生施工速度、摊铺工艺、压实工艺、合理施工作业段长度、养生时间等施工工艺和参数;c)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偏离数值,当偏离数值过大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d)检测压实度、渗水系数等性能指标;e)建立就地冷再生机仪表显示值与实际值的相关关系,检验质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f)清除原路面上的杂物,根据再生厚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集料、水泥等用量,并均匀撒布。有条件的应采用水泥制浆车添加水泥。8.3 铣刨与拌和8.3.1 就地冷再生的施工应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再生工艺进行。8.3.2 再生机组应匀速
49、、连续进行再生作业,按设定再生深度对路面进行铣刨、拌和,不得随意更改速度或者中途停顿,再生施工速度宜为 3 m/min6 m/min。8.3.3 纵向接缝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100 mm。当搭接宽度超过再生机沥青喷嘴和水喷嘴的有效喷洒宽度时,后一幅施工时应关闭相应位置的沥青和水喷嘴。8.3.4 每一幅的再生宽度应根据设计再生宽度、再生机铣刨宽度、施工组织便捷性等合理确定,减少纵向接缝数量,且宜使纵向接缝避开车道轮迹带的位置。8.3.5 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施工时,遇特殊情况再生停机时间短于水泥初凝时间时,应将再生机退至其铣刨转子之后至少 1.5m 位置,重新开始再生作业;再生停机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
50、间时,应在搭接处重新撒布水泥,不宜在此添加新集料、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重新开始再生作业。8.4 摊铺及碾压8.4.1 采用摊铺机或者采用带有摊铺装置的再生机组进行摊铺时,摊铺应符合本文件 7.3 的规定,要求摊铺出的混合料不能出现明显离析、波浪、裂缝、拖痕。8.4.2 使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紧跟再生机组初压 2遍3 遍。b)完成一个作业段的初压后,用平地机整平。c)再次用轻型钢轮压路机在初平的路段碾压 1 遍,对发现的局部轮迹、凹陷进行人工修补。DB23/T 33682022 15 d)用平地机整形,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整形后的再生层表面应无明显的再生机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