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3 T 3363-2022 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3084       资源大小:658.3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3 T 3363-2022 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ICS 65.020.20CCS B 16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3632022 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规程2022-11-25 发布 2022-12-24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3363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春杰、王从丽、黄铭慧、司兆胜

    2、、姜野、秦瑞峰、孟凡立、蒋丹、常豆豆、赵亚男、谢倚帆。DB23/T 33632022 1 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中的术语和定义、田间调查、综合防控技术及档案建立。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腐病的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 2 部分:豆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

    3、使用准则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 17980.88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88 部分:杀菌剂防治大豆根腐病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23/T 018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根部土传病害是指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包括大豆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是指由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引起大豆叶部黄化和植株矮化症状的大豆病害。大豆根腐病是

    4、指由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主的多种镰孢菌、多种腐霉菌(Pythium sp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以根部腐烂症状为主的大豆病害。4 田间调查 4.1 调查时期 大豆根部土传病害宜在大豆苗期至开花盛期进行调查。大豆根腐病分别于大豆出苗后10 d、30 d、60 d进行田间取样调查;大豆孢囊线虫病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豆出苗后28d35d)进行田间取样调查。DB23/T 33632022 2 4.2 取样方法 田间采用“Z”字形取样法,随机选 5 点,每点连续挖取 10 株大豆,保证根系完整。4.3 调查方法 大豆孢囊线虫病调查每

    5、点发病株数,并计算发病株率,调查每株所有侧根和主根根表孢囊着生数量,结果记入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1)。发病株率按式(1)计算:=100式中:A发病株率(%);P发病株数;S调查总株数。根据每株根表孢囊着生数量平均值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记入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A中表A.1)。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效果按式(2)计算:=100式中:E防治效果(%)CK未防控组孢囊数;PT防控组孢囊数。大豆根腐病调查按照 GB/T 17980.88 执行,调查每株大豆根腐病发生级别,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记入大豆根腐病田间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2)。大豆根腐

    6、病分级标准:0 级:植株茎基部和主根均无病斑;1 级:茎基部和主根上有少量病斑;3 级:茎基部或主根病斑较多,病斑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 1/41/2;5 级:茎基部及主根病斑多且较大,病斑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 1/23/4;7 级:茎基部或主根病斑连片,形成绕茎现象,但根系并未死亡;9 级:根系坏死,植株地上部萎蔫或死亡。病情指数按式(3)计算:=()9 100式中:I病情指数;li各级发病数;di各级代表值;L调查总株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记入大豆根腐病田间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A中表A.2)。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按式(4)计算:(4)(2)(1)(3)DB23/T 33632022

    7、 3 =100式中:E防治效果(%);Ic未防控组病情指数;It防控组病情指数。5 综合防控技术5.1 防治原则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必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5.2 农业防治 5.2.1 选用抗(耐)病品种选用抗(耐)病较好、高产优质和适宜生态区域种植的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4404.2 要求。5.2.2 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或与豆科作物连作,宜与玉米等非豆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5.2.3 田间管理施足基肥、种肥,氮磷钾合理配施,增施有机肥,依据病害发生情况,适时喷施叶面肥,

    8、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防治根腐病时,严格控制土壤湿度,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采取秋翻、起垄或秋季浅翻、深松起垄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时深松中耕培土两次,并按照 DB23/T 018 执行。5.3 化学防治宜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药剂参见附录B中表B.1,包衣技术按照GB/T 15671规定执行。年际间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合理混用。5.4 生物防治 选用对大豆根腐病或大豆孢囊线虫病具有防治作用,且对植株生长和产量无影响或有促生及增产作用的生防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农药,施用方法参见附录 B。6档案建立及时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记入大豆田间档案记录表(参见附录

    9、 A 中表A.3)。DB23/T 33632022 4 附录 A(资料性)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记录表A.1 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调查记录表,见表A.1。表A.1 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处理调查点调查株数(株)孢囊数量(个/株)病株率(%)防治效果(%)12345678910平均防控组 平均 未防控组平均DB23/T 33632022 5 附录 A(资料性)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记录表A.2 大豆根腐病田间调查记录表,见表A.2。表A.2大豆根腐病田间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处理调查点调查株数(株)各级发病株数(株)

    10、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0级1级2级3级4级5级防控组平均未防控组平均A.3 大豆田间档案记录表,见表A.3。表A.3大豆田间档案记录表建档日期:记录人:地块调查时间详细地点种植品种前茬作物施肥情况化学防治生物防治12345DB23/T 33632022 6 附录 B(资料性)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防治推荐药剂列表B.1 大豆根腐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推荐药剂列表,见表 B.1。表 B.1大豆根腐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推荐药剂列表防治措施施用药剂施用量施用方法化学防治阿维多福(阿维菌素0.6%、多菌灵10%、福美双25%)悬浮种衣剂1:80100(药种比)种子包衣多福克(多菌灵12%、克百威8%、福美双15%)悬浮种衣剂1:5060(药种比)种子包衣多福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0.5%、多菌灵10%、福美双10%)悬浮种衣剂1:6080(药种比)种子包衣吡唑酯精甲霜甲维(吡唑醚菌酯1.8%、精甲霜灵0.5%、甲氨基阿维菌素0.6%)种子处理悬浮剂1:90120(药种比)种子包衣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4000IU/mg)悬浮种衣剂1:6080(药种比)种子包衣苏云金杆菌(200亿CUF/g)可湿性粉剂3000 g5000 g/666.7m2沟施_


    注意事项

    本文(DB23 T 3363-2022 大豆根部主要土传病害田间调查和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