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CCS B 05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3622022大豆病虫害田间监测调查技术规程2022-11-25 发布2022-12-24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 33622022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司兆胜、宋显东、王春荣、张齐凤、王振、张静、祖英治、李继文、郑红梅、魏民、李岩、朱丹、原晓华、郑杨、
2、周玮、梁慧明、刘锐、李艳辉、李慧、张洪敏、宋琦、石继岭、张谦、韩建娟、周昫、胡瑞学、郭晓伟。DB23/T 336220221大豆病虫害田间监测调查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病虫害田间调查基本要求、调查样点及取样方法和调查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病虫害的田间监测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562大豆食心虫测报调查规范NY/T 3253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夜蛾类)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无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4田间调查基本要求调查人员应记载调查点内发现的所有病虫害发生信息,每种病虫害按相应表单要求分别填报。每5 d调查1次,在草地螟、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根腐病等大豆主要病虫害有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应增加调查点次和频率。5调查样点及取样方法综合当地种植品种、栽培特点等,在踏查基础上,随机选择3个5个具有代表性大豆田块。每个大豆田块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每样点调查至少10株。6调查内容6.1地下害虫田间监测调查5 月 20 日至 6 月 20 日,对角线 5 点取样,每点顺行连续调查 100 株,记录被害株数。对被害株挖土调查,记载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种类及虫量等信息,结果记入地下害虫田间监测调
4、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1)。6.2刺吸类害虫田间监测调查6 月 10 日至 8 月 30 日,调查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等刺吸类害虫,重点调查大豆的生长点和上部DB23/T 336220222叶片等嫩叶和嫩茎处,调查有虫株数、卷叶株数、总虫量等信息,结果记入刺吸类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2)。6.3食叶类害虫田间监测调查5 月 20 日至 9 月 10 日,调查草地螟、二条叶甲、苜蓿夜蛾、银纹夜蛾等食叶类害虫,记录害虫种类、调查株数、总虫量、有虫株数、有虫株率、百株虫量等信息,结果记入食叶类及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3)。6.4钻蛀类害虫田间监测调
5、查重点调查大豆食心虫。7 月 20 日至 8 月底,田间设置大豆食心虫成虫性诱捕器,每天记录诱蛾量,结果记入大豆食心虫性诱捕器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4)。诱捕器设置按照 NY/T 3253 规定执行。田间出现大豆食心虫成虫后,进行田间成虫消长调查,调查方法参照 GB/T 19562 执行,结果记入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5)。大豆临近收获期,调查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每个大豆田块随机剥取豆荚至少 100 荚,记录总豆粒数及虫食豆粒数,计算虫食率,结果记入大豆食心虫虫食率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6)。6.5大豆根部病害田间监测调查5月20日至8月2
6、0日,调查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根腐病等大豆根部病害,每点至少调查30株,调查发病株数、发生程度等信息,结果记入大豆病害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A中表A.7)。6.6大豆叶部(茎秆)病害田间监测调查6月10日至9月10日调查,仔细观察大豆植株叶片及茎秆发病情况,记录大豆灰斑病、霜霉病、褐纹病、紫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菌核病、病毒病等主要病害种类、发病株数、发生程度等信息,计算病株率,结果记入大豆病害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A中表A.7)。6.7大豆其它病虫害田间监测调查田间调查时,如发现其它大豆病害及未知病害,调查发病株数、发生程度等信息,结果记入大豆病害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7);如
7、发现其它大豆害虫及未知害虫,调查有虫株数、总虫量、发生程度等信息,结果记入食叶类及其它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 A 中表 A.3)。DB23/T 336220223AA附录A(资料性)大豆病虫害监测调查表A.1地下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表A.1。表A.1 地下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大豆生育期调查株数(株)总虫量(头)被害株数(株)害虫种类百株虫量(头)被害株率(%)发生程度注:发生程度分“轻、中、重”。轻:不需要防治,不造成损失;中等:需要防治,否则会造成一定损失;重:若不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A.2刺吸类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表A.2。表A.2 刺吸类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调
8、查日期调查地点大豆生育期害虫种类调查株数(株)总虫量(头)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卷叶株数(株)蚜量百株虫量(头)发生程度有翅蚜(头)无翅蚜(头)注:发生程度分“轻、中、重”。轻:不需要防治,不造成损失;中等:需要防治,否则会造成一定损失;重:若不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A.3食叶类及其它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表A.3。表 A.3 食叶类及其它害虫田间监测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大豆生育期害虫种类调查株数(株)总虫量(头)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百株虫量(头)发生程度注:发生程度分“轻、中、重”。轻:不需要防治,不造成损失;中等:需要防治,否则会造成一定损失;重:若不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
9、。A.4大豆食心虫性诱捕器监测调查表,参见表A.4。表 A.4 大豆食心虫性诱捕器监测调查表DB23/T 336220224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设备序号诱捕虫量(头/台)A.5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表A.5。表 A.5 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监测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样点内蛾团数(个)总蛾量(头)雌蛾(头)雄蛾(头)雌雄比A.6大豆食心虫虫食率调查表,参见表 A.6。表 A.6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总豆粒数(粒)虫食豆粒数(粒)虫食率(%)A.7大豆病害田间监测调查表,参见表A.7。表A.7 大豆病害田间监测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大豆生育期病害名称调查株数(株)发病株数(株)病株率(%)发生程度注:发生程度分“轻、中、重”。轻:不需要防治,不造成损失;中等:需要防治,否则会造成一定损失;重:若不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