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3 T 2316—2019 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pdf

    • 资源ID:1543043       资源大小:623.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3 T 2316—2019 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pdf

    1、ICS 65.020.01B 60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江省地方标准DB23/T 23162019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2019-03-19 发布 2019-04-18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DB23/T 23162019前言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利虎、李凤日、赵颖慧、金星姬、魏胜利、王涛、谢龙飞、郝元朔、李武赫、李险峰、毛洪波、于晓杰、黄俊杰、于腊梅、李念森。DB23/T 231620191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2、及含碳量计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樟子松人工林人工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的术语与定义、立木生物量模型、立木含碳系数和立木含碳量计量方法及应用。本标准适用于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和含碳量的计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 2259-2014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 26424-2010、LY/T 2259-2014 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3、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立木总生物量被分为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时,所建立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应当考虑总量及各组份生物量的可加性。可加性模型保证了立木各组份生物量预测值之和等于立木总生物量。3.2模型评价指标选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a2)、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模型拟合优劣的评价指标,选用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M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E%)和预测精度(P%)作为模型检验优劣的评价指标,具体计算见式 1-6。(1)221a21()1R=1-()()Niii=Nii=Y-YN-N-pY-Y(2)21()RMSE=Niii=Y-YN-p(3)11()TRE=Nii,-ii=Ni,-ii

    4、=Y-YY(4),-1,-100ME%=Niiii=iiY-YYN.(5),-1,-100MAE%=Niiii=iiY-YYNDB23/T 231620192(6)2,-P%=1-100iiiY-YtN-PYN式中:N样本总数;iY第 i 个观测值;iY全部数据拟合回归方程计算的的预测值;iYY观测值的平均值;i,-iY原始数据中删除第 i 个样本观测值后,按 p 个参数模型拟合回归方程计算的预iY测值;t置信水平()时的 t 值。0.05=4立木生物量模型4.1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一元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7)ssst-2.63861.9554-2.20522.2736-6.03122.

    5、9132-5.22992.4799=e=e=e=e=+rrsbfWDWDWDWDW WWWW式中:Wr立木树根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Ws立木树干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Wb立木树枝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Wf立木树叶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Wt立木总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D立木胸径,单位为厘米(cm)。二元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8)ssst-2.51361.86840.0543-3.11531.90900.7348-5.45713.2339-0.5699-4.36052.8910-0.7767=e=e=e=e=+rrsbfWDHWDHW

    6、DHWDHW W W W W式中:H立木树高,单位为米(m)。4.2模型评价指标樟子松人工林立木一元和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见表 1。DB23/T 231620193表 1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模型拟合指标模型检验指标模型类型各组份Ra2RMSETREME%MAE%P%树根0.98517.461.43-0.419.1596.81树干0.9653.631.70-4.2620.2596.34树枝0.96517.852.329.4124.2995.12树叶0.9683.784.5410.6927.7593.79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总量0.9322.650.67-1.9612.4

    7、397.69树根0.99014.601.44-2.098.8396.80树干0.9653.650.97-2.7313.6097.20树枝0.98113.191.767.8220.8795.67树叶0.9753.333.186.7721.2294.73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总量0.9512.240.48-1.178.7598.035立木含碳系数对樟子松人工立木各组份进行取样,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其含碳系数。樟子松人工立木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含碳系数见表 2。表 2樟子松人工立木各组份的含碳系数统计量树根含碳率 CFr树干含碳率 CFs树枝含碳率 CFb树叶含碳率 CFf平均值0.46980.477

    8、30.48320.4966标准差0.02630.02510.01950.03986立木含碳量计量利用樟子松人工林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式 1 和式 2)和含碳系数(表 2)计算立木的含碳量。具体计算见式 9 和式 10:基于一元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的立木含碳量计算:(9)-2.63861.9554-2.20522.2736-6.03122.9132-5.22992.4799+rrssbbfftrsbfC=eDCFC=eDCFC=eDCFC=eDCFC=CCCC式中:CFr立木树根生物量含碳系数;CFs立木树干生物量含碳系数;CFb立木树枝生物量含碳系数;CFt立木总生物量含碳系数;D立木胸径,

    9、单位为厘米(cm)。基于二元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的立木含碳量计算:DB23/T 231620194.(10)-2.51361.86840.0543-3.11531.90900.7348-5.45713.2339-0.5699-4.36052.8910-0.7767+rrssbbfftrsbfC=eDHCFC=eDHCFC=eDHCFC=eDHCFC=CCCC式中:H立木树高,单位为米(m)。7应用7.1数据范围立木生物量模型应在建模样本的变量幅度范围内应用(见表 3)。表 3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统计表统计指标变量最小值最大值胸径 D/cm7.938.7树高 H/m7.319.7树根生

    10、物量 Wr/kg3.9078.79树干生物量 Ws/kg8.71441.24树枝生物量 Wb/kg1.53108.21树叶生物量 Wf/kg1.8757.64总生物量 Wt/kg16.01685.887.2立木生物量模型立木生物量模型应用时应与建模地域范围一致,并采用通用性较好的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在局部范围应用时(如林场区域范围),应首先建立树高曲线,再以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为基础构建适用于该范围的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7.3林分生物量估算估算林分生物量,应设置标准地(一个林分至少 3 块 0.06hm2 的标准地),根据每木检尺数据,结合樟子松人工林立木一元、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式 7 和式 8)进行林分生物量估算。


    注意事项

    本文(DB23 T 2316—2019 樟子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及含碳量计量方法.pdf)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