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2 T 3578-2023 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建设规范.pdf

    • 资源ID:1542928       资源大小:613.1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2 T 3578-2023 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建设规范.pdf

    1、 ICS 13.220 CCS C 80 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35782023 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 fire service training building 2023-09-28 发布2023-11-16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578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

    2、由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军、尚峰、杨琳琳、刘咏梅、惠光、梁振涛、陈雪芹、杨峻岭、李学军、封晶、李静影、朱峰、肖峰、王春阳、刘云龙、冷卓、于延蛟、李春辉、雷硕。DB22/T 35782023 1 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的建设原则、训练配套设施要求、安全要求和设施维护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的建设,消防救援训练塔建设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消防救

    3、援训练楼 fire service training building能够模拟建筑火灾实战场景,开展各类建筑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技战术训练、实战演练、消防科普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建筑。(以下简称训练楼)3.2 训练平台 training platform 训练楼内用于开展消防救援训练和教学的楼层窗内平台。4 建设原则 4.1 合理性 训练楼设施构件建设应确保布局合理,做到模拟仿真,便于训练。4.2 适用性 在不改变训练楼设施结构的前提下,应确保模拟训练设施构件的可维护性以及训练的可重复性。4.3 安全性 训练楼设施构件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安装牢固,承重力满足训练要求。

    4、5 训练配套设施要求 5.1 攀岩训练设施 5.1.1 训练楼外侧立面的承重墙体应设置人工合成墙体的攀岩训练设施。DB22/T 35782023 2 5.1.2 高度宜为 10 m15 m。5.1.3 宜设置速度道和难度道。5.1.4 应设置安全保护锚点。5.2 避雷线 5.2.1 训练楼正面窗口两侧距窗口外边缘 0.4 m 处,应设置一根纵向避雷线。5.2.2 避雷线应采用0.016m 型钢丝绳。避雷线距离训练楼外墙面间距应为 0.12 m。5.2.3 避雷线应在顶端和底端垂直固定结扣。顶部应与安全挂钩钢架的构件结扣,底端另行化学锚栓结扣固定。5.2.4 避雷线固定拉结杆间距应为 0.9 m

    5、。底部第一排固定拉结杆应距室外地坪 0.5 m。5.2.5 固定拉结杆材质应采用0.025 m 型圆钢,避雷线穿越的固定拉结杆顶端应采用镀锌钢管,内径应为 DN0.025 m,厚度 0.0035 m,长度应为 0.05 m。5.2.6 避雷线管卡子应采用两根长度 0.1 m,DN0.025 m 型的圆钢,直角焊接在预埋件上,另端固定满焊在训练楼壁的预埋件上,预埋件应采用厚度为 0.08m 的槽钢。5.2.7 避雷线固定拉结杆埋入楼面内应牢固。见图 1。圆钢0.025m镀锌钢管内径DN0.025m,厚度0.0032m,长0.05m,内穿钢丝绳0.016m拉结杆间距为0.8m,第一排距室外地坪为0

    6、.5m0.12m0.025m槽钢厚0.08m 图1 避雷线示意图 5.3 落水管 5.3.1 训练楼正面窗口两侧距窗口外边缘 0.4 m 处,应设置一根金属落水管。5.3.2 落水管应采用 DN0.08 m,厚度 0.0035m 的镀锌铁管。落水管距离训练楼外墙面间距应为 0.12m。5.3.3 落水管应在每层楼板处进行加固。5.3.4 落水管固定拉结杆间距应为 0.7 m。底部第一排固定拉结杆应距室外地坪 0.5 m。5.3.5 落水管管卡子应采用宽度应为 0.05 m,厚度应为 0.006 m 的镀锌扁钢抱箍焊接固定在墙体锚点,抱箍后在管根部扁钢居中打孔紧较螺丝固定,在楼壁端不应安装螺丝。

    7、抱箍应采用“”形式。5.3.6 落水管固定拉结杆构件设施埋入楼面内应牢固。见图 2。DB22/T 35782023 3 0.12m螺栓螺母0.016m槽钢厚0.08m镀锌管DN0.08mx0.0035m镀锌扁钢宽0.050m,厚0.006m拉结杆间距为0.7m,第一排距室外地坪为0.5m 图2 落水管示意图 5.4 攀登墙角 5.4.1 训练楼正面两侧墙边角处应设置徒手攀登墙角。5.4.2 训练楼正面边侧墙角处宜设置凸起或凹陷型攀登墙角,墙角应为 0.1 m0.1 m,墙角上下间距应为 0.38 m,墙角深度应为 0.1 m,墙角下沿向内下方向倾斜不应小于 3,倾斜高度差不小于 0.02 m。

    8、5.4.3 凹陷型攀登墙角应一次性浇筑成型,凸起型攀登墙角应采用方形木质材质,安装应牢固。见图 3。0.1m0.1m0.1m0.38m0.38m0.38m0.02m0.02m0.02m0.02m0.02m0.02m+0.0000.1m 图3 攀登墙角示意图 DB22/T 35782023 4 5.5 竖向攀登梯 5.5.1 训练楼外墙侧立面应设置竖向攀登梯。5.5.2 竖向攀登梯应距地面 2 m,高起至楼顶,梯凳竖向间距应为 0.3 m,攀登梯宽度应为 0.6 m。5.5.3 梯凳钢筋应为0.02 m,端部弯成直角弯应距楼面 0.15 m,攀登梯预埋入楼壁面内不小于 0.15 m,埋入楼壁内的

    9、钢筋向外弯曲 90 度,长度不应小于 0.3 m。5.5.4 竖向攀登梯埋入楼面内的构件设施应牢固。见图 4。0.6m0.15m0.15m钢筋距地面高2m起至屋顶,竖向间距0.3m0.3m0.3m0.02m 图4 竖向攀登梯示意图 5.6 训练跑道 5.6.1 训练跑道有落地缓冲需求的训练区地面宜采用塑胶或煤渣、砖粉末、土等非刚性材料,且满足训练设施的安装、固定、更换和搬运需求。5.6.2 封闭管理的训练场地的对外出口不宜少于两处,出口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5.6.3 训练楼的正面宜设置长度和宽度不小于 65 m8 m 的训练跑道。5.6.4 训练用直跑道应平坦,跑

    10、道场地横向坡度不应大于 1%。5.7 训练平台 5.7.1 训练楼正面的窗口每层不应少于 2 个,窗口距训练楼边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8 m,窗间墙的宽度不应小于 1 m。5.7.2 训练楼窗口的层与层间距应为 3.5 m,地面距第二层训练楼窗口间距应为 4.3 m(含窗台板厚度),距地面 1 m 处应设置宽度为 0.06 m,厚度为 0.05 m 的木质垫板。5.7.3 训练楼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尺寸应为 1.2 m1.8 m,窗台板距该层地面的高度(含窗台板厚度)应为 0.8 m。5.7.4 训练楼窗台上应预埋 4 颗固定螺杆,螺杆露出窗台长度不应低于 0.07 m。5.7.5 训练楼窗台上应

    11、设有宽度为 0.4 m 的可更换木质窗台板。窗台板应突出前楼壁 0.05 m。5.7.6 训练楼正面顶部应预埋金属保险环,直径宜为 0.1 m0.15 m,承载重量不低于 3 t。5.7.7 训练楼窗口下方地面 1 m 处应设置 1.2m1.2 m0.5 m 沙坑。DB22/T 35782023 5 5.8 水带晾晒装置 5.8.1 装置安装高度距训练楼室外地面不应小于 15 m。5.8.2 装置承载重量不应小于 500 kg。5.8.3 装置应具备电动和手动升降功能。5.8.4 装置固定点应安全牢固。6 安全要求 6.1 训练楼顶部应设置绳索训练的固定锚点和备用锚点,锚点可以是梁、柱、楼梯栏杆或预埋的金属环,接触安全绳的部位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锚点应满足训练承重的安全强度。6.2 训练楼顶部应设置紧急停止装置。6.3 训练楼应安装监控设施,覆盖整个训练区。7 设施维护管理 7.1 训练楼各项训练、展示、演示、体验等设施,应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7.2 维护管理人员应熟悉训练楼功能、性能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更新和补充设施及器材设备。_


    注意事项

    本文(DB22 T 3578-2023 消防救援训练楼设施建设规范.pdf)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