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5622023 中风后肢体痉挛中药塌渍操作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imb spasm after apoplexy 2023-09-28 发布 2023-11-16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562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瑞雪、孙舒、李彬、汲广成、温泉、边静、张为民、谷思雨、李欣、代金芝、刘平。DB22/T 35622023 1 中风后肢体痉挛中药塌渍操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风后肢体痉挛中药塌渍操作的基本要求、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注意事项和护理记录。本文件适用于中风后肢体痉挛中药塌渍操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3、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中风后肢体痉挛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导致经气阻滞,筋肉失养,以发作性肢体肌肉僵直、绷急疼痛为主要表现。4 基本要求 4.1 人员 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塌渍技术。4.2 环境 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围帘遮挡。4.3 用物 应配备以下用物:a)治疗盘;b)纱布;c)剪刀;d)一次性手套;e)塌渍贴;f)治疗巾;DB22/T 35622023 2 g)透气塑料膜;h)
4、手消液;i)医嘱本;j)中药塌渍法操作记录单,参见附录 A;k)弯盘;l)特定电磁波治疗器。5 操作前准备 5.1 核对 5.1.1 患者床号、姓名及年龄。5.1.2 使用的药物、治疗部位及皮肤。注1:中风后肢体痉挛同时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忌用。注2:中药过敏及塌渍部位皮肤破溃忌用。5.2 评估 5.2.1 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肌力、肌张力。5.2.2 塌渍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的感知及对气味的耐受程度。5.2.3 中药用药史、过敏史。5.3 沟通 5.3.1 中药塌渍的目的、操作方法、意义、不适反应。5.3.2 加热过程中有中药加热气味。5.3.3 需要配合
5、护士采取的体位。5.4 中药塌渍贴制作 将中药粉末与温水等介质调制成糊状,均匀的涂在纱布上制成塌渍贴,面积应超过治疗范围。6 操作步骤 6.1 操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应符合 WS/T 313 的规定,佩戴口罩。6.2 核对患者信息、治疗单、治疗部位和药物。6.3 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具体要求如下:a)仰卧位。头下垫枕,患侧肩胛下放薄枕使其前伸,患侧上肢置于体侧枕上,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长枕,膝下放枕使其微曲,足下垫枕,足与小腿呈 90;b)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头与脊柱同一直线,侧卧位,躯干略靠后,使背与床面小于 90,患侧
6、上肢前伸,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微屈曲,足与小腿呈 90。健侧上肢自然放于体侧,下肢迈步,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上;c)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下垫枕,头与脊柱同一直线,患侧上肢下垫枕头,患侧肩部前伸,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 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指自然DB22/T 35622023 3 张开,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足与小腿呈 90,置于枕上。健侧上肢置于枕头上,下肢平放于床上,轻度屈髋,稍屈膝;d)半坐卧位。背部用枕头或被褥支撑,达到直立坐位,上肢伸展放于床上小桌,髋关节 90屈曲,膝下垫海绵垫。6.
7、4 垫治疗巾,暴露治疗部位。6.5 佩戴手套,用患者健侧肢体测试塌渍贴温度,将塌渍贴敷于治疗部位上,覆透气塑料膜,范围超过塌渍贴 2 cm3 cm。6.6 每日 1 次2 次,每次 20 min30 min。6.7 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塌渍部位,温度适宜。6.8 观察塌渍部位皮肤情况,询问病人感受,有不适,及时停止操作。6.9 治疗结束,取下透气塑料膜、塌渍贴,用纱布擦净局部皮肤,脱手套。6.10 协助病人穿衣,安置舒适体位。6.11 整理床单元,用物分类处理,洗手。6.12 登记中药塌渍法记录单。7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7.1 烫伤 热疗时局部出现水泡,局部消毒后,外涂烫伤膏等对症处理,
8、必要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以无菌纱布覆盖。7.2 过敏 避免外界刺激和局部刺激,不要用手抓挠,不要用力擦,不用热水烫洗,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7.3 其它 治疗中或治疗后,塌渍部位皮肤出现瘙痒、脱屑、皮疹、皲裂等症状,停止治疗,对症处理,禁止挠抓出现。8 注意事项 8.1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8.2 对老年人、神经末梢感觉迟钝的患者需注意皮肤温度,防止烫伤。8.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8.4 配合热疗时,治疗完毕 30 min 内不宜外出,避免感冒。9 护理记录 每次执行操作时患者与护士均签字,字迹清晰,禁止勾画,应保存 3 年。DB22/T 35622023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中药塌渍法记录单 中药塌渍法记录单见表A.1。表 A.1 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部位:医生:日期 肌张力分级 体位摆放 不良反应 患者签名 护士签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