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2 T 3416-2022 前庭神经炎中医诊疗规范.pdf

    • 资源ID:1542775       资源大小:446.0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2 T 3416-2022 前庭神经炎中医诊疗规范.pdf

    1、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4162022 前庭神经炎中医诊疗规范 Clinical practice of vestibular neu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2-11-23 发布 2022-12-08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416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

    2、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辽源市中医 院、吉林省前卫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莉、荆涛、刘寅、于红、杨文海、王景辉、鞠善德、艾春玲、李秀玲、张水生、刘亚芬、董晗硕、李帅。DB22/T 34162022 1 前庭神经炎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前庭神经炎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应急处理和预防调护。本文件适用于前庭神经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前庭神经炎 vestibular neuritis 一侧前

    3、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3.2 亚历山大定律 Alexanders law 当眼球向健侧(即是眼震快相方向)看时,眼震幅度增大,速度变快,当眼球向患侧看时,眼震幅度变小,速度变慢。4 诊断 4.1 中医诊断 4.1.1 首次起病较急。4.1.2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4.1.3 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汗出、面色苍白、站立不稳等。4.2 西医诊断 4.2.1 急性、首次、持续性眩晕发作,伴恶心、呕吐和姿势不稳。4.2.2 无听力下降及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4.2.3 单向水平为主略带扭转的自发性眼

    4、震,伴或不伴轻微上跳成分,眼震符合亚历山大定律,患侧甩头试验阳性。4.2.4 相关辅助检查提示单侧前庭神经功能减弱,纯音听阈测试提示听力正常或明确听力损害与本次疾病无关。4.2.5 除外其他疾病,必要时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DB22/T 34162022 2 5 辨证论治 5.1 风痰上扰证 5.1.1 证候 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5.1.2 治法 祛风化痰,健脾和胃,安神定眩。5.1.3 方药 参见附录 A。5.2 痰湿中阻证 5.2.1 证候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脘痞,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5.2

    5、.2 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安神定眩。5.2.3 方药 参见附录 A。5.3 气血亏虚证 5.3.1 证候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5.3.2 治法 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安神定眩。5.3.3 方药 参见附录 A。5.4 肾精虚损证 5.4.1 证候 眩晕久发不已,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阳虚者,畏冷肢凉,小便清长,脉沉迟;偏阴虚者,细声耳鸣,夜间较甚,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5.4.2 治法 DB22/T 34162022 3 补肾填精,充养脑髓,安神定眩。5.4.3 方药 参见

    6、附录 A。6 其他疗法 6.1 中药注射 6.1.1 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1 次 600 mg,每日 1 次,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稀释后使用。6.1.2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1 次 70 mg,每日 1 次,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稀释后使用。6.2 针刺 6.2.1 毫针 6.2.1.1 取穴 百会、风池(双)、翳风(患侧)、太冲(双)、侠溪(双)、太溪(双)。6.2.1.2 方法 6.2.1.2.1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局部皮肤,用 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6.2.1.2.2 采用指切法进针,捻转平补平

    7、泻法。6.2.1.2.3 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6.2.1.2.4 针刺 1 周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1 个3 个 疗程。6.2.2 揿针 6.2.2.1 取穴 太阳(双)、印堂、合谷(患侧)、列缺(患侧)、外关(患侧)、风池(双)、率谷(双)、百会。6.2.2.2 方法 6.2.2.2.1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夹持固定揿针,放置于相应穴位上,轻轻按压揿针柄,使针尖完全揿入皮内刺激。6.2.2.2.2 每日按压胶布 3 次4 次,每次约 1 min,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约 4 h。6.3 前庭康复训练 6.3.1 卧位 6.3.1.1 眼球运动,由慢到快,按以下方法进行

    8、:a)上下运动:双眼向上看,再向下看;b)左右运动:双眼向一侧看,然后转到另一侧;c)远近注视:病人手指自前方 1 m 处逐渐移近到 0.3 m,病人双眼跟随手指移动。DB22/T 34162022 4 6.3.1.2 头部运动,先慢、再快,先闭眼、再睁眼,按以下方法进行:a)头前屈、后伸;b)左右转头。6.3.2 坐位 6.3.2.1 同 6.3.1。6.3.2.2 耸肩与转肩。6.3.2.3 前屈并从地下捡起物体。6.3.3 站位 6.3.3.1 同 6.3.1 和 6.3.2.2。6.3.3.2 睁眼和闭眼时从坐位到站位。6.3.3.3 高于眼球水平双手间传递小球。6.3.3.4 低于膝

    9、盖水平双手间传递小球。6.3.3.5 从坐位到站位,中间转身。6.3.4 室内活动 6.3.4.1 绕站房间中心的人转圈,并与该人传递球。6.3.4.2 睁眼与闭眼时穿过房间。6.3.4.3 睁眼与闭眼时上下斜坡。6.3.4.4 睁眼与闭眼时上下台阶。6.3.4.5 任何需要弯腰、伸展和有目标的运动,如打保龄球和篮球。6.4 认知行为治疗 6.4.1 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6.4.2 让患者了解由于自身负面情绪而产生的错误应对方式,如喜静、喜暗、闭目等,让患者进行积极的前庭康复,建立健康行为。6.4.3 指导患者掌握放松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心理活动,缓解焦虑和抑郁情

    10、绪。7 应急处理 7.1 若出现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持续无法缓解时,按如下方式处理:a)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肌肉注射,12.5 mg/次 25 mg/次,每日 1 次;b)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肌肉注射,2 ml/次,每日 1 次。7.2 嘱卧床休息,待症状平稳。8 预防调护 8.1 情志 8.1.1 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舒畅的心情。8.1.2 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8.2 饮食 DB22/T 34162022 5 8.2.1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可食用鱼、瘦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8.2.2 肥腻辛辣之品,不宜多食。8.3 运动 8.3.1 注意

    1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8.3.2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8.4 其他 眩晕发作期中,患者应自选体位卧床休息,最好有人陪同照顾。注意下床、上下楼梯、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的安全。DB22/T 34162022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治疗方药 A.1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 10 g、白术 15 g、天麻 15 g、茯苓 20 g、生姜 8 g、橘红 15 g、大枣 10 g、石菖蒲 20 g、远志 15 g。A.2 痰湿中阻证 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茯苓 12 g、桂枝 9 g、白术 6 g、甘草 6 g、泽泻 15 g。A.3 气血亏虚证 归脾汤加减:白术 10 g、茯苓 10 g、龙眼肉 10 g、远志 10 g、熟地黄 10 g、白蒺藜 10 g、炙黄芪30 g、酸枣仁 6 g、木香 6 g、炙甘草 6 g、党参 12 g、当归 15 g、白芍 20 g。A.4 肾精虚损证 偏于阳虚者,右归饮加减:熟地黄 15 g、山萸肉 15 g、枸杞子 15 g、山药 15 g、杜仲 10 g、甘草 10 g、附子 4 g、肉桂 6 g;偏于阴虚者,左归饮加减:熟地黄 15 g、山萸肉 15 g、枸杞子 15 g、山药 15 g、茯苓 12 g,甘草 10 g。_


    注意事项

    本文(DB22 T 3416-2022 前庭神经炎中医诊疗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