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1 T 3781-2023 既有建筑薄抹灰保温层加固修缮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2598       资源大小:2.33M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1 T 3781-2023 既有建筑薄抹灰保温层加固修缮技术规程.pdf

    1、ICS 91.120.10DB21CCS P 36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DB21/T 37812023J2023_既有建筑薄抹灰保温层加固修缮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engthen of thin plastering insulationlayer of existing buildings2023-07-30 发布2023-08-30 实施_辽 宁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联 合 发 布辽 宁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既有建筑薄抹灰保温层加固修缮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 strengthen of thin plastering insulation layerof existing buildingsDB21/T 37812023主编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3 年 08 月 30 日2023 年沈阳前言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辽住建科202211 号)的要求,为规范既有建筑薄抹灰保温层加固修缮技术,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标准及技术文献,结合辽宁省工程实际,编制本规程。本规程共分 8 章和 3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估、系统与材料、修缮

    3、设计、施工、安全绿色修缮、质量验收和相关附录等。本规程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锦州市好为尔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规程中条文 5.2.1/5.2.2/5.2.3/5.2.5 和附录C涉及专利技术,专利权人愿意同任何使用者在公平、合理、非歧视基础上协商实施专利技术。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意见和建议,均可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 号;联系电话:024-23447652。锦州市好为尔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地址:锦州市黑山县庞河产业园区福源路;电话:0416-

    4、5308777;电子邮箱:。主编单位:锦州市好为尔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参编单位: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泰邦仕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海南安捷泰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泰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弘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大连莲禾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沈阳硕迩城建现代化咨询有限公司辽宁硕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鞍山益安房屋修缮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罡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盛元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廊坊科立迩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辽宁省酚醛材料协会主要起草人:韩喜林李明亮郑永春李庆刚王晴谷亚新李明树陈国俊赵红玲李思运杨振周天然张勇刘军唐皓张涛汪新凯金 富房熹王炜罡周丽芳孙宝勇主要审查人:陈

    5、德龙郑孝党李莉于永斌杨璐徐向飞夏志忠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评估.34.1 一般规定.34.2 资料收集与现场查勘.44.3 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44.4 结果评估.55系统与材料.55.1 一般规定.55.2 系统.65.3 保温材料.85.4 配套材料.125.5 系统性能.156修缮设计.166.1一般规定.166.2叠加加固设计.176.3置换加固设计.176.4叠换加固设计.176.5 保温装饰板工程修缮设计.177施工.187.1一般规定.187.2 叠加加固施工.197.3 置换加固施工.207.4 叠换加固施工.217.5 保温装饰板工程施工.217.6 安全绿

    6、色施工.228 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238.1一般规定.238.2薄抹灰保温层工程质量检验.238.3保温装饰板工程质量检验.248.4工程验收.25附录A空鼓面积比计算.26附录B现场抽样复验项目.27附录C借助构造柱、圈梁做基层保温.28本规程用词说明.30引用标准名录.31附:条文说明.33Contents1GeneralPrinciples12Terms23Basic Requirements34Assessment34.1General Requirements34.2Data Collection and Site Investigation44.3On-site Inspecti

    7、on and Testing44.4On-sit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quirement Assessment55System and Materials55.1General Requirements55.2System65.3Materials85.4Supporting Materials125.5System Performance156Repair Plan166.1General Requirements166.2Overlay Strengthen Scheme176.3ReplacenmentStrengthen Scheme176.4Super

    8、position Strengthen Scheme176.5 Repair Method for Decoration&lnsulation Panel177Construction187.1 General Requirements187.2 Overlay Strengthen Construction197.3 Replacenment Strengthen Construction207.4 Superposition Strengthen Construction217.5 Constructionfor Decoration&lnsulation Panel217.6 Safe

    9、Green Repair228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238.1 General Requirements238.2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of Insulation thickness-increasing238.3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of Insulation&Decoration Panel248.4Acceptance25Addition ACalculation of Empty Drum Area Ratio26Addition COn-site Materia

    10、l Reinspection Item27Addition DConstrution for RC Column&Ring Beam2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30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1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311总则1.0.1为规范既有建筑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材料选用、现场查看、方案设计,有效治理外保温系统的缺陷,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安全性、热工性能和使用年限,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层及改用保温装饰板加固的修

    11、缮。1.0.3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施工高度不大应于 100m,当大于其施工高度应经专项论证。1.0.4 既有建筑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辽宁省相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external insulation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strengthen for outercladding为保证既有建筑外保温系统达到现行的热工性和安全等性能,并消除其保温系统出现质量缺陷和损伤,对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检查、评估后,对其保温层采取增厚加固的修复活动。2.0.2 外保温系

    12、统保温层加固工程 external insulation layer thickness-increase works对原外保温系统保温层通过组合、组装和加固,安装固定在外墙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简称加固工程。2.0.3 贯穿紧固件 Penetrated Split Bolts指能同时穿透基层墙体和保温层后固定的杆状连接紧固件,分为直型、几型和凸型,统称紧固件。2.0.4查勘 survey采用实地调查、观察或仪器检测的方法,寻找外墙外保温系统缺陷程度和缺陷范围的工作。2.0.5空鼓面积比empty drum area ratio单一朝向立面(墙面)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空鼓总面积与该朝向外墙建

    13、筑立面(墙面)净面积的比值。2.0.6 界面增强材料 interface strengthening material用于提高界面表层强度或提高界面粘结强度的界面预处理材料。2.0.7叠加加固修缮 piled up thickness increase&repair在原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层表面增加一定厚度保温层的加固修缮措施。2.0.8置换加固修缮 replacement thickness increase&repair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与基层间发生脱落或拉拔强度低于规定值,将其保温系统完全清除后,按重新设计保温层厚度进行加固修缮的措施。2.0.9叠换加固修缮 superposition

    14、thickness increase&repair指单元墙体范围内,叠加增厚与置换增厚共存混用的加固修缮措施。2.0.10单元墙体 cell wall未被装饰线条、变形缝等分割的连续外墙外保温墙体。33基本规定3.0.1 既有建筑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前,应对既有建筑外保温系统进行现场查勘和检测,根据查勘和检测结果编制合理的书面评估报告,并根据评估报告结果编制专项修缮方案和施工设计。3.0.2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应安全、牢固、可靠,在基层正常变形以及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反复作用下,不应产生有害空鼓、变形、渗水。3.0.3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防火设计和抗

    15、风设计。3.0.4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应经热工计算确定保温层的厚度,工程修缮后外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以及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 2885 的有关规定。3.0.5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的防火性能不得低于原有保温系统防火等级的设防,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3.0.6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应对其做细部节点构造设计,做好密封防水处理,确保水分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做法应有详图,施工单位应掌握施工图中细部节点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3.

    16、0.7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缺陷,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标准JGJ/T 112中相关规定修复合格后,方可进行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增厚修缮。3.0.8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匹配,对材料和施工质量有特别要求,应在技术文件上注明。3.0.9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必须保证安全,其安全要求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安全、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规定。3.0.10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其工程使用应在设计使用年限之内。3.0.11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后,应进行周期性检查,且检查周期

    17、根据保温系统已使用年限可按表 3.0.11 确定。表 3.0.11外保温系统检查周期3.0.12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4评估4.1一般规定4.1.1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的评估,应由具备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鉴定,并提出相应鉴定报告、评估报告。当发现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已存在明显缺陷,产权单位或相关管理部门可与工程施工单位协商制定修缮方案并组织施工。已使用年限A(年)检查周期A93 年9A152 年A151 年44.1.2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 对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和缺陷等进行初步资料收集、初步调查;2 对外保温系统进

    18、行现场检查与检测;3 根据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编制评估报告。4.1.3 基层结构出现损坏、明显缺陷或建筑外围护系统发生火灾后,对基层结构影响程度,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或鉴定。4.2资料收集与现场查勘4.2.1在查勘工作进行前,应先进行下列资料收集:1 项目概况,包括建筑结构形式、保温系统构造和规模等;2 建筑原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资料;3 外保温系统及其组成材料的性能检测报告,隐蔽工程记录及施工方案、施工时间、施工记录、施工期间环境条件、施工质量验收报告等;5 外保温系统运行修缮记录,已使用年限等。4.2.2现场查勘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外保温系统缺陷部位、缺陷原因,对

    19、使用安全、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2)外保温系统空鼓、脱落、开裂等缺陷现状;3)基层墙体检查;4.3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4.3.1外保温系统的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4.3.2 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技术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 项目基本概况;2 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的内容、依据;3 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的方法、设备;4 现场检测进度安排、安全保护措施等;5 现场检测时间。4.3.3 外保温系统的缺陷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外保温系统检查包括外墙面普查、外保温系统构造检查和保温系统缺陷检查;2 外墙面普查主要检查外墙面是否有明显缺陷,可辅助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外墙面缺陷进行检查;3 外保温系

    20、统保温层的不同类型缺陷部位及无缺陷部位抽查数量均不应少于 3 处。4 外保温系统构造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保温系统各组成材料的施工质量;2)阳角、门窗洞口、女儿墙、变形缝和外出结构管线、设备等细部节点部位保温构造等。3 外保温系统缺陷检查时,应采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法记录缺陷部位,缺陷类型、缺陷面积和程度。4.3.4 外保温系统现场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保温层厚度;2 外保温系统拉伸粘结强度;3 保护层(抹面层)与保温层间拉伸粘结强度;4 外保温系统对热工缺陷影响。4.3.5 外保温系统性能检测,应根据检测项目选用对应技术标准。51 外保温层厚度、构造做法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

    21、程施工验收标准GB 50411规定进行。2 外保温系统热工缺陷检测,宜选用红外热像法全数检测,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 规定,根据外墙外保温系统损坏情况检查和热工缺陷检测结果,记录破坏状态、缺陷产生原因、缺陷部位。3 外保温系统拉伸粘结性能检测,宜选用下列相关技术标准:1)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之间粘结性能检测,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 144 进行;2)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之间机械锚固力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规定进行;3)抹面层或保护层与保温层之间拉伸粘结强度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

    22、GJ 144 规定进行。4.4结果评估4.4.1 对外保温系统检测结果的评估可按下列要求进行:1 外保温系统的热功性能,应按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 2885规定;2 外保温系统构造和缺陷检查结果的评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 规定,以及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 376 执行;3当采用红外热像法普查检测热工缺陷时,结果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 执行;4外保温系统粘结性能现场检测结果的评估,安全性评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GB/T 31435 执行,且在检测

    23、报告中应注明抽样部位、检测结果和破坏状态。4.4.2 外保温系统评估报告,应根据初步调查、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结果的评估进行编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委托单位和评估时间;2 评估目的、范围、主要内容、依据;3 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基本情况;4 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的主要部位、过程、数据资料、分析评价等;5 外保温系统的缺陷类型、缺陷面积及程度;6 做出评估结论和处理意见。5系统与材料5.1一般规定5.1.1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用保温材料,以及工程所用其他材料的性能指标、类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加固用保温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保温材料应与原保温系统同类

    24、材质;2 外保温层加固修缮后,建筑防火等级不得低于原系统要求,且有机类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1 级;3 建筑首层保温材料可采用两层耐碱玻纤网格布与保温板增强复合;4 在基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置换增厚修缮可将原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改用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5.1.2 保温层加固面积在 1000m2 及以上时,主要材料应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按附录B进行现6场随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产品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当复验结果不合格时,工程施工中不得使用。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面积小于 1000m以下时,按以上规定可少取样一组复验。5.1.3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

    25、用材料应由供应商配套供应,供应商应对材料技术性能负责。5.1.4 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5.2系 统5.2.1 砌体基层结构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修缮,可以选用直型紧固件穿透墙体加固,基本构造示意如图 5.2.1-1、图 5.2.1-2 所示。图 5.2.1-1直型紧固件穿透叠加加固墙体系统构造1-砌体基层;2-原保温层;3-增加保温层;4-饰面层;5-直型紧固件图 5.2.1-2 直型紧固件穿透置换加固系统构造1-砌体基层;2-置换保温层;3-饰面层;4-直型紧固件5.2.2 砌体基层结构选用保温装饰板系统修缮,可以选用几型或干字型等锚件穿透墙体加固,基本7构造示意如图 5

    26、.2.2-1 和图 5.2.2-2 所示。图 5.2.2-1几字型或干字型锚件穿透叠加加固系统构造1-砌体基层;2-原保温层;3-增加保温层;4-饰面层;5-几型锚件;6-穿墙锚件图 5.2.2-2几型或干字型锚件穿透置换加固系统构造1-砌体基层;2-置换保温层;3-饰面层;4-几型锚件;5-穿墙锚件5.2.3 混凝土基层结构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叠加加固,可以选用非穿透墙体的凸型锚固件,基本构造示意如图 5.2.3 所示。图 5.2.3非穿透墙体的凸型锚固件加固叠加系统构造1-混凝土基层;2-原保温层;3-叠加保温层;4-饰面层;5-凸型锚固件;6-基层锚固钉;7-保温层锚固钉85.2.4 借助构

    27、造柱、圈梁做墙体保温层加固,基本构造见本规程附录C中构造示意图。5.2.5 保温装饰板带内衬卡边件的基本构造示意如图 5.2.5 所示。图 5.2.5基本构造1-饰面板;2-保温层;3-卡边件;4-锚钉5.3保温材料5.3.1有机类保温板燃烧性能不得低于B1级,其它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辽宁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1 模塑聚苯乙烯泡沫(EPS)板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1-1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 的有关规定。表 5.3.1-1 模塑聚苯板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导热系数W/(m.K)0.039表观密度(kg/m)182

    28、2GB/T 6343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MPa)0.10尺寸稳定性(%)0.3燃烧性能(级)B12 石墨改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EPS)板技术性能应除符合表 5.3.1-1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绝热用石墨改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JC/T 2441 的有关规定。表 5.3.1-2石墨改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EPS)板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导热系数W/(m.K)0.033GB/T 10294 或 GB/T 10295表观密度(kg/m)1822GB/T 6343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MPa)0.10GB/T 29906尺寸稳定性(%)0.3GB/T 6342燃烧性能(

    29、级)B1GB 86243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板的粘贴面宜压花或搓麻,应用时其粘贴面应有满涂的表面处理剂。挤塑聚苯板性能除应符合表 5.3.1-3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30595 的有关规定。表 5.3.1-3挤塑聚苯板技术性能9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导热系数W/(m.K)0.032GB/T 10294 或 GB/T 10295表观密度(kg/m)2235GB/T 6343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MPa)0.2GB/T 29906尺寸稳定性(%)1.2GB/T 6342燃烧性能(级)B1GB 86244 石墨改性挤塑聚苯乙烯

    30、泡沫板(GXPS)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1-4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绝热用石墨改性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GXPS)JC/T 2627 的有关规定。表 5.3.1-4石墨改性聚挤塑苯板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导热系数W/(m.K)0.033GB/T 10294 或 GB/T 10295表观密度(kg/m)1825GB/T 6343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MPa)0.10GB/T 29906尺寸稳定性(%)0.3GB/T 6342燃烧性能(级)B1GB 86245 酚醛泡沫(PF)板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1-5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酚醛泡沫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31、JG/T 515 的有关规定。表 5.3.1-5酚醛泡沫保温板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导热系数W/(m.K)0.0240.032GB/T 10294 或 GB/T 10295表观密度(kg/m)45GB/T 6343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MPa)0.08GB/T 29906压缩强度(MPa)0.12GB/T 8813尺寸稳定性(70C,48h)(%)1.0GB/T 6342弯曲断裂力(N)20GB/T 8812.2燃烧性能(级)B1GB 86246硬泡聚氨酯板主要性能除应符合表 5.3.1-6 要求外,其它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J/T 420 的

    32、规定。表 5.3.1-6硬泡聚氨酯板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PIRPUR密度(kg/m)3035GB/T 6343导热系数W/(m.K)0.024GB/T 10294 或 GB/T 10295尺寸稳定性(%)1.0GB/T 6342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MPa)0.10GB/T 29906压缩强度(形变 10%)(MPa)0.15GB/T 8813燃烧性能(级)B1GB 8624105.3.2 不燃(A级)保温板技术性能除应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1 岩棉条(RWS)的粘贴面应有背板复合。岩棉制品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2-1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

    33、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 的有关规定。表 5.3.2-1岩棉制品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岩棉条岩棉板密度(kg/m2)12080GB/T 548导热系数 W/(m K)0.0460.040GB/T 10294压缩强度(kPa)40GB/T 30804垂直于板面方向抗拉强度(MPa)0.10.01GB/T 10294体积吸水率(全浸)(%)不大于 5。0GB/T5480质量吸湿率(%)1.0GB/T 5480燃烧性能(级)AGB 8624酸度系数1.8GB/T 54802 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2-2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团体标准无机复

    34、合聚苯不燃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T/CIEEMA002 的有关规定。表 5.3.2-2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技术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表观密度(kg/m3)120170GB/T 5486导热系数W/(mK)0.0450.050GB/T 10294GB/T 10295垂直于板面方向抗拉强度(MPa)0.10GB/T 299063 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TEPS)板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2-3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JG/T 536 的有关规定。表 5.3.2-3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技术性能项目高密度(G 型)低密度(D 型)检验方法表观密度(kg/m

    35、3)1301504050GB/T 5486导热系数W/(mK)0.0500.040GB/T 10294GB/T 10295垂直于板面方向抗拉强度,(MPa)0.100.15GB/T 29906燃烧性能(级)A不低于 B1GB 86245.3.3 当 B1 级保温板与 A 级保温板复合达到 A 级防火等级时,A 级防火保温板厚度不得小于 50mm。5.3.4 保温装饰板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3.4 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 的规定。11表 5.3.4保温装饰板技术性能项目指标检验方法型型外观表面平整,色泽均匀一致,无破损、分层、脱皮、起鼓等现象

    36、目测观察单位面积质量(kgm)202030JG/T 287饰 面 板 与 保温 板 的 拉 伸粘结强度(破坏 在 保 温 层中)(MPa)XPS板、热固复合聚苯板(D型)0.15岩棉条0.10-其他保温板0.100.15耐冻融强度(破坏在保温层中)(MPa)XPS板、热固复合聚苯板(D型)、无釉面发泡陶瓷板0.15岩棉条0.10-其他保温板0.100.15抗冲击性(J)建筑物首层10J 冲击合格建筑物二层及以上层3J 冲击合格抗弯荷载(N)不小于板材自重吸水量(g/m)500不透水性面板内侧未渗透保温板导热系数W/(mK)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GB/T 10294、GB/T 10295保 温

    37、材 料 燃烧性能(级)有机类不低于 B1级GB 8624不燃类A 级热固复合聚苯板D 型不低于 B1级;G 型为 A 级在本规程中除 XPS 板、热固复合聚苯板(D 型)和岩棉条以外的保温板。注:I 型单位面积质量小于 20kgm;II 型单位面积质量为 20 kgm30 kgm。5.3.5 保温板规格应符合工程应用要求,保温板规格尺寸可由供需双方商定。保温板出厂尺寸应稳定、外观质量与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工程应用要求。1 保温板长度不宜大于 1200mm,宽度不宜大于 600mm,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3.5-1 规定。表 5.3.5-1尺寸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宽度+1.50.0厚

    38、度1长度2.0对角线差3.0板边平直2.0122 保温装饰板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 5.3.5-2、5.3.5-3 要求。表 5.3.5-2保温装饰板规格(mm)规 格长 度宽 度厚 度600600800600900600600800900600根据设计厚度选用注:保温板面积不应大于 1m。表 5.3.5-3尺寸偏差(mm)项目指标检验方法长度、厚度、宽度2.0GB/T 6342对角线差3.0板面平整度2.05.4配套材料5.4.1 保温板粘贴应根据保温材料类型选择适用胶粘剂。1 保温板用胶粘剂主要技术性能除应应符合表 5.4.1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

    39、料GB/T 29906 的规定。表 5.4.1胶粘剂技术性能2 酚醛泡沫保温板胶粘剂,宜用硫铝酸盐水泥为主体胶凝材料配制,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酚醛泡沫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515 的规定。5.4.2 紧固件(连接件)技术性能不得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 的规定,且应根据基层墙体类型、保温层加固方式选用。1 砌体基层保温层加固用直型塑料紧固件材质(图 5.4.2-1)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型紧固件材质应由聚酰胺(PA6 或PA6.6)、聚乙烯或聚丙烯制造,严禁使用回收再生材料制作;2)贯穿螺杆长度、锚板公称直径等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应用要求。项目指

    40、标试验方法拉伸粘结强度,MPa(与水泥砂浆)原强度0.60GB/T 29906耐水强度浸水 48h,干燥 2h0.30浸水 48h,干燥 7d0.60拉伸粘结强度,MPa(与保温板)原强度0.10,破坏发生在保温板中耐水强度浸水 48h,干燥 2h0.06浸水 48h,干燥 7d0.10可操作时间。h1.54.013图 5.4.2-1直型紧固件构造示意1-穿墙螺杆;2-保温层锚板;3-室内锚板;4-气孔2 保温装饰板保温层加固用贯穿紧固件(图 5.4.2-2),紧固件应采用由金属挂件与塑料套管组合成。图 5.4.2-2紧固件(如几型或干字型)构造示意1-贯穿锚件;2-贯穿锚件紧固螺母;3-几型

    41、锚件;4-紧固螺母;5-限位套管3 混凝土基层结构保温层加固用凸型锚固件(图 5.4.2-3)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由金属加强板与U形塑料槽组合成,双钉锚固连接;2)机械锚栓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 160 的有关规定。图 5.4.2-3凸型锚固件构造示意1-U形槽;2-锚固金属板;3 基层锚固钉孔5.4.3 基层用界面砂浆的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4.3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 376 的规定。表 5.4.3界面砂浆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拉伸粘结强度(MPa)标准状态0.5JC/T 907浸水处理0.35.4.4 基

    42、层用界面处理剂的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4.4 要求外,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JC/T 907 规定。14表 5.4.4界面处理剂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拉 伸 粘结 强 度(MPa)未处理0.60.5JC/T 907处理后浸水0.50.4耐热冻融循环耐碱晾置时间,20mi-0.5注:型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界处理;型 适用于加气混凝土或以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砌块或砖等材料的界面处理。5.4.5 防火隔离带应与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相配套,防火隔离带应采用工厂预制的制品现场安装,其主要技术性能除应符合本规程表 5.3.2 条有关技术性能外,其规格尺寸、技术性能尚应符合现行

    43、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 的规定。5.4.6 薄抹灰外保温系统保护层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玻纤网主要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4.6-1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耐碱玻纤网格布 JC/T 841 的规定。表 5.4.6-1玻纤网的主要技术性能2 抹面胶浆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表 5.4.6-2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 的规定。表 5.4.6-2抹面胶浆技术性能3 涂装饰面用材料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料饰面用柔性腻子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JG/T 229规定;2)涂料应使用水性

    44、防水、有弹性优良涂料,其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弹性建筑涂料JG/T 172、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 24 的规定。5.4.7 硅酮建筑密封胶的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表 5.4.7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单位面积质量160g/m2JC/T 841耐碱断裂强力(经、纬向)1000N/50mm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纬向)50%断裂伸长率(经、纬向)5.0%项目性能指标(与保温板)试验方法原强度(MPa)0.10GB/T 29906耐水强度(MPa)浸水 48h,干透 2h0.06浸水 48h,干透 7d0.10耐冻融强度(MPa)0.1015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

    45、4683、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 的有关规定。表 5.4.7硅酮建筑密封胶性能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表干时间(h)3GB/T 13477流变性下垂度(mm)3流平性无变形弹性恢复率(%)80定伸粘结性无破坏5.5系统性能5.5.1 薄抹灰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后,拉伸粘结性能除应符合表 5.5.1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 的规定。表 5.5.1外墙外保温系统拉伸粘结性能采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系统拉伸粘结强度(MPa)试验方法置换加固叠加加固叠换加固(置换/叠加)模塑聚苯板系统0.10,且破坏应位于保温层内0.07置换0.10/叠加0.07JGJ

    46、144硬泡聚氨酯系统酚醛保温板系统热固改性聚苯板系统石墨改性挤塑聚苯板系统石墨改性聚苯板系统岩棉板系统0.010,且破坏应位于保温层内岩棉条系统0.10,且破坏应位于保温层内挤塑聚苯板系统0.15,且破坏应位于保温层内0.10置换0.15/叠加0.105.5.2 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技术性能,除应符合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无机非金属面板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21/T 3397 要求外,其它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 的规定。166修缮设计6.1一般规定6.1.1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修缮方案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

    47、施工。6.1.2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不得影响门、窗洞口等使用功能。6.1.3 既有建筑结构因损坏造成外保温系统保温层脱落或拉拔强度低,应对结构加固修补合格后,方可进行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6.1.4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施工前,其基层处理应符合施工要求。6.1.5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应统筹考虑出现其他缺陷,以及保温和防水兼顾的技术要求,且加固保温层应与屋面、地面形成连续全封闭整体。6.1.6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修缮,应根据缺陷面积、缺陷类型等具体因素,确定合适的修缮方案:1 保温层加固面积合计为 50m及以上时,应制定修缮方案;保温层加固面积合计为 50m以下时,应明确

    48、修缮工程技术要点。2 根据保温层缺陷程度,确定相应加固修缮方案:1)外保温系统或保温层空鼓面积比不大于 15%或其粘结强度不低于原设计值 70%,宜选用叠加增厚修缮;2)外保温系统或保温层空鼓面积比大于 15%或其粘结强度低于原设计值 70%,以及出现明显空鼓、脱落情况,应选用置换增厚修缮;3)同一单元面积范围内,同时存在本规程第 6.1.6 条 2 款中第 1)项和第 2)项缺陷,宜选用叠换加固修缮。6.1.7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修缮,在保温层间、保温层与基层间除应采用胶粘剂粘贴外,必须选用与其配套紧固件与基层固定。6.1.8 紧固件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砌体基层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应选用

    49、直型紧固件,在保温层平面加固;2 置换修缮或单元修缮可选用保温装饰板带内卡边件;3 混凝土基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为基材的外保温系统保温层或叠加加固,当基材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时,应采用凸型锚固件加固。6.1.9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工程中,胶粘剂的粘贴面积不应小于保温板单位面积的 70%外,紧固件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型紧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 4 个;2 几型紧固件或内卡件固定,锚固点每平方米不应少于 8 个,且每块不应少于 4 个;3 混凝土基层结构保温层加固,凸型锚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 4 个。6.1.10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加固技术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其它技术要

    50、求应符合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房屋建筑外围护保温/防水系统修缮技术规程DB21/T 3398 的有关规定。6.1.11 薄抹灰外保温系统保温层改用保温装饰板系统加固时,宜选用置换加固修缮方案,技术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无机非金属面板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21/T3397 的有关规定。176.2叠加加固修缮设计6.2.1将原保温层的基面处理合格后,按设计保温板的类型、规格尺寸,采用点框粘贴。6.2.2 加固的保温板与基层应粘贴牢固,粘贴与抹面技术应符合设计要求。1 保温层粘贴面积有效率不得少于保温板面积 70%,胶粘剂点的厚度宜为 10mm。2


    注意事项

    本文(DB21 T 3781-2023 既有建筑薄抹灰保温层加固修缮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