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CCS B 00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722.1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第 1 部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Guidelines for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Part 1: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 preparation2023-04-30 发布2023-05-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T 3722.12023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则.25 综合说明.35.1 项目区概述.35.2 水土资源评价.35
2、.3 主要建设内容.35.4 施工组织设计.45.5 环境影响评价.45.6 项目概算和资金筹措.45.7 效益分析.45.8 项目管理与建后管护.46 项目区概况.46.1 项目区位置.46.2 项目区自然状况.46.3 社会经济状况.46.4 基础设施状况.46.5 综合分析.57 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57.1 耕地资源评价.57.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67.3 环境影响评价.68 工程总体布局规划.68.1 规划原则.68.2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体布局和设计方案.78.3 农田地力提升工程设计方案.89 工程设计.89.1 设计依据.89.2 田块整治工程.89.3 灌溉与排水工程
3、.99.4 田间道路工程.109.5 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09.6 农田输配电工程.109.7 农田地力提升工程.11DB21/T 3722.12023II9.8 工程量汇总.1110 施工组织设计.1110.1 施工条件.1110.2 主体工程施工.1110.3 施工总体布置.1210.4 施工进度计划.1211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1211.1 环境保护.1211.2 安全生产.1312 项目概算与资金筹措.1312.1 编制依据.1312.2 项目概算.1312.3 资金筹措.1313 效益分析.1413.1 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1413.2 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1
4、413.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13.4 其他效益.1414 实施管理与建后管护.1414.1 项目实施管理.1414.2 建后管护.1515 附件.1515.1 必备附件.1515.2 可选附件.15附录 A(规范性)初步设计报告编排格式.16A.1 报告构成.16A.2 报告封面和扉页.16A.3 目录.16A.4 报告编写一般要求.16A.5 报告格式.16A.6 附件的规定.18A.7 纸型、页码及版心要求.18附录 B(规范性)初步设计图纸要求.32B.1 初步设计图纸一般要求.32B.2 工程项目规划图.32B.3 工程设计图.33B.4 初步设计图册格式.34附录 C(规范性
5、)项目概算书编排格式.36C.1 项目概算书格式规定.36C.2 项目概算书封面格式.36参考文献.39DB21/T 3722.1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21/T 3722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的第1部分。DB21/T 3722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第 2 部分:项目概算编制;第 3 部分:项目预算定额。本次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三个部分,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包括施工、验收、管理、监测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请注意本文件的
6、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玉清、刘艳华、李春生、刘文合、王铁良、姜国辉、徐占洋、李波、闫滨、张婷婷、张玉清、姜森严、饶奇、鞠洋、马世林、李青柏、刘秉祺、刘顺国、侯宇、线小辰、贾皓翔、唐皓。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
7、址: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联系电话:024-88487055;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DB21/T 3722.12023IV引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是当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迫切需要。各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存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不规范、概算书不统一、缺少预算定额依据、预算审查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全省层面在技术和内容方面对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按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程序,DB21/T 3722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在项目设计方面拟由三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8、目的在于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综合说明、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工程总体布局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项目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实施管理与建后管护等内容,给出初步设计报告编排格式。第 2 部分:项目概算编制。目的在于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概算文件组成、项目组成和项目划分、费用构成、概算编制等内容,给出项目概算表格内容及格式。第 3 部分:项目预算定额。目的在于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预算定额的一般规定及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农用井及辅助房屋工程、安装工程、道路工程、植物及农艺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
9、等内容。DB21/T 3722.120231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第 1 部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给出了初步设计文件构成、报告名称、内容、深度的编写和表述规则以及报告文件的编排格式。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
10、标准GB/T 12527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T 14049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GB/T 15834标点符号用法GB/T 20203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 33469耕地质量等级GB/T 50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5016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265泵站设计标准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 50485微灌工程技术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
11、00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T 50625机井技术规范GB/T 50817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DL/T 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220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JTG 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21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NY/T 525有机肥料DB21/T 3722.120232NY 884生物有机肥NY/T 2194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SL/T 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73.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SL 265水闸设计规范SL 48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T 769农田
12、灌溉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DB21/T 1237行业用水定额3术语和定义GB/T 3060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来源:GB/T 30600-2022,3.13.2高标准农田建设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13、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来源:GB/T 30600-2022,3.23.3田块整治工程fiel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溉与排水、水土保持等需要而采取的田块修筑和耕地地力保持措施。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来源:GB/T 30600-2022,3.33.4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离地条件、自然属性等相关要素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来源:GB/T 30600-2022,3.84总则4.1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勘测、
14、研究,在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基础上,进行方案技术设计。工程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因地制宜,注重技术创新、节水节能、节约投资,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论证和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结论和意见。DB21/T 3722.1202334.2初步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按照本文件进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满足施工要求。4.3设计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成果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4.4初步设计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质量达标、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绿色生态、经济合理的
15、设计原则。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节能节水设备和新型材料。4.5初步设计文件应由初步设计报告、设计图册、项目概算书组成。4.6初步设计报告主要内容和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项目区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真实;b)土地利用现状、水资源现状与实际相符;c)项目建设标准、工程总体布局方案和建设内容符合相关要求,并为项目区实际需求;d)确定各单项工程的平面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技术参数、结构尺寸,给出典型设计,计算分项工程量;e)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工期和进度安排;f)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编制项目概算书;g)进行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年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经济
16、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h)确定实施管理和建后管护方案。4.7初步设计报告签章要求:a)初步设计报告封面中应给出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加盖设计单位资质印章;b)初步设计报告扉页中应给出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在扉页后装订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4.8初步设计报告将“综合说明”列为第 1 章,以下各章应按本文件第 6 章至第 15 章的编制要求依次编排。报告文字应规范准确,内容应简明扼要,图纸应完整清晰。初步设计报告编排格式要求见附录 A。4.9初步设计图纸要求见附录 B。4.10项目概算书编排格式要求见附录 C。5综合说明5.1
17、项目区概述概述项目建设规模及所涉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名称及规划建设面积,包括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项目区建设前、后的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5.2水土资源评价概述项目县(市、区)、乡镇(街道)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面积(以下简称两区划定)。项目区耕地是否为永久基本农田,是否在“两区划定”内。明确耕地坡度。概述项目县(市、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项目乡镇(街道)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等。5.3主要建设内容按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体系简述建设内容。
18、DB21/T 3722.1202345.4施工组织设计简述施工条件、主要施工方法、进度安排。5.5环境影响评价简述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是否造成污染,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5.6项目概算和资金筹措简述项目建设总投资,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体系一级项目分别写出投资金额及占总投资比例,以万元为单位;资金筹措写明中央、地方投资金额等。5.7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新增和改善灌溉排水达标面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节水水量、新增作物产量、受益农业人口数量、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等。5.8项目管理与建后管护简述项目建设主体、管理模式、新增耕地权属,工程建后移交主体、管护主体、管护维修
19、办法等。6项目区概况6.1项目区位置描述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给出项目区涉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组名称,各村组耕地总面积及规划建设面积,注明界址点经纬度坐标范围。项目区地块与其他已建或在建项目区的关联度,建设区域是否为“两区划定”区域。6.2项目区自然状况简述项目区内气象、地质、土壤、流域与水资源等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明确项目区高程、耕地坡度、地势等地形地貌状况。6.3社会经济状况概述项目区的人口及劳力;土地利用现状,包括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种植结构、作物单产水平;生产布局与发展水平;经营主体及带动情况;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等。6.4基础设施状况6.4.1水利骨干工程
20、现状阐述项目区所在的流域情况,包括周边或穿过项目区的主要河流、水系、湖泊、塘堰等,项目区灌排干渠、闸站等水利骨干工程现状。6.4.2田间工程现状阐述项目区田块内的原有的基础设施现状,包括小型水源工程(小型塘堰(坝)、农用机井、小型集雨设施、小型泵站)、输配水工程(明渠、管道)、渠系建筑物工程(农桥、渡槽、倒虹吸、涵洞、水闸、跌水与斗破、量水设施)、田间灌溉工程(地面灌溉、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排水工程DB21/T 3722.120235(明沟、暗管、排水井、排水闸、排涝站、排涝闸站)、田间道(机耕路)、生产路、田间防护工程(田间防风林、梯田埂坎防护林、护路护沟护坡护岸林)、岸坡防护工程(
21、护地堤、生态护岸)、坡面防护工程(护坡、截水沟、小型需水工程、排洪沟)、沟道治理工程(谷坊、沟头防护)、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变压器、配电箱(瓶)等)、弱电工程、田间监测工程等情况。6.4.3农业机械作业水平阐述为项目区提供生产服务的各类农业机械台套数量,农机总动力;机械化程度,包括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等。6.4.4交通与电力设施简述项目区周边的道路交通状况,是否适宜工程施工和建筑材料运输;给出为项目区提供电力的国家电网、农村电网改造状况,包括高低压线与项目区的距离和可否满足项目区新建项目的电力增容。6.4.5其他制约因素简述项目区历史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滑坡等灾害,包含自然灾害对
22、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其他制约因素。6.5综合分析6.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协调性: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明确与地方区域土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环境保护、城乡建设规划的协调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必要性:从项目新增产出、投资效益角度概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项目区的特色宜与区县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一致。可持续发展必要性:从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项目新增生态效益等方面,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项目区发展必要性:从村镇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限制因素改善需要等方面,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6.5.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项目实
23、施的技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分析。财务可行性:资金来源方面,增产、增收,投资效果的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社会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农民群众支持程度和社会稳定性分析等方面。风险因素及对策:项目建设风险、效益风险等分析及对策。7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7.1耕地资源评价7.1.1耕地数量及质量水平DB21/T 3722.120236明确项目区耕地面积、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土壤理化指标、耕地坡度、植被覆盖率,建设区域集中连片程度等。耕地质量评价应符合GB/T 33469的规定。7.
24、1.2土地流转及权属情况阐述项目区村镇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情况,项目区土地流转和权属情况,明确有无权属争议。阐述项目区所在村的耕地利用状况,包括旱地、水田、水浇地等。分析项目区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和新增耕地潜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应符合GB/T 21010的规定。按附录A 中表A.4填写农用地土地利用现状表。7.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7.2.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概述项目县(市、区)区域面积、河流水系情况、水文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明确项目乡镇(街道)的地下水埋深情况,单井出水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等。农田灌溉项目水资源
25、论证应符合SL/T 769的规定。7.2.2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明确灌溉设计保证率,选定节水灌溉方式。依据DB21/T 1237确定灌溉定额和用水定额。7.2.3项目区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述项目区现状年灌溉水源的类型、位置、取水方式、水量、灌溉面积等。计算项目区现状供水量。给出水源地与项目区之间输配水工程情况等。分析项目区可供灌溉利用的水量。根据地区现状年的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耕地复种指数、人口、牲畜、工业等情况,按水文分区计算项目区内灌溉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给出计算过程。根据项目区可供水量及用水量计算结果,按附录 A 中表 A.5 填写项目区现
26、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明确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现状年可供水量、用水量及项目区水资源的富余或短缺情况。7.2.4项目区规划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明确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灌溉水源的类型、位置、取水方式、水量、灌溉范围等,计算设计水平年的供水量,分析设计水平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确定项目区可供灌溉利用的水量。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和耕地复种指数、设计水平年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节水灌溉方式等,计算项目区规划年的灌溉需水量、农村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等需水情况。按附录 A 中表 A.5 填写项目区规划年年供需水量预测平衡分析表,并给出水资源平衡分析结
27、论。针对存在问题拟采取的对策及预期效果评价。7.3环境影响评价陈述项目建设对项目区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面源污染有效控制情况。8工程总体布局规划8.1规划原则DB21/T 3722.120237阐述工程布局原则,体现与当地区域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绿色生态、多元参与、科学合理、综合施策、可持续发展、缓解制约项目区发展因素的工作思想。8.2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体布局和设计方案8.2.1工程总体布局按照GB/T 30600的规定,阐述工程总体布局情况,包括工程措施与周围地形、田块、水源、承泄区、灌排系统、建筑物、林网、道路等相互关系等,明确农田地力提升的布局方
28、案。8.2.2田块整治工程设计方案阐明项目建设后田块大小与连片规模、田块形状、田面高差和田块横纵向坡度、田块有效土层厚度和耕层厚度等。按照GB/T 30600的规定,明确土地平整区域范围及规模,论述整修梯田、田块平整、田埂修筑等的必要性及方案比选,确定田块的形状、规格、高差等,阐述表土剥离回填情况。8.2.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灌溉与排水工程是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所修建的水利设施。包括小型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田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等。阐述项目建成后灌溉保证率、灌溉标准、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包括田间渠系、排水沟道及建筑物配套率,并应符合
29、以下规定。a)小型水源工程。按照 GB 50265、GB/T 50596、GB/T 50625 的规定,从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等方面进行水源塘堰(坝)、蓄水池和小型集雨设施、小型泵站、农田机井等工程的方案比较和必要性论证,并明确结论和意见。灌溉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b)输配水工程。从地形、地质、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等方面进行输配水工程的方案比选和必要性论证,确定明渠、管道等输配水工程的最优方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设计应分别符合 GB 50288、GB/T 20203、GB/T 50600 的规定。c)渠系建筑物工程。根据项目区地
30、形、地质条件、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的情况,确定农桥、渡槽、倒虹吸、涵洞、水闸、跌水与陡坡、量水设施等渠系建筑物类型及设计方案。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应符合 SL 482 的规定。d)田间灌溉工程。从地形、地质、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等方面进行地面灌溉、喷灌、微灌、管道输配水工程的方案比选和必要性论证,确定田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喷灌工程设计、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微灌工程设计应分别符合 GB/T 50085、GB/T 50363、GB/T 50485 的规定。e)排水工程。从工程量、施工、投资及运行等方面进行排水工程方案比选和必要性论证,确定明沟、暗管、排水井、排涝站和闸等排水工程设计方案及与承
31、泄区的衔接措施等。8.2.4田间道路工程设计方案指为农田耕作、农业物资与农产品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修建的交通设施,包括田间道(机耕路)、生产路、附属设施等。阐述项目区建设后田间道(机耕路)路面宽度、生产路的路面宽度、田间道路通达度、项目区田间道(机耕路)与项目区外道路衔接情况,确定项目区内道路系统设计方案。确定各级道路与灌(排)渠(沟)、林网之间的关系。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应符合/T 30600的规定。8.2.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DB21/T 3722.120238指为保障农田生产安全、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条件、防止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农田防护林工程、岸坡防护工程、坡
32、面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阐述项目区农田风害情况,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有关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确定农田防护林工程布设范围、林带结构等。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符合GB/T 50817的规定。岸坡防护、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工程,明确防护目标、防洪设计标准,通过方案比选给出防地堤、护坡、小型蓄水工程、谷坊、沟头防护工程的方式,可采用土堤、干砌石、浆砌石、石笼、混凝土、生态护岸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符合GB 51018的规定。8.2.6农田输配电工程设计方案指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措施,包
33、括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弱点电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阐述农田输变电线路铺设的必要性。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灌溉水源、闸、泵站的位置及高程,确定输配电工程设计方案。8.2.7其他工程设计方案指除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工程以外建设的田间监测等工程,其技术要求按相关规定执行。8.3农田地力提升工程设计方案8.3.1土壤改良工程设计方案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或工程等综合措施,消除影响农作物生育或引起土壤退化的不利因素。阐述土壤退化成因,明确采取的物理、化学、生物
34、或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8.3.2障碍土层消除工程设计方案指采取深耕深松等措施,畅通作物根系生长和水气运行。分析土壤障碍土层的类型及对作物根系生长和水气运行的影响,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深耕、深松治理措施。8.3.3土壤培肥工程设计方案指通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深松等措施,使耕地地力保持或提高。分析土壤有机质提升幅度、耕作层土壤养分比例,明确作物目标产量水平和农田地力状况,阐述土壤培肥措施,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土壤培肥范围、规模、培肥方法等。9工程设计9.1设计依据给出建设工程相关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的要求。9.2田块整治工程DB21/T 3722.
35、1202399.2.1一般规定对项目去原地形地貌进行实地测量,测绘成果宜满足田块平整的要求。结合地形图,对整治区进行详细踏勘,分析实施宜机化改造的可行性,提出宜机化改造目标。对改造地块进行分区编号,合理布置田块的互联互通、沟渠、田间路、生产路、田坎等。田块整治后,有效土层厚度和耕层厚度满足作物生长要求。9.2.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合理确定田面高差、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根据土壤条件和灌溉方式,给出条田、梯田和其他田块修筑的长度和宽度,田面高程、田坎高度、田面坡度等参数。绘制田块修筑设计图,计算土方调配、田坎等工程量。9.2.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田块平整时不宜扰乱表土层心土层,确需打乱应先将表土剥离,
36、待田块平整完成后,再将表土均匀摊铺到田面上。给出表土剥离方法、剥离厚度和堆放要求以及表土剥离、回填运输距离,合理计算表土剥离、回填工程量。9.3灌溉与排水工程9.3.1小型水源工程塘堰、蓄水池和小型集雨设施设计。给出塘堰、小型集雨设施的集水面积、地面或河道径流情况,塘堰、小型集雨设施的设计水位及蓄水量。明确塘堰、小型集雨设施的取水方式及设计流量。确定塘堰、小型集雨设施的主要构筑物的结构型式,按照GB/T 50596的规定进行构筑物的结构设计、稳定分析等,绘制工程设计图并计算单项工程工程量。小型泵站设计。按照GB 50265的规定进行水泵站设计。给出水泵流量、扬程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确定装机容量、
37、水泵选型、台数及其依据;进行与水泵配套的动力机、传动设备、管路及其附属设备的选配;给出进水池、出水池、泵房等的结构设计、稳定分析等。绘制工程设计图并计算工程量。农田机井设计。按照GB 50625的规定进行机井设计。给出井深度、井孔直径、井的数量、井距、井管材料、主要含水层位置和厚度、单井出水量、动水位、静水位等重要参数选择依据,并提供抽水试验报告和地勘报告中物探井布置图。计算配套的水泵数量、型号及配套动力,绘制工程设计图。9.3.2输配水工程输配水明渠设计。给出渠道流量计算条件和方法,复核渠道设计流量,确定渠道断面设计参数,包括渠道水位、水力坡降线、流速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列表给出水力计算成
38、果,按照GB/T 50600的规定进行断面设计、防渗设计和抗冻胀设计,确定地基处理措施。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分项工程量。输配水管道设计。给出灌溉管道设计流量,确定管道管径,按照GB/T 20203的规定计算管道压力和水头损失,选择管道材料及耐压等级,确定管道防冻和其他要求的上部覆盖土层厚度等。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管道系统分项工程量。9.3.3渠系建筑物工程给出取水、分水等建筑物的过水能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计算方法及结果。确定渠系建筑物结构型式及防冻、抗渗等地基处理措施,按照SL 482、SL 265、JTG D60的规定进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稳定分析等,确定地基处理措施。计算建筑物数量、分项工
39、程量,绘制工程设计图。DB21/T 3722.12023109.3.4田间灌溉工程喷灌工程设计。分析确定喷头组合和喷灌强度、均匀度及水滴打击强度等参数;确定管材、管径和喷头的型号、喷嘴直径、泵型和动力配套设施等。微灌工程设计。分析确定微灌灌水器类型、规格和性能参数,确定灌水器的设计工作水头,毛管的布置形式,灌水器的组合形式及间距;选定泵型和动力配套设施。确定各类灌溉工程设备参数,计算分项工程量,绘制工程设计图。9.3.5排水工程阐述项目区涝、渍、碱的成因,给出行业规定的排涝、排渍标准、排涝计算模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SL/T 4的规定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列表给出排水沟(渠)的名称、起止点、长度、
40、断面形式、断面设计参数、设计流量、挖填方工程量等。当采用暗管排水时列表给出暗管的管径、长度、材料类型,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各分项工程量。9.4田间道路工程给出田间道(机耕路)、生产路路断面宽度、结构型式和地基处理措施,论述采用混凝土土硬化路面、石板路面的必要性。进行道路稳定分析与计算。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设计、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应分别符合NY/T 2194、JTG 2111的规定。合理确定田间道路密度、道路两侧的路肩宽度、田间道(机耕路)与田面之间衔接方式、错车点、末端调头点、农桥涵洞布置等。绘制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图,统计分项工程量。9.5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9.5.1农田防护林工程
41、给出各类防护林带的宽度、结构、间距(株行距)、占地面积、用地情况(长、宽尺寸)、布置形式、树种选择、植树数量、植树规格、树种来源,与主导风向的夹角等。9.5.2岸坡防护工程针对选定的岸坡防护工程形式,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结构计算和稳定分析,同时考虑冲刷、防冻等地基处理措施。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分项工程量。9.5.3坡面防护工程根据设计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选定护坡、截水沟、小型蓄水工程、排洪沟的结构方式,按GB 51018进行工程设计,同时考虑冲刷、防冻等地基处理措施。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分项工程量。9.5.4沟道治理工程根据给出的设计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选定的谷坊、沟头防护工程结
42、构方式,按照GB 51018的规定进行工程设计,同时考虑冲刷、防冻等地基处理措施。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分项工程量。9.6农田输配电工程9.6.1输电线路工程按照GB/T 12527、GB/T 14049、DL/T 5118、DL/T 5220的规定进行高低压输配电线路规划、负荷计算、导线规格和型号确定。绘制工程设计图,计算分项工程量。DB21/T 3722.12023119.6.2变配电装置按照DL/T 5118、DL/T 5220的规定确定用电设备容量、计算用电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配电箱(屏)的型号、其他配套的变配电装置规格或型号(包括断路器、互感器、起动器、霹雷器、接地装置、弱电井等)。
43、9.7农田地力提升工程9.7.1土壤改良工程明确土壤改良工程的地点、范围、改良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改良。给出掺黏、掺沙、客土、增施有机肥等的数量,包括选择的沙土、黏土、客土、有机肥的质量要求、地点、运输距离、掺拌方法等。酸化土壤改良。给出石灰物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等的数量、质量要求等,包括土壤pH值提高幅度。盐碱土壤改良。给出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等的数量、质量要求等,包括土壤pH值降低幅度。9.7.2障碍土层消除工程明确障碍土层消除工程的地点、范围,给出建设目标和依据。根据障碍土层的类型、深度及作物生长需要,给出深耕、深松方案及作业深度,选择土壤障碍层消除机具和实施方案等。9.7.3土壤培肥
44、工程明确土壤培肥工程的地点、范围,提出深耕深松的深度、行间隔距离等。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使养分比例适宜作物生长,确定施用有机肥品种、数量及实施方案,确定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持或持续提高耕地地力。有机肥质量应符合NY 884、NY/T 525规定。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持续采取土壤培肥相关措施,逐步实现GB/T 30600的规定。9.8工程量汇总工程量汇总表见附录A中表A.7。工程设计图要求详见附录B。10施工组织设计10.1施工条件阐明施工场地条件、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条件、水电供应条件,明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规避措施等。10.2主体工程施工10.2.1田块
45、整治工程给出土方开挖的类型,施工程序、方法、工艺要求。确定挖方的利用、运输方案,采用的机械种类、规格。给出土方回填的土方来源、运输方案、土方回填采用的机械种类、规格。DB21/T 3722.1202312给出梯田定线、清基、修筑田坎、保留表土、修平田面等工序的施工工艺要求。10.2.2灌溉与排水工程给出小型塘堰(坝)、蓄水池和小型集雨设施、小型泵站工程的基础开挖方案、主体工程施工工序和各个工序的施工工艺要求。给出输配水、排水工程基础土方施工开挖、回填工艺及要求,根据输水、排水工程结构形式,包括施工顺序和工艺流程及要求。给出田间灌溉工程的管道沟开挖回填工艺及要求,管材、管件安装方法及工艺流程。给
46、出农桥、渡槽、倒虹吸、涵洞、水闸、跌水、陡坡、量水设施等渠系建筑物工程的基础开挖、结构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质量要求等。给出农田机井工程的钻孔、井管安装、填封、洗井等的施工工艺以及抽水实验要求等。10.2.3田间道路工程给出道路路基地质条件及承载力情况,路基、路面和路肩的施工工序和工艺。10.2.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给出防护林的种植方法,抚育方案;根据护堤、护岸、谷坊、沟头防护、拦河坝、截水沟、排洪沟等的结构形式,包括各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及要求。10.2.5农田输配电工程给出输电线路的架设要求,变压器、隔离电器、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以及配电装置等的安装、检查、调试和联合试运转要求。1
47、0.2.6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建设给出深耕、深松机具及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给出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施工方案、机具及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10.3施工总体布置给出施工总布置原则和总体布置方案,施工分区方案,包括施工工厂、施工仓库、生活设施、交通运输、料场和堆弃渣场等。10.4施工进度计划给出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以及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安排施工总进度,确定施工总工期。给出各项工程施工顺序,绘制施工进度横道图或网络图。11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11.1环境保护11.1.1水环境保护DB21/T 3722.1202313给出重点保护水域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方案
48、,包括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废污水处理措施,预防或减缓对生态环境影响。11.1.2土壤环境保护给出施工营地及管理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置方案,防止因施工活动给土壤环境造成破坏,预防或减缓对生态环境影响。11.2安全生产11.2.1劳动安全措施阐述可能产生的机械伤害、电气伤害、坠落伤害、气流伤害、强风雾雨和雷击伤害的场所,给出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防护措施。阐述可能产生的洪水淹没伤害、火灾爆炸伤害和交通事故伤害场所,给出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防护措施。11.2.2工业卫生措施给出施工过程中防止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及防尘防毒的要求和措施。给出各工作场所的采光与照明、通风、温度与湿度控制、防水与防潮要求,
49、包括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工程管理单位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给出安全卫生宣传、培训的方案及抢险救援应急预案。12项目概算与资金筹措12.1编制依据给出项目概算采用的规范、定额、价格水平,以及主要材料、次要材料、主要设备等价格确定的依据,包括采用的其他行业规定及定额颁发的时间、文号与适用条件等。根据DB21/T XXX.2 确定项目概算。调查并分析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确定次要材料价格,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预算单价。调查并分析确定小型发电机、水泵、变压器、闸门、启闭机、信息化与自动化系统等主要设备价格以及信息系统主要软件价格。调查并分析确定土壤培肥工程的有机肥、种植绿肥价格。涉及其他行业
50、的单项工程预算,可依据相关行业规定和定额编制。明确勘察设计费、建设工程监理费、项目管理费等费用计提计算办法和依据。12.2项目概算给出农田基础建设工程、农田地力提升工程、设备购置、其他工作与措施概算,包括占总投资的比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预算汇总表样式见附录A中表A.8。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情况表样式见附录A中表A.9。12.3资金筹措给出项目资金来源与构成,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规模。DB21/T 3722.1202314对于有自筹资金投入的项目,给出自筹资金投入来源;对于有投工投劳的项目,需提供农民同意投工投劳的“一事一议”决议。13效益分析13.1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