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1 T 2041-2022 寒区温拌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2361       资源大小:3.08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1 T 2041-2022 寒区温拌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程.pdf

    1、ICS 93.080.20CCS P 66 DB21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DB21/T 2041-2022备案号 J -2022寒区温拌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rm mix asphalt pavement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2022-08-30 发布2022-09-30 实施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辽宁省地方标准寒区温拌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rm mix asphalt pavement engineering i

    2、n cold regionDB21/T 20412022主编单位: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2 年 09 月 30 日前言随着温拌沥青路面技术的发展,为规范寒区温拌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与验收,实现绿色、低碳道路的发展,根据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0 年度辽宁省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辽市监发202028 号)计划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归口单位为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寒区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程(DB21/T2041-2012)进行修订。本规

    3、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定义;3基本规定;4材料;5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6温拌沥青路面施工;7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等。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明确了本规程适用于基于表面活性剂原理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化技术,修订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工程和层位;2.修订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和温拌沥青添加剂术语,增加了本规程涉及到的符号与符号意义;3.优化完善了基本规定;4.增加了道路石油沥青和SBS类改性沥青老化后的指标要求;5.删除了粗集料不宜采用吸水性强和细集料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吸水率大的描述性要求;6.增加了表面活性剂温拌剂的分类,提出了温拌剂指标要求和检测方法;7.增加了木质素纤维的技术要求,

    4、给出了试验方法;8.将第5章题目“温拌沥青混合料”修改为“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9.删除了半开级配温拌沥青碎石级配类型和范围,增加了WSMA-10级配范围;10.增加了本规程所有温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和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11.增加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部分;212.增加了液体直投型(干法)和沥青添加型(湿法)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程;13.删除了添加固体温拌添加剂时的拌和要求;14.增加了添加纤维时的拌和要求;15.增加了低温施工时宜采用大吨位运料车的要求;16.增加了减少温拌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措施;17.增加了降低运输过程中混合料降温的措施;18.增加了低温施工

    5、时应保证路面充分干燥的要求;19.提出了建议的正常施工和低温施工的碾压组合;20.增加了超高路段时初压工艺;21.优化了温拌沥青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要求;22.增加了附录A:表面活性温拌添加剂检测方法;23.增加了引用标准名录;24.梳理了正文和条文说明内容。本规程归口管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联系电话:024-23447652。本规程由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沈阳市铁西区凌空一街5-1号;邮政编码:110021)。本规程主编单位:沈阳市

    6、政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鞍山市政修建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市政设施修建有限公司沈阳政基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编制人员:胥福元杨彦海刘鹏飞杨野高辉王秋菲孙亮吕友彭博赵雅静樊志强孙凤雨张景新张会刘强李本鸣代蛟龙罗光华高雅王喆刘岩孙大庆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元王奕鹏赵永生李洪斌南雪峰于少春夏志忠1目次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2 3 基本规定.4 4 材料.5 4.1 一般规定.5 4.2 道路石油沥青.5 4.3 改性沥青.6 4.4 集料与填料.7 4.5 温拌添加剂.9 4.6 纤维.10 5 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11 5.1 一

    7、般规定.11 5.2 温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11 5.3 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13 5.4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要求.14 5.5 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14 6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15 6.1 一般规定.15 26.2 施工准备.16 6.3 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17 6.4 温拌沥青混合料运输.18 6.5 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18 6.6 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19 6.7 接缝施工.21 7 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22 7.1 一般规定.22 7.2 温拌沥青混合料检验.22 7.3 验收.24 附录 A 表面活性温拌添加剂检测方法.26 本规程用词说明

    8、.29 引用标准名录.30 条文说明.31 1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mbols.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Materials.5 4.1 General Requirements.5 4.2 Pavement Petroleum Asphalt.5 4.3 Modified Asphalt.6 4.4 Aggregate and Filler.7 4.5 Warm Mix Additives.9 4.6 Fiber.10 5 Design of W

    9、arm Mix Asphalt.11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1 5.2 Gradation Design of Warm Mix Asphalt.11 5.3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arshall Test of Warm Mix Asphalt 13 5.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oad Performance of Warm Mix Asphalt.14 5.5 Design and Derification of Production Mix Proportion of Warm Mix A

    10、sphalt.14 26 Warm Mix Asphalt Construction.15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5 6.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16 6.3 Warm Mix Asphalt Production.17 6.4 Warm Mix Asphalt Transportation.18 6.5 Warm Mix Asphalt Paving.18 6.6 Warm Mix Asphalt Compaction.19 6.7 Joints Construction.21 7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

    11、ection and Acceptance.22 7.1 General Requirements.22 7.2 Warm Mix Asphalt Inspection.22 7.3 Acceptance.24 Appendix A Testing Methods of Surface Active Warm Mixing Additives.2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2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0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1 11 总则1.0.1本规程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

    12、材料、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1.0.2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辖区内各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以及隧道温拌沥青路面的新建、改扩建和养护工程。1.0.3本规程仅适用于基于表面活性剂原理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化技术。1.0.4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验收除应遵照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2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温拌沥青混合料 warm mix asphalt 通过掺入温拌沥青添加剂,在基本不改变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压温度比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应降低 30以上,路用性能符合本规程要

    13、求的沥青混合料。2.1.2温拌沥青添加剂 warm mix additives添加到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拌和温度,并实现其路用性能等同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材料。2.1.3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warm mix asphalt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2.1.4温拌沥青混合料正常施工 warm mix asphalt normal construction在气温高于 10条件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2.1.5温拌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 warm mix asphalt col

    14、d season construction在气温低于10条件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2.2 符号WAC温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WATB温拌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WSMA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MS马歇尔稳定度;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F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VCA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3VCAD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RTFOT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43 基本规定3.0.1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应由具备相应市政工程或公路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

    15、单位施工。3.0.2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相关设计和施工质量检验应满足本规程要求。3.0.3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技术指标除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的要求。3.0.4温拌沥青混合料不宜在气温低于 0条件下施工,不得在雨天、雪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3.0.5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应遵守国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节能与资源节约的相关政策。54 材料4.1 一般规定4.1.1采购材料时应向材料供应商提出材料规格、质量、技术要求。4.1.2材料出厂应有质量检验单,材料到场后应按相关规范要求频率进行复检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4.1.3材料复

    16、验合格后,按规定进行贮存与管理。4.2 道路石油沥青4.2.1道路石油沥青宜选用 B 级以上石油沥青,适用范围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表 4.2.1 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沥青等级适用范围A 级沥青各个等级的道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B 级沥青1.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其他等级公路的各个层次;2.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4.2.2 选择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确定的道路石油沥青标号的基础上,采用稠度相当或稠度降低一个等级的沥青。道路石油沥青质量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表 4.2.2 道路

    17、石油沥青技术要求项目单位等级沥青标号试验方法110 号90 号70 号针入度(25,5s,100g)0.1mm100120801006080T 0604针入度指数 PIA-1.5+1.0T 0604B-1.8+1.0软化点(R&B)A434445T 0606B42424360动力黏度PasA120140160T 062010延度cmA403025T 06056B30202015延度cmA、B100T 0605蜡含量(蒸馏法)%A2.2T 0615B3.0闪点230245260T 0611溶解度%99.5T 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 0603TFOT(或 RTFOT)后质量变化%

    18、0.8T 0609 或T 0610残留针入度比%A555761T 0604B525458残留延度(10)cmA1086T0605B864注: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规定的方法执行。4.3 改性沥青4.3.1制备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表4.2.1 中 A 级或 B 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4.3.2常用的 SBS 类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 4.3.2 的要求。表 4.3.2 SBS 类改性沥青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 术 指 标试验方法I-CI-D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4060T 0604针入度指数 P

    19、I-0.40T 06045延度,5cm/mincm3020T 0605软化点(RB)5560T 0606135运动黏度Pas3T 0625T 0619闪点230T 0611溶解度%99T 0607 725弹性恢复%6575T 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 软化点差2.5T 0661TFOT(或 RTFOT)后质量变化%1.0T 0609 或 T 061025针入度比%6065T 06045延度cm2015T 06054.4 集料与填料4.4.1粗集料粗集料一般采用石灰岩、玄武岩或辉绿岩等质地坚硬的岩石,粗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嵌挤能力的破碎石料,具体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应符

    20、合表 4.4.1 的要求。表 4.4.1 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公路及其他市政路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262830T 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283035T 0317表观相对密度2.602.502.45T 0304吸水率%2.03.03.0T 0304坚固性%1212T 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 9.5mm其中粒径小于 9.5mm%15121818152020T 0312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111T 0310软石含量%355T 03204.4.2 细集料1 细集料可以采用机制砂、洁净的天然砂、

    21、石屑等;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 4.4.2-1 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 0.075mm 含量的百分8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 0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 03mm)表示;3 温拌沥青混合料,宜将细集料分为 03mm 和 05mm 两档组合使用;4 温拌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当使用天然砂时,天然砂的用量不应超过矿料总量的 10%,天然砂级配应满足表 4.4.2-2 的要求;5 石屑应清洁、干净,不得含有土杂质,级配应满足表 4.4.2-3 的要求;6 机制砂必须采用专用的制砂机生产,并采用优质碱性石料为原

    22、料,其级配应符合 S15、S16 的规格要求;表 4.4.2-1 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公路及其他市政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 0328坚固性(0.3mm 部分)%12T 0340含泥量(小于 0.075mm 的含量)%35T 0333砂当量%6050T 0334亚甲蓝值g/kg25T 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 0345表 4.4.2-2 温拌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筛孔尺寸/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

    23、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 9表 4.4.2-3 温拌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4.4.3填料1 填料应采用洁净的碱性石料磨细的矿粉,可同时掺加 1%2%的水泥替代部分填料。2 矿粉应干燥、洁净,无结块,其质量应符合表 4.4.3 的要求。表 4.

    24、4.3 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矿粉的质量要求项目单位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公路及其他市政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t/m32.52.45T 0352含水量%11T 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0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 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目测亲水系数1T 0353塑性指数4T 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 03554.5 温拌添加剂4.5.1加入温拌沥青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满足降温幅度的前提下其技术性能应达到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指标,且符合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4.5.2液体直投型(干法)和沥青添加型(湿法)表面活性剂温

    25、拌剂应符合表4.5.2 的指标要求,有关添加剂的胺值和固含量的检测方法,详见本规程附录 A。4.5.3添加剂应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使用前添加剂溶液应保持均匀,没有悬浮物和沉淀物。10表 4.5.2 温拌添加剂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液体直投型(干法)沥青添加型(湿法)外观液体,无悬浮和沉淀物胺值mg/g400600PH 值(25)9.51.0固含量%5.099.04.6 纤维4.6.1温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有机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4.6.1的技术要求。表 4.6.1 木质素纤维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纤维长度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

    26、含量%185高温 590600燃烧后测定PH 值7.51.0水溶液用 PH 试纸或 PH 计测定吸油率纤维质量的 5 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含水率(以质量计)%5105烘箱 2h 后冷却称量 115 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5.1 一般规定5.1.1根据各种不同的使用目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应有适宜的矿料级配,可采用表 5.1.1 的沥青混合料。表 5.1.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类型混合料类型密级配公称最大粒径/mm最大粒径/mm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玛蹄脂碎石粗粒式WATB-3031.537.5WAC-25WATB-2526.531.5中粒式WAC-20WSMA-201

    27、9.026.5WAC-16WSMA-1616.019.0细粒式WAC-13WSMA-1313.216.0WAC-10WSMA-109.513.2砂粒式WAC-54.759.55.1.2 在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等的操作条件。5.2 温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5.2.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中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5.2.2温拌沥青温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表 5.2.2-1、表 5.2.2-2、表 5.2.2-3 的要求。

    28、5.2.3温拌添加剂的添加剂量,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建议添加量进行试验并确定。5.2.4添加纤维时,纤维必须在温拌沥青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12表 5.2.2-1 温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WAC-25WAC-20WAC-16WAC-13WAC-10WAC-531.510026.59010010019.075909010010016.0658378929010010013.2577662807692901001009.54565507260806885901001004.752452265634623868457

    29、5901002.361642164420482450305855751.181233123313361538204435550.68248249261028133220400.351751771872092312280.154134135145156167180.0753737484848510表 5.2.2-2 温拌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 31.526.5191613.29.5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粗粒式WATB-30 100 9010070905372446639603151204

    30、015321025818514310 26WATB-25 10090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 26表 5.2.2-3 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WSMA-20100901007292628240551830132212201016914 813812WSMA-16100 901006585456520331524142212181015 914812细粒式WSMA-1310090100507520

    31、341526142412201016 915812W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 916813 135.3 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5.3.1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混合料设计,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采用 Superpave 设计方法进行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验证。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3.1-1、表 5.3.1-2、表 5.3.1-3 的要求。表 5.3.1-1 温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公路及其他市政路试验方法击实次数(双面)次7550T 070

    32、2试件尺寸mm101.6mm63.5mmT 0702空隙率VV%3536T 0705稳定度MS kN85T 0709流值FLmm2424.5T 0709矿料间隙率VMA%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T 070526.5191613.29.54.75121313.5141517沥青饱和度VFA%65757085T 0705表 5.3.1-2 温拌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公称最大粒径mm26.526.5试件尺寸mm101.663.5152.495.3T 0702击实次数(双面)次75112T 0702空隙率VV%36T 0

    33、705稳定度MSkN7.515T 0709流值FLmm1.54实测T 0709沥青饱和度VFA%5570T 0705矿料间隙率VMA%ATB30ATB25T 070511.51214表 5.3.1-3 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击实次数(双面)次50T 0702试件尺寸mm101.6mm63.5mmT 0702空隙率 VV%3.54.5T 0705粗骨架间隙率VCAmix VCADRCT 0705矿料间隙率VMA%17T 0705析漏损失%0.1T 0732肯塔堡飞散损失%15T 0733稳定度 MS kN6T 0709流值 FLmm25T 0709

    34、沥青饱和度VFA%7585T 07055.4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要求5.4.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应满足表 5.4.1 要求。表 5.4.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单位WAC、WATB 类WSMA试验方法普通沥青改性沥青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80024003000T 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230028002800T 0715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85808080T 0709T 0729注:本规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规定的方法执行。

    35、5.5 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5.5.1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及试铺试拌验证阶段应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有关规定进行。156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6.1 一般规定6.1.1温拌沥青路面基层的材料、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 的规定;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于基层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基层质量符合要求时进行温拌沥青路面的施工。6.1.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等施工作业应采用机械化施工。6.1.3施工前相关材料应齐备,同时提供原材料质量检验报告,所有路用材料

    36、均应经批准方可使用。6.1.4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应铺筑 100m200m 试验路段,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并据此制订正式的施工程序,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路面施工的顺利进行。6.1.5铺筑试验路段时应确定如下数据:1 确定拌和混合料的温度、拌和时间、温拌剂的加入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2 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3 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4 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6.1.6沥青混合料拌和及施工温度应按表 6.1.6-1 和表 6.1.6-2 的规定,根据环境温度、运

    37、距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用表列以外的沥青品种温度宜根据试验进行具体的确定。表 6.1.6-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施工温度范围施工工序90 号石油沥青沥青加热温度140160矿料加热温度125135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0512516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 10运输到现场温度100110(正常 100,低温 110)混合料摊铺温度95105(正常 95,低温 105)开始碾压温度90100(正常 90,低温 10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60开放交通的路表面温度50表 6.1.6-2 温拌 SBS 改性沥青的拌和及施工温度范围施工工序SBS 类沥青加热温度165175矿料

    38、加热温度16018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0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 10运输到现场温度130混合料摊铺温度125开始碾压温度12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70开放交通的路表面温度506.2 施工准备6.2.1施工前各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集料1)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对不同料场、批次的材料应进行检查验收;2)集料应堆放于清洁、干燥、地基稳定、排水良好、有硬质铺面的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开堆放;3)集料宜采取分层堆放的方法,在整个堆料区逐层向上堆放,以防止集料离析。2 结合料1)沥青宜贮存在可加热与保温的贮藏罐中,根据不同沥青类型和等级采 17用不同的贮存

    39、温度,使用前应加热到适宜的加工温度;2)添加剂在使用前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6.2.2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核验工作。6.2.3铺筑温拌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下承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温拌沥青混合料。6.2.4在旧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修补破损的路面、填补坑洞、封填裂缝或失效的水泥路面接缝;松动的水泥混凝土板应清除或进行稳定处理;表面应整平,摊铺前应清扫干净,喷洒黏层油。6.3 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6.3.1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拌和站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

    40、、安全等规定;2 拌和站与工地现场距离应满足混合料运抵现场时,施工对温度的要求,且混合料不离析;3 拌和站贮料场及场内道路应硬化处理,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4 各种集料(含外掺料、混合料成品)应分仓贮存,并有防雨设施;5 搅拌机应设二级除尘装置,矿粉料仓应配置振动卸料装置;6 采用连续式搅拌机搅拌时,使用的集料源应稳定不变;7 采用间歇式搅拌机搅拌时,搅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冷料仓的数量应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 5 个。6.3.2表面活性剂温拌剂按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液体直投型(干法)和沥青添加型(湿法)。6.3.3采用液体直投型温拌添加剂(干法)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化,拌和楼应加装温拌剂自动

    41、添加装置,并应具备准时、足量、自动化添加的功能,宜优先采用相应的专用配套设备。6.3.4干法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生产时,每盘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45s,其中干拌不宜少于 3s,喷沥青和温拌添加剂宜控制在 13s 以内,然后湿拌 6s 添加矿粉,再继续湿拌不宜少于 30s,温拌剂喷入时间与沥青喷洒时间一致,温拌剂喷洒扇18面应与沥青喷洒扇面基本重叠。6.3.5湿法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化时,温拌添加剂直接加入沥青生产罐中搅拌,各项工艺、指标等应按生产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标准执行。6.3.6添加纤维时,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应在干拌时加入,拌和时间宜延长5s以上。6.4 温拌沥青混合料

    42、运输6.4.1温拌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混合料的质量和温度,并附带出厂时间的运料单,不合格不得出厂。6.4.2温拌沥青温合料应采用与摊铺机匹配的自卸汽车运输,低温施工时宜采用大吨位运料车。6.4.3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黏结的隔离剂或防黏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6.4.4运料车应具有保温、防雨、防混合料遗撒与沥青滴漏等功能,低温施工时宜采用篷布和棉被双层保温,且前车倒料完成前不撤离篷布和棉被,有条件的还应在运料车侧面加装泡沫隔板等保温措施。6.4.5温拌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

    43、的总运力应大于搅拌能力或摊铺能力,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 4 辆后开始摊铺。6.4.6温拌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应对拌和质量与温度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6.5 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6.5.1温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温度应符合表 6.1.6-1 和表 6.1.6-2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每台机器的摊铺宽度宜小于 6m。表面层宜采用多机全幅摊铺,减少施工接缝。6.5.2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初步振动装置、摊铺宽度可调整等功能,且受料斗容量应能保证更换运料车时连续摊铺。196.5.3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

    44、厚度,摊铺最下层沥青混合料时,应使用钢丝绳引导或路缘石、平石控制高程与摊铺厚度,以上各层可用导梁引导高程控制,可采用声纳平衡梁控制方式。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要求。6.5.4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下卧层表面温度、摊铺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种类经试验确定。低温施工时应保证路面充分干燥。6.5.5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验段确定,试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100m。6.5.6摊铺温拌沥青混合料应均匀、连续不间断,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 2m/min6m/min。摊铺时螺旋送料器应不停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

    45、少于送料器高度 2/3 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6.5.7摊铺层发生缺陷应找补,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6.5.8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等小规格工程可采用人工摊铺。6.6 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6.6.1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结果。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压实。6.6.2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形)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碾压速度宜符合表 6.6.2-1 要求,压路机的碾压工艺组合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可参考表 6.6.2-2 和表 6.6.2-3

    46、的压实规定。表 6.6.2-1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轮压路机1.5232.53.552.53.55轮胎压路机1.5233.54.56振动压路机1.52(静压)5(静压)1.52(振动)1.52(振动)23(静压)5(静压)20表 6.6.2-2 正常施工的碾压组合组合类型初压(遍数)复压(遍数)终压(遍数)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123(振动)3(振动)35(振压)523(静压)3212(振动)3(振动)45(轮胎)623(静压)3表 6.6.2-3 低温施工的碾压组合组合类型初压(遍数)复压(遍数)终压(遍数)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11

    47、2(振动)56(轮胎)723(钢轮静压)3223(轮胎)323(钢轮振压)323(钢轮静压)36.6.3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初压温度应符合表 6.1.6-1 和表 6.1.6-2 的要求,以能稳定混合料,且不产生推移、发裂为宜;2 碾压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碾速稳定均匀;3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修整;4 超高路段应从低侧向高侧碾压。6.6.4复压应紧跟初压连续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复压应连续进行。碾压段长度宜为 60m80m。当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每一台压路机均应做全幅碾压;2 密级配温拌沥青混合料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3

    48、 对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类的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cm 的沥青混合料层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宜为10cm20c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先停止振动;4 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总质量不宜小于 12t;5 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压实工具进行压实。6.6.5终压宜选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6.6.6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可对钢轮涂刷隔离剂或防黏剂,严禁刷柴 21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小量表面活性剂)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应成雾状,不得漫流。6.6.7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形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形的路面上,

    49、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6.6.8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 50后,方可开放交通。6.7 接缝施工6.7.1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6.7.2上、下层的纵向热接缝应错开 15cm;冷接缝应错开 30cm40cm。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 1m 以上。6.7.3表面层接缝应采用直茬,以下各层可采用斜接缝,摊铺层较厚时也可做阶梯形接缝。6.7.4对冷接缝操作前,应在接缝处涂少量沥青并预热。227 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7.1 一般规定7.1.1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前,应按照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50、1 对基层进行检验。7.1.2温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检验,应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规定执行。7.2 温拌沥青混合料检验7.2.1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在拌和站进行。混合料的材料取样后并检验。7.2.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现场取样和成型必须连续进行,料温下降到失去工作性后不得重新加热再成型。一般要求,取样量要至少为试验需要量的 3 倍,取样时立即测温,温度应在允许出料温度范围内。样品运送途中要注意保温,料温下降超过 20,不允许使用。取回的样品,立即放入恒温箱,样品堆积厚度不低于8cm,恒温 1h2h 后进行成型试验。沥青混合料检验频度和质量应符合表 7.2.2的要求。表


    注意事项

    本文(DB21 T 2041-2022 寒区温拌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