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 T 3202—2023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42132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 T 3202—2023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范.pdf

    1、 ICS 93.080.01 CCS P 6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2022023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 地质勘察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high-la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2023-10-30 发布2023-11-30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5/T 3202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土的分类与工程分区.2 5 工程

    2、类别与勘察要求.2 一般规定.2 预可勘察.3 工可勘察.3 初步勘察.4 详细勘察.8 施工阶段.8 运营阶段.9 6 勘察、试验与观测方法.9 一般规定.9 遥感方法.9 物探方法.9 钻探方法.9 原位测试.10 室内试验.10 长期观测.10 附录 A(资料性)常见岩土主要物性参数.12 DB15/T 320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

    3、心、呼伦贝尔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兴泰建设集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波、张洪伟、权磊、张锋、荣耀、周庆、高源、林闯、王学营、冯德成、邢占文、郭枫、李喆、李思李、魏立强、李立辉、薛东皓、谢春磊、刘振孝、邢震、张盼盼、刘振正、刘士全、贾非、何哲、李志忠、乔文庭、李雅鑫、高亮、谢晋德、周成龙、朱旭伟、陆相霖。DB15/T 32022023 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土的分类与工程分区、工程类别与勘察要求和勘察、试验与观测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各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工

    4、程地质勘察,其他多年冻土区可按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324-201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 3222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 3223 公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JTG/T 3331-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 C21-01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 JTG/T D31-06 季节性冻

    5、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15/T 2425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多年冻土 permafrost 冻结状态持续两年及以上的土(岩)。高纬度多年冻土区 high-la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高纬度寒冷环境形成的多年冻土地区,一般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北纬46以北。融土 thawed soil DB15/T 32022023 2 多年冻土完全脱离冻结状态后的土(岩)。冻融土 freeze-thaw soil 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表层土(岩)。高密度电法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

    6、od 在被测地质体地表布置电极,使用电极阵列技术获得地质体的视电阻率,并依此确定地质体分布特征的物探方法。地质雷达法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使用专门的仪器向目标地层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变化等特征,确定被测地层分布特征的物探方法。4 土的分类与工程分区 冻土的分类和融沉性分级应按照 GB 50324 有关要求执行。冻融土、融土和非冻融土的分类应按照 JTG 3430 有关要求执行,其冻胀性应按照 JTG/T D31-06有关要求执行。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划分和工程地质分区应按照 JTG/T 3331-04 有关要求执行。5

    7、工程类别与勘察要求 一般规定 5.1.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工程类别可划分为:路线、路基(包括一般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堤、深路堑)、支挡工程、涵洞、桥梁、隧道、其他工程。5.1.2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勘察可分为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应符合 JTG C20 有关要求执行。5.1.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按照工程地质调绘、勘察测试、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报告编制的程序开展,工作深度应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公路等级、工程结构特点、既有设施使用情况、历史资料、研究成果以及不

    8、同勘察手段的特性等,统筹考虑、综合确定勘察阶段、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5.1.4 无详细地质资料或资料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工可勘察和初步勘察的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宜进行专项论证。5.1.5 在多年冻土分布面积不大、有可靠工程经验或数据丰富的地区,二级及以下公路工程可简化勘察阶段。5.1.6 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充分利用已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查明公路沿线及各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5.1.7 施工期应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地质资料和监测资料,查明影响公路工程安全的地质病害和隐患,DB15/T 32022023 3 补充勘察出现冻土地质灾害的单元。5.1.8 运营期应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地质

    9、资料、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有关监测资料,查明影响公路运营的地质病害和隐患点。预可勘察 5.2.1 应了解公路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5.2.2 应搜集线路区域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气象和水文,以及冻土灾害防治和评估资料,采用资料分析、遥感工程地质解译、现场踏勘调查等方法,对线路走廊带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并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a)应了解冻土类型、分布范围、发育规律和冻土现象;b)应了解线路中冻土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动参数;c)评估各线路走廊带或通道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冻土工程地质问题;d)编制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报告

    10、。5.2.3 预可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资料:a)文字说明:阐明拟建工程项目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对各路线走廊带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并对下一阶段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b)图表资料:标示多年冻土的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分区、地温分区等,冻土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为 1:500001:100000;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地段、重大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冻土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 1:50001:10000。工可勘察 5.3.1 应初步查明各路线方案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对公路建设规模有影响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5.3.2 应以资料收集和工程地质调绘为主,辅以必

    11、要的勘探手段,对项目建设各工程方案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并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a)线路冻土走廊带冻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冻土现象的发育规律等内容;b)控制路线方案的冻土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c)重大工程场址的冻土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d)评价各线路走廊带或通道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冻土工程地质问题;e)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报告;f)收集之前相关工程经验;g)初步查明活动层和冻融土层厚度。5.3.3 工程地质调绘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冻土段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冻土类型、范围、发育规模及冻土现象等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并做好记录;b)工程地质调绘

    12、的比例尺为 1:100001:50000,调绘范围应包括路线走廊所处的带状区域,且调绘宽度不小于路线中线两侧各 1000 m,当冻土条件复杂时应根据需要予以扩大;c)缺少区域冻土资料且无法确定冻土状况、冻土灾害严重区域、重要工程设施沿线应结合钻探、物探、试验等开展专项工作。5.3.4 工可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资料:a)文字说明:阐明拟建工程项目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对线路方案有重大影响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论证、评价;对下一阶段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DB15/T 32022023 4 b)图表资料:标示多年冻土的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分区、地温分区等,冻土工程地

    13、质平面图比例尺为 1:100001:50000;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地段、重大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冻土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 1:20001:10000;冻土勘探、试验及工程地质照片等。初步勘察 5.4.1 应采用遥感解译、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基本查明各路线方案及各类工程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方案比选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5.4.2 应在重要控制性工程、典型地质地貌单元等路段进行长期观测,进行地温观测,每工点不少于2 个,观测深度不小于 15 m20 m。5.4.3 应对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冻土地质灾害和冻土环境

    14、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预测,评价其对冻土区公路工程和冻土环境的影响。5.4.4 路线初步勘察应完成下列内容:a)沿线冻土的成因、类型、性质、分布,以及地表的物质组成和植被情况;b)冻土路段的地质结构,是否存在软弱面、外倾斜结构面;c)沿线冻土的发展与变化趋势以及融区的分布情况;d)文字说明:应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工程地质建议;e)图表资料:冻土路段应包括 1:20001:5000 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1:5000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2000 重要工点、控制性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冻土工程地质断面图、1:501:200 钻(挖)探柱状图,冻土勘探、物探、测试,

    15、以及附表和照片等资料。5.4.5 路基初步勘察应完成下列内容:a)冻土的成因、类型、平面分布、上下限,以及地表的物质组成和植被情况;岛状冻土还应结合物探方法确定冻土边界;b)冻土路段的地质结构,是否存在软弱面、外倾斜结构面;c)冻土的发展与变化趋势以及融区的分布情况;d)冻土土质类型、密实度、含水(并)状态以及物理力学性质;e)地表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密实度、含水状态、冻胀性以及物理力学性质;高路堤还应包括下卧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深路堑挖方地层组合、岩土体结构面、地下冰的产状、规模等;f)路堑段地下水的流量、动态,以及地表水类型、分布、径流等及对边坡稳定的影响;g)冻土勘探

    16、点与测试点的密度、数量、深度,应根据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复杂场地应重点勘察,必要时增加勘探点与测试点的密度、数量、深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续多年冻土地带每公里勘探点不应少于 2 个,路堑工程应选择代表性位置布置横向断面,每段不应少于 1 条。当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差异较大时,应增加布设横断面;2)路堤勘探深度的确定应结合邻近冻土工程经验,一般不小于 8 m,且不应小于 23 倍天然上限。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地段,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3)路堑的勘探深度应不小于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加 2.5 m;4)岛状多年冻土区和连续多年冻土区冻土厚度小于 5 m 的地段应布置查明冻土下限的

    17、钻孔;5)多年冻土边缘地带、岛状冻土地带、冻土现象发育路段及地质条件复杂路段,还应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勘探;6)需要通过测试确定冻土温度、变形和强度参数时,冻土试样应取原状样,宜每米一个土样。DB15/T 32022023 5 h)冻土试样的室内测试项目应包括天然密度、体积含冰量、融沉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容积热容量,冻土融化后的融土室内测试项目可按照表 1;表1 融土测试项目表 测试项目 岩土类别 细粒土 粗粒土 一般路基 高路堤 陡坡路堤 深路堑 一般路基 高路堤 陡坡路堤 深路堑 颗粒分析+天然含水率(%)+(+)(+)(+)(+)密度(g/cm3)(+)+(+

    18、)(+)(+)(+)塑限p(%)+液限L(%)+压缩系数a(MPa-1)+剪切试验 黏聚力c(kPa)(+)+(+)+内摩擦角()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i)高路堤的沉降和稳定性;陡坡路堤和深路堑的稳定性;j)文字说明:应说明基底有冻土、地下水发育的填方路段,应评价路堤产生过量冻胀、沉降、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挖方路段有外倾结构面时,应评价边坡产生滑动的可能性;高路堤应分析路基融沉及堤身的稳定性;陡坡路堤应分析沿基地或潜在滑面产生滑动的可能性;深路堑的边坡稳定性;k)图表资料:应包括冻土勘探、物探、测试,以及附表和照片等资料。5.4.6 支挡工程除应完成 5.4.5 中 a)f)

    19、的要求外,还应完成下列内容:a)支挡工程的承重部位(基础或地基)勘探单元点数量不应少于 1 个;b)冻土路段下伏地基的承载力和锚固地层的锚固条件;c)支挡路段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时,应在代表性位置布置横向勘探断面,每条勘探断面上钻孔的数置不应少于 2 个;d)应根据支挡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挡工程的类型、规模等确定勘探深度:1)当采用保护冻土原则设计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设计的人为上限以下 2.5 m 或大于 2 倍天然上限,且不应小于 12 m;遇有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时,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2)当采用容许融化原则设计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稳定

    20、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容许融化的人为上限深度以下 2 m;遇有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时,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e)冻土试样应取原状样,宜每米一个土样;f)运营期冻融作用影响范围内的细粒土抗剪强度测试,还应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冻土试样的室内测试项目应包括天然密度、体积含冰量、融沉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容积热容量,以及其融化后融土的室内测试项目可按照表 2;DB15/T 32022023 6 表2 融土测试项目表 测试项目 岩土类别 细粒土 粗粒土 颗粒分析(+)+天然含水率(%)+(+)密度(g/cm3)+(+)塑限p(%)+液限L(%)+压缩系数a(MPa-1)+剪切试验

    21、黏聚力c(kPa)+(+)内摩擦角()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g)支挡工程应验算其稳定性;h)文字说明应说明支挡工程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边坡、基地和支挡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i)路基、支挡结构、小桥涵的资料可以共用。5.4.7 涵洞除应完成 5.4.5 中 a)f)的要求外,还应完成下列内容:a)涵洞工程应逐个布置,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 1 个;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点,必要时进行轴向断面勘探;b)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路基填筑髙度等确定勘探测试点的数量和位置。地质条件相同的工点可做代表性勘探;勘探测试可采用挖探、钻探等方法;地质勘察勘探点的数量、深度,应符合下列

    22、规定:1)当采用保护冻土原则设计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设计的人为上限以下 2.5 m 或大于 2 倍天然上限,且不应小于 12 m;遇有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时,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2)当采用容许融化原则设计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稳定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容许融化的人为上限深度以下 2 m;遇有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时,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c)冻土试样应取原状样,宜每米一个土样;d)运营期冻融作用影响范围内的细粒土抗剪强度测试,还应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冻土试样的室内测试项目应包括天然密度、体积含冰量、融沉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容积

    23、热容量,以及其融化后融土的室内测试项目可按照表 2;e)文字说明:应说明涵洞基地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冻土地基发生过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f)图表资料:应包括冻土勘探、物探、测试,以及附表和照片等资料。5.4.8 桥梁应完成下列内容:a)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b)岛状冻土、冰锥、热融湖塘、河流融区等冻土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桥梁设施的危害程度;c)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一般可隔墩布置一个勘探点;高墩、大跨桥梁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桥梁应逐墩勘探;DB15/T 32022023 7 d)应根据桥梁类型和冻土状况等确定勘探深度:1)采用保持

    24、冻结的设计原则时,小桥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设计的人为上限以下 2.5 m 或大于 2 倍天然上限,且不应小于 12 m;中桥、大桥、特大桥工程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设计的人为上限以下 2.5 m 或大于 3.5 倍天然上限,且不应小于 20 m;当遇有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时,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2)采用容许融化的设计原则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以下稳定地层中不小于 3 m,且应大于容许融化的人为上限深度以下 2 m;遇有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时,应予以加深或穿透该层。e)冻土试样应取原状样,宜每米一个土样;f)冻土试样的室内测

    25、试项目应包括天然密度、体积含冰量、融沉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容积热容量,以及其融化后融土的室内测试项目可按照表 3;表3 桥梁工程室内测试项目表 测试项目 岩土类别 细粒土 粗粒土 岩石 桩基 扩大基础 桩基 扩大基础 桩基 扩大基础 颗粒分析+天然含水率(%)+(+)(+)密度(g/cm3)+(+)(+)塑限p(%)+液限L(%)+有机质含量(%)(+)(+)(+)(+)酸碱度pH(+)(+)(+)(+)压缩系数a(MPa-1)(+)+渗透系数k(cm/s)(+)(+)(+)抗压强度R(MPa)+剪切试验 黏聚力c(kPa)(+)+(+)(+)内摩擦角()注:1“+”必做项目;“

    26、(+)”选做项目。注:2 黏土质岩做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其他岩石做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g)文字说明:应说明桥位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冻土场地工程建设的适宜性;h)图表资料:应包括冻土勘探、物探、测试,以及附表和照片等资料。5.4.9 隧道应完成下列内容:a)查明隧道通过地段多年冻土的分布及特征,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多年冻土的下限埋深及其洞身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b)查明洞口及其附近冻土现象的类型、分布及危害程度;c)洞口及浅埋地段应有钻孔控制,洞身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布置钻孔;d)勘探深度应至洞底融化圈以下不小于 6 m,基底地层软弱时应适当加深;有

    27、地下水的隧道,其勘探深度应至设计泄水洞基础以下 4 m5 m;e)应根据各类建筑物设计的需要,分别提供导温系数、融化下沉系数及冻土地基承载力等热物理及冻土力学参数;DB15/T 32022023 8 f)特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宜根据需要进行地温、地下水、气温、风等项目;g)文字说明:应说明隧道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冻土场地工程建设的适宜性;h)图表资料:应包括冻土勘探、物探、测试,以及附表和照片等资料。详细勘察 5.5.1 详细勘察对初勘调绘进行复核,在充分利用初步勘察资料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采用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查明路线方案及各类工程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

    28、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5.5.2 详细勘察应分析冻土与工程的相互作用,应对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冻土地质灾害和冻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冻土条件改变对工程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预测,并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5.5.3 路线详勘除应查明 5.4.4 中 a)b)的内容外,还应完成下列内容:a)应结合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路线两侧不小于 200 m 范围的 1:2000 冻土工程地质调绘;b)应结合勘探资料及定位观测资料,加强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作;c)文字说明:应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工程地质建议;d)图表资料:冻土路段应包括 1:20001:5000 工程地质平面

    29、图、1:20001:5000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2000 重要工点、控制性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冻土工程地质断面图、1:501:200 钻(挖)探柱状图,冻土勘探、物探、测试,以及附表和照片等资料。5.5.4 路基除应查明 5.4.5 中 a)f)的内容外,还应完成下列内容:a)应结合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路线两侧不小于 200 m 范围的 1:2000 冻土工程地质调绘;b)多年冻土地带每公里勘探点不应少于 4 个;c)多年冻土边缘地带、岛状冻土地带、冻土现象发育路段及地质条件复杂路段,还应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勘探;d)增加关于长路堑高路堑(定义长度和高度),详勘应做到 1

    30、:500。5.5.5 支挡工程除应查明 5.4.6 中的内容外,还应完成下列内容:a)支挡工程一侧不小于 200 m 范围的 1:2000 冻土工程地质调绘;b)挡工程的承重部位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 4 个;c)年冻土边缘地带、岛状冻土地带、冻土现象发育路段及地质条件复杂路段,还应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勘探。5.5.6 涵洞应查明 5.4.7 的内容。5.5.7 桥梁除应查明 5.4.8 中的内容外,还应在桥位沿路线两侧不小于 200 m 范围的 1:2000 冻土工程地质调绘。5.5.8 隧道除应查明 5.4.9 中的内容外,还应在多年冻土段的进出口布置勘探钻孔,同时利用钻孔进行地

    31、温测试。施工阶段 5.6.1 应掌握各多年冻土工点的地质特点,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验证设计文件有关方案的合理性,提出施工注意事项。5.6.2 验证各类工点的工程地质资料,如发现冻土层上限、下限、边界的变化范围或冻土的含冰量、工程特性,以及地下水等与既有资料出入较大时,应进行补充勘察,核对原有设计方案的适宜性。5.6.3 勘察期间预留的地温监测孔,应继续进行监测。5.6.4 施工阶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应说明施工中多年冻土工点发生的工程地质变更问题,变更设计的范围、性质和原因,处理经过、措施和效果,施工中的经验教训等。5.6.5 施工阶段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可利用设计文件中的相应图件进

    32、行修正、补充。DB15/T 32022023 9 运营阶段 5.7.1 持续监测勘察、施工期间设置的观测点的数据,对冻土工程地质复杂路段进行定期勘察或长期监测,掌握运营期交通荷载情况、环境变化、水文地质状况变化及其对公路设施的影响,及时提出预防或加固处理的措施建议。5.7.2 收集并分析详细勘察阶段和施工阶段勘察资料,对产生冻土病害的路段、工点进行补充勘探,掌握养护工点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产生冻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因。5.7.3 收集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工程病害及其处治措施,分析其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情况。5.7.4 编制养护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对养护路段和工点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性进行分

    33、析、评价,分析各项勘探资料、监测资料,提出工程养护维修建议。6 勘察、试验与观测方法 一般规定 6.1.1 勘察大纲编制、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报告编制的方法分别按照现行 JTG C20 有关要求执行。6.1.2 应结合多年冻土特点等选择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查明最大季节冻结深度的勘探应在每年的56 月进行,查明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的勘探应在每年的 1011 月进行。6.1.3 钻探应采用干钻或单动双管岩芯管、低温冲洗液钻进。遥感方法 6.2.1 多年冻土区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可按照 JTG/T C21-01 有关方法执行。6.2.2 应根据大片多年冻

    34、土、岛状多年冻土、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及零星分布多年冻土的解译标志,解译不同类型冻土发育特征。物探方法 6.3.1 高密度电法观测装置应按照 JTG/T 3222 结合应用经验确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极布置形式应根据探测目的、场地条件选择;b)电极排列长度应大于探测对象顶部埋深的 6 倍;c)极间距和隔离系数应根据探测对象的规模及埋深确定,最大隔离系数应满足勘探深度的要求。6.3.2 地质雷达法测量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a)天线的中心频率范围宜为 50 MHz400 MHz;b)信噪比大于 60 dB;c)模/数转换位数不小于 16 位;d)采样间隔不大于 0.5 ns;e)扫描速

    35、率不低于 128 次/s;f)天线工作环境温度-30 50;g)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6.3.3 采用其他新技术新方法辨识冻土时,应进行充分测试论证。钻探方法 6.4.1 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DB15/T 32022023 10 a)钻探采用的钻头应根据岩性、设备能力、孔壁的稳定性、冻土的骨架强度和含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b)钻探宜采用无泵干钻法。在钻探过程中,回转钻进的时间不宜过长,回次进尺不宜过多,且应合理匹配钻压和回转速度。6.4.2 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a)冻融土层中的取样间距宜为 0.5 m,在上限附近不应大于 0.3 m,冻土层中取样间距不应大于1.0 m,变层时应立即取样;b)

    36、钻探采集的样品应采用专用工具拆卸,运输途中应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剧烈振动,避免损坏试样。原位测试 6.5.1 原位测试方法应符合 JTG 3223 的相关规定。6.5.2 原位测试应根据工程需要与室内试验、模型试验配合使用。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原位测试:a)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的建设工程;b)当室内试验条件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时;c)当基础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计算不准确又无成熟经验时。6.5.3 原位测试宜包括下列内容:a)地温、地下水位、多年冻土上限深度、下限深度、季节冻结深度、季节融化深度、季节冻土层的分层冻胀以及冻融过程等;b)载荷试验、桩基静载试验、波速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融

    37、化压缩试验等;c)常见岩土主要物性参数参见附录 A。6.5.4 进行原位测试时应与工程实际保持一致。在多年冻土路基中试验应随时监测路基温度场,在季节冻土地基中应与水分场一致。6.5.5 原位模型试验结果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对小尺寸、短时间的试验结果应根据边界条件的不同、尺寸与时间效应因素以及冻土流变特性等因素进行修正。室内试验 6.6.1 冻土试验按照现行 JTG 3430 的规定进行。盐渍化多年冻土和泥炭化多年冻土,应分别测定易溶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冻土单轴压缩试验应符合 GB 50324-2014 中附录 P 的规定。6.6.2 应根据工程需要,对冻土解冻后的融土,进行颗粒分析、总含水

    38、量、液限、塑限、比重、密度、盐渍度、有机质含量、冻胀率、压缩系数、抗剪强度的测试。融土各种性能的测试方法、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应符合 JTG 3430 的规定。6.6.3 在无条件进行实测的情况下,土的热学、强度和变形特性可根据土的物理特性按 GB 50324-2014中附录 C 取值。6.6.4 无统一试验标准的特种试验项目,在提出试验数据时,应同时说明试验方法、仪器和试验步骤。长期观测 6.7.1 公路段沿线重点观测岛状冻土地区、岛状冻土地区与连续冻土地区过渡段范围内的公路段等,可从勘察工作开始设置观测站(点)。6.7.2 冻土工程的观测要素宜包括:a)地表气温、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指

    39、标;b)地温、含水量、应力、位移等物理力学指标。6.7.3 冻土工程的观测宜体现下列内容:DB15/T 32022023 11 a)冻土地温、冻深、地下水位、融化下沉量及冻胀量、冻土现象的变化特征等;b)重点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路面、路基变形监测;c)公路及其周围地温场的变化特点与稳定状态;d)人为活动对冻土分布变化的影响;e)所采用各种防止冻胀、消除融沉措施的工程效果。6.7.4 多年冻土地温观测孔的深度应根据冻土厚度确定,不宜小于 20 m。6.7.5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地温、水分、变形和路域气象监测的仪器设备、安装布设方法,以及数据采集与验收等相关内容,可按照 DB15/T

    40、2425 执行。DB15/T 32022023 12 A A 附录A (资料性)常见岩土主要物性参数 常见岩土主要物性参数见表A.1。表A.1 常见岩土主要物性参数 类别 岩土名称 密度(g/cm3)电阻率(m)纵波速度 Vp(m/s)横波速度 Vs(km/s)相对介电常数r 第四系松散层 黏土 1.752.10 n10n102 5001800 100400 812 粉土 1.952.10 n10n102 300900 100300 软土、淤泥 nn10 100600 1550 湿砂、卵石 1.72.5 n102n103 15002500 干砂、卵石 1.72.4 n103n104 20080

    41、0 26 砾石 102103 8002500 沉积岩 页岩 1.802.70 n10n102 13004000 5002300 7 砂岩 1.202.70 n10n102 22004000 9002300 911 石英砂岩 2.602.70 n102n103 30004500 15002600 6 泥岩 1.202.40 n102n104 18003800 7002200 1520 砾岩 2.203.10 n10n102 25004000 11002300 灰岩 2.603.10 n102n104 25006100 11003500 78 泥灰岩 2.302.50 n105102 200044

    42、00 8002500 白云岩 2.603.10 n102n104 25005500 11003200 8 煤 1.101.30 n1035103 25003500 岩盐 11041106 42005500 6 变质岩 片岩 2.682.92 2102n103 45005500 25003200 片麻岩 2.652.79 n102n103 45006000 25003400 8.5 石英岩 2.652.75 n103n104 50006000 28003400 板岩 2.312.75 n10n103 36004500 21002600 大理岩 2.682.72 n102n103 45005500

    43、 25003200 6 千枚岩 2.712.86 n102n104 28005200 14003100 岩浆岩 花岗岩 2.633.30 n102n105 35006500 18003700 57 闪长岩 2.503.30 n103n105 30006500 15003700 57 玄武岩 2.703.30 n102n105 35006500 18003700 8 安山岩 2.502.70 n102n105 25005500 13003200 57 辉绿岩 2.702.90 n102n105 30006000 15003400 流纹岩 2.503.10 n102n105 30006000 15003400 凝灰岩 2.503.10 n102n104 26006200 13003500 68 其他 地下水 1.0 102 河水 1.0 102 海水 0.51 81 含土冰层 0.80.9 n103n104 31003600 68 混凝土 2.402.50 20004500 10002600 68


    注意事项

    本文(DB15 T 3202—2023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