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8932023 高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2023-12-04 发布2024-03-04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4/T 2893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播前准备.1 5 播种.1 6 田间管理.2 7 病虫害防治.2 8 采收.3 9 生产档案.3 附录 A(规范性)生产档案.4 DB14/T 2893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
2、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科普益民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阎世江、平俊爱、王玉斌、樊芳芳、荣娟、袁长江、康永亮、董作善。DB14/T 28932023 1 高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生态种植过程中的术语与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春播粒用高粱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用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种植 通过轮作倒茬、间种套作,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为主,控制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优质、安全、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种植模式。4 播前准备 产地环境4.1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力均匀的地块,周边无
4、污染源。土壤环境符合GB 15618的规定。整地4.2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秋深耕30 cm,翻耙,起垄。基肥4.3 在秋深耕前,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2 m3或生物有机肥1000 kg,并添加有效活菌数10.0亿/g的微生物菌肥40 kg,内含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均匀后撒施,然后用机器旋耕。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5 播种 DB14/T 28932023 2 品种选择5.1 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抗倒伏、适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的中矮杆粒用高粱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播种5.2 春季以土壤5 cm处地温稳定在l012时播种。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行距50
5、 cm,株距为12 cm20 cm,播种量每667 m2为0.5 kg1.0 kg。6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6.1 间苗一般在3叶4叶期,定苗在5叶6叶期进行。操作时做到拔除杂苗、小苗,选留大苗、健壮苗。中耕除草6.2 在间苗时除草1次,在拔节期结合中耕培土除草1次。水肥管理6.3 高粱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及时灌溉,每667 m2结合灌溉追施有效活菌数10.0亿/g的微生物菌肥40 kg,内含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农田灌溉水符合GB 5804的规定。7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7.1 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部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用药符合GB/T 8321
6、的规定。农业防治7.2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秋深耕,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物理防治7.3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害虫。采用声波驱鸟器驱离鸟类。生物防治7.4 防治玉米螟采用100亿活芽孢/m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药150 g200 g,拌细土5kg,在1龄2龄幼虫期均匀撒施。或采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喇叭口期喷入喇叭口内,开花末期至灌浆期喷施穗部,每667 m2用药80 mL100 mL。化学防治 7.5 防治丝黑穗病采用60g/l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每1kg种子用1mL1.5mL种衣剂,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防治蚜虫采用25g/mL的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在害虫发生始盛期喷雾,每667 m2用药12 mL20mL。DB14/T 28932023 3 8 采收 在腊熟期高粱籽粒含水量在20%以下,采用机械化收获,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卸粮等作业流程。9 生产档案全程记录高粱生产档案,详见附录A。DB14/T 28932023 4 附录A(规范性)生产档案生产档案见表A.1。表A.1 生产档案 时间管理措施浇水量施肥量用药量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