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40B 05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8342013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2013-12-25 发布2014-01-25 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4/T 8342013I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改造原则.15改接换优.16综合管理.2附录 A(资料性附录)山西省适宜栽培核桃品种.6附录 B(规范性附录)核桃改接换优方法.10DB14/T 8342013I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常月梅、武静
2、、张彩红、常义、王建义。DB14/T 83420131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核桃低产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原则、改接换优、综合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核桃低产林的改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LY/T 1329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DB14/T 117-2004核桃栽培与管理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低产林因栽植实生苗、不适地品种苗、
3、密度不当、管理粗放等达不到丰产标准的核桃林。4改造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树制宜、分类改造、科学实施、综合管理的原则。5改接换优5.1改接对象实生树、不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树。5.2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做接穗,优良品种选择参见附录A。5.3改接方法DB14/T 83420132枝接、芽接方法见附录B。生长健壮的树,可直接进行改接换优;生长衰弱的树,应加强管理,待树体复壮后,再改接换优。5.4改接后管理5.4.1除萌、摘心、绑缚、剪梢改接后应及时去除接口以下萌蘖。接穗萌发后,根据树形结构,留12 个生长健壮、方位好的新梢,其余的新梢疏除。当新梢长至20 cm40 cm 时,及时摘心与绑缚
4、。秋季,在新梢生长缓慢时,对所有新梢进行剪梢。5.4.2越冬保护改接后,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越冬前对萌发的新梢进行保护,宜用纸、布等柔质透气性材料包裹,也可用防冻液喷涂,如聚乙烯醇。6综合管理6.1土肥水管理6.1.1土壤管理6.1.1.1土壤深翻秋季采果后应尽早深翻土壤,深度40 cm60 cm。深翻时沿树冠垂直投影外沿稍向内逐年外翻。同时可结合施基肥。6.1.1.2中耕除草间作的核桃园,结合间作物管理进行。未间作的核桃园,可根据杂草生长情况,每年除草34 次;也可采用除草剂除草,常用的除草剂有扑草净、阿特拉津、草甘膦等。6.1.1.3合理间作幼龄核桃园不应间作高杆作物。间作低杆作物时,以栽
5、植行为中心,两侧各留足 1 m 以上的清耕带。6.1.1.4水土保持丘陵山地核桃园,应采取整修梯田、鱼鳞坑等措施。6.1.2施肥6.1.2.1肥料种类按照NY/T 496 的规定执行。6.1.2.2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基肥:每年采果后及时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配以适量的磷肥。可结合秋季土壤深翻进行。追肥:一般浅施,每年3 次。第1 次:早实核桃在雌花开花以前、晚实核桃在展叶初期,以氮肥为主;第DB14/T 834201332 次:早实核桃在雌花开花后、晚实核桃在展叶末期,以氮肥为主,配以适量磷钾肥;第3 次:在6月下旬硬核后,以磷钾肥为主,配以少量氮肥。施肥量按照DB14/T 117-2004的
6、规定执行。6.1.2.3施肥方法按照 DB14/T 117-2004 的规定执行。6.1.3灌溉与排水灌水时期和次数,应根据当年气候及土壤湿度等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萌芽前后、坐果后、硬核期、果实采收后、土壤冻结前进行。核桃园有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建造旱井或树盘下挖贮肥水穴。6.1.4树盘覆盖春季宜及早对树盘进行塑料膜覆盖或生物覆盖。生物覆盖可用秸秆、杂草等,厚度 15 cm20 cm,盖后覆土。6.2整形修剪6.2.1调整树体结构干性强且骨干枝呈层状分布的,应改造成疏散分层形。干性强且骨干枝分布较均匀的,可改造成纺锤形。干性弱的,宜改造成自然开心形。6.2.2拉枝、疏枝与
7、回缩枝条角度不合适时,应拉枝。同时疏除病虫枝、枯死枝、重叠枝、交叉枝,控制过大的直立枝。下垂且生长过弱的枝,应及时回缩。6.2.3控制或利用背后枝背后枝超过母枝的,如母枝角度较小时,可控制母枝,利用背后枝带头;如母枝角度合适时,控制背后枝。6.3花果管理6.3.1疏雄雄花芽开始膨大时,应摘除全树90%95%的雄花序。6.3.2人工授粉对于附近没有成龄核桃树的幼龄结果核桃园或花期遇雨、大风、低温、春季雄花受冻时,应进行人工授粉。6.4密度调整早实核桃园株行距宜采用(45)m(56)m,晚实核桃园株行距宜采用5 m(67)m。对于栽植密度过大,且发生郁闭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应及时进行间伐。缺株少树的
8、核桃林,应及时补栽。6.5涂白DB14/T 83420134立夏前后、入冬前应对主干及骨干枝涂白。涂白剂配方:生石灰10 份,水2530 份,食盐13份,粘着剂(如粘土、面粉等)2 份,石硫合剂1 份。配制时先用水溶解生石灰,滤去残渣,倒入食盐水,最后加入粘着剂等充分搅拌。涂液应以涂刷时不流失、干后不翘、不脱落为宜。6.6病虫害防治按照 DB14/T 117-2004 的规定执行。ADB14/T 83420135附录A(资料性附录)山西省适宜栽培核桃品种A.1早实核桃品种A.1.1中林1号来源及分布:中国林科院奚声珂等用山西汾阳串子(晚实)作母本,用祁县涧9-7-3(早实)作父本杂交育成。七五
9、期间参加全国早实核桃品种区试,1989年通过林业部鉴定。现在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北等地栽培。果实经济性状:坚果中等大,圆形,平均单果重10.5 g,最大13.1 g,三径平均3.4 cm,壳面较光滑,壳厚1.1 mm,缝合线微凸,结合紧密,可取整仁,出仁率57.4%,仁色浅,风味香。生长和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树姿较开张,分枝角65左右,树冠自然圆头形。侧芽形成混合芽率为90%以上。叶质厚,深绿色,光合能力较强。雌花序着生2 朵雌花,座果率50%60%,多双果。属雌先型,中熟品种。丰产,品质优良。物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旬萌芽,4月下旬为雌花盛期,5月初为雄花盛期。9月上旬果实成熟,1
10、0月下旬落叶。抗逆性:较抗寒、耐旱,抗病性差。水肥不足时易落果,花期遇雨易感褐斑病。在山西的适栽范围:运城、临汾、晋城年均温在10 以上,年降雨量600 mm 以上,海拔400 m1 200 m的地区,有无灌溉条件均可栽植;长治、晋中、阳泉市及吕梁、太原市低山丘陵区,年均温在8 10,降雨量500 mm以上,海拔600 m1 000 m 的地区,有无灌溉条件均可栽植;晋中、吕梁海拔较高地区及太原以北部分适栽区,年均温在7.5 9.5,降雨量450 mm以上,海拔800 m1 200m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授粉品种为鲁光或扎343。A.1.2辽宁1号来源及分布: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刘万生等用新
11、疆纸皮作母本,用河北昌黎大薄皮作父本杂交育成。七五期间参加全国早实核桃品种区试,1989年通过林业部鉴定。已在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山东、湖北等地大面积栽培。果实经济性状:坚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1.1 g,最大13.7 g,三径平均3.3 cm,壳面较光滑美观,壳厚1.2 mm,缝合线紧,可取整仁,出仁率55.4%,仁色浅,风味香。生长和结果习性:植株生长中庸,树姿开张,分枝角70左右,树冠呈半圆形。8年生树高4.8 m,干径粗14.9 cm,冠幅直径4.3 m,分枝462 个,最多达710 个。侧芽形成混合芽率达90%以上。1 年生枝常呈灰褐色,粗壮,节间短。果枝短,属短枝型
12、。芽肥大饱满,呈阔三角形或圆形,有时有芽座。每雌花序着生23 朵雌花,座果率60%以上,多双果或3 果。属雄先型。可矮化密植栽培。物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旬萌芽,4月中下旬雄花盛期,5月初雌花盛期,属于雄先型。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底落叶。抗逆性:较抗寒、耐旱、抗病。在山西的适栽范围:运城、临汾、晋城年均温在10 以上,年降雨量600 mm 以上,海拔400 m1 200 m的地区,有无灌溉条件均可栽植;晋中、吕梁年均温在7.5 9.5,降雨量450 mm 以上,海拔600 m1 200 m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长治、阳泉市及太原市低山丘陵区,年均温在810,降雨量500 mm 以上,海
13、拔600m1 000m 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太原以北部分适栽区,年均温DB14/T 83420136在7.5 9.5,降雨量450 mm 以上,海拔800 m1 200 m 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授粉品种为中林1号。A.1.3鲁光来源及分布:山东省果树所王钧毅等采用卡卡孜(晚实)作母本,用上宋6号(早实)作父本杂交育成。七五期间参加全国早实核桃品种区试,1989年通过林业部鉴定。主要栽培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果实经济性状:坚果卵圆形,平均单果重12.0 g,最大15.3 g,三径平均3.8 cm,壳面光滑美观,壳厚1.1 mm,缝合线较紧,可取整仁,出仁率56.9%,仁
14、色浅,风味香。生长和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健壮,树姿较开张,分枝角65左右,树冠圆头形,分枝力较强,侧芽混合芽比率为80.8%。1年生枝呈绿褐色,节间较长。混合芽圆形,有芽座。复叶长43.2 cm,复叶柄较粗,小叶数多为59 片,叶片较厚。嫁接后2年即开始形成混合芽,34 年后出现较多。每雌花序多着生雌花2 朵,座果率65%左右。属雄先型,中熟品种。丰产,品质优良,适宜在肥水条件好的地方集约化栽培。物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旬萌芽,5月上旬雌雄花盛期,雄花较雌花早开放23 d,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底落叶。抗逆性:较抗寒,耐旱性差,抗病力弱。对肥水条件要求严格,粗放管理易衰老枯死。在山西的适栽范围
15、:运城、临汾、晋城年均温在10 以上,年降雨量600 mm 以上,海拔400 m1 200 m 的地区,有无灌溉条件均可栽植;长治、晋中、阳泉市及吕梁、太原市低山丘陵区,年均温在8 10,降雨量500 mm 以上,海拔600 m1 000 m 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授粉品种为中林1号。A.1.4香玲来源及分布: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钧毅等采用早实品种阿9作母本,早实品种上宋5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七五期间参加全国早实核桃品种区试,1989年通过林业部鉴定。主要栽培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果实经济性状:坚果卵圆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0.6 g,最大13.2 g,三径平均3.4 cm,壳
16、面光滑美观,壳厚1.0 mm,缝合线较松,可取整仁,出仁率57.6%,仁色浅,风味香。生长和结果习性:植株生长中庸,树姿开张,分枝角70左右,树冠半圆形。分枝力较强,侧生混合芽比率81.7%。1年生枝呈黄绿色,节间短。混合芽近圆球形。小叶多为57 片,叶片较小,绿色,叶片薄。嫁接后2 年开始形成混合花芽,雄花34 年后出现。每雌花序着生2 朵雌花,座果率60%左右,双果较多。属雄先型,中熟品种。物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旬萌芽,4月下旬雄花盛期,5月上旬雌花盛期,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底落叶。抗逆性:较抗寒,耐旱、抗病性较差。对肥水条件要求严格,干旱、管理粗放时,结果寿命变短。在山西的适栽范围
17、:运城、临汾、晋城年均温在10 以上,年降雨量600 mm 以上,海拔400 m1 200 m 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长治、晋中、阳泉市及吕梁、太原市低山丘陵区,年均温在8 10,降雨量500 mm 以上,海拔600 m1 000 m 的地区,有灌溉条件可栽植。授粉品种为中林1号。A.2晚实核桃品种A.2.1晋龙1号DB14/T 83420137来源及分布:山西省林科所1978年选自汾阳县南偏城村当地晚实核桃类群,1985年开始无性系测定,1990年通过省科委鉴定,定名为晋龙1号。1991年列入全国推广品种。主要栽培于山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西等省。果实经济性状:坚果较大,平均单果重14
18、.9 g,最大16.7 g,三径平均3.68 cm,果形端正,壳面光滑,颜色较浅,壳厚1.1 mm,缝合线窄而平,结合紧密,易取整仁,出仁率61.3%,平均单仁重9.1 g,最大10.7 g,仁色浅,风味香。生长与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树姿开张,分枝角6070,树冠圆头形。叶片大而厚,深绿色,属雄先型,中熟品种。六年生树,树高3.8 m,冠径3.03.0 m,分枝力6.9 个,新梢平均长22.2 cm,粗0.9 cm,结果株率58.8%,株均座果14 个,单株最高座果46 个。每雌花序多着生2 朵雌花,座果率65%左右,多双果。属雄先型。该品种是我国第一个晚实型优良新品种,适宜我国北方丘陵山
19、区发展。物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旬萌芽,5月上中旬雌花盛期,雄花比雌花早开放1015 d,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抗逆性:抗寒、耐旱、抗病性强,幼树在海拔1 000 m 以上的晋中以北地区有抽梢现象,四年生以上发育正常。在山西的适栽范围:晋中、吕梁海拔较高地区及太原以北部分适栽区,年均温在7.5 9.5,降雨量450 mm 以上,海拔800 m1 200 m 的地区,无灌溉条件可选择栽植。授粉品种为扎343。A.2.2晋龙2号来源及分布:山西省林科所1978年选自汾阳县南偏城村当地晚实核桃(实生)类群,1985年开始无性系测定,1990年定名为晋龙1号,目前主要栽培于山西、山东、北
20、京等地。果实经济性状:坚果较大,平均单果重15.9 g,最大18.1 g,三径平均3.8 cm,圆形,缝合线紧、平、窄,壳面光滑美观,壳厚1.2 mm,可取整仁,出仁率56.7%,平均单仁重9.0%,仁色中,饱满,风味香甜。生长与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树姿开张,分枝角70左右,树冠半圆形。叶片中大,深绿色。七年生树树高3.9 m,冠径4.5 m4.5 m,分枝力2.4 个,新梢平均长48.1 cm,粗1.2 cm,果枝率12.6%,果枝均座果1.5 个,株均座果29 个,单株最高座果60 个。雌花序多着生23 朵雌花,座果率65%,属雄先型,中熟品种。品质优良,可在华北、西北丘陵山区栽培。物
21、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中旬萌芽,5月初雄花盛开,5月中旬雌花盛开,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抗逆性:抗寒、抗晚霜、耐旱、抗病性强。1988年阴雨天长,未发生病害,栽培条件好,连续结果能力强。在山西的适栽范围:晋中、吕梁海拔较高地区及太原以北部分适栽区,年均温在7.5 9.5,降雨量450 mm 以上,海拔800 m1 200 m 的地区,无灌溉条件可选择栽植。授粉品种为扎343。A.2.3礼品2号来源与分布:刘万生等于1977年从辽宁经济林研究所的实生核桃园(母树为新疆晚实纸皮核桃)中选出。1989年定名。曾用代号11004、77104。已在辽宁、河北、北京、山西、河南等地栽培。果实
22、经济性状:坚果大,长圆形,果基圆,顶部圆微尖。纵径4.1 cm,横径3.6 cm,侧径3.7 cm,坚果重13.5 g。壳面光滑,色浅。缝合线窄而平,结合较紧密,但指捏即开。壳厚0.7 mm。内褶壁与横隔膜退化,极易取整仁。核仁充实饱满,色浅,核仁重9.1 g,出仁率67.4%。风味佳。丰产,15 年生母树年产坚果14.6 kg;10 年生嫁接树株产5.4 kg。生长与结果习性:树势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力较强。结果母枝顶部抽生24 个结果枝。16 年生母树高6.2 m,干径24.0 cm,树冠直径7.0 m。1 年生枝条绿褐色,果枝平均长8 cm15 cm,中短枝DB14/T 8342013
23、8型。有时因坐果较多,枝条有下垂现象。混合芽圆形或阔三角形,无芽座。高接后3 年结果。每雌花序着生2 朵雌花,少有3 朵;座果率70%以上,多单果,偶双果。属雌先型。丰产抗病,适宜在我国北方核桃栽培区发展。物候期:晋中汾阳市4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雌花盛期,4月下旬雄花散粉,8月底果实成熟,10月中旬落叶。抗逆性:较抗寒、抗病。在山西的适栽范围:运城、临汾、晋城年均温在10 以上,年降雨量600 mm 以上,海拔400 m1 200 m 的地区,有无灌溉条件均可选择栽植;长治、晋中、阳泉市、吕梁及太原市低山丘陵区,年均温在8 10,降雨量500 mm 以上,海拔600 m1 000 m 的地区,
24、有无灌溉条件均可选择栽植。授粉品种为辽宁1号或扎343。DB14/T 83420139AB附录B(规范性附录)核桃改接换优方法B.1枝接B.1.1接穗采集与保存枝接接穗要求生长健壮、发育充实、髓心较小、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可在元旦前后或萌芽前10 d时采集,采后剪口封蜡,薄膜包裹,贮存于0 5 的地窖或冷库中。B.1.2枝接时间从芽萌发至新梢10 cm20 cm 时均可进行。B.1.3枝接树处理嫁接前一周,根据原树形结构,正确选择主枝、侧枝等骨干枝。对所选骨干枝,在其光滑处进行截干。截面直径、骨干枝截留长度分别控制在4 cm10 cm 和20 cm30 cm 之间。B.1.4放水枝接前,在主干
25、或主枝基部锯3 个相互交错的锯口,深达木质部,让伤流从伤口中流出来,以减少伤流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B.1.5削接穗选取充实不失水的硬枝接穗。剪成12 cm20 cm 长的段,要求其上保留23 个饱满芽。切削接穗时开刀的位置在基部芽背面下方1 cm 左右处,削成6 cm8 cm 长的马耳形切面,削后注意保湿。B.1.6削砧木用刀将改接断面削平,在砧木切口下削去粗老树皮及部分韧皮部,要求所留韧皮厚度1.0 mm2.0 mm,上部插口处薄些,下部稍厚些,削面略长于接穗削面。然后再在砧木的断面部位削一个宽3 cm4 cm长的月牙形的刀口,并在月牙形的刀口中间挑开两侧的韧皮。B.1.7插接穗将削好的接穗
26、皮层轻轻揭离木质部,将接穗的木质部插入砧木,使接穗表皮正好盖在砧木的韧皮层上。接穗插入后以感觉紧实为好。砧木截面较粗时,可采用多头嫁接;砧木截面较细时,宜采用单头嫁接。B.1.8绑扎用塑料绳将接穗插入部分绑紧。B.1.9保湿处理DB14/T 834201310用地膜将嫁接部位及接穗包裹严实,再用报纸卷筒套扎在接口上,纸筒高出接穗2 cm4 cm,纸筒下部用塑料绳绑牢,然后再用透明保鲜袋自上而下套在纸筒外,用塑料绳将基部扎牢。B.1.10放风接后20 d 后接穗开始萌发,当新梢长到袋顶部时,可将袋顶部打开一小口,让嫩梢顶端自然伸出,放风口由小到大,分23 次打开。当新梢伸出袋后,可将袋全打开。B
27、.2芽接B.2.1芽接树处理春季萌芽前,根据树体结构,确定树形,并锯掉主枝或侧枝,锯口距主枝或侧枝分枝处5 cm10 cm,新梢萌出后每锯口留12 个方位好的新梢,其余疏除。直径为1 cm3 cm 的枝,直接芽接。B.2.2接穗采集与贮存芽接接穗应采集无病虫害、刚木质化的当年新梢。采下后立即剪去复叶,保留0.5 cm 左右的叶柄。一般随采随用,若需保存,应存放于5 左右的地窖或冷库中,并用湿麻袋包好,最好在3 d 之内用完。B.2.3芽接时间5月中旬6月下旬。B.2.4嫁接部位在新梢基部侧方光滑处。B.2.5嫁接方法采用方块芽接法,分以下步骤:a)第一次剪砧木:在嫁接部位以上留23 片复叶剪砧木。b)取芽片:接穗去除叶柄后用芽接刀先在距芽1.0 cm 的上下方各横割一切,深达木质部,再在芽两侧距芽0.5cm 处各纵割一刀,也深达木质部。取下芽片。注意不要挫伤接芽生长点。c)割砧木:选择与接穗等粗的砧木,在砧木适当位置选一光滑面,割与接芽片大小相当的割口。d)贴接芽片并绑缚:把接芽迅速贴在砧木割口上,之后用薄膜绑缚。e)第二次剪砧木:接芽萌出后,在接芽上方1.5 cm 左右处剪去砧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