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3 T 5844-2023 点蜂缘蝽大豆田调查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1092       资源大小:596.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3 T 5844-2023 点蜂缘蝽大豆田调查技术规程.pdf

    1、 ICS 67 CCS B 23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8442023 点蜂缘蝽大豆田调查技术规程 2023-10-25 发布2023-11-25 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13/T 5844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栗梅芳、李令蕊、郭江龙、范婧芳、安静杰、周霄、王伟、王逸涵、高峰、崔彦、张星璨、党志红、李晚霞、师素英、张晓娜、张颖、郭立勇、靳昌霖。DB 13

    2、/T 58442023 1 点蜂缘蝽大豆田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Fabricius)大豆田调查的术语和定义、田间调查、调查类型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点蜂缘蝽大豆田的调查,其他豆科作物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引用的规范性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拍打法 用拍打方式调查点蜂缘蝽若虫的一种方法。4 田间调查 调查工具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芯、桶型诱捕器、竹竿、铁丝、搪瓷盘、记录表、记录笔等。调查方法 4.2.1 目测法 调查地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目测成虫数量并记入表A.1。4.2.2 拍

    3、打法 调查地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用拍打法调查若虫数量,将搪瓷盘放于植株下方,用手拍打确保植株上的若虫全部掉落,统计落在搪瓷盘内若虫数量并记入表 A.1。4.2.3 聚集信息素诱捕法 选用点蜂缘蝽专用桶型诱捕器,每亩三角形放置3个,悬挂高于大豆植株20 cm处,诱捕器间距15 m。每周调查1次诱捕器内成虫数量记入表 A.2。清理诱捕器内虫体,定期更换诱芯。5 调查类型 越冬虫量调查5.1.1 调查时间 3月下旬开始,日平均气温15 以上调查1次。5.1.2 调查地点 选择上年度点蜂缘蝽发生较重的3个地块,调查大豆前茬作物或周边杂草。5.1.3 调查方法 聚集信息素诱捕法(见4.2.3)

    4、。定点调查 DB 13/T 58442023 2 5.2.1 调查时间大豆初花期到成熟期,每周调查1次。5.2.2 调查地点 选择春播、夏播等不同播期的大豆田,每种类型调查3个以上有代表性的地块。5.2.3 调查方法 5.2.3.1 目测法(见 4.2.1)。5.2.3.2 拍打法(见 4.2.2)。5.2.3.3 聚集信息素诱捕法(见 4.2.3)。大田普查 5.3.1 调查时间 从大豆初花期到成熟期,每两周调查1次。5.3.2 调查地点 选择春播、夏播等不同播期的大豆田,每种类型调查10个地块。5.3.3 调查方法 5.3.3.1 目测法(见 4.2.1)。5.3.3.2 拍打法(见 4.

    5、2.2)。DB 13/T 58442023 3 A A 附录A (规范性)点蜂缘蝽记载表 表 A.1 点蜂缘蝽目测(拍打)法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 类型田 大豆生育期 成、若虫数量(头/百株)备注 成虫 若虫 表 A.2 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集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 类型田 大豆生育期 成虫数量(头/套)备注 DB 13/T 58442023 4 B B 附录B (资料性)点蜂缘蝽生物学特性 B.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 mm17 mm、宽3.6 mm4.5 mm,体色黄褐至黑褐色,头呈三角形,腹部侧接缘稍外露,黄黑相间,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后足腿节粗大,有黄斑,腹面具4个较长的

    6、刺和几个小齿;卵长约1.3 mm、宽约1 mm,半椭圆形,附着面呈弧状;若虫共5龄,14龄体似蚂蚁,5龄体似成虫仅翅较短。卵 若虫 成虫 B.2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成虫善于飞翔,动作迅速,早、晚温度低时稍迟钝。卵多散产于叶背、嫩茎和叶柄上。若虫极活跃,孵化后先群集,后分散为害。成虫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春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作物上产卵,若虫取食作物茎叶和豆荚的汁液。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开始出现,在豇豆、菜豆等作物上产卵为害。第二代成虫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中旬盛发,此时大量飞往夏大豆田为害。第三代成虫8月中旬至11月中旬羽化,10月下旬以后陆续蛰伏越冬。B.3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嫩梢及果实汁液,引起刺吸点以上叶脉变黑,叶肉组织颜色变暗枯死,易形成畸形果。在大豆开花结实时,成、若虫往往群集为害,造成大豆的蕾、花凋落,生育期延长,果荚形成瘪粒、瘪荚,严重时全株瘪荚,颗粒无收。


    注意事项

    本文(DB13 T 5844-2023 点蜂缘蝽大豆田调查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