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CCS B 16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6132022 设施蔬菜甲虫类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 2022-07-11 发布2022-08-11 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13/T 5613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衡水市农业环境与农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饶阳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健、曹伟平、丰硕、程佳旭、刘莉、束长龙
2、、段培姿、郭珠、高爱丹。DB 13/T 56132022 1 设施蔬菜甲虫类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蔬菜甲虫类害虫绿色防治的虫情调查、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设施蔬菜甲虫类害虫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虫情调查 根据设施蔬菜甲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进行调查。以甲虫成虫数量
3、作为防治指标,苗期每百株大于20头时开始防治,生长期每百株大于50头时开始防治。常见甲虫类害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参见附录A。5 防治 农业防治 5.1.1 清洁田园 及时清理前茬作物残体,清除的残株、落叶应集中烧毁、深埋或沤肥,深翻整地。夏季可采用高温闷棚,清除土壤中甲虫类害虫的幼虫、蛹等。5.1.2 水肥管理 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施用优质有机肥,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5.1.3 合理安排茬口 实行间作套种,十字花科蔬菜可与葱、蒜、菠菜、生菜等进行轮作、间作或套种。生物防治 采用苏云金芽胞杆菌、绿僵菌、鱼藤酮、苦皮藤素等生物药剂进行精准喷雾防治,具体药剂种类、施药方式及注意事
4、项见表1,其他药剂按照GB/T 8321的规定执行。表 1 生物药剂种类、施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药剂名称 亩用药量(制剂量)施用方法 防治对象及作物 注意事项 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 G033A 可湿性粉剂 150 g200 g 喷雾防治 萝卜黄条跳甲 按照各药剂标签指导施用。80 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可分散油悬浮剂 60 mL90 mL 甘蓝黄条跳甲 DB 13/T 56132022 2 表 1 生物药剂种类、施用方式及注意事项(续)药剂名称 亩用药量(制剂量)施用方法 防治对象及作物 注意事项 0.3%苦皮藤素水乳剂 100 mL120 mL 甘蓝黄条跳甲 5%
5、鱼藤酮可溶液剂 150 mL200 mL 油菜黄条跳甲 物理防治 5.3.1 色板诱杀 采用黄色粘虫板或白色粘虫板(40 cm25 cm)诱杀成虫,每亩地均匀放置3040块,悬挂适宜高度在作物上方20 cm30 cm。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宜使用含有性信息素的粘虫板诱杀。5.3.2 防虫网隔离 棚室通风口处设置4060目防虫网,阻止、隔离甲虫成虫侵入和蔓延。5.3.3 覆盖地膜 播种时,棚室地面覆盖黑色地膜,以减少幼虫入土化蛹。5.3.4 杀虫灯诱杀 夜间采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个棚室设置1盏即可。化学防治 5.4.1 药剂选择 化学药剂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见表2,其他药剂按照GB/T 8
6、321的规定执行。表 2 化学药剂种类、施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类型 药剂名称 用药量(制剂量)施用方法 防治对象及作物 注意事项 烟碱类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每亩 10 g15 g 喷雾防治 油菜黄条跳甲 按照各药剂标签指导施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400 g/100 kg 种子1200 g/100 kg 种子 种子包衣 油菜黄条跳甲 40%噻虫嗪种子悬浮种衣剂 280 mL/100 kg 种子350 mL/100 kg 种子 油菜黄条跳甲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800 mL/100 kg 种子1600 mL/100 kg 种子 油菜黄条跳甲 0.5%噻虫嗪颗粒剂 每亩
7、 5000 g6000 g 拌毒土沟施 甘蓝黄条跳甲 按照各药剂标签指导施用。双酰胺类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每亩 24 mL28 mL 喷雾防治 小白菜黄条跳甲 氯化烟 碱类 5%啶虫脒乳油 每亩 60 mL120 mL 喷雾防治 萝卜黄条跳甲 5.4.2 毒土防治 定植后,将0.5%噻虫嗪颗粒剂50006000克/亩与细砂混匀后,在秧苗周围开沟均匀撒施、覆土,可适当浇水,毒杀土壤中的虫卵、蛹。DB 13/T 56132022 3 5.4.3 围歼法防治 采用先从田块四周喷药堵截,然后逐步喷施到中间的围歼法进行防治。DB 13/T 56132022 4 A A 附录A (规范性)几
8、种常见甲虫类害虫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 A.1 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pp)分类上属鞘翅目、叶甲科,包括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直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ta)、黄狭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la)和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4 种。以黄曲条跳甲最为常见。A.1.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2毫米,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鞘翅中央有一黄色纵条,两端大,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善跳。黄曲条跳甲鞘翅上的黄色纵斑似“哑铃”状,中部窄而弯曲(凹曲较深);黄直条
9、跳甲的黄色纵斑较窄而直,中部不呈凹曲;黄狭条跳甲的黄色纵斑亦窄而直,中部宽度仅为翅宽的1/3;黄宽条跳甲的黄色纵斑宽大,其最窄处亦超过翅宽过半,中部无弓形弯曲。卵 长约0.3毫米,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乳白色。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长圆筒形,尾部稍细,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的肉瘤。蛹 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A.1.2 生活习性 湿度 湿度对黄曲条跳甲的发生数量关系最大,特别是产卵期和卵期。成虫产卵喜潮湿土壤,含水量低的极少产卵。相对湿度低于90%时,卵孵化极少。春秋季雨水偏多,有利于发生。温度 黄
10、曲条跳甲的适温范围21 30,低于20 或高于30,成虫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因而发生较轻。食料 黄曲条跳甲属寡足食性害虫,偏嗜十字花科蔬菜,亦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区,终年食料不断,有利于大量繁殖,受害就重;若与其他蔬菜轮作,发生为害轻。A.1.3 为害症状 成虫和幼虫两个虫态均可为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萝卜被害,呈许多黑斑,最后整个变黑腐烂;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可传播软腐病。A.2 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
11、gi)A.2.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75.2毫米,宽2.5毫米,长椭圆形,蓝黑色,略有金属光泽;小盾片三角形;鞘翅背面密布不规则的大刻点;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形成隆起的“肩部”,后翅发达,能飞翔。卵 长椭圆形,1.50.6毫米,鲜黄色,表面光滑。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7.5毫米,头部黑色有光泽,体灰黑色稍带黄色,各节有大小不等的肉瘤,以气门下线及基线上的肉瘤最明显;肛上板坚硬。蛹 长约6.5毫米,略呈半球形,黄褐色。腹部各节两侧各有1丛黑色短小的刚毛;腹部末端有1对叉状突起,叉端紫灰色。A.2.2 生活习性 以成虫在5厘米表土层越冬,少数在枯叶、土缝、石块下越冬。卵多产在根际附近土缝内、
12、土块上或心叶里。成虫、幼虫都有假死习性,受惊即缩足落地。春季发生的成虫,当夏初气温达 26.3 DB 13/T 56132022 5 以上,即潜入土中或草丛阴凉处越夏,夏眠期达3个月左右,至89月气温降到27左右,又陆续出土为害。卵发育历期36天;幼虫期约20天,共4龄;蛹期约11天。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为害高峰。A.2.3 为害症状 成、幼虫喜食菜叶,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成网状,只剩叶脉。成虫常群聚为害。苗期发生较重时,可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A.3 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A.3.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84毫米,卵圆形,蓝黑色,有绿色金属光泽
13、。头小,深嵌入前胸,刻点深密。触角向后伸展达鞘翅基部,端部5节明显加粗,基部2节的顶端带棕色。前胸背板短,宽为长的2倍以上。鞘翅刻点排列规则,每翅8行半,肩瘤外侧还有一行相当稀疏的刻点。卵 长椭圆形,一端较钝,初产时鲜黄色,后变暗黄色,大小(1.21.8)(0.450.55)毫米。幼虫 初孵时淡黄色,后变暗褐色。老熟幼虫长约7毫米,头部黑色,腹部灰褐色,各节有大型黑色肉瘤8个,排成一横列,肉瘤上有数条黑色刚毛。蛹 体长3.43.8毫米,近半球形,淡黄色;前胸背板中央无纵沟,腹末不分叉。A.3.2 生活习性 以成虫在枯叶下或根隙越冬,2月底3月初成虫开始活动,3月中旬产卵,3月底孵化,4月份成虫
14、和幼虫混合为害最烈,下旬化蛹及羽化。5月中旬气温渐高,成虫蛰伏越夏。8月下旬又开始活动,9月上旬产卵,911月盛发,各虫态均有,12月中下旬成虫越冬。成虫 成虫寿命长,平均约2年。成虫具假死性,受惊后假死落地,其后翅退化,无飞翔能力。略有群集性,日夜均可取食,常与大猿叶甲混合发生。卵 卵散产于叶基部,以叶柄上最多,产前咬孔,一孔一卵,横置其中。卵期约7天。幼虫 幼虫喜在心叶取食,昼夜活动,以晚上为甚。具假死性,受惊后即缩足落地。老熟幼虫入土3厘米左右筑土室化蛹。蛹 蛹期711天。A.3.3 为害症状 成、幼虫喜食菜叶,咬食叶片成缺坑或孔洞,严重的成网状,只剩叶脉。成虫常群聚为害。苗期发生较重时
15、,可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A.4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A.4.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64.8毫米,宽22.5毫米,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2/3;复眼大,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三角形;鞘翅被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面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有些个体黑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端部具1长刺;腹端外露。卵 椭圆形,长0.6毫米,初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幼虫 体长56毫米,白色至黄白色,随着龄
16、期的增长,颜色逐渐变深,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蛹 长2.83.5毫米,宽2毫米,白色,表面具刚毛,为离蛹。A.4.2 生活习性 成虫 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成虫飞翔力弱,气温高于15成虫活跃。DB 13/T 56132022 6 幼虫 幼虫共3龄,幼虫期30天左右,在38厘米土中活动或取食作物及杂草根部 A.4.3 为害症状 成虫取食叶肉,残留网状叶脉或将叶片吃成孔洞,成虫还咬食谷子、高粱的花药,玉米的花丝以及刚灌浆的嫩粒。幼虫啃食根部。A.5 葱黄寡毛跳甲(Luperomorpha suturalis)A.5.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34.2
17、毫米,宽1.5毫米,长圆形,体色变异大,多为棕红色。头黑色,中、后胸腹面棕黑色。头和背面均具皮革状皱纹;额瘤斜成近三角形。触角基3节棕色,其余棕黑色;鞘翅四周黑色。雄虫触角特长且粗状,伸展至鞘翅末端;2、3节细小,第4节、末节稍长,余各节近等长,有的末端数节均呈扁形。前胸背板布有小刻点,中部两侧各具1浅凹陷,两侧边缘直形。鞘翅四周黑色,两边平行,表面有较大深点刻,近内缘更明显。雄虫前足第1跗节膨大,呈卵状。卵 椭圆形,表面粗糙,长 0.55 mm0.69 mm、宽 0.36 mm0.45 mm。初产时呈乳白色,后逐渐变成浅黄色。幼虫 体长约1毫米,黄白色,略横扁,稍弯。头黄褐色,前口式,头上具
18、黑色弧形斑。胸部3节,腹部8节,中胸、腹部各节侧生环状气门1对,腹部各节腹面有突起1对。蛹白色。蛹 蛹长 3.5 mm4.5 mm,裸蛹,浅黄色。A.5.2 生活习性 以幼虫在根部周围土壤中10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上旬移至510厘米处为害,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始见,幼虫龄期不整齐,春季虫量大,5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一直延续不断。卵历期13.9天,蛹历期约14天,成虫寿命30多天,一般降雨或浇水23天后成虫大量羽化出土,卵多产在土下根际处,产卵期约1个月,每雌产卵175粒。A.5.3 为害症状 成虫和幼虫都为害。成虫取食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可见分散点状黑色粪便污染叶面。幼虫分散或集中在地下植株根围,啃食须根或鳞茎,引起腐烂或致地上部叶片生长不良、枯黄或凋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