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120.20 CCS A 00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615.32023 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规范 第 3 部分:有限空间作业 2023-07-28 发布2023-08-28 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13/T 5615.3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工作原则.1 5 策划.2 6 准备.2 7 实施.4 8 评估总结.5 9 持续改进.7 参考文献.9 DB 13/T 5615.3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
2、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13/T 5615 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规范的第3部分。DB13/T 561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2部分:危险化学品行业;第3部分:有限空间作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福道安全防范风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福来、张贵苗、王振国、李顺新、宁建立、李泽天、米健、朱令起、柳晓莉、赵占波、郭永久、李童超、张志业。DB 13/T 5615.32023 1 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规范 第 3 部分:有限空
3、间作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策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持续改进规范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冶金、危化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639、AQ/T 90
4、07和AQ/T 9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有限空间 limited space 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空间。3.2 有限空间作业 limited space operation 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3.3 检验性演练 inspection exercise 为检验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3.4 示范性演
5、练 demonstrative exercise 为检验和展示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按照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的具有较强指导宣教意义的规范性演练。3.5 研究性演练 research exercise 为探讨和解决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3.6 演练评估 exercise evaluation 围绕演练目标和要求,对参演人员表现、演练活动准备及其组织实施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4 工作原则 4.1 符合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演练。DB 13/T 5
6、615.32023 2 4.2 依据预案演练:结合有限空间作业面临的风险及事故特点,依据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4.3 注重能力提高:突出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准备能力组织开展演练。4.4 确保安全有序:在保证参演人员、设备设施及演练场所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演练。4.5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5 策划 5.1 演练需求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全面分析应急预案中所需的人员、装备和物资,以及需通过演练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演练目标,提出演练的主要需求。5.2 演练目标 明确演练目的基
7、础上,确定演练目标,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观测、可实现。5.3 演练类型 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按目的与作用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5.4 演练情景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开展演练前应确定事故情景,应基于演练需求和目标,综合考虑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动态辨识和相应的事故案例,确定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影响后果,设置演练情景。演练情景设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应紧密围绕演练目的、目标确定演练场景;应将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安全放在首位;应包含时间、地点、特征、波及范围、事故后果、变化趋势、期望行动等要素;应结合有限空间
8、作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事故案例,满足真实性、可能性;时间尺度应与演练真实情况时间尺度相一致;应明确气象条件;应明确应急装备与物资满足设置的演练情景需求;不应包含降低生产系统或设备实际性能,影响真实紧急事件检测和评估结果,减损真实应急事件响应能力的行动或场景。5.5 演练频次 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5.6 与综合应急预案衔接 针对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类型,应安排与综合应急预案衔接的演练科目。5.7 制订演练计划 应根据需求分析及任务安排,组织人员编制演练计划。6 准备 6.1 成立演练组织机构 6.1.1 演练通常应根据
9、演练内容、类型及规模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可下设策划与导调组、宣传教育组、保障组、评估组。根据演练规模大小,其组织机构可进行调整。6.1.2 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审定演练工作方案、演练工作经费、演练评估总结以及其他需要决定的重要事项。6.1.3 策划与导调组:负责梳理演练需求、目的、目标等,负责编制演练工作方案、脚本,保障方DB 13/T 5615.32023 3 案,负责演练活动筹备、事故场景布置,演练进程控制和参演人员调度以及与相关单位、工作组的联络和协调。6.1.4 宣传教育组:负责收集、整理演练信息,为演练宣传教育提供相关资料。6.1.5 保障组:负责演练
10、的物资装备、活动经费、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安全保卫及后勤服务保障。6.1.6 评估组:由本单位相关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审定演练保障方案,负责对演练准备,组织与实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评估;演练结束后,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及其他相关专业组提出评估意见、建议,并撰写演练评估报告。6.2 编制文件 6.2.1 工作方案 演练工作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目标及要求:应急演练方案中制定的演练目标应明确且具有针对性,所制定的该项演练目标应符合本单位实际,演练目标设置应从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能力角度考虑,做到简明、合理、具体、可量化和可实现,达到“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
11、标准,取得什么效果”的演练目的;事故情景:设计的演练情景应符合演练单位实际情况,包括情景概要、事件后果、背景信息、演化过程等要素,应充分考虑到演练现场及可能对周边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且有利于促进实现演练目标和提高参演人员应急能力;演练情景中的各事件之间的演化衔接关系要科学、合理,各事件应有确定的发生与持续时间;参与人员及范围:应包含但不限于该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活动所涉及的单位及人员;时间与地点:应确定演练活动拟定的具体地点、启动与结束时间,便于参与人员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主要任务及职责:现场各参演人员应分工合理、职责清晰,并确定各参演单位和角色在各场景中的期望行动以及期望行动之间的
12、衔接关系;筹备工作内容:应提前结合拟定的事故情景及地点,组织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活动,针对该有限作业风险制定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充分做到演练活动的安全措施准备到位并满足安全保障条件要求,确保参演人员自身安全,使本次演练活动安全开展;主要工作步骤;应明确本次演练活动的主要工作步骤及注意要点,便于对预案通过演练进行评估、总结与改进;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应制定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安全健康与环境、设备与设施方面的潜在危害,为降低事故影响而制定有效的技术对策和措施;评估与总结:应制定演练评估表或评估要点明细表,从而研判该演练的信息沟通、人员应急能力、应急处置程序是否正确、规范,处置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13、6.2.2 脚本 示范性演练应编制演练脚本。编制脚本,一般采用表格形式,以时间为主线来编写,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图形法、排序法等。脚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模拟事故情景:以时间为主线,描述事故情景及演化过程;处置行动与执行人员:行动主体依据事故情景及演化做出预期应急响应;指令与对白、步骤及时间安排:指挥人员依据事故情景及演化做出指令,行动主体接受口令;视频背景与字幕:通过背景墙、条幅字幕或电子设备,展示事故情景演化过程;演练解说词:通过广播、喇叭扩音等方式通报演练背景、进程、行动实施、演练氛围等;其他:演练开始与结束阶段其他事项。6.2.3 评估方案 演练评估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演练
14、信息:演练目的和目标、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简介;DB 13/T 5615.32023 4 评估内容:演练准备、演练组织与实施、演练效果;评估标准:演练各环节应达到的目标评判标准;评估程序:演练评估工作主要步骤及任务分工;附件:所需要用到的相关表格。6.2.4 保障方案 演练保障方案应全面识别演练过程中的风险,在危险环境中实地演练时,为保障现场人员安全,应制定有效措施,并进行演练。演练保障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演练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及责任部门;演练意外情况中止条件与程序;演练安全设施与装备;现场平面布置与逃生路线;现场秩序维护。6.3 工作保障 根据演练工作需要,做好
15、演练的组织与实施需要相关保障条件。保障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人员保障:按照演练方案和有关要求,确定演练总指挥、策划导调、宣传、保障、评估、参演人员参加演练活动,必要时设置替补人员,并在开始演练前进行动员和培训;经费保障:根据演练方案对演练经费进行核算,明确经费承担单位,并合理使用;物资和器材保障:明确各参演单位所准备的演练物资和器材,至少包括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测爆等检测分析仪器、通风换气设备设施、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安全带、救生绳、相应的急救器材等;场地保障: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依据不同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特点,选择符合特定演练要求的场地;演练场地在满足演练
16、需求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影响企业和公众正常生产、生活;安全保障:充分考虑演练实施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必要的应急措施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通信保障:采用多种通信保障措施,保障演练通信信息畅通,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内进行演练时,选用的通讯器材应符合相应的防护要求;其他保障:提供其他保障措施。6.4 培训 根据演练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施救方法、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教育培训,确保演练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熟知演练方案中关于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掌握应急救援装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7 实施 7.1 现场检查 应确认演
17、练所需的设备、设施、工器具、技术资料以及参演人员到位。应对演练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保障方案可行,所有设备、设施完好,电力、通信系统正常。应注意有限空间的个体防护用具穿戴要求。7.2 演练简介 演练开始前,应对参演人员进行情况说明,简要介绍演练规则、场景、重要细节、安全保障的部署、注意事项等,明确各参演人员的演练任务和角色,并按照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演练准备工作。DB 13/T 5615.32023 5 7.3 启动 各项条件具备后,演练总指挥宣布开始演练,参演单位及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及演练工作方案实施演练活动。演练总指挥可根据演练现场情况,决定是否终止或继续演练活动。7.4
18、执行 7.4.1 桌面演练 在桌面演练过程中,演练执行人员按照演练工作方案发出信息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依据接收到的信息,回答问题或模拟推演的形式,完成应急处置活动。通常按照四个环节循环往复进行,直至演练结束。a)注入信息:执行人员通过多媒体文件、沙盘、消息单等多种形式向参演单位和人员展示事发、事中、事后等阶段情景,展现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发展情况。b)提出问题:在每个演练场景中,由执行人员在场景展现完毕后根据应急演练方案提出相关问题,或者在场景展现过程中自动呈现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任务,供参演人员根据角色和职责分工展开讨论。c)分析决策:根据执行人员提出的问题或所展现的应
19、急决策处置任务及场景信息,参演单位和人员分组开展思考讨论,形成处置决策意见。d)表达结果:各参演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按要求提交或口头阐述本组的分析决策结果,或者通过模拟操作与动作展示应急处置活动。7.4.2 实战演练 按照演练工作方案,开始演练,有序推进各个场景,开展现场点评,完成各项演练活动,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情况,宣布结束与意外终止演练。实战演练执行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策划与导调组对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b)策划与导调组按照演练工作方案或脚本发布控制信息,调度参演单位和人员完成各项应急演练任务;c)演练过程中,演练执行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演练中出现的
20、各种问题;d)参演人员根据导调信息和指令,依据应急演练工作方案规定流程,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并做出信息反馈;e)评估组观察演练实施及进展、参演人员表现等情况,及时记录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成绩评定并作好记录。7.5 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应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手段记录演练过程。7.6 中断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演练总指挥可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出现真实突发情况,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应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21、7.7 结束 按照演练工作方案或脚本,完成各项演练内容后,参演人员进行人数清点和讲评,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8 评估总结 8.1 评估 8.1.1 评估准备 DB 13/T 5615.32023 6 8.1.1.1 评估需求分析 制订评估方案前,应确定评估工作目的、内容和程序。8.1.1.2 评估资料收集 演练评估应从以下几方面收集资料:国家、地方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和要求;演练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应急预案和演练文件;演练单位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其他演练评估需要的资料。8.1.1.3 评估方式 演练评估主要是通
22、过对演练活动或参演人员的表现进行的观察、提问、听对方陈述、检查、比对、验证、实测而获取客观证据,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中好的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8.1.1.4 评估方案 应依据6.2.3的要求,编写评估方案。8.1.1.5 评估标准 评估组可依照 AQ/T 9009 附录 A、附录 B 编制评估规则,对演练的准备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8.1.1.6 培训评估人员 应对成员进行工作文件、评估方案、应急预案、参演场地、参演人员基本情况、演练设施、技术标准、职责分工、评估器材和材料、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8.1.1.7 准备评估材料、器材 应根据演练的需要,准备评估需要的评估
23、方案文本、评估表格、记录表、文具、通信设备、计时设备、摄像或录音设备、计算机等相关材料、器材。8.1.2 评估实施 8.1.2.1 评估人员就位 按照评估方案安排,评估人员应提前就位,做好演练评估准备工作,评估人员应佩戴袖章等明显标识物。8.1.2.2 观察记录和收集数据、信息和资料 演练开始后,评估人员应通过观察、记录和收集演练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料,观察演练实施及进展、参演人员表现等情况,及时记录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不影响演练进程的情况下,评估人员可进行现场提问并做好记录,评估人员在现场提问过程中,不应做出任何有可能引导或提示参演者的言行。8.1.2.3 演练评估 评估人员应根据演练现场
24、观察和记录,依据制定的评估表,逐项对演练目标进行评估,及时记录评估结果。8.1.3 评估总结 8.1.3.1 演练点评 DB 13/T 5615.32023 7 演练结束后,可选派演练组织人员、参演人员、评估人员、相关方人员等有关代表,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进行现场点评。8.1.3.2 参演人员自评 演练结束后,演练单位应组织各参演人员进行自评,总结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介绍演练收获及体会。评估人员应参加参演人员自评会并做好记录。8.1.3.3 评估组评估 参演人员自评结束后,评估组负责人应组织召开专题评估工作会议,综合评估意见。评估人员应根据演练情况和演练评估记录发表建议并交换意见,分
25、析相关信息资料,明确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等。8.1.3.4 编制评估报告 8.1.3.4.1 报告编写要求 演练现场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组应针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依据评估标准和相关文件资料对演练活动全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汇总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形成一致、公正客观的评估组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向所有参演人员公示。8.1.3.4.2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评估报告内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基本情况:演练的组织及承办单位、演练类型、演练模拟的事故名称、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过程的情景描述、主要应急行动等;评估过程: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情况
26、分析:依据演练评估表格的评估结果,从演练的准备及组织实施情况、参演人员表现等方面具体分析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演练目标的实现、演练成本效益分析等;评估结论:依据演练评估得分情况,结合演练目标、内容,得出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可分为优(无差错地完成了所有演练内容)、良(达到了预期的演练目标,差错较少)、中(存在明显缺陷,但没有影响实现预期的演练目标)、差(出现了重大错误,演练预期目标受到严重影响,演练被迫中止,造成应急行动延误或资源浪费)等;改进意见和建议:结合评估结论对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8.2 总结 8.2.1 撰写演练总结报告 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根据演练记录、演练
27、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演练书面总结报告。演练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演练基本概要;演练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应急管理工作建议。8.2.2 演练资料归档 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将演练工作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文字资料,以及记录演练实施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归档保存。9 持续改进 9.1 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资金,并应跟踪督查整改情况,直到问题解决为止。9.2 应根据演练评估报告中对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28、按程序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DB 13/T 5615.32023 8 9.3 应根据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提出的在组织和实施、演练目标实现、参演人员表现以及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和建议,对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持续改进。DB 13/T 5615.32023 9 参考文献 1 GBZ/T 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2 GB 6220-2009 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 3 GB/T 16556-2007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4 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5 GB 39800.1-202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 6 DB11/T 1583-201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实施与评估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