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40 CCS Z 01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1582023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评价指南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of banning disposable plastics in takeout industry and supermarket 2023-12-25 发布 2024-04-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11/T 2158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内容.1 5 评价指标.2 6 评价结果.3 附录A (资料性)餐饮外卖、商超
2、领域企业限塑情况表.4 附录B (规范性)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考核评价表.5 DB11/T 2158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包装技术协会、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塑料包装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北京超市供应企业协会、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北京爱企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景华、王圣典、安毅、于永淼、冯晶、周荫萍、穆林、徐莲娣、郭元、王萌萌、费英杰、董勤杨。DB1
3、1/T 21582023 1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本文件适用于餐饮外卖、商超企业的限塑评价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GB/T 16716.1 包装与环境 第1部分:通则 GB/T 18006.3 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GB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4、食品和化妆品 GB/T 38082 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可降解 degradation 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水等条件下,或者是在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可最终被分解为成分较简单的化合物及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生物死体的一种性质。注:简单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0)等。来源:GB/T 18006.3-2020,3.1 3.2 重复使用 reuse 同目的包装预期在其生命周期内被重复灌装或使用,必要时可使用市场上获取的补助物实现。注:支持包装重复使用但本身不可重复使用的物件(如标签或封
5、盖),视为包装的一部分。来源:GB/T 16716.3-2018,3.1 4 评价内容 4.1 绿色包装要求 4.1.1 包装的选择和使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4.1.2 包装符合相应类别产品的质量及卫生标准要求,外卖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符合 GB 23350 的规定。4.1.3 除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包装以外的一次性包装材料宜使用可降解材料。4.1.4 一次性塑料餐饮具降解性能宜符合 GB/T 18006.3 的要求,一次性塑料袋降解性能宜符合 GB/T DB11/T 21582023 2 38082 的要求。4.1.5 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包装宜使用单一材质,总厚度不低于 25
6、m。4.1.6 包装中溶剂残留量、特定化学物质宜符合 GB/T 10004 的要求。4.1.7 包装宜有材质、降解性能和可回收利用等特征的清晰标识。4.1.8 直接接触食品材料宜保持基材本色,不印刷。4.1.9 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印刷不宜超过 6 色,宜采用绿色印刷工艺,印刷使用油墨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不宜大于 5%(以重量计)。4.2 减量化要求 4.2.1 企业宜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4.2.2 企业宜采取措施鼓励客户自带包装。餐饮外卖企业不宜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4.2.3 企业宜提供多种可重复使用包装或可再生包装方案。4.2.4 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等
7、建立可重复使用包装物共享平台。4.2.5 鼓励企业通过积分反馈等机制引导消费者将失去功能的包装物返还至回收点。4.3 制度及运行 4.3.1 企业宜制定并实施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工作计划,规定量化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对限塑情况开展常态化自查。4.3.2 企业宜建立限塑管理制度,并提供经费保障。4.3.3 企业宜制定并实施限塑操作规范,明确不同类物品所用包装的使用要求。4.4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 4.4.1 企业宜依据限塑要求制定采购制度和技术要求,并传递给供应商。4.4.2 企业宜制定符合限塑要求的供应商名录,并进行持续评价。4.5 宣传培训 4.5.1 企业宜制定限塑宣传方案,并部署和开展限塑宣
8、传活动。4.5.2 企业宜制定实施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并针对一线人员开展限塑操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4.6 统计 4.6.1 企业宜制定实施限塑分类统计制度,明确统计范围、统计内容、责任部门、统计频率等。4.6.2 企业宜建立限塑工作台账,并做好包装采购量、使用量、包装材质、重复使用情况、回收情况等内部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4.6.3 企业宜每年填报限塑情况表,见附录 A。4.7 信息公开 企业宜通过网站、海报、企业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承诺年度限塑目标和措施,主动公开企业在限塑方面的进展和成效。5 评价指标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DB11/T 2158
9、2023 3 6 评价结果 综合评分60(含)分以上为领域限塑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综合评分80(含)90(不含)分可评为领域限塑先进单位,90(含)分以上可评为领域限塑领跑者。DB11/T 21582023 4 A A 附录A (资料性)餐饮外卖、商超领域企业限塑情况表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企业限塑情况表见表A.1。表A.1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企业限塑情况表(20_年度)单位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 单位性质 成立时间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主营业务 一、近三年塑料包装使用情况 塑料包装类别 20_年用量 20_年用量 20_年用量 二、年度塑料包装替代情况 原包装类别
10、替代后包装类别 替代数量及比例 替代效果 三、减、限塑措施及取得的成果(从绿色包装、减量使用、重复使用、回收及废弃、组织管理、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宣传培训、统计报告、信息公开等方面描述减、限塑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可另附报告说明)四、其他情况说明(可说明企业在减、限塑方面的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等)DB11/T 21582023 5 B 附录B (规范性)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考核评价表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考核评价表见表B.1。表 B.1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考核评价表 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评分要求 1绿色包装要求40 包装的选择和使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11、和政策要求。判断企业包装选择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如判断为否,可直接判定为领域限塑不合格。包装符合相应类别产品的质量及卫生标准要求,外卖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符合GB 23350的规定。判断企业包装的选择和使用是否符合相应质量及卫生标准要求,外卖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是否符合GB 23350规定。如判断为否,可直接判定为领域限塑不合格。除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包装以外的一次性包装材料宜使用可降解材料。一次性塑料餐饮具降解性能宜符合GB/T 18006.3的要求,一次性塑料袋降解性能宜符合GB/T 38082的要求。10 有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的材质说明,以及降解性能符合GB/T 18
12、006.3的检测报告;有一次性塑料袋的材质说明,以及降解性能符合GB/T 38082的检测报告,可得10分。使用但无检测报告不得分。不使用一次性包装可得10分。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包装宜使用单一材质,总厚度不低于25m。10 提供材质说明且使用单一材质,且总厚度不低于25m,得10分。否则不得分。不涉及此类可得10分。包装中溶剂残留量、特定化学物质宜符合GB/T 10004的要求。5 包装中溶剂残留量、特定化学物质有符合GB/T 10004的检测报告得5分。无检测报告不得分。包装宜有材质、降解性能和可回收利用等特征的清晰标识。5 包装外观有材质、降解性能和可回收利用等特征的清晰标识,提供包装外观
13、设计图样,有标识得5分。缺少标识不得分。直接接触食品材料宜保持基材本色,不印刷。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印刷不宜超过6色,宜采用绿色印刷工艺,印刷使用油墨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不宜大于5%(以重量计)。10 直接接触食品材料不印刷,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印刷不超过6色,采用绿色印刷工艺,提供绿色印刷证明材料,提供油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不大于5%(以重量计)的检测报告。以上均符合要求得10分,超过一半得5分,不足一半不得分。DB11/T 21582023 6 表B.1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考核评价表(续)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评分要求 2
14、减量化要求20 企业宜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5 采取措施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有措施及考评的,得5分;有措施无考评的,得2分;有措施无考评的不得分。企业宜采取措施鼓励客户自带包装。餐饮外卖企业不宜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5 餐饮外卖企业有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的措施并统计占比:1)不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比例超过50%(含),得5分;2)不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比例为10%(含)-50%,得3分;3)不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比例低于10%,不得分。商超企业有鼓励客户自带包装的措施并统计占比:1)建立并实际运行的,得5分;2)建立并未运行的,得3分;3)未建立的,不得分。企业宜提供多种
15、选择的可重复使用包装或可再生包装方案。4 企业提供给消费者多种选择的可重复使用包装或可再生包装方案,并提供可操作指引,得4分;有方案无操作指引得2分;无方案不得分。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可重复使用包装共享平台。3 企业之间、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可重复使用包装共享平台,建立并实际运行的,得3分;建立并未运行的,得1分;未建立的不得分。鼓励企业通过积分反馈等机制引导消费者将失去功能的包装物返还至回收点。3 鼓励企业通过积分反馈等机制引导消费者将失去功能的包装物返还回收点,建立并实际运行的,得3分;建立并未运行的,得1分;未建立的不得分。3制度及运行8 企业宜制定并实施一次性塑料包装
16、减量工作计划,规定量化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对限塑情况开展常态化自查。4 有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工作计划得1分,有计划且有量化考核指标得2分。无工作计划不得分。有限塑内部考核和奖惩机制得1分;有内部考核、奖惩机制且对限塑情况开展常态化自查、有自查记录的得2分。无内部考核和奖惩机制的不得分。企业宜建立限塑管理制度,并提供经费保障。2 建立有限塑管理制度,由管理者签发并提供经费保障得2分;否则不得分。企业宜制定并实施限塑操作规范,明确不同类物品所用包装的使用要求。2 有限塑操作规范,明确不同类物品所用包装的使用要求得1分;有操作规范、使用要求且有相应的使用记录的得2分。无操作规范和使用要求的不得分。D
17、B11/T 21582023 7 表B.1 餐饮外卖、商超领域限塑考核评价表(续)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评分要求 4采购和供应商管理8 企业宜依据限塑要求制定采购制度和技术要求,并传递给供应商。4 有符合要求的限塑采购制度和技术要求得2分;有采购制度、技术要求并将技术要求以采购合同、附加协议等方式传递给供应商的得4分。无采购制度和技术要求的不得分。企业宜制定符合限塑要求的供应商名录,并进行持续评价。4 有限塑供应商管理要求得2分;有供应商管理要求且筛选限塑合格供应商并进行持续评价的得4分。无供应商管理要求和名录的不得分。5宣传培训8 企业宜制定限塑宣传方案,并部
18、署和开展限塑宣传活动。4 有可行的限塑宣传方案得2分,有方案且已开展限塑宣传活动的得4分。无方案的不得分。企业宜制定实施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并针对一线人员开展限塑操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4 有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针对一线人员开展限塑操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有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得2分,有已开展的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得4分。无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未开展培训的不得分。6统计报告8 企业宜制定实施限塑分类统计制度,明确统计范围、统计内容、责任部门、统计频率等。3 有限塑分类统计制度,包括了统计范围、统计内容、责任部门、统计频率等得1.5分,有统计制度并有分类统计记录得3分。无统计制度的不得分
19、。企业宜建立限塑工作台账,并做好包装采购量、使用量、包装材质、重复使用情况、回收情况等内部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3 有限塑工作台账,包括了包装采购量、使用量、包装材质、重复使用情况、回收情况等内部数据汇总的得2分,有基于以上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得3分。无台账的不得分。企业宜每年填报限塑情况表,见附录A。2 按照附录A填报年度限塑情况表的,得2分。未填报的不得分。7信息公开8 企业宜通过网站、海报、企业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承诺年度限塑目标和措施。4 通过网站、海报、企业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承诺年度限塑目标和措施,按公布渠道2种及以下得2分,超过2种得4分。未公布的不得分。主动公开企业在限塑方面的进展和成效。4 通过网站、海报、企业公众号等方式主动公开企业在限塑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按公布渠道2种及以下得2分,超过2种得4分。未公布的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