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 6527 T 004-20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0218       资源大小:612.7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 6527 T 004-20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CCS B 16 博 尔 塔 拉 蒙 古 自 治 州 地 方 标 准 DB 6527/T 004 20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3-04-24 发布2023-05-24 实施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6527/T 004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博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爱梅、李少强、丁志梅、马婷、许秀、胡光莉、高静、杨玉珍、赵园园、田金平、李卫广、梁伟

    2、、格那玛加甫、赵斌、乌兰、古丽扎提叶尔肯、高谊、吐鲁达洪、韦薇、吾什肯努木尔别克、吐尔逊尤尼瓦斯。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博州农业农村局、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博州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 0909-2311090;传真:0909-2311652;邮编:833400。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电话 0909-2311874;传真:0909-2311874;邮编:833400。博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0909-2284055;传真 0909-2284306;邮编:833400。DB 6527/T 004 2023 1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博州玉米产区玉米螟测报和

    3、绿色防控技术的有关术语及定义、虫情测报调查的方法和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博州地区玉米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611-2017 玉米螟测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米螟 Corn borer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

    4、lis(Guen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害虫,以幼虫钻蛀玉米茎秆、雌雄穗等造成危害,是世界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3.2 卵块 Egg mass 玉米螟雌成虫产卵时,多粒卵产在一起成块状。3.3 性诱剂诱捕器 Sex pheromone trap 以人工合成的性诱剂为诱饵,制成的对玉米螟雄虫具有引诱作用的装置。包括自动监测型、三角粘板型、桶型和水盆型性诱剂诱捕器4种类型。3.4 诱集带 Lure collect tape 利用害虫的习性,种植小面积地块及成行作物,可诱集害虫,便于捕杀害虫。3.5 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

    5、ontrol 绿色防控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4 监测 DB 6527/T 004 2023 2 4.1 虫情监测 4.1.1 调查时间 冬前越冬基数调查,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越冬后存活率调查,3月中下旬-4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化蛹和羽化进度调查,从越冬幼虫存活率调查开始,直至越冬代幼虫全部化蛹、羽化结束;成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5月上旬-9月下旬;卵发生动态与数量调查,5月中下旬至8月底;幼虫发生动态与数量调查,6月初-9月初。4.1.2 越冬基

    6、数调查方法 在玉米生产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5个点,分别于秋季玉米采收后(温泉县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博乐市在11月上旬、精河县在11月中旬)调查冬前越冬基数,次年春季调查越冬后存活率,一般精河县在3月中旬、博乐市3月中下旬、温泉县在3月下旬-4月初进行人工剥杆调查,每点至少剖杆100杆,统计幼虫数量,分别计算越冬前和越冬后平均百杆幼虫数,掌握越冬前基数和越冬后存活率。结果记载表1,调查技术规范应符合NY/T1611规程。表1 玉米螟越冬基数调查表 单位:年度: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乡镇数(个)调 查总 秆数(秆)平 均 百秆 活 虫数(头/百秆)平均百秆活虫最高数值和年份(头,年)越 冬 幼

    7、虫 死 亡率(%)越 冬 幼 虫死 亡 率 比历 年 平 均值 增 减 比率(%)越冬幼虫死亡率比上年值增减 比 率(%)秸 秆 贮 存量 比 历 年平 均 值 增减比率(%)预计一代玉米螟发生程度 4.1.3 成蛾田间消长动态监测 4.1.3.1 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方法 在长势好的玉米田块附近,安装1台自动虫情测报灯(或普通黑光灯),要求其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并远离路灯和其他光源,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每年更换一次灯管。每隔七天检查检查统计每天灯下的玉米螟成虫雌、雄蛾数量,并注明当晚气象要素,结果记入表2,调查技术规范应符合NY/T1611的规定。表2:虫情测报灯监测

    8、玉米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 地点:作物种类:调查人:月 日 田块1 田块2 田块3 气 象要素 备注 雌虫 雄虫 合计 雌虫 雄虫 合计 雌虫 雄虫 合计 合计 DB 6527/T 004 2023 3 4.1.3.2 诱捕器设置方法 诱捕器应设在玉米田附近的杂草或矮秆作物田等玉米螟栖息交尾场所。设置3台钟罩倒置漏斗式诱捕器,诱捕器放置于田边方便操作的田埂上。诱捕器高度,玉米拔节前底端高出作物冠层20cm,拔节后距离地面1.5m,各台诱捕器相距至少50m,呈直线排列,放置诱捕器的田埂走向最好与当地季风风向乖直。诱芯每30d更换一次,结果记入表3,玉米螟成虫见附录A。表3 性诱剂诱捕器监测玉米螟成虫

    9、发生动态记载表 地点:作物种类:调查人:月 日 田块 性诱剂诱捕器编号(头/诱捕器)气象要素 备注 1 2 3 合计 4.1.4 卵及幼虫数量田间消长动态监测 在玉米整个生长季,对监测点地块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不少于20株),每7d调查一次玉米植株上的百株虫量,并统计卵、幼虫各虫期的数量、危害株数、危害率等指标,结果分别依次记入表4和表5,玉米螟卵、幼虫见附录A。表4 玉米螟卵块数量普查记载表 时间:地点:作物种类:调查人:田块 样点数(卵块/样点)平 均(卵块/样点)备注 1 2 3 4 5 1 2 3 表5 玉米螟幼虫危害调查记载表 时间:地点:玉米品种:调查人:样点 调查时间 玉米生育期

    10、 被害株数(株)被害株率(%)有虫株数(株)有虫量(头)各龄期幼虫数量(头)一龄至二龄 三龄至四龄 五龄至六龄 合计 1 2 3 4 5 4.2 危害调查 4.2.1 调查时间 DB 6527/T 004 2023 4 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收获前各调查一次,博州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一般在6月上旬-6月下旬、灌浆期7月上旬-7月下旬、收获前9月中旬-10月中旬。4.2.2 调查地点 每县(市、区)依据不同生态类型、作物布局等,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的3-5个乡镇开展普查,每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玉米田5-10块。4.2.3 调查方法 每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灌

    11、浆期各调查一次被害株率,玉米收获期调查(末代),观察植株茎秆和雌穗等处是否有蛀孔,发现蛀孔则用小刀在蛀孔的上方或下方划一纵向裂缝,撬开茎秆将虫取出,分别判别幼虫龄期和数量,将结果记入玉米螟幼虫危害调查记载表中(见表5)。5 玉米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降低越冬基数 在收获时,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耕,集中处理玉米穗轴,开展秋翻冬灌,降低玉米螟幼虫越冬基数。5.1.2 选用抗虫品种 种植经过审定的抗玉米螟品种。5.1.3 加强田间管理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合理施肥,适时灌水,肥料使用因符合NY/T 496要求。5.2 物理防治 5.2.1 灯光诱杀 每200-

    12、300m安装一盏杀虫灯,在4月份至9月底开灯,诱杀玉米螟成虫。5.2.2 性诱剂诱杀 成虫羽化初期,高于作物顶端30cm,每667挂放1个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杀玉米螟雄成虫每30d更换一次诱芯,及时清理诱捕到的害虫。5.2.3 种植诱集带 利用玉米螟成虫有趋向生长茂密、植株高大的玉米产卵的习性,种植早播感玉米螟玉米诱集带,诱集玉米螟产卵,集中消灭。5.3 生物防治 5.3.1 人工释放赤眼蜂 DB 6527/T 004 2023 5 诱虫灯下出现成虫(2-3)d后,或田间卵量达1-2块/百株时进行第1次放蜂。间隔10d后,进行第2次放蜂,再隔7d后进行第3次放蜂。蜂卡悬挂在玉米中部叶片背面主

    13、脉上,出蜂口朝下,悬挂时避免蜂卡被阳光直射。5.3.2 利用自然天敌防治 充分利用玉米螟的自然天敌赤眼蜂、寄生蝇、瓢虫、草蛉、蜘蛛、步甲、蠼螋、鸟类等进行防控,同时在田间施药的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内吸性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减少对自然天敌的危害。6 药剂防治 6.1 灭杀成虫 在玉米螟羽化高峰时期,即诱虫灯出现成虫开始,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45)ml+1%甲维盐乳油12ml进行喷施,选在傍晚或者清晨施药,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杀灭玉米螟成虫,减少玉米螟的危害,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要求。6.2 杀灭幼虫 在玉米螟低龄幼虫始发期,每667

    14、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100)g或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120)g或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120)ml,对水均匀喷雾,重点喷洒新生叶片背面、心叶内、玉米花丝和玉米穗,选在傍晚或阴天施药,大风天气或预计4h内降雨,不施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要求。DB 6527/T 004 2023 6 A A B 附录A (资料性)玉米螟识别特征 玉米螟各虫态识别特征 A.1.1成虫 雄蛾体长10mm14mm,翅展20mm28mm,黄褐色。下唇须前伸,超出头部不足头部的1/2,基部白色,端部深褐色

    15、。触角丝状,前翅内横线和外横线均暗褐色,分别为波纹状和锯齿状纹,内横线内侧黄褐色,外横线外侧黄色,两线之间淡褐色,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1个褐色斑纹,近外缘有黄褐色带。足浅黄白色;前足端部暗褐色,中足胫节细长,无毛簇及中间槽沟。雌蛾体长13mm15mm,翅展28mm34mm,体色较淡。A.1.2卵 约1mm,宽约0.8mm,椭圆形,扁平,略有光泽。卵块常20mm60mm呈鱼鳞状排列。初产时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半透明。孵化前,卵粒中央呈现黑点。A.1.3幼虫 老熟时体长20mm30mm,头、前胸背板深棕色,体黄白至淡红褐色,体背有3条褐色纵线。中后胸背面各有4个圆形毛片,排成1横列,其上各生2根细毛

    16、。腹部第1节8节各有2列横排的圆形毛片,前4个、后2个,前大,后小,其上各生1根细毛。腹足趾钩为3序缺环式。A.1.4蛹 体长15mm18mm,纺锤形,黄褐至红褐色。尾部有褐色钩刺5根8根。A.2玉米螟各龄幼虫头壳宽度 表A 玉米螟各龄幼虫头壳宽度 世代 项目 虫龄 1 2 3 4 5 6 1 范围(mm)0.280.34 0.480.52 0.780.86 1.21.3 1.381.4 1.62.2 均值(mm)0.3 0.5 0.8 1.3 1.4 1.8 2 范围(mm)0.280.34 0.40.5 0.60.8 0.91.2 1.21.5 1.72.3 均值(mm)0.3 0.5 0.7 1.0 1.4 1.9


    注意事项

    本文(DB 6527 T 004-20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