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CCS B05DB6108榆林市地方标准DB6108/T 572023山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2023-06-02 发布2023-07-02 实施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08/T 572023I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榆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榆林市旗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婧娴、陈占飞、吴艳莉、薛伟、田帅、刘娜、刘文海、穆贵孝、尚武平、龚小峰、万宇、白国梁、薛皎、刘尊玉、田双梅、艾丽丽、高荣嵘、白晶晶
2、、贺海军、王彦梅。本文件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电话:0912-3262590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上郡南路14号邮编:719000DB6108/T 572023IIDB6108/T 5720231山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山药种薯繁育的术语及定义、产地环境、零余子选择与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榆林市山药种薯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25-2021 有机肥料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山药种薯用零余子繁殖的山药块茎。3.2零余子着生于山药叶腋间的不规则圆形或肾形的珠芽,用于提纯复壮或繁育下年种薯。4产地环境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pH值7.08.5,2年未种植过薯类作物的沙土或沙质壤土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5零余子选择与处理5.1零余子选择选择符合品种典型性状的饱满、
4、毛孔稀疏、无病虫害、无损伤且符合表1要求的零余子。DB6108/T 5720232表 1山药零余子质量、大小指标品种百粒重(g)直径(cm)大和长芋1501.5细毛山药1001.0铁棍山药701.05.2零余子处理播前晒种10d20d,然后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浸种后再晾晒5d7d,最后使用200mg/L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催芽。6整地施肥6.1整地施肥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或早春灭茬深耕前,耕深不低于30cm,同时每667m2施用有机肥300kg5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N:P2O5:K2O=15:15:15)、磷酸二铵10kg。耕
5、后及时耙耱,播种前进行二次整地,采用旋耕机旋耕,耕深15cm20cm,耕作层平整、无根茬、无坷垃。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要求,化学肥应符合NY/T 496要求。6.2起垄垄距60cm80cm,垄高25cm,垄面宽40cm。7播种7.1播种期于4月中旬至4月下旬,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时播种。7.2播种方法播种前选用大小一致的零余子。每垄播两行,在垄面划两条深3cm的沟,沟距20cm30cm,株距3cm5cm。大和长芋每666.7m2播33300株44500株,细毛山药、铁棍每666.7m2播55500株74100株。8田间管理8.1铺设滴灌带采取滴灌灌溉。种植结束后,将滴灌带(按照一
6、垄一带)平铺于垄上(两个种植行间),并每隔一段距离压土。8.2搭架、整枝种植结束后及时沿垄搭架,竹杆间距40cm50cm,每4根为一束交叉搭“人字形”架,架高1.5m。出苗后,及时引蔓上架。8.3中耕除草DB6108/T 5720233人工除草,在山药播种后进行,每次浇水和降雨后进行浅耕,不能损伤茎蔓和根系。化学锄草,在出苗前使用50%乙草胺乳油400倍液或33%二甲戊灵乳油500倍液防草,出苗后使用48%灭草松水剂300倍液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0倍液控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要求。8.4水分管理播种后浇一次透水,出苗后12d14d轻灌1次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
7、10d停止浇水。8.5追肥8.5.1结合灌水追肥,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 要求。8.5.2苗期,每 667m2施尿素 3kg5kg,分 2 次施入;8.5.3茎叶生长盛期,每 667 m2施尿素 10kg,硫酸钾 10kg,分 2 次3 次施入;8.5.4块茎膨大期,每 667 m2施硝酸钾 20kg30kg,每隔 10d 施一次,分 5 次6 次施入;8.5.5生长后期,叶面喷施 0.2%0.5%的磷酸二氢钾,每隔 10d 施一次,连续喷 2 次3 次。9病虫害防治9.1主要病虫害主要虫害为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主要病害为炭疽病、根腐病、叶斑病等。9.2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
8、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原则,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要求。9.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挑选无病健康的零余子,合理轮作倒茬,冬季深翻土壤,及时清除发病植株叶片、茎蔓等,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9.4物理防治利用糖醋液、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9.5化学防治9.5.1地下害虫播种前每667m2用3%辛硫磷颗粒2kg3kg撒入种植沟内,或播种后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滴施,防治地老虎、蝼蛄、蛴螬等。9.5.2炭疽病、叶斑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胶悬浮剂800倍液喷
9、雾防治,每7d10d一次,共23次。发病后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2次3次,每7d一次。9.5.3茎腐病DB6108/T 5720234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间隔7d10d,连续防治2次。10收获与贮藏10.1收获10.1.1收获时间10月下旬至封冻前,地上部茎叶发黄老化后,晴好天气采收。10.1.2收获方法人工或机械收获。人工收获时,从垄的一端开始,先去除垄面的土层,露出种苗顶端,再向两侧铲土,然后在距离块茎2cm3cm处,将铲垂直向下深入土中,一手提住块茎的上端取出,再依次挖取。机械收获,用深度可调的山药专用收获机械,配套动力不小于70马力,深松后依次挖取。10.2贮藏收获后挑选块茎完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种薯,于干燥、通风处晾晒 3d5d 后入库,贮藏温度 48,相对湿度 50%左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