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 05 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 5304/T 004.62019 代替 DG 5304/T 1.7-200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6 部分:甘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2019-11-25 发布2020-02-24 实施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5304/T 004.6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是DB5304/T 004-2019元江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的第6部分,本标准共包含10个部分;第1部分:种植区划和布局 第2部分:引种、试验、示范及
2、推广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第4部分:良种繁殖 第5部分:蔗种质量 第6部分:甘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第7部分:常用商品农资使用规范 第8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第9部份:甘蔗砍运技术规范 第10部份:甘蔗收购质量 本标准由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提出。本标准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元江县糖办、元江县曼来镇、元江县澧江街道、元江县金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兴东、杨桂林、邵远明、马云飞、白亚东、周刚、杨其久、李现明、唐金有、周元光、苏娅玲、官亚平、白春凤、封增良、余福
3、亮。DB 5304/T 004.62019 1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6 部分:甘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地和田地新植蔗(春植、夏植、秋植、冬植)、宿根蔗丰产栽培技术、蔗园田间管理及吨糖田建设。本标准适用于元江县蔗区甘蔗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566 旱地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5304/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第 8 部份:主要
4、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DB5304/T 004.9-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第 9 部份:甘蔗砍运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春植蔗 在 24 月份(立春至谷雨期间)种植的甘蔗。3.2 夏植蔗 在 57 月份(立夏至大署)种植的甘蔗。3.3 秋植蔗 从 910 月份(白露至霜降前)种植的甘蔗。3.4 冬植蔗 从 11 月次年 2 月份(立秋至次年开春前)种植甘蔗。3.5 间作 在甘蔗行间种植其它作物称为间作。3.6 DB 5304/T 004.62019 2 套作 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将甘蔗种在其行间称为套作。3.7 槽植法 沿等高线开植蔗沟并封闭
5、蔗沟两端,形成一个“槽”蔗种置于沟底板土上,覆盖土后加以镇压的方法。3.8 穴植法 将蔗沟改成一个封闭种植穴,并以穴为单位集中管理的种植方式。4 旱地糖料甘蔗丰产栽培技术 按 GB/T 19566 中的 1-4 的要求进行。5 水田糖料甘蔗丰产栽培技术 5.1 新植蔗沟板底宽幅条播法基本要求 5.1.1 整地 深耕 30cm40cm,细耙一次,地面平整,土垡细碎。5.1.2 开沟 5.1.2.1 行距 海拔 1000m 以下且有灌溉条件的蔗地为 100120cm;秋植田蔗 110120cm,春植田蔗 100110cm;中大茎种比中小茎种的行距宽 1020cm,分蘖力强、成茎率高的品种要比相对较
6、弱的品种行距宽。5.1.2.2 沟深沟宽 植沟深度根据行距而定,即行距 110cm 以上的植沟,要求沟深为 50cm、沟底宽 25cm;行距 90cm的植沟,要求沟深 40cm、沟底宽 20cm。5.1.3 下种 5.1.3.1 种苗选择与断种 种苗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植株,最好选择梢头苗做种。秋植用全茎、春植半茎做种苗的,必须实行断种。按 23 芽,芽下 2/3,芽上 1/3 的比例断种,切口正、无撕裂,旱坡地可种多芽秧,但不能超过 5 芽以上。5.1.3.2 种苗处理 采用 2%生石灰水或 5%多菌灵浸种 12 小时或直接用 35%生石灰水蘸切口。5.1.3.3 下种量 大茎种:每公顷
7、下种 5400060000 段双芽苗,中茎种:每公顷有效茎 7800082000 条。细茎种:确保有效茎 8250090000 条。5.1.3.4 摆种方法 DB 5304/T 004.62019 3 a)单芽秧种植。此方法主要用于良种加速繁殖和育苗移植,每公顷下种量 52506750kg。b)双芽、双行种植。沟内平行摆放两行双芽苗,每 100cm 沟长放种 68 段双芽苗。此法适用于田蔗、水浇地、秋植及种苗繁殖。c)多芽秧种植。多芽秧是指三个蔗芽或三个以上蔗芽的种植方法,在低温、干旱和病害较重的蔗区采用。5.1.4 覆土 5.1.4.1 覆土方法 利用本沟沟底生土,做到鲜取鲜盖。5.1.4.
8、2 覆土厚度 下种后,覆土 46cm,5.1.4.3 覆土后处理 一般田块适当平整即可,土壤含水量超过 40%时蔗种不宜覆盖,覆土前用手把蔗种圧入沟内 2/3 曝露 1/3,待苗萌发齐后再进行覆盖。5.2 新植蔗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5.2.1 春植蔗 5.2.1.1 适宜范围 水浇地、水田的甘蔗种植。5.2.1.2 品种选择 应以早、中熟品种为主。5.2.1.3 栽培与管理 精细整地,精选种苗,采用防旱保苗措施,播种前浸种消毒,适当增加公顷下种量,每公顷下芽量不少于 108000120000 芽。并覆盖地膜,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应选择土壤含水量达到 25%时或四月上旬栽种,以保证出苗。早施苗肥、早定
9、苗、合理密植。5.2.2 秋植 5.2.2.1 适宜范围 宜在无浇灌条件,光照充足的旱坡地进行,低洼渍水、遮荫的地块不宜。秋植蔗的下种期为 9 月上旬至 10 月中旬。5.2.2.2 种苗处理及下种量 砍种及搬运宜选择晴天进行,断种后经消毒处理应晒种 12 天。每公顷下种量 4500054000 段双芽苗为宜。5.2.2.3 田间管理 早施分蘖肥,立冬前每公顷追施尿素 150225kg,开春后及时中耕除草,视苗情补施苗肥,防治病虫害。5.2.3 冬植 5.2.3.1 适宜范围 适宜在低海拔、高温干燥蔗区种植。5.2.3.2 栽培与管理 DB 5304/T 004.62019 4 冬植蔗应适当增
10、加下种量,每公顷下种 5400057000 段双芽苗,覆盖土不宜过厚,应加盖地膜。5.2.4 槽植 5.2.4.1 适宜范围 在不同的旱地蔗区推广运用。5.2.4.2 技术要求 槽深 30cm,播幅宽 30cm,槽心距 90110cm,土壤肥力低的地块,行距宜小;肥力高的地块,行距宜大,严格要求现挖现栽,开挖深沟,板土下种、团垄、栽后震压、覆盖一次完成。5.2.4.3 栽培与管理 开沟时一定要挖到板土上,不留松土、根据地形隔 10m 或 20m,留一个 20cm 宽,30cm 高的隔埂,但沟底要求平,每公顷施农家肥 15000kg、尿素 150kg、硫酸钾 150kg、普鈣 450kg 作基肥
11、施用,下种后将下一沟挖起,潮湿细土覆盖上一沟之种苗,厚度 46cm,然后将覆土层压实。5.2.5 穴植 5.2.5.1 适宜范围 适宜于坡度较小,土壤质地较好,耕作层较深厚的旱地蔗区。5.2.5.2 技术要求 根据不同肥力的土壤确定不同的规格及下种量:即肥力较差的挖长 120cm,宽 60cm,深 35cm,穴边距宽行为 60cm,窄行 20cm,每穴下芽 32 个,每公顷 5940 穴,每公顷 190080 芽;肥力中等的地块开挖长 140cm,宽 70cm,深 35cm,穴边距离宽行 80cm,窄行 20cm,每穴下芽 45 个,每公顷 4155 穴,每公顷下种量 186975 芽;肥力好
12、,土层厚的地块开挖长 150cm,宽 75cm,深 35cm,穴边距离宽行为 80cm,窄行 20cm,每穴下芽 50 个,每公顷 3660 穴,每公顷下芽量 183000 芽。5.2.5.3 技术要点 根据土壤肥力、坡度等因素确定采用规格后,用生石灰划线将穴的形状勾画出来,挖第一排穴时,先将表层熟土堆放在一边,将底层生土放另一边,第一排挖好后,紧接着放种施底肥之后开挖第二排,将挖起的表层熟土整细后覆盖第一排之种苗,盖土厚度为 35cm,依次类推。5.2.5.4 注意事项 穴口与穴底要保持同样长、宽、不能上宽下窄,否则影响土地的利用率;穴底要平,不留松土,便于放种;穴与穴要对齐,横成排,直成行
13、,既有利于通风透气,又便于田间管理。5.3 宿根植蔗法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5.3.1 适时砍收 选择前茬生长健壮,有效茎多,品种纯度高,无病虫的蔗园留宿根。砍收时快锄低砍,根据前茬培土和桩口情况确定人土深度,一般新植蔗入土 1520;二桩入土 10;三桩需留桩的都平砍,不留桩的都撬桩挖。用快锄平行斩断,断口平整无撕裂,做到放火清园后回头不见超出地面的蔗桩。5.3.2 开垄松蔸 前茬砍收后 37 天内放火清园,20 天内完成开垄松蔸并及时灌水。较干旱、坡度较大的蔗地,开垄不宜过深,曝晒不宜过长,日照少,土壤含水量大的蔗地,开垄宜深,曝晒可适当延长。5.3.3 施肥与覆土 按基肥施用标准,将肥料
14、均匀撒在已开垄的蔗蔸周围,然后覆土,覆土以不露蔗桩为宜。DB 5304/T 004.62019 5 5.3.4 秋宿根管理 选择无雨时砍收前茬,尽可能采用放火清园,若阴雨不断可人工清园,再用 0.2%多菌灵溶液或生石灰粉洒施蔗蔸,并尽快完成开垄、松蔸、施肥、覆土全过程。5.3.5 时期 应在每年的 4 月中旬以前松蔸开垄。5.4 施肥技术 5.4.1 基肥 5.4.1.1 有机肥 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或糖厂滤泥 1200015000kg,摆种后一次施人种植沟。5.4.1.2 化肥 每公顷取尿素 150kg,过磷酸钙 750kg 硫酸钾 150。5.4.2 追肥 在 5 月中旬前追施分蘖肥,每公顷
15、施尿素 150kg 过磷酸钙 750kg 硫酸钾 150。在 7 月中旬以前施攻茎肥,每公顷施尿素 750kg。在 8 月底以前施壮尾肥,每公顷施尿素 150kg。5.5 蔗园田间管理 5.5.1 苗蘖期 及时补苗、定苗,干旱地块加强防旱,结合追肥小培土一次,及时拔清杂草。5.5.2 伸长期 拔除无效分蘖结合追肥大培土一次,防止倒伏,蔗园周围开挖低于植蔗沟 30cm 的排水沟。5.5.3 成熟期 及时剥除枯黄脚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旱防霜,促进工艺成熟。5.5.4 防旱保湿措施 5.5.4.1 地膜覆盖 冬、春植或宿根蔗应使用地膜覆盖。使用规格为:厚 0.0080.01mm,宽 450500
16、mm,每公顷用量45kg。盖膜前土壤要湿润,土壤湿度达 70%,含水量达 20%。5.5.4.2 盖膜 先将种苗覆盖土做成板瓦形。然后盖膜、绷紧,同时用细土紧压膜边,保持最大曝光面,破损处加盖细土。做到不透气、不透水。5.5.5 间套作与蔗叶还田 5.5.5.1 间套作 冬春秋在蔗行空间间种或套种辣椒、蕃茄、大豆、绿肥等矮秆作物,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土地利用率。5.5.5.2 蔗叶还田 采用上茬留下的蔗叶覆盖空行,减少水分蒸发,减轻草害,增加有机质。6 吨糖田建设 DB 5304/T 004.62019 6 6.1 建设要求 选择肥力较好,排灌方便的水浇地或水田,科学规划,统一管理
17、,突出规模栽培。6.2 经济技术指标 6.2.1 单产 每公顷 120t 以上。6.2.2 甘蔗含糖分 12 月底达 14%以上,1 月底达 15%以上,2 月底达 15.5%以上。6.3 栽培与管理 6.3.1 种植品种 选择新台糖 22 号、粤糖 93/159、粤糖 00/236、闽糖 69/421 等具有高产、高糖,抗病能力强,宿根性好的良种。6.3.2 种植区域 低海拔的水浇地或水田。6.3.3 播期 以秋、冬植蔗为主,春植蔗必须在 2 月底以前播种。6.3.4 施肥与管理 6.3.4.1 施肥 基肥每公顷施腐熟厩肥或滤泥 1500020000kg,尿素 150200kg,过磷酸钙 7
18、50kg,硫酸钾 200300kg,攻茎肥每公顷用尿素 300350kg,过磷酸钙 250 kg,6 月份以前中耕培土时施用;壮尾肥 8 月中旬每公顷施用尿素 200300kg。6.3.4.2 管理 合理密植:行距 100110cm,早定苗,每米植株 812 株,公顷有效茎控制在 7.28.2 万株以内;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适时追肥;做好抗旱防涝防倒伏工作;1011 月剥除蔗茎枯黄脚叶。6.3.4.3 适时砍收 宜安排在 3 月中旬以前收砍入榨。7 病、虫、草、鼠害防治 按本标准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进行。8 收获期砍运管理 按本标准的第 9 部份:甘蔗砍运技术规范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