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39 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 5304/T 0022019 代替 DG5304/T 002-2015 草莓原种苗培养技术规范 2019-11-25 发布2020-02-24 实施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5304/T 002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玉溪市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军云、张钟、王文智、张翠萍、陈桂芬、段永华、李晓亮、杨世先、张建康、马文彬、龚跃华、邓成忠、廖凯。DB 5304/T 0022
2、019 1 草莓原种苗培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原种苗培育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材料、设施、育苗棚建造、装盘、移栽、假植技术、壮苗标准、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玉溪市草莓原种苗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瓶苗 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根茎叶齐全的瓶装生根苗。3.2 炼苗 是指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幼苗
3、由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逐渐适应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强行锻炼、增强抵抗能力的过程。3.3 小拱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型棚,常用镀锌钢管为骨架建造而成,拱棚大小为长 6 m,宽 1.32 m,拱高 0.9m。3.4 基质 用于培植种苗的非土壤性栽培物质。如:泥炭、珍珠岩、蛭石、草木灰等及其混合物。3.5 DB 5304/T 0022019 2 苗高 种苗植株在自然生长状态下,从根与茎结合部至种苗最高一片叶子顶端的高度。3.6 叶片数 已展开具有功能的叶片。3.7 根数 草莓组培瓶苗植株生长根数。3.8 漂浮苗 以漂浮育苗方式培养的种苗。3.9 病虫害 种苗植株受病虫危害程度。3.10 药害、肥
4、害 种苗植株因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导致根、茎、叶受损伤或留下残渍。4 产地环境要求 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 5 育苗材料 5.1 瓶苗 选取瓶苗生长势比较一致的苗,同时要剔除生长不良的小苗、弱苗、老苗、黄花苗及玻璃化苗。5.2 育苗盘 为模压泡沫塑料制成的 200 孔、162 孔型育苗盘。长宽高 66.5cm34cm4.5cm(或 5.5cm)。5.3 基质 泥炭、珍珠岩等按 1:0.5 混合配制,加少量活化剂。5.4 营养液肥 DB 5304/T 0022019 3 45%的全营养型育苗专用肥,氮磷钾比例为 1:0.5:1 5.5 农用无毒膜 厚 0.1 毫米0.12 毫米的农用无毒
5、膜做育苗池垫底膜。5.6 拱架棚 大棚用镀锌铁管焊接的固定拱架,小棚用镀锌铁管或竹条捂拱的活动式简易棚,拱顶弧形,长 6 m,宽 1.32 m,拱高 0.9m。5.7 空心砖 育苗池用砖,尺寸为 40cm20cm20cm。6育苗棚 6.1 棚地的选择 育苗棚的建盖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靠近洁净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不宜在风口处、地下水位较高处建棚。6.2 塑料大棚 大棚由棚架、棚膜、通风窗门等组成,棚架由钢管、薄壁轻型管或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制作;棚膜要求透光率高,保温性强,抗张力强。一般选用厚 0.12mm 的聚氯乙烯塑料膜或无滴长寿膜。大棚两侧设通风窗,通风窗地面高为 0.5
6、m1m,门位于大棚两端,高 2m 左右,宽 1m2m。为减少虫害,通风门窗都应设防虫尼龙网。我市标准大棚单跨为长 30m-50m、宽 6m-8m、高 3.5m-4.2m。6.3 小拱棚 小棚育苗的长 6 m,宽 1.32 m,拱高 0.9m,棚架搭好后,用厚 0.1mm 的聚氯乙烯塑料膜或无滴长寿膜覆盖,同时加防虫网。6.4 育苗池 育苗池分为永久性固定池和临时性池。前者用水泥、沙浆和砖按一定尺寸垒成,其底部和四周都要求用水泥处理后不漏水,可供多年使用。临时性池用空心砖垒成,育苗池应高于地面 20cm,底部铺上沙或细土,然后用农用无毒膜铺在池内起到防漏的作用。育苗池深度一般 20cm 左右,长
7、和宽根据地点和育苗盘大小而定。育苗池的宽度可比实际放入的育苗盘总宽度宽 23cm,长度可比实际放入的育苗盘的长度长 3cm5cm。7装盘假植 7.1 消毒 7.1.1 漂浮盘消毒 除首次使用的新盘外,育苗前苗盘必须消毒。消毒的方法是直接往育苗盘上喷洒纯次氯酸钠或 0.05%0.1%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通常也可用 75%多菌灵 800 倍液浸洗育苗盘,晾干即可。7.1.2 育苗棚、池 DB 5304/T 0022019 4 小棚消毒:用熏蒸剂熏蒸。大棚消毒:遵循长期、多次多种药剂的消毒原则,采用不同各类的广谱型杀虫剂、杀菌剂分次进行喷洒消毒,也可用熏蒸剂熏蒸。池水消毒:池子加水时
8、,根据所需池水使用 75%多菌灵 1000 倍的水溶液。7.2 基质装盘 先将基质用适量清水或 75%多菌灵 800 倍消毒液洒湿,湿润程度以手握成团,放开手后轻轻一动可散开为宜。再将基质填满已消毒的育苗盘的孔穴,基质装填要充分、均匀,松紧程度要适中,具体方法是将基质铺在盘上,铺满全部孔穴后用手轻拍盘侧 23 次,再铺上基质,刮去盘面多余的基质即可。基质水份过少、装填太松、太紧都将苗的成活、生长。基质水份过少、装填太松还会出现基质下漏形成干孔,影响草莓苗的成活、生长。7.3 移栽 7.3.1时间 根据大田育苗移栽确定移栽时间。保证苗期 7090 天时间,我市瓶苗移栽期一般在 12 月中旬到次年
9、 2 月底。7.3.2方法 先将瓶苗在遮阴棚内闭瓶练苗 7 天以上,取出瓶苗洗去根部培养基,以防止栽入基质后根部发生霉烂,并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 1 000 倍液蘸根消毒防病菌,将水晾干,进行移栽,注意使根系舒展,尽可能不伤根,根不露于基质外,基质不埋苗心,然后浇透水,使根系与基质充分结合,最后将栽满苗的漂浮盘整齐摆放在育苗营养池水面盖上棚膜和遮阳网进行苗期管理。8苗期管理 8.1 池水 漂浮育苗池水管理的原则是“先少后多”。2 月份以前,由于气温较低,池中水量过多反而使基质中的温度低于气温,因此池中水量要少,一般水深控制在 810cm 左右。进入 3 月份后由于气温升高,水量的蒸发加大,营养
10、池中的水深可加到 1015cm,原则上使育苗盘与池埂平齐时池水深度正好合适,当水深低于 8 cm 时,要加水至 8 cm 以上保持漂浮盘浮在水面利于苗生长。8.2 温湿度 幼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30以下,晚上控制在 4以上。温度偏高应及时打开育苗棚两端薄膜。温度低时则关闭棚膜保温。湿度在移栽后 10 天内控制在 80%左右,可观察膜下结水情况,结水严重则打开两侧棚膜降湿,尤其是内外温差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降湿。育苗期不论晴天和阴雨天都要在中午进行换气,保证小苗在新鲜空气中生长,同时要注意移栽前期通风时要防止幼苗叶片失水,造成死苗。8.3 补苗 在移栽后 715 天内会出现死苗,主要是因为弱苗感
11、染引起,因此发现弱苗、死苗、缺苗要及时进行补苗。8.4 营养液管理 DB 5304/T 0022019 5 8.4.1营养液的配制 采用 45%的全营养型育苗专用肥,氮磷钾比例为 1:0.5:1,施肥浓度不能超过 0.3%,草莓瓶苗移栽 15 天内以清水为主,移栽 15 天后以 0.1%为宜,以后视草莓苗长势的需要施加育苗肥。8.4.2假植移栽 15 天时叶面喷施 0.15%浓度尿素和 0.1%浓度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以后每周喷施一次。8.4.3如出现营养液变混浊、发臭,应及时换水,重新配制新的营养液。8.5 病虫害防治 草莓原种育苗只要在移栽前严格消毒和规范管理,一般很少发生病虫为害。一旦发现
12、病株,要及时清除,并根据为害的病源进行喷药防治。如发现虫害,一般采用药剂防治或人工捕杀。8.6 炼苗 在草莓原种苗长至 34 片真叶后先揭开遮阳网,再逐渐揭棚膜,只留防虫网炼苗,让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在 4050 天后,不加水、少施肥,自然落干营养水,保持苗根系和基质有充足的水分和湿度即可,适当炼苗,不仅可以促使苗粗壮,防止出现细叶弱苗,有利于提高草莓原种苗的抗性、韧性,同时又有利于培育整齐一致的草莓苗。6090 天可见有匍匐茎长出,此时可移植到大田苗床进行扩繁。9种苗出苗标准 草莓生产提倡使用脱毒组培苗。具有设备、技术等条件的专业机构负责脱毒苗的繁殖,农户使用脱毒瓶苗通过此技术规范培育原种苗进行繁殖大田生产苗,每 2 年3 年更新一次。种苗分级标准。级别 苗龄(天)叶片数(片)苗高(厘米)其它 一级 60-90 5-7 8.0 以上 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发达包实基部基质不散落。二级 60-90 4-5 6.5-8.0 三级 60-90 2-3 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