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30CCS B 43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447.92022代替DB53/T 447.9-2012云岭牛第 9 部分:疫病防治2022-05-20 发布2022-08-20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T 447.92022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DB53/T 4472022云岭牛的第9部分。DB53/T 44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品种;第 2 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第 3 部分:人工授精;第 4 部分:胚胎移植;第 5 部分:体外胚胎生产;第 6 部分
2、:饲养管理;第 7 部分:饲草加工与调制技术;第 8 部分:育肥技术;第 9 部分:疫病防治;第 10 部分:档案管理;第 11 部分: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技术。本文件代替DB53/T 447.9-2012BMY牛 第9部分:疫病防治技术规范,与DB53/T 447.9-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以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标准名称为“云岭牛;b)更改全文“BMY 牛”为“云岭牛”(见全文);c)更改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增加引用文件数量(见第 2 章);d)“术语”中增加了英文名称(见第 3 章);e)更改了体外寄生虫的防治方法(见 6.4.2);f)更改了体内寄生虫的防
3、治方法(见 6.4.3);g)删除了体内寄生虫双腔吸虫的防治方法 b 条(见 2012 版的 6.4.3.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继才、黄必志、袁希平、刘建勇、王安奎、金显栋、杨国荣、和占星、王喆、赵刚、付美芬。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2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53/T 447.92022III引言DB53/T 447-2022云岭牛是以2014年1
4、2月国家审定新品种“云岭牛”为载体制定的综合养殖标准,旨在从品种、养殖场建设、繁殖、管理、饲草加工调制、育肥、疫病、档案和胴体评定分割等方面指导和规范云岭牛的养殖,带动云岭牛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可提高养殖场(户)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促进云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DB53/T 447-2022由十一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品种。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特征和特性、生产性能、种牛等级和良种登记,适用于云岭牛品种鉴定和种牛等级评定。第 2 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选址、规划与布局、牛舍建设和辅助设施建设等技术要求。第 3 部分:人工授精。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种公牛选择、母牛的初
5、配年龄与发情鉴定、输精方法、母牛妊娠诊断等技术要求。第 4 部分:胚胎移植。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快速扩繁受体牛同期发情、供体牛超数排卵与输精、胚胎回收、胚胎质量鉴定、胚胎冷冻保存与解冻、胚胎移植、受体牛妊娠诊断等技术要求。第 5 部分:体外胚胎生产。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供体牛的选择与饲养管理、卵母细胞的获取、卵母细胞的检出与分级、卵母细胞的 IVM、卵母细胞的 IVF、受精卵的 IVC 等技术要求。第 6 部分:饲养管理。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牛场卫生、各类牛的饲养管理等技术要求。第 7 部分:饲草加工与调制技术。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养殖过程中青贮饲料、秸秆氨(碱)化饲料、青干草饲
6、料的加工调制技术要求。第 8 部分:育肥技术。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优质牛肉生产和雪花牛肉生产技术要求。第 9 部分:疫病防治。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的生物安全、牛场消毒、疫病防治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要求。第 10 部分:档案管理。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养殖过程中建档范围、内容及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第 11 部分: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技术。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胴体生产、评定、分割以及分割肉包装等技术要求。DB53/T 447-2022包含的十一部分内容均是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涵盖了生产环节中的品种、养殖场建设、繁殖、饲养管理、饲草加工调制、育肥、疫病防治、档案管理和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多方面技术。该标准可规范云
7、岭牛从养殖场到牛肉产品的全系列生产技术,充分发挥云岭牛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水平,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构建和肉牛产业的发展。DB53/T 447.920221云岭牛第 9 部分:疫病防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云岭牛的疫病防治、生物安全和牛场消毒管理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云岭牛生物安全管理、普通疾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治疗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T 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 3075畜禽养殖
8、场消毒技术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 5030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 5128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消毒sterilization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以达到无害化的目的。3.2消毒剂disinfector指能够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品或制剂。3.3寄生虫parasite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
9、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3.4寄生虫病parasitosis凡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3.5病牛infected cattleDB53/T 447.920222有明显典型临床症状的牛。3.6可疑病牛suspected sick cattle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与病牛及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的接触的牛。3.7传染病epidemic disease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能引起多数畜禽同时发病,甚至死亡,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3.8假定健康牛assuming health
10、y cattle除病牛和可疑病牛外疫区内其他易感牛。3.9疫区epidemic area指疫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即病牛所在地及其在发病前后一定时间内,曾经到过的区域。4生物安全与防疫4.1调运云岭牛的防疫4.1.1调运的云岭牛应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所规定的无疫病的牛场或地区。4.1.2调运牛只档案应齐全,包括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强制预防接种免疫的档案及疾病治疗记录。4.1.3对调运的牛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确定为健康无病者,准予调运。4.2运输检疫4.2.1装运时,当地动物检疫机构应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4.2.2运输工具和饲养用具应在装载前清扫、刷洗和消毒
11、。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出具运输检疫和消毒合格证明。4.2.3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停留和装填草料、饮水以及其它相关物资,押运员应经常观察牛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联系,按有关规定处理。4.2.4运输车辆途经虫媒病疫区须安装防昆虫设施。4.3接收地的检疫运达后,在隔离场观察45 d60 d,在此期间进行群体、个体检疫,经检查确认合格者,方可供繁殖、生产使用。4.4牛场要求4.4.1牛场选址和设施场址及相关设施符合HJ/T 81之相关规定。4.4.2牛场生物安全管理DB53/T 447.9202234.4.2.1生产人员应掌握动物生物安全基本常识,坚守工作岗位,各生
12、产区内人员,不随便往来,用具禁止串换使用,仔细观察牛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给技术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4.4.2.2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进出生产区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禁止任何人把非本场生产的猪、牛、羊肉奶制品带入场内储藏和食用。4.4.2.3牛场必要参观时,参观者应经确定近一周内未到过其他养殖场,且参观者应进行消毒,更换衣鞋,必要时淋浴方可进入,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4.4.2.4场内禁止养禽、犬、猪及其它动物,禁止场外畜禽或其它动物进入场内。4.4.2.5保持牛舍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圈舍及周围的堆积物、杂草,定期灭鼠、蚊蝇,及时收集
13、生活生产垃圾和残余药物,并做无害化处理。生产用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进出生产区的工具,应经过严格消毒处理。4.4.2.6场外车辆、用具不得直接进入生产区。饲料由场内专用车运入,粪便、污物用专用车运出。在运前、运后都应对车辆严格彻底消毒。5牛场的消毒5.1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和牛安全、无残留、不易腐蚀设备、不易在牛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石碳酸(酚)、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来苏尔等。参照NY/T 3075执行。5.2消毒方法5.2.1外来人员消毒应沐浴、更衣、消毒,也可采用紫外灯消毒,每次不少于10 min。5
14、.2.2环境消毒5.2.2.1每 3 周对畜舍周围环境,用 2%氢氧化钠(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消毒 1 次。5.2.2.2每月对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用漂白粉(次氯化钠)消毒 1 次。5.2.2.3大门口、厩舍和各生产区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5.2.3牛舍消毒5.2.3.1空舍消毒在每批牛出舍后,牛舍要彻底清扫干净。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后用2%氢氧化钠(火碱)液喷雾消毒。铁制围栏也可用火焰消毒。对于密封性能好的牛舍,密闭门窗后也可用按1 mg/m33 mg/m3 的福尔马林与等量高锰酸钾熏蒸消毒。5.2.3.2带牛消毒可用0.1%苯扎溴铵或用0.2%0.5%过氧乙酸、0.
15、1%次氯酸钠进行喷雾消毒。5.2.4堆粪场消毒堆粪场可用2%氢氧化钠或撒生石灰定期毒。DB53/T 447.9202245.2.5饲草饲料库的带料消毒密闭门窗后也可用按1 mg/m33 mg/m3 福尔马林与等量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7 d以上或无甲醛味后方可取料饲喂牛只。5.2.6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垫草等混合后,在发酵池内堆放发酵,切忌夯实,高度不宜超过2 m,表面覆盖5 cm10 cm厚的泥土,含水量控制在50%70%,堆放时间夏天1个月,冬天2个月3个月,被分枝杆菌污染的粪便,应堆放6个月以上。5.2.7垫料及其它污物的无害化处理5.2.7.1化学处理用清扫等方法将垫料
16、和其它污染物收集,喷以化学消毒液将病原杀灭后进行深埋处理,或将污染物放在密闭的室内福尔马林与等量高锰酸钾熏蒸消毒。5.2.7.2焚烧处理收集后的污物和垫料集中在焚烧炉或焚烧场内进行焚烧后填埋。5.2.7.3生产用具消毒定期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对饲槽、饲料车、料箱进行消毒。6牛场内疾病防治6.1防治对象普通疾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6.2防治原则6.2.1在疫病的防制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和“三分治疗七分管理”的原则。6.2.2防治应符合 NY/T 5030、NY 5126、NY/T 5128 等的相关规定。6.3防治措施6.3.1保护易感牛群6.3.1.1牛场
17、选址建设科学合理,牛舍有一定的采光能力和保持良好通风,做好牛舍的冬天防寒和夏天防暑。6.3.1.2科学的饲养管理,保障充足营养和饮水的同时,让牛群有适当的运动,促进牛只胃肠蠕动、增进食欲,提高牛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饮水、饲料及饲养管理符合 NY 5126、NY 5027和 NY 5032 之规定。6.3.1.3在掌握本地区传染病种类和流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牛群生产、饲养管理和流动情况,制定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科学使用疫苗,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和疫情,提高牛群对传染病的抗病力和及时发现传染源。DB53/T 447.9202256.3.1.4做好场内牛群体内
18、、外寄生虫的驱除工作。驱虫前最好做一次粪便虫卵检查,根据粪便中虫卵种类或当地寄生虫发生情况选择驱虫药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驱虫。6.3.2消灭病源和切断传播途径6.3.2.1严格执行牛场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和牛场消毒制度,切断场内外疫病的相互传播。6.3.2.2每天至少应对牛群巡视一次,重点观察牛只采食、饮水、粪、尿等情况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牛,采取正确的防制措施。6.3.2.3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原则,防止外来疾病的入侵。6.4寄生虫病防治6.4.1防治对象6.4.1.1体外寄生虫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螨、虱、蜱、蚊、蝇、蠓等)。6.4.1.2体内寄生虫主要有片形吸虫、双腔吸虫、血液原虫(焦虫、
19、锥虫)、莫尼次绦虫、消化道线虫、犊牛新蛔虫、牛球虫、牛生殖道滴虫等。6.4.2体外寄生虫的防治方法6.4.2.1精制敌百虫片,以精制敌百虫计,配成 1%水溶液涂擦或药浴。6.4.2.2用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浇注或凃搽,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 0.1 mL,由肩部向后沿背中线浇注。6.4.2.3对于牛蜱,用螨净按 1:400 用水稀释后对牛体进行喷洒。6.4.2.4伊维菌素注射液,以伊维菌素计。一次皮下注射,按每公斤体重 0.2 mg。6.4.3体内寄生虫的防治方法6.4.3.1片形吸虫的防治片形吸虫的防治有以下方法:a)硝氯酚片,以硝氯酚计,按每公斤体重 3 mg7 mg,配成悬浊液一次灌服;b)碘
20、醚柳胺混悬液,以碘醚柳胺计,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 7 mg12 mg,内服;c)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以氯氰碘柳胺钠计。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 2.5 mg5mg。6.4.3.2双腔吸虫的防治吡喹酮片、吡喹酮粉,以吡喹酮计。内服:一次,按每公斤体重10 mg35 mg。6.4.3.3血液原虫的防制血液原虫的防制方法如下:a)焦虫:注射用三氮脒,以三氮脒计。肌内注射: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 3 mg5 mg。临用前,配成 5%7%溶液;b)锥虫:盐酸吖啶黄注射液,静脉注射:常用量,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 3 mg4 mg。DB53/T 447.9202266.4.3.4莫尼次绦虫的防治氯硝
21、柳胺片,以氯硝柳胺计。内服: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40 mg60 mg。或是硝氯酚伊维菌素片,以硝氯酚计。内服: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3 mg。6.4.3.5消化道线虫病的防治精制敌百虫片、粉,以精制敌百虫计。内服: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20 mg40 mg。或是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以盐酸左旋咪唑计。内服,皮下、肌内注射,按每公斤体重7.5 mg。6.4.3.6犊牛新蛔虫的防治阿苯达唑片,以阿苯达唑计,按每公斤体重10 mg15 mg内服。或是伊维菌素注射液,以伊维菌素计,按每公斤体重0.2 mg皮下注射。6.4.3.7牛球虫病的防治6.4.3.7.1内服药磺胺二甲嘧啶片,以磺胺二甲
22、嘧啶计。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首次量140 mg200 mg,维持量70mg100 mg。一日1次2次,连用3日5日。6.4.3.7.2静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以磺胺二甲嘧啶钠计。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50 mg100 mg。一日1次2次,连用2日3日。6.4.3.8生殖道滴虫的防治甲硝唑片,以甲硝唑计。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60 mg内服。6.4.4效果监测应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协作下进行。监测项目包括驱虫前后牛只体重增加变化情况,粪便虫卵数变化情况。牛群无因寄生虫而发病、生长缓慢、死亡的现象。6.5传染病防控6.5.1主要防控对象口蹄疫、炭疽、牛巴氏杆菌病、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
23、、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恶性卡他热、气肿疽、炭疽等。6.5.2措施6.5.2.1隔离病牛对确诊的病牛,应彻底隔离,严格消毒,并由专人看管,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6.5.2.2隔离可疑病牛应立即消毒后隔离观察,观察时间长短应视其潜伏期而定,出现症状者应按病牛处理。DB53/T 447.9202276.5.2.3隔离假定健康牛应严格隔离饲养并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6.5.2.4病因调查根据流行病学查明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消灭传染源。6.5.2.5疫情报告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将调查情况汇总,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业务部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6.5.2.6早期诊断根据可疑传染病的特点,应及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学等方法确诊。6.5.2.7染病牛的处置参照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病牛、可疑病牛和携带病毒(细菌)的阳性牛进行治疗、淘汰、扑杀和无害化处理。6.5.2.8紧急免疫接种在确诊病原后,对未发病的可疑病牛、假定健康牛和受威胁区的健康牛使用疫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DB53/T 447.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