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DBDB37/T 50102021J12676202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程Tes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de for building and municipal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2021-02 04 发布2021-06-01 实施山 东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山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联合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程Tes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de fo
2、r building and municipal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DB37/T 50102021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 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21-06 012021 年济 南前言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 2020 年第一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2011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程DB37/T 5010-2
3、014 进行了全面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测能力;5.检测程序;6.检测信息管理。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修改完善了基本规定;2.删除了检测技术人员应经省建设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3.删除了检测人员变更单位应到省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4.删除了设备自校应编制自校规程;5.完善了附录:检测项目参数仪器设备配备表、检测技术资料样表的内容。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具体条文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地址:济南市正觉寺小区一区一号,邮政编码:
4、250011,电话:0531-86195304,电子邮箱:sdzljd_zyshan )。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主 编 单 位: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参 编 单 位:聊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服务中心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青岛理工大学泰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站烟台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支队威海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山东省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张毅田强王东升于素健董全文张峰何斌杨利雄向守元王桂珍胡春梓王志李志飒张晓席任之乔媛媛贝丽耘王学成魏希坡李军伟董海波刘玲龙文杰韩鲁楠王鹏秦国栋刘倩陈昵恪张浚泉主要
5、审查人员:宋义仲张维汇宋超杨宏飞赵考重潘玉珀韩学民卓秋林王君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检测能力44.1检测人员44.2检测设备44.3检测场所、设施与环境54.4检测管理65检测程序75.1业务受理75.2取样送检75.3检测准备85.4检测操作实施85.5检测原始记录95.6检测报告95.7试样处置105.8检测档案116检测信息管理12附录 A检测项目、参数、仪器设备配备表 13附录 B检测合同的主要内容32附录 C检测技术资料样表33鲁 JC01建筑材料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33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34钢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39砂、石常规检验46混凝土、砂浆强度检验
6、74简易土工试验96混凝土掺加剂检验103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检验115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122墙体材料检测140防水材料检测146水暖材料检测151电气材料检测170建筑门窗检测204装饰装修材料检测226装配式建筑材料检测265鲁 JC02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283鲁 JC03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296鲁 JC04建筑幕墙工程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335鲁 JC05钢结构工程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350鲁 JC06市政道路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381鲁 JC07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520鲁 JC08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
7、537鲁 JC09智能建筑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样表639本规程用词说明881附:条文说明88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on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34 Abilities of Testing Services44.1 Testing Personnel 44.2 Testing Equipment 44.3 Testing Place,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54.4 Testing Management 65 Testing Procedures75.1 Service Acceptance75.2 Sa
8、mpling and Delivery for Testing 75.3 Test Preparation 85.4 Test Operation85.5 Test original Record 95.6 Test Sample Management 95.7 Test Report 105.8 Test Files116 Tes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2Appendix A Table of Test Items,Test Parameters and Testing Equipments 13Appendix B Contents of Services
9、 Contract32Appendix CSample Form of Testing Technical Records33SD JC01Forms of Building Materials Test 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33Test for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34Test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s(including Welding andMechanical Splicing of Steel Reinforcing
10、 Bars)39Routine Test for Sand and Stone46Test for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Mortar74Simple Soil Test96Concrete Admixtures Test103Test for Prestressing Steel Strand,Anchorage and Grip115Material Test for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tures 122Test for Wall Materials140WaterProofing Materials Test 146Plumb
11、ing Materials Test 151Electrical Material Test 170Building Windows and Doors Test204Decorating and Refurbishing Materials Test226Assembled building Materials Test265SD JC02Form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283SD JC03Forms of Main Structure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 Ori
12、ginal Record296SD JC04Forms of Building Curtain Wall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335SD JC-05Forms of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350SD JC06Forms of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381SD JC07Forms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
13、n of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Test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520SD JC08Forms of Energy Efficient of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Original Record537SD JC09Form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st Report and Original Record63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881Addition:Expla
14、nation of Provisions88211总则1.0.1为加强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活动,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活动的技术管理。1.0.3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要求。22术语2.0.1工程质量检测testing for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用试验、测试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工
15、程实体质量特性的活动。2.0.2工程质量检测机构testing services for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具有法人资格,取得相应资质,对社会出具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或检测结论的机构。2.0.3检测人员testing personnel经相关检测技术培训合格后,从事检测技术管理和检测操作人员的总称。2.0.4检测设备testing equipment在检测工作中使用的、影响对检测结果做出判断的计量器具、标准物质以及辅助仪器设备的总称。2.0.5见证人员witnesses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受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委派,对检测试件的取样、制作、送检及
16、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过程真实性、规范性进行见证的技术人员。2.0.6见证取样检测witness sampling test在见证人员见证下,由取样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对试块、试件和建筑材料在现场取样、制作,并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2.0.7检测合同testing contract检测机构与委托方之间签订的工程质量检测合同和委托书的总称。2.0.8原始记录original record使用受控文件格式,记载检测活动所采集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并能再现检测过程的记录。2.0.9检测报告test report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的书面成果文件。2.0.10检测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
17、n management system of testing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程质量检测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管理系统。2.0.11自动采集automatic acquisition通过检测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将检测过程中的信息及延续时间自动采集并保存的过程。33基本规定3.0.1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3.0.2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3.0.3工程质量检测业务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0.4检测机构在检测工作开展前应与委托方签订书面检测合同。3.0.5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不断完善
18、与其检测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体系。3.0.6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中各相应专业检测项目的配备要求。3.0.7工程质量检测应执行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等有关技术标准。3.0.8对实行见证取样和见证检测的项目,不符合见证要求的,检测机构不得进行检测。3.0.9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3.0.10检测机构应采用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检测管理效率和检测工作水平。3.0.11检测机构应按有关标准正确接收、流转、存储、留置或处理试样。3.0.12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档案及日常检测资料管理制度。3.0.13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不得推荐或者监制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44检测
19、能力4.1检测人员4.1.1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人员。4.1.2检测人员应当由具备相应的工程质量检测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担任。4.1.3检测人员应经相关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4.1.4检测机构应设立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项目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岗位,并明确其岗位职责。4.1.5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4.1.6检测机构每年应制定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检测人员岗位能力应定期进行确认。4.1.7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人员的从业档案。4.1.8检测人员
20、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检测机构。4.2检测设备4.2.1检测机构应正确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其主要检测设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4.2.2检测机构检测设备的配置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4.2.3水泥、混凝土试样、砂浆试样、钢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墙体材料、混凝土芯样等涉及结构安全的力学性能试验及地基基础静荷载试验等采用的设备应具有检测原始数据信息自动采集功能。4.2.4检测机构应制定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计划,并按计划执行。4.2.5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应由检测机构确认,满足检测要求后方可使用。4.2.6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应标有唯一性标识,在用的检
21、测设备均应标有检定/校准有效期的状态标识。4.2.7检测机构应建立设备档案,主要检测设备应一机一档,记录检测设备技术条件及使用过程的相关信息。4.2.8检测机构应对大型的、复杂的、精密的检测设备编制使用操作规程。4.2.9检测机构应对主要检测设备作好使用记录,用于现场检测的设备还应记录领用、归还情况。4.2.10检测机构应采取措施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54.2.11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检查制度,并作好相应记录。4.2.12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检定/校准:1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改装、移动、修复和维修后;2停用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后再次投入使用;3检
22、测设备出现其他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情况。4.2.13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1当设备指示装置损坏、刻度不清或其他影响测量精度时;2仪器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漂移率偏大时;3当检测设备出现显示缺损或按键不灵敏等故障时;4其他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4.3检测场所、设施与环境4.3.1检测机构应具备所开展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场所,各种检测设备应布局合理,满足检测工作需要。4.3.2检测机构应根据试验室的功能和用途,满足能源、采光、采暖、通风、洁净等检测要求,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环境因素对检测工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4.3.3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标准的要求,对有环
23、境要求的场所应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记录环境条件。当检测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要求时,检测人员应立即停止检测活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处置后,方可恢复检测活动。4.3.4检测场所应合理存放有关材料、物质,确保化学危险品、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等物品安全存放;对检测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影响环境条件及有毒物质等的处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并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4.3.5检测工作场所应有明显标识,与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检测工作场所。4.3.6检测工作场所应有安全作业措施和安全预案,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4.3.7检测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存放在明显和便
24、于取用的位置,并由专人负责管理。4.4检测管理4.4.1检测机构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检测技术管理体系,并按管理体系运行。64.4.2检测机构应建立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日常监督等制度。4.4.3检测机构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对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应当及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4.4.4检测机构应定期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并应按规定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75检测程序5.1业务受理5.1.1工程质量检测应以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或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委托,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5.1.2检测机构应与委托方签订检测书面合同,检测合同应
25、注明检测项目及相关要求。检测合同的主要内容宜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5.1.3检测机构应有专人负责受理委托,在接收试样时,应确认试样状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填写记录。5.1.4检测机构在接收检测试样时,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试样应拒绝接收。送样试验严禁无试样办理委托。5.1.5检测机构应将委托方、工程项目等检测相关信息实时输入检测信息管理系统。5.1.6检测机构应对试样做出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应在试样存放、状态调节、制备、试验和留样期间予以保留。5.2取样送检5.2.1建筑材料的取样应由施工单位、见证单位共同进行,并应做好试样标识。5.2.2工程质量检测试样的取样、送检应按相关标准及规定执行,
26、并建立试样的送检台账。5.2.3建筑材料本身带有标识的,抽取的试样应选择有标识的部分。5.2.4检测试样应有清晰的、不易脱落的唯一性标识。5.2.5施工过程中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检测的抽样方法及要求等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5.2.6见证人员应对取样、制样及送检进行见证,并作好见证记录。5.2.7提供试样的单位和个人应对试样的合规性、真实性及代表性负责。5.2.8需要现场养护的试样,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取样、制样人员,及取样、制样设备及养护设施。5.3检测准备5.3.l检测机构应建立委托信息屏蔽系统。检测机构的收样及检测试样管理人员不得同时兼任检测操作人员,并不得将试件的
27、信息泄露给其他检测人员。85.3.2检测人员应核对试样信息和任务流转单的一致性。工程现场检测人员开始检测前,应对检测方案和检测对象状况的一致性进行确认。5.3.3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其状态正常。数据显示器需要归零的应在归零状态。5.3.4检测试样对养护、制备、贮存条件有要求时,检测人员应检查相应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5.3.5对首次使用的检测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准变更的情况,检测机构应对人员技能、检测设备、环境条件等进行确认。5.3.6检测前应确认检测人员的岗位能力,检测操作人员应熟识相应的检测操作规程和检测设备使用、维护技术手册等。5.3.7检测工作开始前
28、应确认检测依据、相关标准条文和检测环境要求,并将环境条件调整到检测要求的状况。5.3.8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活动应根据现场的安全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5.3.9检测工作开始前应确认检测方法标准,确认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多种检测方法标准可用时,应在检测合同中明确选用的检测方法标准;2 对于没有明确的检测方法标准或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其检测方法标准应由委托双方协商确定。5.3.10检测委托方应配合检测机构做好检测准备,并提供必要的条件。5.3.11检测机构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应事前编制检测方案,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构件、部位、检测点确定后,应绘制测点图,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5.4检测实施5.
29、4.1检测工作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方案进行。5.4.2检测原始记录应在检测操作过程中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原始记录的内容应符合本规程的相关规定。5.4.3自动采集的原始数据当因检测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原始数据异常时,应由检测人员作出书面说明,由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更改。5.4.4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检测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超出允许范围时,应停止检测工作,恢复到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5.4.5检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出具检测报告,并应再次检查设备状态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同时进行环境清理、检测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
30、。5.4.6见证人员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进行见证时,应对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见证,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见证记录内容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91检测机构名称、检测内容、部位及数量;2检测日期、检测开始、结束时间及检测期间天气情况;3检测人员姓名及证书编号;4主要检测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5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记录;6必要的现场工程检测影像资料;7见证人员、检测人员签名。5.4.7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异常情况的处理制度。5.5检测原始记录5.5.1检测原始记录应有固定格式,并包含完整的信息。原始记录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要求。5.5.2检测原始记录应及时填写,自动采集数据的应打印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做到数据准
31、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5.5.3检测原始记录需要更正时,应由原记录人进行杠改,并在杠改处由原记录人签名或加盖个人印章。5.5.4原始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自动采集的原始数据应及时备份保存。5.5.5自动采集数据出现异常时,应查明异常原因,在备注中予以说明,需要更正时必须有更正的依据,并报技术负责人批准。5.5.6原始记录应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连续,不得重复和空号,不得随意抽撤、涂改。5.6检测报告5.6.1检测报告应采用统一的格式,报告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要求。5.6.2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检测项目,应通过系统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应与检测委托的要求一致。5.6.3检测
32、报告结论应符合下列规定:1材料的试验报告结论应按相关标准给出明确的判定;2当仅有材料试验方法而无质量标准时,材料的试验报告结论应按设计要求或委托方要求给出明确的判定;3现场工程实体的检测报告结论应根据设计及鉴定委托要求给出明确的判定。5.6.4检测报告应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连续,不得重复和空号,不得随意抽撤、涂改。105.6.5检测报告至少应由主检人员签字、检测报告审核人签字、检测报告批准人签发,并加盖检测专用章,多页检测报告还应加盖骑缝章。当采用电子签名方式时,检测机构应有可靠措施保证电子签名真实、可靠。5.6.6见证取样的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员及其单位的相关信息。5.6.7检测报告应
33、登记后发放。登记应记录报告编号、份数、领取日期及领取人等信息。5.6.8检测报告应为原件,不得使用复印件。存档的检测报告应与发出的检测报告一致。5.7试样处置5.7.1检测机构应制定试样管理制度并确保有效运行。5.7.2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试样标识系统,确保试样的标识不发生混淆。5.7.3检测机构应按有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要求留置已检试样,有关标准对留置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应不少于72小时。对已检试样的留置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已检试样留置应与其他试件有明显的隔离和标识;2已检试样留置应有唯一性标识,其封存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3已检试样留置应有完整的留置记录,并分类、分品种有序存放,
34、以便查找。5.8检测档案5.8.1检测机构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分类编目等工作。5.8.2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档案、技术档案:1管理档案包括:标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体系运行记录、人员资料、法律法规文件、管理部门来文、内部行政文件、设备资料等;2技术档案包括:检测合同、委托书、抽样记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登记台帐、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其他与检测相关的重要文件等。5.8.3档案可以是纸质文档或者是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电子档案的保存应有防止信息丢失或被篡改的可靠措施。5.8.4检测机构应建立符合保存要求、拥有独立空间的检测资料档案室,应做到
35、防火、防盗、防潮、防蛀、防霉变等,档案室的条件应能满足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长期存放。5.8.5档案保存时间:1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样及结构建筑材料的检测资料汇总表和有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等的检测档案等宜为20年;其他检测资料档案保管期限宜为6年;112检测软件数据备份宜长期保存。5.8.6保管期限到期的检测资料档案销毁应进行登记、造册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销毁登记册保管期限不应少于6年。126检测信息管理6.1.1检测机构应建立符合要求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对检测业务受理、检测数据采集、检测报告出具、检测档案管理等检测活动进行记录。6.1.2检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应确保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
36、可靠;并应设置必要的数据接口,确保系统与检测设备的互联互通。6.1.3检测机构应实施检测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自动采集的检测项目应符合本规程第4.2.2条的规定。6.1.4自动采集的数据应直接传入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可通过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6.1.5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检测报告应有检测报告真伪识别和检测结果可追溯管理的功能。6.1.6当自动采集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追溯到原数据。6.1.7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修改,应在系统中生成可查询的修改记录。6.1.8检测机构应设专人负责检测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应满足相关检测项目所涉及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要
37、求,技术标准规范更新时,系统应及时升级更新。13附录 A检测项目、参数、仪器设备配备表序号专业检测项目/参数主要仪器设备(一)建筑材料检测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胶砂搅拌机、净浆搅拌机、胶砂振实台、胶砂流动度测定仪、安定性沸煮箱、雷氏夹测定仪、细度负压筛、抗折试验机、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标准养护设备、净浆加水器、天平。2钢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延伸率、弯曲性能、反向弯曲性能、重量偏差、R0eL/ReL、R0m/R0eL、单向拉伸残余变形、单向拉伸极限抗拉强度。拉力试验机(或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弯
38、曲试验机、游标卡尺、电子天平、钢筋残余变形测量仪、电热鼓风干燥箱。3砂、石常规检验筛分析、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电热鼓风干燥箱、振筛机、砂石筛、石粉含量测定仪、针片状规准仪、天平、台秤。4混凝土、砂浆检验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渗性能、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坍落度、砂浆稠度、砂浆保水率。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动台、混凝土坍落度仪、混凝土抗渗仪、砂浆搅拌机、砂浆稠度检测仪、砂浆保水性测定仪、混凝土(砂浆)标准养护室、力学性能试验机、混凝土(砂浆)试模、电子天平、钢直尺。5简易土工试验含水率、密度、击实试验。电子天平、环刀、称量盒、烘箱、击实仪。6混凝土掺加剂检验减水率、泌水率比、凝结
39、时间之差、含气量、1h 经时变化量、抗压强度比。60L 单卧轴式强制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动台、坍落度筒、贯入阻力仪、含气量测定仪、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含砂浆养护)、压力试验机、电子天平、台秤、基准水泥。7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检验整根钢绞线最大力、整根钢绞线最大力的最大值、最大力总伸长率、弹性模量;锚夹具硬度、静载试验。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引伸计、松弛试验机、布洛维硬度计、微机式液压锚具试验机、游标卡尺。8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沥青针入度、沥青软化点、沥青延度;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延度仪、沥青针入度仪、沥青软化点测定仪、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
40、、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沥青混合搅拌机、恒温水浴箱、天平、静水天平、离心抽提仪或燃烧炉、鼓风干燥箱、钢直尺。14序号专业检测项目/参数主要仪器设备9墙体材料检测强度、密度。切砖设备、制样模具、搅拌机、振动台、力学性能试验机、电子天平、电子秤、钢直尺。10防水材料检测不透水性、耐热性、拉伸强度(拉力)、伸长率、低温柔性、低温弯折。拉力试验机、低温试验箱、低温弯折仪、低温柔性试验装置、鼓风干燥箱、不透水仪。11水暖材料检测塑料管材、管件静液压试验、纵向回缩率、维卡软化温度、落锤冲击试验、烘箱试验、坠落试验。管材耐压试验设备、水嘴阀门耐压试验设备、维卡软化温度试验仪、烘箱、低温箱、落锤冲击试验设备。金属
41、制管材、管件、阀门壳体性能、密封性能。散热器耐压试验。12电气材料检测电线电缆绝缘厚度测量、外径测量、导体电阻、绝缘电阻、电压试验、不延燃试验。投影仪、直流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交流耐电压测试仪、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仪、开关插座寿命测试仪、多功能电控负载柜、防触电保护试验仪、高温高湿箱、温升试验设备、爬电距离测试卡、插座拔出力试验装置、扭矩螺丝刀。开关通断能力、正常操作、防触电保护、温升、电气强度、绝缘电阻、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插座正常操作、分断容量、拔出插头所需力、防触电保护、温升、电气强度、绝缘电阻、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低压配电箱介电性能、温升、电气间隙、爬电距离。13建筑门窗检测门
42、窗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保温性能。门窗“三性”测试系统、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测试系统、空盒气压表、门窗玻璃光学性能测设备、中空玻璃露点测试仪、U值防护热板测量装置系统。中空玻璃露点、U 值、可见光透射比。14装饰装修材料检测陶瓷砖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陶瓷砖抗折试验机、真空吸水率仪、烘箱、涂料耐洗刷仪、涂料养护箱、涂料涂布设备、力学性能试验机、电子天平、环境测试舱、空气采样器、可见分光光度计。涂料容器中状态、施工性、干燥时间、涂膜外观、耐水性、耐碱性、耐洗刷性。装饰石材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吸水率。装饰板材甲醛释放量。15装配式建筑材料检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灌浆料抗压强度、钢筋套筒
43、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变形性能。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液压式压力试验机、电子数显卡尺。灌浆料、坐浆最大骨料粒径、截锥流动度、竖向搅拌机、钢直尺、压力试验机、电15序号专业检测项目/参数主要仪器设备料膨胀率、抗压强度(1d、3d、28d),泌水率、胶砂流动度。子天平、灌浆竖向膨胀率测定仪、流动度测定仪。外墙密封材料等表干时间、下垂度、定伸粘结性、弹性恢复率、拉伸模量、浸水后定伸粘结性、紫外线辐照后/浸水光照后定伸粘结性、质量损失率、密度、挤出性、冷拉-热压后粘结性。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拉力机、换气式老化箱、数显卡尺、高低温箱、鼓风烘干箱、水-紫外线辐照箱、标准挤出器、天
44、平。(二)地基基础工程检测1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水平承载力、桩身完整性、锚杆锁定力。静载检测仪、静载反力系统、千斤顶、高应变动测仪、低应变动测仪、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钻芯机、锚杆/土钉检测设备。2桩的承载力检测3桩身完整性检测4锚杆锁定力检测(三)主体结构工程检测1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回弹法或回弹超声综合法、钻芯法)、后置埋件锚固力检测、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承载力、挠度、抗裂度、裂缝宽度)、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回弹法或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原位轴压法检测砌体强度)
45、。混凝土回弹仪、钻芯机、钢筋位置测试仪、力学性能试验机、后锚固件拉拔仪、结构构件变形测量仪器;砂浆回弹仪或砂浆贯入仪、砌体原位轴压设备、芯样修补、磨平装置、钢砧等。2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3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4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四)建筑幕墙工程检测1建筑幕墙的物理性能四性检测建筑幕墙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层间变形性能;硅酮胶相容性、硅酮胶粘结性。建筑幕墙“四性”测试系统、供风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流量计、位移传感器、硅酮结构胶相容性试验箱、气压表、温度计等。2硅酮结构胶相容性、粘结性检测(五)钢结构工程检测1钢结构焊接质量无损检测钢结构用钢材力学性能检测、球节点力学性能检测
46、、高强螺栓连接副性能检测、超声波探伤检测、防火涂料厚度、防腐涂层厚度检测、钢结构工程变形检测。标准试块、超声探伤仪、拉力试验机、涂层测厚仪、全站仪、扭矩扳手、高强螺栓轴力计等。2钢结构防腐及防火涂装检测3钢结构节点、机械连接用紧固标准件及高强度螺栓力学性能检测4钢网架结构的变形检测16序号专业检测项目/参数主要仪器设备(六)市政道路检测1回填材料(路基)强度(CBR)、界限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标准电动击实仪、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脱模器、烘箱、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自动击实仪、电子天平。2无机结合料(基层)配合比设计、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有效钙
47、镁含量、未消化残渣含量、细度、粉煤灰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含量、烧失量、细度、比表面积、密度。方孔集料筛、电子天平、标准电动击实仪、烘箱、脱模器、压力机、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恒温恒湿养护室、滴定设备、分析天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游标卡尺。3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面层)沥青针入度、沥青延度、沥青软化点、沥青粘附性、沥青密度、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沥青混合料流值、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率、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车辙、针入度指数、动力粘度、蜡含量、闪点、溶解度、薄膜加热试验或旋转薄膜加热试验、运动粘度、弹性恢复、贮存稳定性离析、破乳速度、粒子电荷、
48、筛上残留物、粘度(恩格拉粘度计、道路标准粘度计)、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余、常温贮存稳定性、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沥青混合料弯曲、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针入度仪、低温延度仪、烘箱、软化点仪、恒温水槽、电炉、比重瓶、分析天平、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自动击实仪、马歇尔稳定度仪、脱模器、电子天平、沥青抽提仪、标准筛、车辙仪、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器、沥青薄膜加热试验箱或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箱、恩格拉粘度计、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路面渗水仪、真空饱水机、恒温冰箱、游标卡尺。4集料(基层、面层)筛分、压碎值、磨耗值、表观密度、吸水率
49、、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亲水安定性、矿粉筛分、密度、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标准筛、压力机、洛杉矶磨耗机、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标准筛、沸煮箱、压碎值仪、烘箱、针片状规准仪、容量瓶、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炉。5石材(面层)单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压力机、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角度尺。6路面砖(人行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压力机、万能试验机、钢直尺、砖用卡尺。7路缘石(附属构筑物)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压力机、万能试验机、钢板尺。17序号专业检测项目/参数主要仪器设备8土工格栅(附属设施)抗拉强度、伸长率、(2%、5%)伸长率时的拉伸强度、炭黑含量、尺寸偏差。电子拉伸试验机、炭黑含量测试
50、仪、钢卷尺、游标卡尺。9检查井盖(附属设施)承载能力。井盖压力机。10排水管材(附属设施)环刚度、冲击性能、环柔性、外压荷载。电子拉伸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管材外压试验机11路基、基层、面层现场检测厚度、压实度、弯沉、平整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取芯机、环刀、灌砂筒、天平、贝克曼梁、车载落锤式弯沉仪、3m直尺、激光双平整度仪、人工铺砂仪、激光构造深度仪、摆式摩擦仪、钢直尺、塞尺。12桥梁支座盆式支座竖向承载力、摩擦系数、板式支座极限抗压强度、实测抗压弹性模量、实测抗剪弹性模量、实测老化后抗剪弹性模量、实测四氟板与不锈钢板表面摩擦系数、球型支座竖向压缩变形、盆环径向变形、摩擦系数。微机控制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