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JGJ 125-1999(条文说明)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pdf

    • 资源ID:153962       资源大小:279.9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JGJ 125-1999(条文说明)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Standard of Dangerous Building Appraisal JGJ 125一条文说明2000北京前言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经建设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以建标1999J277号文批准,业已发布。本标准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重庆市房地产管理局、锦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20 目次1 总则.2

    2、 符号、代号.3 鉴定程序与评定方法. . 3.1 鉴定程序.3.2 评定方法. 4 构件危险性鉴定_.4.1 一般规定.4.2 地基基础.4.3 砌体结构构件. 4.4 木结构构件.4.5 混凝土结构构件.26 4.6 钢结构构件. 5 房屋危险性鉴定.5. 1 一般规定.5.2 等级划分.5.3 综合评定原则5.4 综合评定方法附录A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 31 21 1总则1. O. 1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86)制订于1986年,是我国房屋鉴定领域的第一部技术标准,其发布实施十多年来,在促进既有房屋的有效利用,保障房屋的使用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检测鉴定技

    3、术的发展,原标准的部分内容已显陈旧,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修订。1. O. 2 原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房地产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的房屋,对单位自有和私有房屋的鉴定,可参考本标准。同时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及文物保护建筑。把标准适用范围按房屋产权或经营管理权限来进行划分,显然不尽合理,特别是在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事业迅猛发展、房屋产权多元化的形势下,更有其弊端。本次修订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大为现存的既有房屋,并取消了原标准的不适用范围。1.0.3 规定了危险房屋、各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在偶然作用下的房屋危险性鉴定尚需参照有关专业技术标准或规范进行。条文中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

    4、和公共建筑系指高温、高湿、强震、腐蚀等特殊环境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偶然作用系指天灾:如地震、泥石流、洪水、风暴等不可抗拒因素;人祸z如火灾、爆炸、车辆碰击等人为因素。22 2 符号、代号本章规定了房屋危险性鉴定中应用的各种符号、代号及其意义。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144-90) , r。一一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0.9023 3 鉴定程序与评定方法3. 1鉴定程序3. 1. 1 根据我国房屋危险性鉴定的实践,并参考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的有关资料,制定了本标准的房屋危险性鉴定程序。3.2评定方法3.2.1 在总结

    5、大量鉴定实践的基础上,把原标准规定的危险构件和危险房屋两个评定层次修订为三个层次,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和便于操作,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4 4 构件危险性鉴定4.1 -般规定4.1.1 本条在房屋危险性鉴定实践经验总结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危险构件进行了重新定义。4.1.2 本条对原规定的构件单位进行了适当修正,使其划分更加科学,表述更明确。条文中的自然间是指按结构计算单元的划分确定,具体地讲是指房屋结构平面中,承重墙或梁围成的闭合体。4.2地基基础4. 2. 1 4. 2. 3 地基基础的检测鉴定是房屋危险性鉴定中的难点,本节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和长期实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其鉴定内容和危险限值。根据

    6、鉴定手段和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从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变位来进行鉴定的方法。并把常见的地基基础危险迹象作为检查时的重点部位。条文中列出的地基与基础沉降速度2mm/月是根据国内外(中、日等)常年观察统计结果而采用;房屋局部斜率1%和地基水平位移量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允许值要求,综合考虑得出。4.3 砌体结构构件4.3.1 本条规定了砌体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的基本内容。4.3.2 本条规定了在进行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前应进行的必要检验工作,以保证验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4. 3. 34. 3. 4 这些条款具体规定了砌体结构构件的危险限值,25 其中墙柱倾斜控制值

    7、与原标准相比,作了适当调整。(如原标准规定受压墙柱竖向缝宽为2cm,专家认为此值过大,与实际不符,建议改为2mm为宜;墙柱倾斜控制值,原标准规定为层高的1.5/100,这次根据各地反映,原标准定得太宽,建议改为0.7/100为宜。)4.4木结构构件4.4.1 本条规定了木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的基本内容。4.4.2 本条规定了在进行木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前应进行的必要检验,以保证验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4. 4. 34. 4. 4 这些条款具体规定了木结构构件的危险限值。其中原标准规定主梁大于Lo/120,擦条搁栅大于Lo/100挠度;柱腐朽达原截面1/21/4;屋架出平面倾斜大于h/l00屋架高度

    8、等,经与专家交换意见,认为原标准尚未考虑其综合因素(如木节、斜纹、虫蛙、腐朽等),因此这次修订有所调整,相应改为Lo/150、Lo/120挠度;柱腐朽达原截面1/5以及出平面倾斜h/120屋架高度等。另外,增加了斜率p值和材质心腐缺陷,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确定的。4.5 混凝土结构构件4.5.1 本条规定了混凝土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的基本内容。4.5.2 本条规定了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前应进行的必要检测主作,以保证验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根据混凝土检测技术的发展,应尽量采用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4. 5. 34. 5. 4 这些条

    9、款具体规定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危险限值。根据各地反映,原标准条文在名词术语和定量方面均有不妥处。这次修订:将单梁改为简支梁,支座斜裂缝宽度原标准未作规定,现确定为0.4mm。此值参考了中、美等国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值。增加了柱墙侧向变形值为h/250或30mm内容,并规定26 墙柱倾斜率为1%和位移量为h/500。4.6钢结构构件4.6.1 根据房屋危险性鉴定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本节内容。本条规定了钢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的主要内容。4.6.2 本条规定了在进行钢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前应进行的必要检测工作,以保证验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根据钢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应尽量采用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的检测

    10、方法。4. 6. 34. 6. 4 这些条款具体规定了钢结构构件的危险限值,如梁、板等变形位移值Lo/250,侧弯矢高Lo/600以及柱顶水平位移平面内倾斜值h/150,平面外倾斜值h/500,以上限值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27 5 房屋危险性鉴定5. 1一般规定5.1.1 对原标准中规定的危险房屋定义进行了修正,删除了随时有倒塌可能的词语,现在的表述更加科学、准确。5. 1. 25. 1.3 保留了原标准中规定的鉴定单位和计量单位,强调了房屋危险性鉴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进行。5.2等级划分5.2.1 在原标准构件和房屋两个鉴定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

    11、房屋组成部分这一鉴定层次,并根据一般房屋结构的共性规定了这一层次的三个分部,即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5.2.2 房屋各组成部分的危险性鉴定,应按a、b、c、d四等级进行划分。5.2.3 规定了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A、B、C、D四等级进行划分,这四个等级中的B、C、D级与原标准的危险构件、局部危房和整幢危房的概念基本对应,并增加了A级,即未发现危险点这一等级。在本次修订中,为便于综合评判,将危险点及其数量作为基本参量,以量变质变的辩证原理来划分房屋危险性等级zA级:无危险点B级:有危险点C级:危险点量发展至局部危险D级:危险点量发展至整体危险同样原理,可划分房屋各组成部分的危险等级a、

    12、b、c、d。5.3 综合评定原则5.3. 15.3.3 规定了房屋危险性鉴定综合评定应遵循的基本原28 则,保留了原标准中提出的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的提法,以求在按照本标准进行房屋危险性鉴定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更好地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条文中提出要考虑的7点因素,参考了天津地震工程研究所金国梁、冯家琪所著房屋震害等级评定方法探讨等资料。5.4 综合评定方法5.4.1 因为在综合评定中所需要的参量是危险点比例,而不是绝对精确量,所以只要按照简明、合理、统一的原则划分非危险构件和危险构件,并统计其数量。在房屋建筑这一复杂的系统中,鉴定时需要考虑的

    13、因素往往很多,应用单一的综合评判模型来处理时,权重难以细致合理分配。即使逐一定出了权重,由于要满足归一化条件,使得每一因素所分得的权重必然很小,而在综合评定中的Fuzzy(模糊)矩阵的基本复合运算是A(min)和V(max),这就注定得到的综合评判值也都很小。这时,较小的权值通过A运算,实际上泯没了所有单因素评价,得不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采用多层次模型就可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即先把因素集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对每一类进行综合评判,然后再对评判结果进行类之间的高层次综合,得出最终评判结果。因此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综合评定的层次和等级。综合评定方法的理论基础为Fuzzy(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定理论。5.

    14、4. 25. 4. 4 地基划分单元可对应其上部的基础单元。5.4.3 公式中的系数2.4(柱)、2.4(墙)、1.9 (主梁+屋架)、1.4(次梁)和1(板)等是反映房屋结构承载类型的部位系数F上述系数的确定,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科研成果并昕取了部分专家意见。5. 4. 55. 4. 8 首先按=0%,0%户5%,5%户30%,30%p100% ,相应硬划分a、b、c、d,然后根据Fuzzy数学原29 理,进行合理化,即承认存在着从一个等级到另一等级的中间过渡状态,而以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某一等级来表示,这样才能较确切地反映其实际。因此建立相应于a、b、c、d各等级的线性隶属函数可以把该

    15、因素在a,b、c、d各等级之间的中间过渡状态充分表达出来(见图1)。 卢人,/产J户产产严飞、/ /,/f/./fJF叫气o 5 30 100 p(%) 图1隶属函数图形5. 4. 95. 4.12 式中系数为地基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在综合评判中的权重分配。在影响房屋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了在综合评判中体现这一点,就有必要建立各因素间的权重分配。建立危险房屋鉴定综合评判中的权重分配的原则是按照各因素相对于房屋安全性而言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各因素间的权重分配。因素间的权重通过专家征询和鉴定实践确定了该权重分配。这些公式是Fuzzy数学中综合评判问题中的主因素决定

    16、型M(八,V)(八=min,V=max)算子的Fuzzy矩阵展开式,因为它的结果只是由指标最大的决定,其余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都不影响结果,比较适合危房鉴定。5.4.13 考虑房屋的传力体系特点,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在影响房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房屋危险性综合评判中,对地基基础或上部承重结构评判为d级时,则整幢房屋应评定为D级;在其他情况下,则应按Fuzzy数学中的综合评判中的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房屋的危险性等级。5.4.14 简易结构房屋由于结构体系和用料混乱,可凭经验综合分析评定。30 附录A房屋安全鉴定报告送审稿时,原为房屋安全鉴定书。经专家讨论后,建议将鉴定书改为鉴定报告。其原因是通过检测、鉴定并出具的数据和结论,一般用报告的形式来表达更为准确。因此编制组采纳了此建议。31 统一书号:15112 . 9594 定价:5.00元


    注意事项

    本文(JGJ 125-1999(条文说明)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