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5226 黔东南州地方标准 DB5226/T 234-2022 大球盖菇 简易大棚 栽培技术 规程 2022 07 29 发布 2022 07 29 实施 黔 东 南州 市 场监 督 管理 局 发 布 DB5226/T 234-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栽培 条件.2 5 菌种 选择.2 6 栽培 材料.2 7 栽培 与管 理.3 8 档案 记录.4 DB5226/T 234-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 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
2、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 起草规 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黔 东南 州农 业科 学院提 出。本文件 由黔 东南 州农 业农 村局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黔 东南 州农业 科学 院、贵州 赛因 思农业 科技 发展 有限 公司。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谌金 吾、黄 胜先、孙 厚静、李 星、王 杰、李 威、杨 俊 春、陆 玉胜、蒙 辉、杨再云、尚 斌、蒋芳 芳、郭显 会、陆 兰芳、谢 永、王 明鸾、李膳 利、陈 杰、胡 庭坤、李琳 琪、杨运春、王正 文、黄 燕、韦军斌、高 红艳、
3、杨 胜江、吴清 江、陆承 云。DB5226/T 234-2022 1 大球盖菇 简易大 棚栽培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大 球盖 菇简 易大棚 栽培 的术 语和 定义、栽培 条件、菌 种选 择、栽 培材料、栽 培与 管 理和档案 记录 等要 求。本文件 适用 于贵 州省 黔东 南州大 球盖 菇简 易大 棚栽 培管理。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的 内 容通 过文 中 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中,注 日期 的引 用文 件,仅 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括 所有 的修 改单)适用 于本
4、文件。GB 5084 农田 灌溉 水质 标准 GB/T 12728 食 用菌 术语 NY/T 391 绿色 食品 产 地 环境质 量 NY/T 393 绿色 食品 农药 使用准 则 NY/T 528 食用 菌菌 种生 产技术 规程 NY/T 1935 食用 菌栽 培基 质质量 安全 要求 3 术语 和 定义 GB/T 12728 界 定的 以及 下 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3.1 大 球盖 菇 大球盖 菇又 名皱 环球 盖菇、皱球 盖菇、酒红 球盖 菇、赤松 茸,俗 称粗 腿蘑、益肾菇、彩 云菇,因其形似松 茸,又被 称为“松 茸菇”和“云茸”,是球 盖菇科、球 盖菇 属的 珍稀
5、食用菌。3.2 简 易大 棚 竹架或 钢架 大棚,规 格:宽 3.0m 8.0m,高 1.8m 3.5m,长20.0m,覆盖 保 温塑料 膜和 遮阳 网。3.3 菌 丝期 播种至 菌丝 长满 整个 栽培 畦的时 间段。菌 丝 期 30d 35d。3.4 菇 蕾期 菌丝长 满栽 培畦 后,栽培 畦表面 的菌 丝扭 结成 白色 菇蕾的 时间 段。菇蕾 期 15d 20d。3.5 幼 菇期 菇蕾发 育成 幼菇 的时 间段。幼菇 期 5d 7d。DB5226/T 234-2022 2 3.6 采 收期 幼菇长 大成 熟,达到 采收 标准的 时间 段。采收 期 5d7d。3.7 转 潮期 采菇后 至菌
6、丝重 新萌 发成 菇蕾、幼菇 和成 菇的 时间 段。转 潮 期10d 15d。4 栽培条 件 4.1 场地选 择 选择符 合绿 色食 品生 产要 求,交通 和水 源便 利,周 围无污 染,远 离城 区、工 矿区、畜 禽养 殖区,距离交通 主干 道150m 以上 搭建 简易 大棚。4.2 产地环 境 产地环 境 质 量应 符 合 NY/T 391 的规 定。4.3 大棚条件 冬季棚 内温 度5,配 备 相关灌 溉设 施。4.4 栽培时 间 10 月 下旬 12 月下 旬。5 菌种选 择 选择优 质、高 产、商 品性 强、广温、抗 逆性强、出 菇转潮 快且 适宜 黔东 南州 栽培的 品种。菌种 生
7、 产应符 合NY/T 528 的 规定。6 栽培材 料 6.1 栽培基 质原 料 农作物 秸秆、谷 壳、玉米 芯、杂 木屑。栽 培基 质应 符合 NY/T 1935 的规 定。6.2 覆土材 料 前茬未 栽培 食用 菌的 田地、园地、林 地等 耕作 层土 壤,质 量应 符 合NY/T 391 的规定。6.3 浇灌水 浇灌用 水应 符 合GB 5084 的规定。6.4 栽培基 质配 方 a)玉 米秸 秆40%、玉米 芯30%、谷壳19%、杂 木屑 10%、石 灰粉1%;b)玉 米秸 秆45%、玉米 芯35%、谷壳19%、石 灰粉 1%;c)稻 草秸 秆50%、杂木 屑30%、谷壳18%、石 灰粉
8、 2%;DB5226/T 234-2022 3 d)豆 类秸 秆40%、玉米 芯30%、谷壳19%、杂 木屑 10%、石 灰粉1%。6.5 栽培基 质发 酵 秸秆、玉米 芯需 打碎 成 1.0cm 3.0cm 的 节段 或颗 粒。栽培基 质拌 匀后,加 入 1%的石灰 水至 含水 量达 到 70%75%;在 背风 向阳 处建 宽为 1.5m 2.0m,高为 1.2m 1.5m,长 不限 的 梯形料 堆,在料 堆表 面间 隔 0.5 m 打直 径为8.0cm 10.0cm,深 为1.2m 1.5m的通气 孔,可 在料 堆表 面 覆盖塑 料薄 膜。第 一次 翻 堆:当料 温55 时,维 持 1d
9、2d,把 料堆 内外 上 下翻匀,补水 至含 水量 达 到70%75%,完成 第一 次翻 堆;再 重复 翻堆 两次,完 成发酵。7 栽培与 管理 7.1 整地 按照50kg/667m275kg/667m2撒石 灰粉,把 石灰 粉均 匀翻 入20.0cm 深的 耕作 层 中,平 整土 面。7.2 作畦 顺简易 大棚 长轴 方向 作高 5.0cm 8.0cm,宽 35.0cm 40.0cm,长不 超过 20m 的畦床,并 在畦 床 上铺厚 度10.0cm 15.0cm 的 栽培基 质,畦立 体横 截面 为龟背 形。在畦面 铺3.0cm 5.0cm 谷 壳层,谷壳 需 用1%石灰 水 浸泡24h。7
10、.3 播种 把菌种 掰 成 3.0cm 5.0cm 大小的 菌种 块,按照 间 距 10.0cm 12.0cm 在 畦面 划 开 5.0cm 8.0cm 深的播种 沟;依次 把菌 种块 播入沟 内,菌种 块间 隔距 离 10.0cm 12.0cm,抚平 畦面。播种 量:600g/m2700g/m2。当相邻 菌块 菌丝 快连 接时,在谷 壳层 菌丝 连接 处进 行二次 播种,用 种 量 400g/m2500g/m2。7.4 覆土 二次播 种后,在作 业道 上 撒一层 石灰 粉(10kg/667m215kg/667m2),拌匀 后,覆盖 于畦 面,厚 度2.0cm 4.0cm。7.5 栽培管 理
11、7.5.1 菌丝期 管理 保持栽 培畦 内基 质水 分含 量在 65%80%,畦面 空气 相对湿 度 80%85%,温度1825。适 时 揭棚通风,每 天通 风2h。散热插 孔:覆土 后,用直 径为 5.0cm 8.0cm 的竿 插 入栽培 畦底 部形 成散 热插 孔,10 个/m215 个/m2。覆草:在栽 培畦 上覆 草 3.0cm 5.0cm。7.5.2 菇蕾期 管理 保持畦 面空 气相 对湿 度 95%98%,温 度 14 18,光照 强 度100Lux 200Lux。7.5.3 幼菇期 管理 DB5226/T 234-2022 4 保持畦 面空 气相 对湿 度 85%90%,每天 菇
12、棚 通风4 次,每次1.0h 1.5h,温 度 22 25,光 照强度200Lux 300Lux。7.5.4 采收期 管理 大球盖 菇以 菌膜 尚未 破裂,菌盖 为钟 形时 采收。最 迟应在 菌盖 内卷,菌 褶皱 为灰白 色时 采收。采 收时用拇 指和 食指 抓住 菇体 下部,轻轻 旋转 菌柄,使 其松动 后,轻轻 拔出 菇体,不要 破坏 栽培 畦表 面菌 丝体。采 收完 成后,去 除菇 脚泥土。7.5.5 转潮期 管理 清除残 菇、菇 脚,抚 平采 菇坑,静 息养 菌 2d 3d,然后按 照菇 蕾期、幼菇 期 和采收 期管 理。可 出 3潮5 潮菇。7.6 病虫害 防控 7.6.1 坚持“预
13、防 为主,综 合防 治”的植 保方 针,采用 农业 防 治、物 理防 治、生物 防治。化学 防治 时,应符 合 NY/T 393 的规 定。7.6.2 播种前,封 闭大 棚 7d 15d;在 发菌 和出 菇管 理中,发现杂 菌,及时 剔除,宜 撒施生 石灰 覆盖或喷施 二氯 异氰 尿酸 钠消 毒粉。7.6.3 出菇期 在通 风、出口 处安 装防虫 网;栽培 畦悬 挂黄 色黏虫 板,每 4m2悬挂 1 张板,悬挂 高度1m;每 4m2用 100mL 糖 醋 液悬挂 于畦 面上 方 50.0cm 75.0cm 处,每 10d 更换 1 次,更换 的糖 醋液 集中移除 栽培 场地 无害 化处 理。糖 醋液 配制 比例 为红 糖:白醋:水:白酒:吡 虫啉=2:5:90:2:1。8 档案记 录 建立生 产档 案,记录 栽培 的温湿 条件、栽 培季 节、菌种、栽培 基质 配方 及处 理、产 量、品 质、采 收时间、病虫 害防 治和 用药 等。DB5226/T 234-2022 5 DB5226/T 234-2022 6 DB5226/T 23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