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501 T 005-2022 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则.pdf

    • 资源ID:1536135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501 T 005-2022 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则.pdf

    1、 ICS 35.240 CCS L 67 3501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标准 DB3501/T 0052022 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则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in industrial parks 2022-04-15发布 2022-07-15实施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501/T 00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缩略语.3 5 总体要求.4 5.1 安全性.4 5.2 稳定性.4 5.3 可

    2、扩展性.4 5.4 智能化.4 6 平台概述与架构.4 6.1 平台概述.4 6.2 平台总体架构.4 6.3 平台总体架构描述.5 7 平台建设.10 7.1 基础设施与数据感知层.10 7.2 数据资源层.13 7.3 应用支撑层.14 7.4 业务应用层.15 7.5 用户展示层.21 7.6 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21 7.7 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27 8 平台运维管理.27 8.1 运维内容.27 8.2 运维要求.28 参考文献.29 DB3501/T 00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本文件由福州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州市软件园管理委员会、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中电福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标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福建万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福建工程学院、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瑞忠、朱向东、李海晏、曾友竞、林韩迎、吴伟生、林圣杰、陈加松、王彬彬、陈光华、王华、陈建辉、曾忠诚、廖律超、王晓明。DB3501/T 0052022 1 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概述与架构、建设和运维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产业)园区管理部门开展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升级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33905.22017 智能传感器 第2部分:物联网应用行规 GB/T

    5、 34068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 智能传感器接口规范 GB/T 34069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 智能传感器特性与分类 GB/T 340702017 物联网电流变送器规范 GB/T 34071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 智能传感器可靠性设计方法与评审 GB/T 394772020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信息共享 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420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732019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 GB 503742018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DA/T 22201

    6、5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QB/T 14532003 电缆桥架 YD/T 38442021 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管理接口要求 YD/T 38652021 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要求 YD/T 51202015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 51912009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YD 52142015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DB3501/T 0052022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工业(产业)园区 industrial park 各级政府为整合经济、高新技术资源或实验示范而划定的功能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优化功能布局,以适应产

    7、业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产业集聚区。注:福州市工业(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市、县政府设立的工业聚集区。来源:DB3501/T 0012021,3.1 3.2 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digital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基于完善的感知、传输、计算、存储等信息基础设施,通过门户面向园区管理单位、企业和个人需求提供各类应用的数字园区统一支撑平台。3.3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注:物即物理

    8、实体。来源:GB/T 337452017,2.1.1 3.4 园区驻地网 park resident network 园区终端设备至园区运营商网络接口之间所包含的管道、线缆、桥架等设施。3.5 大数据 big data 具有体量巨大、来源多样、生成极快、且多变等特征并且难以用传统数据体系结构有效处理的包含大量数据集的数据。注:国际上,大数据的4个特征普遍不加修饰地直接用volume、variety、velocity和variability予以表述,并分别赋予了它们在大数据语境下的定义:a)体量 volume:构成大数据的数据集的规模。b)多样性 variety:数据可能来自多个数据仓库、数据领

    9、域或多种数据类型。c)速度 velocity:单位时间的数据流量。d)多变性 variability:大数据其他特征,即体量、速度和多样性等特征都处于多变状态。来源:GB/T 352952017,2.1.1 3.6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通过网络访问可扩展的、灵活的物理或虚拟共享资源池,并按需自助获取和管理资源的模式。注:资源实例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来源:GB/T 311672014,3.1 DB3501/T 0052022 3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

    10、nication Technology)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BACnet: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A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DaaS:数据即服务(Data as a Service)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FTP:文件传输协议(F

    11、ile Transfer Protocol)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D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P: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MEC: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QTT:消息

    12、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OPC UA:用于过程控制的OLE统一架构(OLE for Process Control Unified Architecture)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RDP:远程桌面协议(Remote Desktop Protocol)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

    13、re Development Kit)SSH:安全外壳协议(Secure Shell)SSL:安全套接字协议(Secure Sockets Layer)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SID: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ireless LAN Authe

    14、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DB3501/T 0052022 4 5 总体要求 5.1 安全性 遵循国家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从数据信息安全采集、传输、存储、运用,选择和采用加密技术,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保证数据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机密性。宜采用国产密码算法。5.2 稳定性 定期对各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保证各系统稳定运行。5.3 可扩展性 平台内各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更新,预留接口,便于后期升级与扩展。5.4 智能化 应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基

    15、础设施数字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信息化和产业发展智慧化。6 平台概述与架构 6.1 平台概述 6.1.1 合理部署感知设备,并保证感知设备有效接入园区物联网,实现设备、网络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6.1.2 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基础设施设备原始信息的感知和收集,实现园区安保、能耗、监控、应急告警等智能化管理。6.1.3 为园区管委会、入驻企业、企业员工、园区访客、运营管理单位、配套服务单位及人员等提供富有本地特色、方便、快捷的党群、政务、公共、企业、产业、生活等服务。园区资源应可视化、易获取,对需求应能自适应和自动化匹配。6.2 平台总体架构 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DB3501/

    16、T 0052022 5 基础设施与数据感知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展示层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 图1 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 6.3 平台总体架构描述 6.3.1 基础设施与数据感知层 6.3.1.1 架构 按照集约化建设的原则,规划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管理指挥中心等,如图2所示。基础设施与数据感知层信息 基础设 施新型 融合基 础设施管理 指挥中 心 图2 基础设施与数据感知层 6.3.1.2 信息基础设施 6.3.1.2.1 园区驻地网规划应满足运营商的接入要求,应满足园区内弱电系统的管控需求和园区通信、数据传输的需求。6.3.1.2.2 园区

    17、主要道路应建设通信管网,主要建筑或接入点密集的建筑应设置通信管网专用的引上孔井或引上钢管。6.3.1.2.3 入驻园区的各运营商宜提供裸光纤租用服务。6.3.1.2.4 园区公共区域和企业办公场所、厂房等重点区域应实现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园区人流密集区域宜实现 WiFi网络覆盖。DB3501/T 0052022 6 6.3.1.2.5 规划建设 5G基础设施,各建筑物应采用全光网络接入,实现园区企业千兆光纤到户、全覆盖。6.3.1.2.6 宜规划建设园区 MEC 平台、5G+工业互联网,满足产业智能制造应用发展需求。6.3.1.2.7 提供 IaaS、PaaS、SaaS、DaaS 云服务,

    18、通过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数据库等资源的云虚拟化,为园区应用系统、园区企业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减少企业基础设施投入。6.3.1.2.8 园区公共区域和企业主要厂房、车间等有应用需求的重点区域宜铺设 NB-IoT 或 LoRA 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节点。6.3.1.2.9 园区机房和数据中心应满足:a)各运营商对设施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终端用户接入、汇聚、转接服务的需求及网络安全保护需求;b)园区数据中心(数据机房)应满足园区管理数字化、计算、服务及应用和安全保护等需求,应提供数据汇集、传输、交换和存储服务;c)机房内应配备支持生产系统运行的供配电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消防系统、安防

    19、监控系统及其他辅助设施;d)规划采用服务器租用、托管或自建等方式,为工业(产业)园区企业和园区自身的重要业务提供云计算、服务器托管、容灾备份等服务,并实现数据与上级相关平台对接、共享。6.3.1.3 新型融合基础设施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规划智能感知设备与园区网络的连接信道,构建园区物联网,建设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园区的路灯、道路、环保、安防、消防、能源、智能水电表、门禁、疫情监测等设施,实现园区硬件设施全面智能化。根据园区智能控制系统的规划情况,合理规划智能感知设备和安装点位,包括园区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智慧消防系统、身份识别管理系统、远程互动视频会议系统等。

    20、6.3.1.4 管理指挥中心 基于园区监控、远程督查、综合态势、应急指挥等数据信息,应具有统一指挥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发布、应急调度、视频监控、数字广播、现场图片传输等功能。6.3.2 数据资源层 6.3.2.1 架构 数据库建设需满足集中建库、共享性、层次性、安全性、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等要求,为平台运行提供企业、个人、资产、地理信息、综合管廊、园区事项服务、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数据支撑,如图3所示。DB3501/T 0052022 7 数据资源层企业数据库个人数据库资产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综合管廊数据库园区事项服务数据库应急指挥数据库 辅助决策数据库 图3 数据资源层 6.3.2.2 企业数

    21、据库 根据园区企业意愿,记录企业规模、产品、产值、纳税额及其他公开数据,掌握园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便于园区主管部门实时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情况。6.3.2.3 个人数据库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息,为园区服务平台提供个人状况查询服务。6.3.2.4 资产数据库 用于记录园区资产信息的登记、租赁和资产使用单位等管理信息。6.3.2.5 地理信息数据库 用于记录空间地理相关信息,为空间数据管理提供数据支撑。6.3.2.6 综合管廊数据库 用于记录园区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管线相关数据信息,便于园区管理和运维。6.3.2.7 园区事项服务数据

    22、库 用于记录园区发布的综合事务信息,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政策、办事指南等服务。6.3.2.8 应急指挥数据库 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及可能面临的舆情、突发事件等风险,为平台提供预案、救援信息、应急资源等信息查询服务。6.3.2.9 辅助决策数据库 根据其他数据库收集的信息,为各级管理部门及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6.3.3 应用支撑层 6.3.3.1 架构 包括外部数据接口、应用集成系统、业务流程集成系统、信息资源集成系统等,如图4所示。DB3501/T 0052022 8 应用支撑层外部 数据接 口 应用 集成系 统业务 流程集 成 系统信息 资源集 成 系统 图4 应用支撑层 6.3.3.2 外部数据

    23、接口 连接外部系统的相关数据接口,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6.3.3.3 应用集成系统 通过标准的协议,打通平台相关系统的数据接口,按需采集相关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告警信息等。统一用户权限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搜索引擎、统一安全服务等。6.3.3.4 业务流程集成系统 对业务流程的发掘、设计、实现、执行、管理、优化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业务流程进行服务的开发、组合、编排、治理及数据的集成和传递,统一工作流引擎。6.3.3.5 信息资源集成系统 内部数据传输与交换、统一数据存储等。6.3.4 业务应用层 6.3.4.1 架构 包括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园区运营管理系统和园区服务

    24、系统,如图5所示。DB3501/T 0052022 9 业务应用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园区服务系统监控 告 警 设施 管 理 能耗 管 理 视频 监 控 综合态势和可视化呈现政务 服务 企业 服务 产业 服务 生活 服务招商 管 理 系统 管 理企业 信息管 理物业 管 理 环境 监测 协同 办公 项目 管 理园区运营管理系统公共 服务 党群 服务 图5 业务应用层 6.3.4.2 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对园区的设施、视频监控进行全联接,实现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6.3.4.3 园区运营管理系统 由系统管理、综合态势和可视化呈现、能耗管理、环境监测、监控告警、协同办公、招商

    25、管理、项目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等模块组成,符合园区内部管理和企业综合服务数字化要求。6.3.4.4 园区服务系统 以园区内入驻企业为中心,围绕企业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主要包括党群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等。6.3.5 用户展示层 6.3.5.1 架构 根据园区和企业需求,通过数据接口,同政府、银行等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包括移动端、Web端和大屏端,如图6所示。用户展示层Web端 移动端 大屏端 图6 用户展示层 6.3.6 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 园区应建立一套包含组织保障、运维管理资金预算与使用、运维项目管理、安全保障、密码应用等的保障体系

    26、,如图7所示。DB3501/T 0052022 10 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密码 应 用技 术设计运维 项 目管 理运维管理资金预算与使用组织 保 障 图7 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 6.3.7 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 6.3.7.1 架构 为平台安全管理、运维、应急等提供保障,编制相关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如图8所示。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 规章制度安全 制 度 保密 制 度 管理 制 度 保密 规范 保密 标准 管理 标准 安全 标准 安全 规范 管理 规范 图8 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 6.3.7.2 规章制度 配套平台建设与管理,应编制和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安全制度、保密

    27、制度、管理制度等。6.3.7.3 标准规范 梳理平台建设、管理运维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园区信息化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总结固化经验、复制推广经验成果,并持续优化完善。7 平台建设 7.1 基础设施与数据感知层 7.1.1 信息基础设施 DB3501/T 0052022 11 7.1.1.1 园区驻地网 园区驻地网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驻地网管道:1)驻地网管道建设应符合 GB 503732019和 GB/T 503742017的要求;2)应保证通讯安全、方便接入,并保留一定余量。b)驻地网线缆:1)驻地网线缆建设应符合 GB 503112016 的要求;2)宜符合主干网的接入要

    28、求和终端用户的容量及其扩展要求;3)主干部分的线路介质和设备接口应符合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接入的技术要求;4)宜将线缆敷设到园区建筑物内各个房间,并预留相应端口。c)驻地网桥架:1)驻地网桥架建设应符合 QB/T 14532003 的要求;2)桥架的总平面布置宜距离最短,满足施工方便、电缆敷设方便和安全的要求;3)管线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端;4)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配线机柜均应整体连接并接地。7.1.1.2 园区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 园区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移动通信网:1)建设应符合 YD/T 51202015、YD 51912009 的要求;2)实现建筑物内部与

    29、外界的通信接续;3)建设第五代;4)覆盖全园区。b)无线局域网:1)建设应符合 YD 52142015 的要求;2)宜采用 SSID方案,为运营商分配独立的服务集标识,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3)宜通过 VLAN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4)覆盖园区全部公共区域。7.1.1.3 工业互联网 7.1.1.3.1 园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宜基于异构网络连接,可在平面、网格或层次结构中交互。7.1.1.3.2 园区工业互联网宜符合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可定制、可拓展、大容量、高精度等要求。7.1.1.3.3 园区宜根据自身产业需求,引导园区内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产业链或供应链的工业互联

    30、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递归节点,应支持标识注册、解析、数据管理和标识应用等功能。7.1.1.3.4 园区工业互联网接口建设应符合 YD/T 38442021 的要求。园区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应符合 YD/T 38652021 的要求。7.1.1.4 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7.1.1.4.1 园区物联网建设应符合 GB/T 33905.22017、GB/T 340682017、GB/T 340692017、GB/T 340702017、GB/T 340712017 的要求。DB3501/T 0052022 12 7.1.1.4.2 园区物联网通信宜符合低功耗、远距离、高并发等要求。7.1.1.4.3 应

    31、提供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园区物联网及其他系统安全、可靠。7.1.1.5 园区机房 园区机房和数据中心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通信机房:1)应符合 GB 501742017 的要求;2)宜适当预留通信机房面积,满足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满足用户接入、汇聚和转接服务的需求;3)满足 GB/T 222392019和 GB/T 222402020 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b)数据机房:1)应符合 GB 501742017 的要求;2)宜适当预留数据机房面积,满足园区智能感知、管理、服务及移动应用等需求;3)满足 GB/T 222392019和 GB/T 222402020 规定的信

    32、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4)宜采用园区自建或租用云服务机房等方式建设。7.1.2 新型融合基础设施 7.1.2.1 园区安防视频监控系统 应能对机动车分辨车型、车牌号,对人员辨清人脸,监控重点部位门外30 m250 m2范围的目标,应能对特定目标拉近跟踪监控。7.1.2.2 智慧消防系统 将园区所有消防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人、事、物的统一监管,实现告警数据的统一采集、实时多渠道通知及消防数据的统计分析。智慧消防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实时性:实时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实时预警;b)多业务融合:对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将消防管理中的多种业务融合到统一平

    33、台进行管理,统一用户操作界面;c)远程联网:应将所有消防主机数据汇聚到智慧消防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应能及时获知告警信息。7.1.2.3 身份识别管理系统 园区根据管理需要,在办公区域、重要功能场所、指定消费场所等区域,部署统一的身份识别管理系统,应具有门禁控制、门锁控制、通道控制、考勤管理、会议签到、人员身份识别和认证等功能。7.1.2.4 远程互动视频会议系统 支持高清视频双向互动,支持PC电脑端及手机客户端登录参加会议,提供大小型会议等常用应用方式;支持多种会议模式切换,会议模式下的输出内容可自由组合搭配,支持主持人画面、任意分会场画面、主持人电脑分屏画面以及电子白板画面。7.1.3 管理指

    34、挥中心 7.1.3.1 园区管理指挥中心应集运营指挥、应急处置、远程督查、值班值守、园区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园区数据实时可视化,与其他系统(信息发布、广播、电视、安防控制)构成应急联动。DB3501/T 0052022 13 7.1.3.2 园区监控中心宜建设以下设施:a)可视化展示相关设施:整合园区多种视频、图像、音频资源,实现集中调度视频、图像、音频的可视化展示,如园区内建筑物、安防监控、环境监控、能源监控等数据的汇集展现;b)可视化集中控制相关设施:实现园区视频、图像、音频、环境灯光控制等的集中控制;c)多网融合通信调度相关设施:在应急指挥和协同管理工作中,应能实现园区各类通信设备和

    35、系统的统一协同调度;d)信息流调度处理相关设施:应能实现多种视频资源信息整合、集中调度服务,应能根据应急指挥、园区日常监测等需求设定相应的调度模式,进行高清晰、高分辨的图像显示和窗口组合显示控制。7.2 数据资源层 7.2.1 企业数据库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意愿记录企业基本信息,宜包括:企业注册信息情况、企业规模、产品、产值、纳税额、场地、员工人数、经营情况和股东变更等信息。7.2.2 个人数据库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宜包括:通讯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备注等个人状况信息,并具备增、删、改、查等功能。7.2.3 资产数据库 应包括资产数据表、租赁数据表、维修数

    36、据表、检查数据表、报废信息表、设备借还信息表等。7.2.4 地理信息数据库 应包括图层信息表、办公楼位置表、房屋信息表、道路信息表、公交站点信息表、网线信息、管网信息等。7.2.5 综合管廊数据库 包括但不限于:a)园区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各类管线相关信息;b)应具有对园区综合管廊的分布、规模、入廊管线、建设时序、运营成本等进行综合统计、可视化显示与查询等功能;c)应具有对园区综合管廊的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信息上传下达,跟踪监控等功能,对园区可用应急资源进行协调、分配等功能,具有对相关应急单位的联动协调等功能;d)应具有对园区综合管廊的重要基础数据、衍生数据进行记录

    37、、存储、统计分析及预测等功能。7.2.6 园区事项服务数据库 宜包括政策法规、招商引资、广告活动、日常活动表、审批数据、工作处理流程等。7.2.7 应急指挥数据库 应对园区紧急突发情况数据进行实时收集、显示、上报,应能实时监测、动态管理、远程调度指挥。DB3501/T 0052022 14 7.2.8 辅助决策数据库 宜包括水文站点预警信息表、语音告警信息表、视频监控预警数据表、消防监控预警数据表、防汛预警决策数据表、智慧水务预警数据表、漏损预警决策数据表、智慧用电预警数据表、通信管道信息表、设备巡查预警信息表、车辆出入预警信息表、综治预警决策信息表等。7.3 应用支撑层 7.3.1 外部数据

    38、接口 应根据园区业务与管理等需要,通过数据接口,同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预留时空信息平台(城市信息模型)接口。7.3.2 应用集成系统 7.3.2.1 应提供统一应用门户,实现园区内各应用系统的统一门户管理,实现统一认证管理及权限管理,统一消息及日志服务等。7.3.2.2 应用集成系统宜可连接企业数据、消息、API、设备、云服务,并能提供统一的集成服务。核心组件宜包含 API 集成、数据集成、消息集成。7.3.2.3 应用集成系统宜提供 API 适配开发、API 发布、API 生命周期维护、通用鉴权、流控配额功能,园区所有应用宜注册到统一的 API网关,建立规范化的园区应用体系。7.3.2.4

    39、 基于应用集成系统,宜实现企业应用、数据、API、云服务、合作伙伴之间的下列集成连接:a)打通多异构数据源:数据集成支撑主流数据库,支持多种异构系统间数据订阅和定时增量数据迁移;b)打通多地域和网络环境:云上统一管理和适配多种网络环境;c)打通多协议设备:提供硬件网关和多种软件 SDK,适配 MQTT、HTTP、Modbus、BACnet、OPC UA等多设备和数据协议;d)统一服务标准:将资源以服务的方式实现开放与共享,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的服务,实现集中、可管可控的资源管理。7.3.2.5 应用集成系统宜具备以下特性:a)接口标准化:宜通过集成平台将各系统和平台的接口开放标准化;b)

    40、可扩展性:宜将上层应用和系统、平台解耦,应可灵活扩展,保持清晰易维护的集成架构,宜将各系统应用的数据进行采集并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宜随着园区业务增长需要而扩展;c)可维护性:宜在集成平台层做修改适配,保持对上层应用的接口不变;d)减少重复工作量:宜由集成平台完成适配对接工作,降低适配开发工作量。7.3.2.6 应用集成系统应支持应用的单独发布、组合发布、灰度发布、依赖式发布、单独滚动、组合回滚与发布公告。7.3.2.7 设备应能设置和保存允许访问此设备的监控管理中心识别列表(如查询/设置 IP 地址等),并能根据识别列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安全性鉴别,对没有通过安全鉴权的报文不进行处理。7

    41、.3.3 业务流程集成系统 应具有动态监控、可视化与互动功能;应能实现常规业务流程的设计、调试、部署、变更要求,应提供相关的工具组件。DB3501/T 0052022 15 7.3.4 信息资源集成系统 应符合以下要求:a)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与连接,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库,以及非关系型数据库等非结构化数据库,在这些数据源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视图,提供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数据共享、数据复制与数据迁移等;b)根据园区管理发展需要,构建环境信息数据库、政务管理类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7.4 业务应用层 7.4.1 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7.4.1.1 设施管理 7.4.1.1.1 网络

    42、设施管理:可视化展示园区内智能网网络拓扑结构;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管理园区内智能网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统计信息、告警统计信息;实时展示智能网设施重要告警信息。7.4.1.1.2 电力设施管理:可视化展示园区内电网、电力设施拓扑图;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管理园区内电网设施运行状态统计信息、告警统计信息;实时展示电网设施重要告警信息。7.4.1.1.3 水网设施管理:可视化展示园区内水网设施(含室外水网、泵房、水房设施)拓扑图;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管理园区内水网设施(含室外水网、泵房、水房设施)运行状态统计信息、告警统计信息;实时展示水网设施重要告警信息。7.4.1.1.4 安防设施管理:按

    43、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管理摄像头健康度统计状态、告警统计信息;实时展示摄像头设备重要告警信息。7.4.1.1.5 楼宇自控管理:应符合 GB 503142015 的要求。应规范建筑中各机电、消防等设施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及接口。对园区大楼配电、给排水、电梯、照明、空调等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应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实现对电梯使用的提前预警、及时报警、远程协助等功能。7.4.1.1.6 道路交通管理:应能为园区管理者及时疏导交通提供园区道路车辆热力图。7.4.1.1.7 智能照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照明光源的发光时间、亮度来配合不同应用场合做出相应的灯光场景;实现对园区内路灯、交通

    44、灯、景观灯等照明设施状况的动态监控和实时控制;当园区内有紧急事件发生时,智能照明系统应能做出相应的联动配合。7.4.1.1.8 智能充电桩系统管理:应提供直流、交流充电接口,可自主设置充电时间,支持自助缴费等功能。7.4.1.1.9 绿化管理:对园区绿化数据进行收集并数字化,构建园区三维模型,实现园区三维场景可视化,实时了解绿化情况。7.4.1.1.10 数据中心设施管理: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管理数据中心内 UPS、精密空调等设施的健康度统计状态、告警统计信息;实时展示 UPS、精密空调等设施的重要告警信息。7.4.1.2 视频监控 包括但不限于:a)服务端开发:视频接入服务端接口实现;b

    45、)前端集成开发:前端视频监控实现与集成;c)可视化数据库优化:优化数据库表功能,满足不同厂商视频监控接入;d)视频取流对接:对接视频监控 SDK,实现视频流接口读取和应用。DB3501/T 0052022 16 7.4.2 园区运营管理系统 7.4.2.1 系统管理 7.4.2.1.1 用户管理 实现用户名、登录账号、登录密码、联系方式、用户类型、用户性别、电子邮件、备注说明等用户信息的维护管理,能进行增加用户、查看用户详细信息、修改用户信息、修改用户权限、删除用户、停用用户、启用用户、重置密码等操作。7.4.2.1.2 组织管理 包括但不限于:a)职务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职务管理可以自由定义

    46、、添加、删除系统中的相关职务信息;b)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不同级别在权限设置中设置用户可以访问系统的权限;c)菜单配置管理:实现系统平台菜单名称、上级菜单、菜单编码、菜单启用状态、菜单 URL 等各业务功能菜单的维护管理。7.4.2.2 综合态势和可视化呈现 7.4.2.2.1 综合态势应包括但不限于:a)园区安防事件统计:对园区安防事件总数、安防态势、安防事件趋势进行统计;b)园区消防事件统计:对消防告警、消防事件趋势等进行统计;c)园区机动车车辆统计:对园区车辆总数、当前剩余车位数、车位使用情况、车辆驶入驶出记录、园区车辆类型等进行统计;d)园区设施设备统计:对园区的设施设备总数、

    47、可用率、事件告警数、待处理告警数等园区设施设备运营情况进行统计;e)园区水能耗综合态势:对园区水能耗供水总量、用水总量、水渗透率等园区水能耗运营情况进行统计;f)园区电能耗综合态势:对园区配电用电总量、电表采集用电总量、电力线损统计等园区电能耗运营状况进行统计;g)园区设施设备健康度态势:通过对关键设施设备可用性、运行参数、故障告警数据分析,整体展现园区关键设施设备的健康状况,展示关键设施如电房、泵房、水房等的运维状态及报警数量、报警率、告警次数等;h)物业综合态势:展示园区企业统计信息、入驻信息、水电收入支出等信息;i)智慧消防系统数据态势:对接消防报警管理平台,获取消防告警分类及总异常数、

    48、已处理异常数、未处理异常数等统计信息;j)智能用电系统数据态势:与智慧用电系统对接,获取园区电能消耗统计信息,如:总能耗负载、分区负载、能耗趋势统计、能耗利用率(当前能耗/设备最大容量)、配电设备设施状态统计信息(正常、异常、关键数据)、配电设备设施告警统计信息(类别、数量)等;k)网格化管理数据态势:对接内部管控系统网格化管理模块,获取各区域发生事件数量、类型及相关状态信息;l)政务服务数据态势:获取政务服务发起事件数量、类型及相关处理状态信息;m)停车管理系统数据态势:与停车管理系统数据对接,获取园区车辆入园和出园数据统计、园区车辆与园区最大接待能力对比、园区车辆趋势统计、园区收费实时统计

    49、等信息。DB3501/T 0052022 17 7.4.2.2.2 可视化呈现包括但不限于:a)智慧楼宇内安防(视频监控、消防)、品控(水电能耗)、服务(停车管理、车位管理)等及楼宇内企业入驻情况与企业分布;b)大楼全景外立面、楼内楼层布局、设施设备布局;c)视频监控点位与视频实时调取;d)消防设施、消防点位与告警管理,在接收到告警时通过高亮及声音及时展示告警位置;e)楼内配电、泵房管理,在设施发生故障时可高亮显示告警发生位置;f)楼宇停车场设施与车位统计;g)智能井盖布局;h)大楼网格化信息管理,包括详细信息、网格内工单统计信息及处理情况、网格内告警展示与渲染等。7.4.2.3 能耗管理 包

    50、括但不限于:a)配电设备能耗管理: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对园区级、建筑级配电能耗进行统计;b)电能耗管理: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对园区、建筑级电表能耗进行统计;根据电能统计数据,从线损、电力使用分布、电力按时间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优化建议;c)燃气能耗管理: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对园区、建筑级燃气表能耗进行统计;d)水能耗管理:按照每年、每月、每日维度对园区级、建筑级水表能耗进行统计,并根据水漏损率统计水耗相关信息,给出水网设备运行建议或水网维修建议;e)智能配电管理子系统数据对接:获取变配电设备能耗电表统计数据;f)智能电表子系统数据对接:获取电表实时/历史数据、电表统计数据;g


    注意事项

    本文(DB3501 T 005-2022 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则.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