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99 CCS B 02 3709 泰安市地方标准 DB 3709/T 0102022 土地整治 垦造水田 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for paddy fields 2022-05-05 发布 2022-06-05 实施 泰安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 3709/T 010 2022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2、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泰 安市 自然 资源 和规划 局提 出。本文件 由泰 安市 自然 资源 和规划 局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泰安 市国 土空间 生态 修复 中心、山东 农业大 学、泰 安市 金土 地测 绘整理 有 限 公 司。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宋凤 玲、岳 慧蕾、邢豪、周蕊、时鹰、张国 平、孙巍、李新新、浩洪、王 健、牛蓓蓓、刘晓 丽、张海燕、付娟、董政、葛 继杰、曹嘉芮、郭启 超、刘鹏程、张洪 岭、史 书琳、王 皎、安华中、安 志广。DB 3709/T 010 2022 1 土 地整治 垦造水田 建设规 范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垦 造水 田建 设的术
3、语和 定义、选 址条 件、建 设内 容和 技术 要求 等方面 的内 容。本文件 适用 于泰 安市 土地 整治垦 造水 田的 建设 和验 收。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84 农 田灌 溉水 质标 准 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 农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控 标准(试行)GB 50052 供配 电系 统设 计 规范 GB 50265
4、 泵站 设计 规范 GB 50288 灌溉 与排 水工 程 设计标 准(附条 文说 明)GB/T 50363 节 水灌 溉工 程 技术标 准(附条 文说 明)DL/T 5220 10 kV 及 以下 架 空配电 线路 设计 规范 NY/T 2148-2012 高 标准 农 田建设 标准 TD/T 1013 土地 整治 项目 验收规 程 DB37/T 2840 土 地整 治工 程建设 标准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水田 paddy field 指有水 源保 证和 灌排 设施,可以 经常 蓄水,淹 水耕 作,用 于种 植水 稻、莲藕 等水生 农作 物的 耕地
5、,包括实 行水 生、旱生 农作 物轮种 的耕 地。3.2 土地平 整工 程 land levelling engineering 指为满 足水 田耕 作、灌排 的需要,以 及一 定的 肥力 条件而 进行 的田 块修 筑和 地力保 持措 施。3.3 田间防 渗工 程 field seepage control project 为控制 水田 日渗 漏量、提 高水田 保水 能力 而采 取的 工程技 术措 施。防 渗工 程 效果,以 灌水 后田 面保持田面 水不 落干 的天 数、水田渗 漏强 度或 土壤 容重 进行评 价。3.4 田间防 渗层 field anti-seepage layer 为控制
6、水田 垂向 渗漏 而建 设形成 的密 实土 层。DB 3709/T 010 2022 2 3.5 水田渗 漏强 度 leakage intensity of paddy field 水田土 壤水 分在 单位 时间 内垂向 渗漏 和侧 向渗 漏的 水量,以mm/d 表 示。3.6 灌溉与 排水 工程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为满足 水生 作物 生长 所需 的水位 调节,以及 防治 旱、涝、渍等 灾害 而采 取的 调 节水田 水分 状况 的工程措施 总称。3.7 田间道 路工 程 field road engineering 为满足 水田 作业、物
7、资运 输等生 产活 动需 要而 修筑 田间道、生 产路 所采 取的 工程措 施总 称。3.8 农 田 防 护 与 生 态 环 境 保 持 工 程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为保障 土地 利用 活动 安全,保持 和改 善生 态环 境条 件,防 止或 减少 污染 和自 然灾害 而采 取的 工 程 措施总称。4 选址条 件 基础条 件 4.1 4.1.1 泰安市 域范 围内 适合 水生 作物种 植的 区域 主要 是东 平县、新泰 市沿 河、湖的 平原地 区。4.1.2 水田
8、建 设项目 应从 严选择 建设区 域,坚 持因 地制宜,从自 然条件 和生 态建设 要求出 发,科 学 合理安排 垦造 水田 建设 项目,建设 区域 应相 对集 中。4.1.3 充分尊 重农 民意 愿,切实 保障农 民的 知情 权、参与 权、收 益权 和监 督权。4.1.4 水田垦 造建 设之 前的 地类 认定,应以 上一 年度 国土 变更调 查成 果为 依据。优先选 址区 域 4.2 4.2.1 后备耕 地资 源,以及 国土 空间规 划、国土 空间 生态 修复规 划 确 定的 土地 整治 重点区 域。4.2.2 高标准 基本 农田 建设 区。4.2.3 与周围 已有 水田 集中 连片,达到
9、一定 建设 规模 的区 域。4.2.4 沿河、湖水源 充足 的旱地、水浇 地或已 有坑 塘,经 过工程 建设,能 满 足水稻 等农作 物正常 生 长的区域。4.2.5 符合条 件的 采煤 塌陷 地。禁止建 设区 域 4.3 4.3.1 地形坡 度大 于 25 的区 域。4.3.2 灌溉水 源无 法保 障的 区域。4.3.3 土壤改 善后 仍不 适合 种植 水稻、莲藕 等作 物的 区域。4.3.4 水土流 失易 发区 等生 态脆 弱区域。4.3.5 污染严 重难 以恢 复的 区域。4.3.6 易受自 然灾 害损 毁的 区域。4.3.7 其他法 律法 规规 定不 得开 垦的区 域。DB 3709/
10、T 010 2022 3 5 建设内 容与 技术 要求 一般要 求 5.1 5.1.1 水田工 程建设 内容 包括土 地平整、灌溉 与排 水、田 间道路、农田 防护 与生态 环境保 持及农 田 输配电等 工程。5.1.2 垦造水 田项 目区 田间 基础 设施占 地率 不高 于 8%。5.1.3 垦造水 田项 目区 工程 质量 保证年 限应 达 到15 年以 上。土地平 整工 程 5.2 5.2.1 耕作田 块修 筑工 程 5.2.1.1 田块布 置以南 北方 向为宜。田块 的边界 应结 合现有 沟、渠、路、林及 其他自 然界线,对 规 格不一的 田块 采取 截弯 取直 等措施 进行 调整,便
11、于机 械作业。5.2.1.2 田块长 度不 小 于 30m,宽 度 不小 于7m,田 面宽 度便于 小型机 械作 业和 田间 管理。连片 规模(或与周边 原有 水田 连片 面积)宜不 小 于0.67hm2。5.2.1.3 以格田 为平 整单 元,平整 后田面 平整 度和 地表 坡降 应符 合 NY/T 2148-2012 中7.1.3 的 规定。5.2.1.4 采用砖、石、混 凝土、素 土、防渗 膜等 材料 进行 砌筑 田埂,埂高20cm-50cm,埂 顶宽20cm-50cm为宜。5.2.1.5 水田池 体深度 根据 不同作 物及种 植模式 的要 求不同 按需设 置。池 壁根 据不同 作物种
12、植要 求 进行处理。稻 田和 藕田 修筑 要求见 附 录A。5.2.2 田间防 渗工 程 5.2.2.1 若水田 保持 蓄水 时间 小 于72 小 时,需实 施防 渗工 程。5.2.2.2 实施田 间防渗 工程 时,应 先将耕 作层剥 离,再对剥 离后的 田面进 行防 渗处理,达到 防渗 要 求后,将 剥离 后的 表土 回填。防渗 层要 求见 附 录B。5.2.3 耕作层 地力 保持 工程 5.2.3.1 土地平 整时 应避 免打 乱表 土层与 心土 层,确需 打乱 应 先将肥 沃的 表土 层进 行剥 离,单 独堆 放,待土地 平整 完成 后,再将 表土回 覆整 平。工程 措施 要求应 符 合
13、DB37/T 2840 的规定。5.2.3.2 水田土 壤以 砂质 壤土 至粘 土为宜,土 壤重 金属 含量 符合 GB 15618 的要 求。5.2.3.3 水稻田 耕作 层厚 度 以 15cm-25cm 为 宜,藕田 耕作 层 厚度 以40cm-60cm 为 宜。5.2.3.4 耕作层 土 壤pH 值6.5-7.5 为宜,有机 质含 量不 低 于1.5%。土壤 改良 措施 见附 录 C。灌溉与 排水 工程 5.3 5.3.1 灌溉水 源 5.3.1.1 垦造水 田项目 区必 须有水 源保证,根据 不同 地形条 件、水 源特点 等,合理配 置各种 水源;水资源利 用应 以地 表水 为主,地下
14、 水为 辅,严格 控制 开采深 层水 和承 压水。5.3.1.2 灌溉水 源要 求清 洁,无污 染,灌 溉水 质应 符合 现 行GB 5084 的 规定。5.3.2 灌排系 统 DB 3709/T 010 2022 4 5.3.2.1 水田灌 溉设计 保证 率应不 低于 85%。结 合实 际情况 择优选 择灌溉 渠道、灌溉 输水管 道或 渠、管组合 的输水 方式,将水 源、输 水系统 及田 间灌排 工程作 为一个 整体 统一规 划。以 节水灌 溉工 程为 主,促进水 资源 高效 利用,相 关技术 要求 符 合GB/T 50363 的 规定。5.3.2.2 渠系水 利用 系数 应不 低 于0.8
15、5。灌 溉渠 道应 依干 渠、支渠、斗 渠、农 渠的 顺序 设 置固定 渠道,渠道系 统布 置、水力 设计、纵横断 面设 计、地基 处理、渠道衬 砌和 抗冻 胀工 程等 应符 合 GB 50288 和DB37/T 2840 的规 定。5.3.2.3 管道水 利用 系数 应不 低 于0.95。输 水管道 级数 应根 据系统 灌溉 面积(或 流量)和 经济 条件 等因素确 定。管 道系 统布 置和 工程设 计、相 关选 材、管道 施工和 设备 安装 等应 符 合GB 50288 和 DB37/T 2840的规定。5.3.2.4 排水沟 设置应 与田 间其他 工程(灌渠、道路、林网)相协 调,应 保
16、证 设计排 水能力,田 间 排水沟系 配套 率达 到100%;防洪能 力达 到 20 年 一遇 的 标准,排 涝能力 达 到10 年 一遇的 标准;在 10 年一遇暴雨 后,应 在48 小时 内 排至耐 淹水 深。相关 技术 要求符 合 GB 50288 的规 定。5.3.2.5 水闸、涵洞、渡 槽、倒虹 吸、跌 水与 陡坡 等工 程建 设应符 合 GB 50288 的规 定。5.3.2.6 无自流 灌溉 条件 时,应修 建泵站。泵 站建 设应 符 合GB 50288 和 GB 50265 的 规定。田间道 路工 程 5.4 5.4.1 田间道 路工程 的布 局应力 求使居 民点、生产 经营中
17、 心和田 块之间 保持 便捷的 交通联 系,力 求 线路顺直,确 保农 机具 能到 达每一 个作 业田 块。田间 道路工 程应 尽量 减 少 道路 占地面 积,与沟 渠、林 带 结合布置,避 免或 者减 少道 路跨越 沟渠,减 少桥 涵闸 等交叉 工程,提 高土 地集 约化利 用率。5.4.2 田间道(机耕 路)和 生产 路的布 设、路 面宽 度、道 路通达 度等 应符 合NY/T 2148 的 规定。路 基、路面、路肩、道 路纵 坡等 道路工 程设 计应 符 合DB37/T 2840 的 规定。农田防 护与 生态 环境 保持 工程 5.5 5.5.1 水田防 护与生 态保 持工程 应与田、路
18、、渠、沟等有 机结合,布置 必要 的防洪、防风、水土 流 失控制等 防护 措施,优 化水 田生态 景观,配 置生 态廊 道,维 护水 田生 态系 统安 全。5.5.2 风害区 水田 防护 面积 应不 小于 90%。5.5.3 防护林 占地 率宜 达 到 4%。防护林 网的 密度、林 带方 向和林 带间 距应 符 合 NY/T 2148 的规 定。5.5.4 农田林 网工 程、岸坡 防护 工程、沟道 治理 工程 和坡 面防护 工程 等的 设计 及实 施应符 合 GB 50288和DB37/T 2840 的规 定。输配电 工程 5.6 5.6.1 输配电 工程 设置 应与 排灌、道路 工程 相结
19、合,符 合GB 50052、DL/T 5220 等 相关标 准的 规定。5.6.2 输电线 路和 变配 电设 施的 设置要 求符 合 NY/T 2148 的规定。6 管理要 求 验收管 理 6.1 6.1.1 根据TD/T 1013 的相 关要 求进行 水田 项目 验收。6.1.2 验收应 以批准 的项 目规划 设计和 设计变 更、相关技 术标准 规范为 依据,先由 施工单 位自行 检 查评定合 格并 经监 理单 位认 可,再 由项 目承 担单 位初 验并提 交验 收申 请后,由 市级自 然资 源管 理 部 门 组 织专家验 收。DB 3709/T 010 2022 5 档案管 理 6.2 6
20、.2.1 建立水 田建 设统 计报 表制 度,定 期进 行信 息的 统计、汇总 和上 报。6.2.2 采用信 息化手 段对 水田建 设和利 用的全 过程 进行管 理,实 现集中 统一、全程 全面、实时动 态 的管理要 求。6.2.3 及时记 载水田 建设 过程的 有关管 理、技 术等 文件,以及具 有保存 价值 的各种 载体资 料进行 立 卷归档,确保 材料 真实、准 确、完 整。DB 3709/T 010 2022 1 A A 附录A(规范 性)稻田和 藕田 修筑 要求 稻田和 藕田 修筑 要求 见表A.1。表A.1 稻田和 藕田 修筑 要求 项目 稻田 藕田(浅水藕)田块深度 田埂距田面2
21、0cm-30cm 田埂距田面30cm-50cm 池底 犁底层平整夯实后,回填耕作层20cm-30cm 池壁 自然边坡,无硬化要求 池壁应因地制宜利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硬化;设置进排水口 水位管理 返青 期2cm-3cm;分蘖期3cm-5cm;孕穗期5cm-7cm;出穂期3cm-5cm 萌芽期5cm-10cm;立叶期水 位 逐渐加深至15cm-20cm;结藕期5cm-10cm DB 3709/T 010 2022 2 B B 附录B(规范 性)水田防 渗层 要求 水田防 渗层 要求 见表B.1。表B.1 水田防 渗层 要求 区域类型 防渗层(cm)评价指标及范围 渗漏强度(mm/d)土壤容
22、重比 平原区 12 5-20 1.1 平原区 10 5-20 1.1 注1:对于能满足水田种植防渗要求的,可以不作防渗工程。注2:水田防 渗工程 建设标 准可 采用 渗漏强 度或土 壤容重 比两 种方 法。土 壤容重 比为犁 底层 土壤 容重与 耕作层 土壤容重的比值。DB 3709/T 010 2022 3 C C 附录C(规范 性)耕作层 土壤 改良 措施 耕作层 土壤 改良 措施 见表C.1 表C.1 耕作层 土壤 改良 措施 土壤障碍类型 障碍描述 改良措施 瘠薄培肥型 耕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足,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 宜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水旱轮作等措施,措施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 过砂过粘型 土壤偏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易板结、沉实,作物根系难于生长;土壤偏粘,则土壤通气性差,作物根系发育不良 宜采用增施有机肥、塘泥、客土、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使其符合耕种要求 酸化型 土壤p H 偏酸,易产生铝毒,活化重金属 施用生石灰、碱性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等 可修复污染型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水生作物污染物含量超标 应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 B 1 5 6 1 8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