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20 B 39 DB2302 齐 齐 哈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302/0282022 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2022-07-15 发布 2022-08-20 实施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2/T/028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密山市当壁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
2、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长胜、崔毅、孟维珊、尹珺伊、王岩、张军、秦平伟、田秋丰、刘秋瑾、王欢、王丽坤、张艳、王佳辉、李旭业、付龙、王振、史同瑞、张红、梁慧明,郑国军。DB2302/T/0282022 1 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中微贮剂和纤维素酶制剂的选择与使用、微贮的主要类型、制作方法、取用、品质鉴定及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市范围内大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
3、78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23881 饲用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滤纸法 NY/T 1444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通则 NY/T 2771 农村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豆秸秆微贮饲料 在大豆秸秆中按比例添加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制成的具有柔软多汁、酸香气味、适口性好、利用率高、耐贮的粗饲料。3.2 微贮剂 亦称微贮接种剂、生物微贮剂、微贮饲料发酵剂等,是专门用于调制粗饲料的一类活性微生物添加剂。由一种或多种有益菌组成,能调控
4、微贮发酵过程,促进益生菌大量繁殖,更快地产生有机酸,抑制杂菌生长,有效地保存微贮原料内的营养物质。纤维素酶制剂 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酶制剂。3.3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DB2302/T/0282022 2 CFU表示活菌的数量。是指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培养后,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3.4 酶活(U)酶活力的度量单位。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有关基团的酶量。4 微贮剂和纤维素酶制剂的选择
5、与使用 4.1 微贮剂选择 选择乳酸菌作为大豆秸秆的微贮添加剂,乳酸菌质量应符合NY/T 1444的相关规定。4.2 有效活菌数 能够在原料中大量繁殖并对被贮的饲料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数量。微贮剂有效活菌数在在108 CFU/g以上。活菌数检测方法按GB 4789.35的相关规定。4.3 微贮剂添加量 微贮剂添加量应达到原料中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5 CFU/g。4.4 纤维素酶制剂添加量 纤维素酶制剂添加量应达到原料中酶活不低于1 U/g10 U/g。酶活检测方法按GB/T 23881的相关规定。4.5 微贮剂与纤维素酶制剂质量检验 4.5.1 微贮样品制备 取5 kg10 kg微贮原料,粉碎后
6、,按比例加入水、微贮剂和纤维素酶制剂,装入塑料袋或其它容器中,压实后密封。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15 d30 d,启封检测微贮质量。4.5.2 微贮样品质量评定 按照表 1 的规定,对微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进行评定。4.5.3 微贮样品 pH值测定 按照NY/T 2129的规定,抽取微贮饲料样品。取微贮饲料10.00 g,加入90 mL蒸馏水,浸提30 min,四层纱布过滤,将pH计的电极插入滤液中,读数稳定后读取pH值。5 微贮的主要类型 5.1 水泥窖微贮法 DB2302/T/0282022 3 将大豆秸秆揉碎切短,加水调制到合适的含水量,在加水的同时按比例喷洒微贮剂和纤维素酶制剂,装入水
7、泥窖内,分层压实,加盖塑料薄膜后采用河沙、沙袋、废旧轮胎等压实。微贮水泥窖的建设应符合NY/T 2771的规定。5.2 塑料袋微贮法 将大豆秸秆揉碎切短,调好水分,分层喷洒微贮剂和纤维素酶制剂,适当翻搅后,将原料装入塑料袋内压实,排出空气后将塑料袋口扎紧保存;或者采用机械压缩成块后,装入塑料袋中密封贮存,每袋适于处理50kg100kg秸秆。6 制作方法 6.1 微贮剂活化 根据所贮饲料的贮量,确定所使用微贮剂的添加量,然后倒入1020倍的水中充分搅拌,在常温下放置1 h2 h,活化菌种,形成菌液。应在水中加1.0%1.5%的白糖。用于活化的容器,均须刷洗干净。活化好的菌液应在当天用完,不可隔夜
8、使用。6.2 微贮剂稀释 将活化好的菌液,加水至菌种量的50倍以上进行稀释。如果微贮料的水分不足,可加大菌液的稀释倍数,直到微贮料的水分满足微贮条件为止;如果微贮料自身的水分已比较高,应减少菌液的稀释倍数,每1 000 kg微贮料至少加50 kg的稀释菌液。微贮原料最终含水量应调制到60%70%。6.3 纤维素酶制剂稀释 根据所贮饲料的贮量,确定所使用纤维素酶制剂的添加量,在微贮剂稀释同时,将纤维素酶制剂溶于微贮剂稀释液中。6.4 微贮原料的预处理 大豆秸秆揉切长度以2cm3cm为宜,经过碾压揉碎,形成细丝。6.5 水分调节 微贮原料含水量应调制到60%70%。在微贮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原料的含
9、水量及是否喷洒均匀一致,特别要注意层与层之间水分的衔接,不应出现夹干层或过湿层。现场判断水分的方法是抓取原料,用双手挤压后慢慢松开,指缝见水不滴、手掌沾满水为含水量适宜。6.6 装填与压实 经揉切后的微贮原料应尽快入窖,分层微贮,每层厚20cm30cm,均匀喷洒微贮剂稀释液和纤维素酶稀释液,边喷洒边压实,直到压实后原料高于窖口50cm以上进行封口。小型窖要当天完成,大型窖最好不超过3d。当天未装满的窖,必须盖上塑料薄膜压严,第2d揭开薄膜继续装窖。6.7 微贮的密封 物料装好踩实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上采用河沙、沙袋、废旧轮胎等压实,窖四周挖排水沟。薄膜袋贮压实后,将薄膜对折封口,采
10、用河沙、沙袋、废旧轮胎等压实。DB2302/T/0282022 4 6.8 维护 要经常检查微贮设施,防破损、防漏水、防漏气。7 取用 7.1 微贮周期 开窖或开袋取料,应在微贮45d以后进行。7.2 取用方法 随取随喂,取后及时盖好封口。取出的料必须在当天用掉,防止二次发酵后变质。发霉变质的微贮料应及时剔除。8 品质鉴定 当发酵完成后和饲喂前要对微贮饲料的品质进行鉴定。8.1 感官评定 表1 大豆秸秆微贮饲料感官评定标准 项目 质量等级 优 中 劣 色泽 接近原料本色,呈金黄色 黄绿色、黄褐色 黑绿色或褐色 气味 醇香或果香味,并具有弱酸味,气味柔和 酸味较强,略刺鼻、稍有酒味和香味 酸味刺鼻,或带有腐臭味、发霉味,手抓后长时间仍有臭味,不易用水洗掉 质地 松散、柔软湿润,无粘滑感 虽松散,但质地粗硬、干燥 结块、发粘 pH 4.3 4.35.5 5.5 8.2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GB10378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9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微贮剂和纤维素酶制剂的选择与使用、微贮的主要类型、制作方法、取用、品质鉴定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