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 齐 哈 尔 市 地 方 标 准DB2302/T 0152022玉米田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规程 2022-03-30 发布 2022-04-20 实施 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2202ICS 05.051.0515 B05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市检验检测中心。本文件起草人:赵秀梅、王立达、郑旭、刘洋、王连霞、李青超、董玉琨、兰英、刘悦、樊耀斌、吴春梅、
2、李维艳、董扬、胡继芳、谭可菲、迟莉、杨慧莹、王俊强、曹丽萍、刘义、孙晓波、马繁东、周强。2 玉米田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田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的术语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技术、防治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地域内玉米田双斑萤叶甲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DB 23/T
3、2949 植保无人飞机水稻精准施药技术规程 HJ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双斑萤叶甲 双斑萤叶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长跗萤叶甲属,亦称双斑长跗萤叶甲。双斑萤叶甲主要以成虫取食为害玉米叶片、雄穗、花丝、苞叶及幼嫩籽粒,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3.2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一种对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系的环境关系,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尽可能相互协调,使种群数量保持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3.3 农业防治 根据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耕作栽培管理技术
4、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害虫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发展,而有 3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或是直接对害虫虫源和种群数量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4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害虫捕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使环境条件变成不能为害虫接受和容忍的程度。3.5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生物农药等。3.6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也称为药剂防治。4 防治原则 根据双斑萤叶甲发生、为害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防治理念,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5、、生物防治及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5 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选用抗虫品种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选用生育期适合的并且通过国家审定或黑龙江省审定(备案)的抗虫品种。5.1.2 合理轮作与选茬 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 2 年3年轮作,选用大豆茬、马铃薯茬、杂豆茬、瓜菜茬等。5.1.3 消灭越冬虫源 秋季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或旋耕,破坏双斑萤叶甲卵的越冬场所,恶化卵的生存环境,有效降低虫源基数,减轻翌年为害。5.1.4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铲除田间、田埂及周围杂草,尤其是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消灭双斑萤叶甲的中间寄主植物,改变栖息场所环境,减轻其发生与为害。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
6、强玉米的抗虫能力,减轻双斑萤叶甲的为害。5.2 物理防治 4 双斑萤叶甲成虫点片发生时,可在早晚用捕虫网人工捕杀成虫,也可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减少田间虫量。5.3 生物防治 田间释放蜘蛛、瓢虫、蠋蝽、螳螂和胡蜂等捕食性天敌,释放不育雄虫,喷施生物引诱剂,喷施生物杀虫剂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等防治双斑萤叶甲成虫。5.4 化学防治 5.4.1 农药使用原则 选用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和天敌友好型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途、使用技术与方法等科学施用。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注意保护环境和有益生物。5.4.2 种子包衣 玉米播种前
7、1 d3 d,选用含有噻虫胺有效成分的种衣剂,严格按照所选种衣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种子均匀包衣,防治双斑萤叶甲幼虫,降低成虫基数。5.4.3 药剂喷雾 5.4.3.1药剂选择 选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或噻虫嗪有效成分的杀虫剂。5.4.3.2施药时期 双斑萤叶甲成虫为害初盛期。5.4.3.3施药器械 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施药应遵守 NY/T 1876,植保无人机施药应遵守 DB 23/T 2949 的规定。5.4.3.4施药方法 严格按照所选杀虫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施药,喷施药剂时要做好二次稀释,先
8、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喷施重点为受害叶片背面和雌穗周围,视发生为害情况用药 1次2 次,间隔时间为 7 d10 d。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每公顷喷液量为 100 L150 L,植保无人机每公顷喷液量为 12 L15 L。5.4.3.5注意事项 防治时要注重发挥统防统治优势,集中连片施药。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 7:0010:00 和下午 5 17:0020:00,避开中午高温时间;玉米的扬花期要避免喷施药剂,以免影响玉米正常授粉。施药方法、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要符合 GB/T 8321.10 的规定。喷施药剂要注意保护环境和有益生物,做到安全用药,应遵守 NY/T 1276、HJ556的相关规定。6 建立防治档案 每次防治应记录天气状况、玉米品种、施药时间、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喷液量、施用面积、安全性、防治效果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