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B13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T3882022 冀南大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2022-06-10发布 2022-07-01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T388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文件提出单位: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本文件起草单位:邯郸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河北工程大学 邯郸市永年区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车寒梅、赵伟桥、王丽萍、王星、李如欣、侯鲜强、白雪洺、孙文江、李晓梅、郝进良、王立阳、宋朝辉、赵淑敏、郭晓坡、刘永泽、赵清、赵旭平、李绍娟。DB1304/T3882022
2、1 冀南大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冀南地区大蒜栽培的产量指标、基础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冀南地区大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DB12/344-2007 大蒜种子质量标准 3 产量指标 本技术规程的产量指标为以收获蒜薹为主的大蒜每66
3、7m2产量1600kg1800kg(干蒜头每667m2产800kg,蒜薹每667m2产800kg1000kg);以收获蒜头为主的紫皮蒜每667m2产量1700kg2000kg(干蒜头每667m2产1300kg1500kg,蒜薹每667m2产400kg500kg)4 基础条件 4.1 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0cm20cm耕层有机质含量1.2%1.25%,碱解氮含量95mg/kg98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18mg/kg,速效钾含量102mg/kg105mg/kg。4.2 灌溉条件 大蒜全生育期需要浇灌五次水以上,要选择水源充足的灌溉条件。5 适宜品种 永年白蒜、紫皮蒜。DB1304/T
4、3882022 2 6 栽培技术 6.1 播种准备 6.1.1 种子准备 挑选蒜瓣整齐肥大,白而较硬,无病虫,无机械损伤的蒜头,将蒜头掰开后,挑出小瓣、伤瓣、黄瓣、软瓣,剥掉木质化茎盘。按DB12/344-2007标准,将大蒜种子分三个等级。6.1.2 播种畦准备 6.1.2.1 施足基肥 根据肥力状况,施用腐熟有机肥1000kg/667m23000kg/667m2、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50 kg80 kg。6.1.2.2 整地作畦 耕后耙细、耙透,清除杂草、根茬,达到上虚下实。作成宽2m4m的平畦。6.2 播种 6.2.1 播期 大蒜播种适期9月28日10月10日。6
5、.2.2 播种密度 以收获蒜薹为主的永年白蒜播种行距18cm20cm,株距6cm7cm,密度50000株55000株/667m2。以收获蒜头为主的紫皮蒜播种行距18cm20cm,株距13cm15cm,密度22000株28000株/667m2。6.2.3 播量 每667m2播量150kg200kg。6.2.4 播深 播种深度3cm4cm,蒜种背向一致,播后覆土搂平,覆土厚度0.5cm1cm。大蒜播后3d5d,然后浇蒙头水。水渗后喷33%除草通乳油150ml200ml/667m2。6.2.5 覆盖地膜 喷除草剂后用厚0.005mm、90cm宽聚乙烯地膜覆盖,每667m2用地膜5kg,播后10d左右
6、,轻扫地膜,以利大蒜破膜出苗,个别不能自行破膜的用铁丝在苗顶开口勾出。6.3 大蒜的冬前壮苗标准 5 片叶以上,茎粗0.8cm,株高20cm。6.4 田间管理 DB1304/T3882022 3 6.4.1 覆二层膜 6.4.1.1 覆二层膜时间 覆二层膜时间在11月底12月上中旬选择晴好无风的天气,于上午 10时后进行。6.4.1.2 覆二层膜前准备 薄膜使用厚度为0.006mm0.01mm的聚乙烯薄膜,薄膜幅宽根据蒜田的面积、地块的宽窄选择2m、2.5m、3m、4m、5m、6m 等。用量 7kg10kg/667m2。固定棒一般自制。用直径 1cm2cm 的树枝或竹竿,长度 30cm左右,一
7、端削成契形,便于插入土中。每 667m2用量1000 根左右。塑料绳每 667m2用量2kg。6.4.1.3 覆二层膜方法 方法一:二层膜与畦垄方向垂直覆盖。把整卷薄膜放在蒜田的地边,然后取土压在薄膜一头固定,将薄膜垂直蒜畦的方向铺开(如蒜畦南北向,薄膜按东西方向铺开),然后将塑料绳系在准备好的固定棒离契形端 20cm 处,再将固定棒通过薄膜插入土中深 20cm,再用同样的方法距离第一固定棒约 1m 处顺蒜畦方向插第二个固定棒(如4米宽的薄膜需插3根固定棒),固定棒通过 1 根塑料绳串联起来,紧贴地面成为压膜线,两道压膜线相聚约 80cm100cm,注意不要离蒜苗过近伤着根系。依次类推,根据蒜
8、畦的宽度和数量做成多道固定棒和压膜线,薄膜放到蒜田的另一头后将薄膜截断再用土压住。同样方法再放第二道薄膜,注意薄膜与薄膜的重叠部分最小不低于 40cm,并在重叠部分的中间用固定棒和压膜线固定。方法二:二层膜与畦垄方向平行覆盖。选幅宽比蒜畦宽 50cm60cm的薄膜,把整卷薄膜放在蒜田的畦头,用土压紧薄膜一端,把整卷薄膜顺蒜畦平铺至蒜畦另一头,用畦垄土压实左右和畦头薄膜,再采取多点式顺畦面中间大蒜行间薄膜上压土。整个冬季,要经常到地里检查,特别是有风的天气,发现有破损的应及时补救,防止薄膜被风吹起,起不到防寒效果。6.4.1.4 揭除二膜 揭除薄膜的时间在“雨水”节后,一般为 2 月下旬3 月上
9、旬。大蒜揭膜前,应于晴天上午到蒜田顺着蒜垄进行打孔放风,平衡膜下与外界的温差,35天后完全揭膜。6.4.2 浇水 6.4.2.1 冻水 大蒜在 12月上中旬浇上冻水。6.4.2.2 返青水 地膜大蒜返青水推迟到大蒜烂母期,一般在 3月中下旬。6.4.2.3 抽薹水 DB1304/T3882022 4 4 月中下旬在蒜薹露帽时浇第一水,4中下旬5月初浇第二水,抽薹前 7d停止浇水。6.4.2.4 蒜头膨大水 在 5 月中旬抽薹后,及时浇水促进蒜头膨大。6.4.3 追肥 结合浇返青水每667m2追施水溶肥(N:P:K=20:10:10)30 kg 40kg,结合浇抽薹水,每 667m2追施水溶肥(
10、N:P:K=20:10:10)20kg。蒜薹收获前叶面喷洒1%磷酸二氢钾溶液两次,每次 10 kg 20kg。6.4.4 喷洒松口剂 蒜薹露帽时,即4 月下旬,叶面喷洒松口剂即:将智能聪(环二肽制剂)25-50ml/667+瑞然(中草药腐植酸液肥)60-100ml/667+胺鲜脂制剂 1020ml/667,分别加适量水溶解后混合再兑水30-40kg/667,均匀喷雾。或用0.0075%的芸苔素内脂水剂12ml/667+20%寡聚酸钾 50-100ml/667+胺鲜酯制剂10-20ml/667,分别加适量水溶解混合再兑水30kg/667,均匀喷雾。6.5 蒜薹采收 6.5.1 采收时期 当蒜薹尖
11、端自行打弯如称勾时即可抽薹,时间为5月 1日15日左右,抽薹时选晴天下午进行。6.5.2 抽薹方法 先用右手从蒜薹露出叶鞘处开始向上捋一下,捋到薹帽处随即用左手同样捋一下,此时左手在上,右手迅速放回叶鞘处,双手轻捏蒜薹同时用力,蒜薹即可拔出。6.6 抽薹后管理 抽薹后大蒜蒜头生长迅速,浇1次2 次水,不追肥。6.7 蒜头采收 6.7.1 采收标准 当大蒜叶片变黄,假茎基部变软时为蒜头采收适期。6.7.2 采收贮藏 刨蒜工具距蒜株5cm以外,防碰伤蒜头,收刨后用蒜缨覆盖蒜头,晾晒 3d5d,移到阴凉处风干后,放通风处贮藏。7 病虫害防治 7.1 病虫害防治原则 DB1304/T3882022 5
1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应急控害措施。7.2 主要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对象为:叶枯病蒜蛆、蓟马、蚜虫、地老虎、金龟子,蝼蛄等。7.3 防治措施 7.3.1 农业防治 7.3.1.1 选用抗病品种 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丰产品种。7.3.1.2 轮作 每 2 年3年宜与非百合科作物进行一次轮作。7.3.2 物理防治 7.3.2.1 粘虫板 设置涂有粘着剂的蓝板诱杀蓟马、黄板诱杀蚜虫等。蓝(黄)板规格 30cm20cm为宜,悬挂于植株上方 10cm15cm处,30 块40块/667m2。7.3.2.2 电子杀虫灯 诱杀地老
13、虎、金龟子,蝼蛄等害虫,2h3h/m2悬挂1盏电子杀虫灯(220 V,15 W),离地高度1.2m1.5m。7.3.3 化学防治 7.3.3.1 叶枯病 大蒜返青后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60 g/667m2)或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100g/667m2)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20g/667m2)喷雾防治。7.3.3.2 蒜蛆 大蒜播种前每667m2用苦参碱3kg,撒于播种沟内。蒜种采用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200-250ml/100kg种子)。在大蒜烂母期和蒜头膨大期分别用75%辛硫磷乳油(351-560ml/667m2)或5%氟铃脲乳油(450-600ml/667m2)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0-360g/667m2)灌根或喷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