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80CCS Z 59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20382022退化 高寒 山坡 草地 生态 恢复 效果 评价 2022-07-14 发布 2000-08-15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3/T 20382022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兰州大学、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果洛州林草局、同德牧场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尚占环、周琼,周华坤,施建军,李以康
2、,马林,王采娥,黄梅,贺有龙,汪海波,汪新川,李世雄,王彦龙,王晓丽,马宏义,赵晓军,马元杰,肖峰,季海川,徐文华,贾顺斌,马玉寿。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 203820221 退化高 寒山坡 草地生 态恢复 效果评 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地区山坡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类型和等级、技术实施、恢复效果调查和样品采集、处理、恢复效果评价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高寒地区山坡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效果的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
3、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4 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 21439 草原健康状 况评价 GB/T 37067 退化草地修 复技术规范 GB/T 38360 裸露坡面植 被恢复技术规范 DB63/T 603“黑土型”退 化草地人工植被建植及其利用管理技术规范DB63/T 674“黑土型”退 化草地等级划分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63/T 1007 生态型黑 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寒地区海拔高、常年低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该标准指在海拔3000 m 以 上高寒草甸分布的地区。3
4、.2 坡地恢复对象为7 度以上,55 度以下的山坡草地。3.3 退化草地 由于人为活动或不利自然因素引起植被高度、覆盖度、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生境恶化,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衰退的草地。该标准中指草地中出现裸露秃斑的高寒草地。3.4 DB63/T 203820222 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对退化草地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退化草地的植被和土壤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3.5 生态效益生态系统 及 其变化引 起 的人类生 存 和社会经 济 发展条件 的 改善程度,综合
5、了生 态 系统的多 层级贡献,包括了 生态系统要 素、结构、过程、功能 和服务5 个方面的指标。如退化草地 的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大气调节、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等。3.6 土壤水土 保 持生态恢复活动对水分涵养和土壤固定,减少水分流失和土壤流失等方面的影响,以利于充分发挥草地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4 山坡退化草地类型和等级 山坡退化草地的定义依据DB63/T 674 中的“黑 土型”退化草地按照坡度的划分,将缓坡地(7 坡度25)和 陡坡地(坡 度 25)退化草地统 称为山坡退 化草地。根 际实地调查,按照山坡 草地出现裸露秃斑地的比例,以及草地群落中可食
6、牧草比例将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表1)。表1 山坡退化草 地类型及等级划分评价 退化坡度类型 退化等级 秃斑地比例(%)可食牧草比例(%)缓坡地()7-25-1 轻度 40-60 15-20-2 中度 60-80 5-15-3 重度 80 5 陡坡地()大于25-1 轻度 40-60 15-20-2 中度 60-80 5-15-3 重度 80 5 注1:退化坡度类型按国标GB/T 38360 和DB63/T 674 执行,将坡 地分为缓坡和陡坡,本标准不涉及 GB/T 38360中的崖坡地(55o)。因为研 制该标准中没有考虑非常陡峭的崖坡地,主要原因是崖坡地在高寒地区采取人工恢复
7、的生态风险很大,技术不成熟,暂时不考虑。注2:退化等级各参数数值范围中左边数值包含在本范围内,右边值包含在下一范围内。5 山坡退化草地恢复技术实施 按照GB/T 38360、DB63/T 603、DB63/T 674、DB63/T 1007执行。DB63/T 203820223 6 山坡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效果调查和样品采集、处理 6.1 植被群落调查与样品采集 与平滩地相比具有一定的坡度,一块样地从坡顶到坡脚分为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山地地形沿“S”型路线 在每个坡位选取3 个或5 个0.5 m0.5 m 样方(样 点间隔距离至少大于25m),每样地总样方数为9 个或者15个。记录样方所
8、在位 置的海拔和 经纬度。于 每年8 月沿“S”型通过样方法对植被 进行调查,记录各样方内的群落覆盖度,群落高度,植物物种数。将调查样方内的植物齐地刈割装入信封,带回实验室65 下烘干至恒重,计算地上生物量。6.2 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在每个样方中,用土钻分别取0 cm 10 cm、10 cm 20 cm、20 cm30 cm 土,每层土样取约300 g,装入自封袋。自然风干后,过筛,测定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全 氮、全 磷、速 效 磷 和pH等 基本理化性质指标)。用环刀法(体积为100 cm3)测定每个样方的土壤容重。另取一部分0 cm 5 cm 的土样 测含水量。6.3 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
9、 在每个样方中,土 钻 法取土样,深度分别是0 cm 10 cm、10 cm20 cm、20 cm30 cm,每层土样取约300 克,装 入自封袋。在自然风干后,测量土壤养分。另取一部分0 cm 5 cm土样测 含水量。用环刀法测土壤容重。7 山坡退化草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7.1 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和丰富度增加 植被覆盖度等级见表2。表2 植被覆盖度等级 等级(级)覆盖度(%)平均数(%)评价 5 100-75 87.5 最好 4 75-50 62.5 好 3 50-25 37.5 一般 2 25-5 15.0 差 1 5以下 2.0 极差 7.2 土壤养分恢复效益 选取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
10、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 6 项指标,运 用式(1)对指标进行标准化。=(1)(1)式中:标准化值;DB63/T 203820224 土壤指标实测值;横向比较的元素值;对应土壤指标中的最小值;对应土壤指标中的最大值。应用式(2)计算各土壤指标的标准差系数,通过标准差系数法来计算各土壤指标的权重值。根据式(3)归 一化标准差系数 得到权重。通过式(4)计算土 壤质量指数(SQI)。=1 2=1(2)=1(3)=1(4)式中:土壤j 指标的标准差系数;第j 项指标中的样本数;土壤指标原始值;第j 项指标的平均值;选取指标数;土壤指标的权重值;土壤质量指数。7.3 土壤水分保 持效益 参考GB/T 15774,土壤含 水量的增量运用式(5)进行计算。土壤含水量的净增百分率利用式(6)计算。=0 0(5)(%)=(0 0)100%(6)式中:土壤含水量增量;0恢复措施实施前的土壤含水量;恢复措施实施后的土壤含水量;0对照区在恢复措施实施前的土壤含水量;对照区在恢复措施实施后的土壤含水量;恢复措施实施后土壤含水量的净增百分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