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7.140 CCS P 55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6542022 水资源 论证区域 评估导则 Guidelines for regional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demonstration 2022-03-03 发布 2022-04-01 实施 贵州 省市场 监督管理 局 发 布 DB52/T 1654 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总则.2 5 区域概况.4 6 水资源及 其开发利用状况.4 7 需水预测.5 8 水资源配 置.6 9 节水评价.7 10
2、 区域实 施影响分析.8 11 水资源 保护和管理措施.8 12 结论及 建议.9 附录 A(资料 性)水 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10 附录 B(资料 性)水 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附图和附件.12 DB52/T 1654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亚、商崇菊、温进化、慎东方、
3、张萍、李其峰、谭娟、黄丽、吴海宽、陈红纯、杨晓春、马荣宇、杨全明、张泽中、沈代欣、吴青、孙伟、梁凯圣、王士武、杨才杰、戚核帅、曹振宇、潘沁、陈红梅、张艳红、王晓宇、蒋泽南、黄健、朱晓萌、张保国。DB52/T 1654 2022 1 水资源 论证区 域评估 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原则、内容、范围和程序,明确了区域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需水预测、水资源配置、节水评价、区域实施影响分析、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等环节的评估要求。本文件 适用于贵州省内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或其他类似区域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相关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
4、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8714 取水计量技 术导则 SL/T 238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 368 再 生水水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取水量 amount of water abstraction 评估区域直接取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公共供水工程以及其他水源(再生水等)的新水量(包括输水损失)总和。3.2 用水量 amount of water use 评估区域中各
5、类用水户取用水量的总称。3.3 耗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 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 消耗掉而不能 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包括从水源地到用户之间引水、制水和输水整个过程损失的水量,用户在用水过程中消耗的水量,以及用户集中排放至污水处理设施 及处理过程中耗损的水量。DB52/T 1654 2022 2 3.4 退水量 volume of drainage 评估区域 用水后,直接或通过 沟、渠、管 道等设施排入自然水体 的水量。3.5 非常规水 unconventional water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利用或经
6、处理后可以利用的再生水、集蓄雨水、矿坑水等。3.6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3.7 重复利用率 recycling rate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3.8 需水预测 water demand forecast 对评估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水量需求的预先测定。3.9 节水潜力 potential of water saving 一定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用水户可以节约的最大用水量。4 总则 评估原则 4.1 4.1.1 合规性原则。应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7、等规定。4.1.2 相符性原则。应符合国 家及地方产 业政策、国 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 规划、行业 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城乡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相关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要求。4.1.3 科学性原则。基础资料 应具有合理 性、可靠性 和系列的一 致性,论证 思路应清 晰 正确,采用 的论证方法应科学适用,论证结论应真实可信。评估内容 4.2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应包括区域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需水预测、水资源配置、节水评价、区划实施影响分析、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结论及建议等内容。DB52/T 1654 2022 3 评估范围 4.3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范围,应
8、以评估区域为基础,统筹考虑流域和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需要,结合区域取水、供水、用水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综合确定。水平年 4.4 4.4.1 现状水平年 选取应具代 表性,宜选 取最近年份,并考虑水 文情势的资 料条件,避 免特枯水年 和特丰水年。4.4.2 规划水平年 选取主要考 虑与评估区 域规划提出 的规划水平 年相一致,并与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有关规划水平年相协调。评估程序 4.5 4.5.1 评估程序包括准备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和审查阶段。报告书编制工作程序见图 1。4.5.2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参见附录 A,附图和附件参见附录 B。图1
9、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编制工作程序图 DB52/T 1654 2022 4 基础资料 4.6 4.6.1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需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与调查,基础资料应包括:a)评 估 区 域 相 关 资 料:主 要 包 括 经 济 社 会 现 状、区 划 背 景、区 划 报 告、专 题 报 告、审 批 文 件 及实施方案、进驻企业 相关资料等;b)相 关 规 划 资 料:主 要 包 括 国 民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规 划、城 乡 规 划、行 业 发 展 规 划、国 土 空 间 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区域总体规划等;c)水利工程设施资料:主要包括供水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灌溉工程等水利基础设
10、施资料;d)水资源管理及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水资源总量和强度指标及落实情况、地下水管控指标要求、水 功 能 区 划 及 水 质 监 测 资 料、流 域 或 区 域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节 水 规 划、水 量 分 配 方 案、生 态流量保障方案等;e)其 他 资 料:主 要 包 括 评 估 区 域 规 划 水 资 源 论 证 及 批 复、建 设 项 目 水 资 源 论 证 报 告 及 取 水 许 可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4.6.2 资料缺乏或不能满足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要求时,应开展必要的调查和监测。5 区域概况 规划与建设现状 5.1 5.1.1 概述评估
11、区 域的规划情 况,包括规 划功能定位、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占地面积 及土地利用 情况、总体布局、实施计划安排等。5.1.2 概述评估区 域的建设现 状情况,包 括评估区域 已建设范围、占地面积、人口、地 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产业规模及分布情况等。取用水情况 5.2 5.2.1 概述评估区 域现状水资 源配置情况 及现 有行业 用水单元用 水量、用水 效率等,主 要包括现状 供水(含调水工程)水源、供 水规模、用水量、耗水量,污水处理设施及处理规模、污水处理回用及排放,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值用水量、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重复利用率等相关指标。5.2.2 概述评估区域项目的建设内
12、容、规模、地点,以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等。规划相符性分析 5.3 5.3.1 分析评估区 域发展目标、布局、规 模等规划内 容与国家、地方法律法 规以及具有 法律效力的 上层规划的符合性。5.3.2 分析评估区域规划与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的相符性。6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一般规定 6.1 6.1.1 根据已经发 布或批复的 水资源调查 评价、水资 源综合规划、重大水利 工程规划以 及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分析评估范围内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利用潜力。6.1.2 根据评估范 围内的最严 格水资源管 理制度和水 资源、水环 境承载能力 等要求,
13、分 析用水总量 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DB52/T 1654 2022 5 水资源状况 6.2 6.2.1 概述评估范 围内的自然 地理、水文 气象、河流 水系、水文 地质、生态 环境、社会 经济状况等 情况。6.2.2 根据水资源 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 规划和水资 源公报等成 果,结合调 查和收集的 资料,简述 评估范围的水资 源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可利用率。6.2.3 简述评估区域可利用的外调水量及再生水、矿坑水等非常规水源情况。6.2.4 水资源质量评价应按照 SL/T 238 标准 规范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3 6.3.1 概
14、述评估范围内现状主要供水工程,包括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其他水源工程。6.3.2 分析评估范 围内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及其 变化情况,评价现状水 资源开发利 用程度、用 水结构与节水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存在问题 6.4 6.4.1 根据用水总 量、用水效 率控制等要 求,结合区 域水资源条 件、水资源 开发利用情 况及取用水 工程现状等,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6.4.2 根据评估范 围内的水资 源开发利用 现状、产业 结构和用水 结构现状,分析评估范 围节水潜力 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7 需水预测 一般规定 7.1 7.1.1 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学合理”的原则。
15、7.1.2 根据国家及 地方有关政 策、规划要 求,结合评 估范围水资 源条件、水 资源管理要 求、用水效 率现状,以及评估区域发展目标、布局、规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目标等,合理预测评估区域 规划水平年 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等需水量。需水分析 7.2 7.2.1 评估区域规划需水预测宜采用以下方法:a)定额法。预测的各行业用水定额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与节水规划和节水措施方 案相协调;b)类 比 法。应 分 析 类 比 对 象 的 可 类 比 性。有 条 件 时 应 选 择 具 体 典 型 项 目,按 照“优 水 优 用、分质供水”的原则,论证类比法需要的用水指标;c)趋 势 分 析
16、法。应 在 现 有 统 计 数 据 的 基 础 上,通 过 分 析 需 水 量 与 时 间 因 素 之 间 的 关 系,对 规 划水平年需水进行预测。7.2.2 规划尚未实 施的,宜采 用多种方法 进行需水量 预测;规划 部分实施的,应基于现 状用水调查 情况进行需水量预测;规划实施完成的,应结合取水许可管理 和 实际用水情况合理核定需水量。7.2.3 分析规划水平年的需(用)水结构,提出评估区域规划水平年合理需水量。7.2.4 需水 预测设计保证率应符合相关行业用水 要求。DB52/T 1654 2022 6 8 水资源配置 一般规定 8.1 8.1.1 水资源配置应遵循“合理开发地表水,控
17、制开采地下水,科学利用外调水,加强利用非常规水”的原则。8.1.2 根据国家和 地方水资源 配置管理政 策、流域或 区域水资源 综合规划确 定的水资源 配置格局,结合评估范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估区域需水预测等成果,开展评估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论证。8.1.3 根据水资源 配置原则,按照不同水 源、不同供 水工程、不 同来水条件 等,分析不 同类型水源 可供水量,论证规划水平年不同水源保障的可靠性。8.1.4 水资源配置 应结合生活、生产和生 态用水对水 量与水质的 要求,优先 满足生活用 水,统筹兼 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等需要。8.1.5 工业冷却循 环、林草灌 溉、城市绿 化、环境卫
18、 生、景观生 态等对水质 要求不高的 用水对象,应优先使用再生水。8.1.6 根据不同类型取水水源可供水量计算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8.1.7 水资源配置无法满足规划需水时,应提出调整区域布局和规模的意见和建议。取水水源论证 8.2 8.2.1 取水水源已获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可直接引用其成果,并提供相关支撑材料。8.2.2 以地表水为 水源的,应 结合区域供 水工程的特 点,分析不 同来水条件 下的可 供水 量,论证地 表水源供水的可靠性。8.2.3 以地下水为 水源的,应 分析地下水 水源所在区 域水文地质 条件,在计 算地下水补 给水量、储 存量和排泄量的基础上,分析评
19、价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可供水量。8.2.4 以外调水为 水源的,应 遵循“先节 水后调水”的原则,分 析评估调水 的合理性,明确调水工 程的供水对象、可供水量。8.2.5 以公共供水 管网工程取 水的,应结 合公共供水 工程水源供 给情况,根 据供水管网 现状、接入 条件、现有和规划取用水户的用(需)水量等,分析其可供水量。8.2.6 以非常规水 为水源的,应在产业布 局结构与再 生水利用格 局的空间匹 配性分析基 础上,分析 其供水对象、可供水量。8.2.7 对于通过水权交易获得取水权的,应依据水权转让可行性专题研究,分析水权交易的可行性。水质评价 8.3 8.3.1 应充分利用 已有的水质 监
20、测资料开 展取水水源 的水质评价。若已有资 料不能满足 评价要求时,应开展相应的水质检测。8.3.2 再生水 水源水质评价应按照SL 368 的相关规定,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及要求,结合实测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评价水质的可能变化范围。水资源配置方案 8.4 8.4.1 开展水资源 供需平衡分 析,应以评 估区域需水 预测和评估 范围水源工 程可供水量 成果为基础,按照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分别对不同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平衡。8.4.2 应以水资源 供需平衡分 析结果为基 础,结合节 水、需水、供水工程等 不同情景,分析提出评 估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8.4.3 应针对水资源配置方案开展
21、水资源条件及规划、用水总量控制符合性分析。DB52/T 1654 2022 7 8.4.4 应在水资源 配置方案基 础上,制定 评估区域遇 连续枯水年 或突发事件 情况下的应 急供水保障 方案。9 节水评价 一般规定 9.1 9.1.1 以现状年实 际用水为基 础,分析评 估区域内的 现状用水水 平与节水潜 力,并结合 节水目标指 标分析计算评估区域节水量。9.1.2 根据国家和地方节水管理规定和要求,确定评估区域内的节水目标与指标。9.1.3 应按照节水 目标与指标 要求,科学 合理制定节 水措施方案,并对节水 措施方案的 节水效果进 行评价。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9.2 9.2.
22、1 分析计算评估区域现状水平年用水效率指标,与所在流域和行政区及周边、类似地区进行对比,评价现状节水水平。9.2.2 结合国家和 地方有关用 水定额指标、用水效率 控制指标和 相关规划,以及评估区 域现状节水 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计算农业、工业和生活等主要用水行业(用水户)的节水潜力。节水目标与指标 9.3 9.3.1 综合考虑评 估区域内的 水资源禀赋 条件、经济 发展水平、水资源开发 利用条件及 现状节水水 平等因素,参照先进地区及周边类似地区的节水水平,论证提出规划水平年合理的节水目标与指标。9.3.2 主要节水目标应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23、9.3.3 根据评估区 域及项目特 点,考虑水 资源利用效 率和效益,确定规划水 平年各项节 水指标,并 对提出的节水指标进行合理性分析。9.3.4 结合评估区 域规划实施 情况,明确 提出评估区 域主要产品 用水定额、单位工业增 加值用水等 效率控制指标。节水措施方案 9.4 9.4.1 应按照节水 目标与指标 要求,提出 评估区 域实 施应采取的 合理、可行 的节水措施 方案,包括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9.4.2 节水工程措施包括评估区域内对现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的相关措施。节水工程措施要因地制宜,符合所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具有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9.4.
24、3 节水非工程 措施应符合 国家及地方 政府相关政 策要求,包 括管理制度、计量监测、水价及水 费征收、水利信息化、公众参与和节水宣传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9.4.4 从节水设施 与 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使用)和“四到位”(用水 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 位)等方面,提出 节水保障措施。节水效果评价 9.5 结合节水潜力分析成果,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节水措施方案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节水效果进行评价。DB52/T 1654 2022 8 10 区域实施影响分析 一般规定 10.1 10.1.1 应综合考虑评估区域的发展目标、
25、布局和规模等,分析评估区域实施对水资源、水生态和相关利益方的影响,以及规划的不确定性对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10.1.2 应综合评估影响范围内现状和规划取水的累积影响。10.1.3 应针对区域实施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相关补救措施和建议。10.1.4 通过水权 转让取得取水权的,应分析取水用途改变后对地表水、地下水和 生态以及 转让方的影响。10.1.5 综合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供用水格局、水环境管控要求等,提出评估区域退水量。对水资源、水生态的影响分析 10.2 10.2.1 取用地表水的,应分析取水对所在河流的径流过程、主要河流控制断面下泄流量等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取水对流域水
26、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配的累积影响。10.2.2 取用地下水的,应对同一和相邻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位影响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累积影响进行分析;分析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10.2.3 分析区域实施对评估范围内水源、供水对象、各行业用水量等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10.2.4 分析多种供水水源同时取水对评估范围水生态系统的累积影响。10.2.5 对涉及生态敏感区的,要具体分析区域取用水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分析 10.3 10.3.1 根据取水影响分析,明确受影响的相关利益方,分析论证评估区域取水对相关利益方合法权益的影响。10.3.2 重点分析评估区域取水实施对相关利益方的潜
27、在影响。影响补偿方案建议 10.4 10.4.1 根据影响分析结论,若规划实施在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后,仍对第三方构成不利影响和损害时,应定量测算造成的损失,提出补偿方案。10.4.2 对于间接影响或者存在潜在长期影响难以定量估算时,应定性说明影响的可能程度和范围,提出补救或者补偿措施建议。11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一般规定 11.1 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划等各类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评估区域实际情况,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提出评估区域实施需采取的综合对策措施。综合对策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保护措施 11.2 11.2.1 按照水资源保护目标,应对水源保护区
28、、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提出水源 保护、节水减排和污染控制等 措施。11.2.2 对于有生态流量目标要求的,应提出保障 生态流量的具体措施。DB52/T 1654 2022 9 11.2.3 评估区域有退水风险的,应提出具体的水资源保护措施。管理措施 11.3 11.3.1 根据 GB 24789、GB/T 28714 等相关要 求,提出取用水计量器具配备要求和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的要求,制定取用水水质监测方案。11.3.2 建立区域用水管理体系、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和用水统计制度。11.3.3 制定评估区域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提出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11.3.4 提出评
29、估区域规划实施水资源条件约束与支撑的管理、资金、技术等保障措施。12 结论及建议 从评估范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变化趋势、评估区域规划实施与水资源条件匹配性、用水合理性、水资源配置方案可行性和可靠性,实施的影响及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综合结论及建议。DB52/T 1654 2022 10 A A 附录A(资料性)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 A.1 总则 A.1.1 项目来源。A.1.2 评估目的、原则和内容。A.1.3 编制依据。A.1.4 评估范围。A.1.5 水平年。A.2 区域概况 A.2.1 规划与建设现状。A.2.2 取用水情况。A.2.3 规划相符
30、性分析。A.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A.3.1 基本情况。A.3.2 水资源状况。A.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A.3.4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存在问题。A.4 需水预测 A.4.1 需水分析。A.4.2 需水量核定。A.5 水资源配置 A.5.1 取水水源论证。A.5.2 水质评价。A.5.3 水资源配置方案。A.6 节水评价 A.6.1 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A.6.2 节水目标与指标。A.6.3 节水措施方案。A.6.4 节水效果评价。DB52/T 1654 2022 11 A.7 区域实施影响分析 A.7.1 对水资源、水生态的影响分析。A.7.2 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分
31、析。A.7.3 影响补偿方案建议。A.8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A.8.1 保护措施。A.8.2 管理措施。A.9 结论及建议 结论及建议。DB52/T 1654 2022 12 B B 附录B(资料性)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附图和附件 B.1 附图 B.1.1 地理位置及评估范围图。B.1.2 评估区域所涉及流域水系图。B.1.3 水功能区划图。B.1.4 土地利用结构图。B.1.5 产业布局图。B.1.6 评估区域现状和规划的供水布局图。B.1.7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相关附图。B.2 附件 B.2.1 委托书。B.2.2 区域规划批复(意向)文件。B.2.3 水资源管理、水量分配相关文件。B.2.4 供水单位签订的供水承诺书。B.2.5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相关附件。DB52/T 165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