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3 T 1913-2020 新化红茶 适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34999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3 T 1913-2020 新化红茶 适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规程.pdf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3/T113 2020 9ICS 65.020.20CCS B 352020-12-29发布 2021-03-29实施新化红茶 适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规程Xinhua Black Te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of Suitable VarietiesDB43/T 19132020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2 5 规划建设 2 6 茶树种植 3 7 茶园管理 4 8 茶叶采摘 5 9 生产档案管理 6 附录A(资料性)主

    2、要适制新化红茶的茶树品种 7 附录B(资料性)新化红茶茶园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8 附录C(资料性)农业投入品登记表 10 附录D(资料性)茶园生产操作档案 11 DB43/T 19132020 II DB43/T 1913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新化县茶叶产业协会、新化县农业农村局、湖南省茶叶学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意、黄静、银霞、张曙光、欧阳辉、邹志明、陈伯红、黎娜

    3、、李敏。DB43/T 19132020 IV DB43/T 19132020 1 新化红茶 适制 茶树品种 栽培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化红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规划建设、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及生产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新化红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栽培技术与茶园管理。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063

    4、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GB/T 17419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T/HNTI 0222020 新化红茶 工夫红茶 3 术 语和 定义 T/HNTI 0222020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新化红 茶适 制茶 树品 种 Suit

    5、able varieties for Xinhua black tea 适宜新化县境内气候和土壤,对当地主要茶树病虫害有较强抗性,适宜加工新化红茶的中小叶茶树品种。主要适制新化红茶的茶树品种参见附录A。DB43/T 19132020 2 4 产 地环 境 4.1 基本 要求 茶园选址应远离城镇、工厂、居民区、交通干道,周边及上风口(或河道上游)无直接或间接污染源。海拔宜选择600 m1200 m 以内,坡度宜选择在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坡地。园地水土保持良好,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水平好。茶园与主干公路、荒山、林地和农田等边界应设缓冲带、隔离沟、林带或物理障碍区。4.2 产地 范围 生产区域范围为

    6、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天门乡、金风乡、水车镇、白溪镇、上梅镇、石冲口镇、洋溪镇、槎溪镇、文田镇、游家镇、炉观镇、西河镇、孟公镇、琅塘镇、桑梓镇、曹家镇、吉庆镇、温塘镇、田坪镇、圳上镇、科头乡、维山乡、荣华乡、坐石乡、油溪乡、上渡办、经济开发区和大熊山林场、古台山林场。生产区域范围示意图参见T/HNTI 0222020。4.3 空气 质量 符合GB 3095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4.4 水质 茶园灌溉用水质量符合 GB 5084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要求,且要求水源充足。4.5 土壤 茶园土壤 pH 值宜在4.56.0之间,低于 4.5 或高于 6.0的土壤需先改良再种植,土壤类型为红

    7、壤、黄棕壤,自然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宜在1.0以上,土层厚度 1.0 m 以上,排水良好且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类土壤环境质量要求。5 规 划建 设 5.1 地块 划分 根据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划分区块,预留农具房屋、道路和排蓄水系统建设用地。合理布置茶行和茶树品种,规划茶行时应选择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线走向。5.2 道路 网设 置 茶园的道路分为干道、支道和步道,互相连接成网。一般要求 20 hm2以上茶园宜规划干道,宽 7 m9 m;20 hm2以下仅规划支道,宽 6 m7 m;步道按作业区界来规划,1 hm2左右设立一条步道,宽 1 m2 m。道路占地控制在茶园总面积的5

    8、左右以内。5.3 排灌 系统 设置 遵循排蓄兼顾的原则,建立一套设有隔离沟、纵沟、横沟、沉沙坑、蓄水池组成的排水蓄水系统。隔离沟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交界的地方,沟深、宽各 70 cm90 cm,横向设置;纵沟宜顺坡向沿茶园步道两侧迂回曲折设置,横沟宜与茶行平行设置,与纵沟相连;在纵沟中每隔 30 m50 m挖一个DB43/T 19132020 3 沉沙坑,深、宽各30 cm40 cm,长 50 cm60 cm;一般每 0.67 hm2茶园应建一个蓄水池,以蓄水量10 m320 m3为宜。蓄水池与排水沟相连,进水口处设立一个沉沙坑。5.4 茶园 开垦 5.4.1 坡度小于5的茶园直行式开垦;5

    9、15的缓坡茶园等高横向开垦,不规则坡面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原则开垦;坡度超过15的坡地茶园,宜修筑梯田,要求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心土筑埂,表土回沟。梯面外高内低,并设有内沟,与外沟相通。5.4.2 初垦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79月或12 月次年2 月进行,深度60 cm以上,同时除尽杂草、树根、宿根等。适度保留一些名贵树种或有观赏价值、经济收益大的树种。5.4.3 复垦在茶苗定植前进行,深度 30 cm左右,同时清理和平整地面。6 茶 树种 植 6.1 种苗 要求 与质 量 6.1.1 茶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 中规定的、级标准。6.1.2 茶苗出圃宜在11月初至次年 3 月初,茶苗用草

    10、扎做到保湿透气,防止重压和风吹日晒。出圃后及时调运到目的地及时种植,并应在出圃后3天内栽完。6.1.3 品种应选择适应新化县产地环境条件,适制新化红茶的茶树品种。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采摘淡旺季,早、中、晚生品种宜按 541 搭配。6.2 茶苗 定植 6.2.1 定植时间一般在每年 11月下旬至次年3 月上旬进行。6.2.2 新垦园地应施足底肥,开沟深 50 cm60 cm,每 667 m2宜施农家肥(如土杂肥、栏粪、作物秸杆等)2000 kg2500 kg、菜籽饼肥 200 kg3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100 kg120 kg混合后分层施入,待土壤沉实后定植。6.2.3 宜采用双行双株或单行

    11、双株方式定植。双行双株定植:大行距 150 cm180 cm,小行距 35 cm,穴(株)距35 cm,每丛2株,需苗5000 株5500株/667 m2左右;单行双株定植:行距 140 cm,穴(株)距30 cm,每丛2株,需苗 3000株3500株/667 m2左右。6.2.4 定植前开定植沟。定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根须覆盖,再轻提茶苗使根系舒展,然后再覆土踩紧踏实。6.2.5 定植后3 h4 h内浇足定根水,再培土至与茶苗剪口短茎持平。水源不充足山区,可将茶苗根须打泥浆后定植。6.2.6 定植后要及时修剪,茶行内铺草覆盖。6.3 生态 建设 与维 护 6.3.1 茶区和茶

    12、园四周的空地植树造林或间作其他经济作物,在茶园的迎风口和主要道路沟渠两旁应营造防护林和行道树。6.3.2 海拔较低且集中连片的茶园,应因地制宜种植遮阴树,栽植密度宜 1520株/667 m2,不宜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出地面 2.5 m以上,成年后遮光度控制在 2030,海拔 600 m1200 m的茶园宜配置防护林。6.3.4 注重茶园及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DB43/T 19132020 4 7 茶 园管 理 7.1 土壤 管理 7.1.1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

    13、免耕。7.1.2 幼龄茶园适当浅耕,成龄茶园每年在茶芽萌发前浅耕 12次,浅耕深度10 cm 左右,并结合施追肥进行,在秋末茶季结束后深耕,深度20 cm30 cm,并结合施基肥进行。7.1.3 采取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保土蓄水能力。幼龄茶园覆盖地膜或防草布,成龄茶园覆盖物宜选用茶树修剪枝叶或未结籽的杂草。外来物品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污染,其覆盖物晒干打碎更佳。7.1.4 梯级茶园应主意水土保持、梯壁完好,平地茶园遇雨水天气能及时排水。7.2 茶园 施肥 7.2.1 茶园宜多施有机肥料,复合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配合施用时,成龄采摘茶园

    14、宜(45)12,幼龄茶园宜211。7.2.2 绿色茶园及有机茶园肥料的使用应分别符合NY394、NY/T 5197的相关规定;有机肥料、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微生物肥料应分别符合 NY525、GB 15063、GB 18877、NY 227的规定;农家肥施用前应经渥(沤)堆等无害化处理。7.2.3 基肥一般在当年10月下旬施入,每667 m2施农家肥1500 kg2000 kg或有机肥200 kg300 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开沟 20 cm30 cm施入。7.2.4 追肥可根据茶树生育规律分多次施于根际,每667 m2施有机肥100 kg,开沟

    15、 10 cm施入,施肥后及时覆土。春茶前的追肥又称催芽肥,一般在春茶开采前15 d30 d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667 m2 施 10 kg15 kg,逢雨撒施。茶树出现营养元素缺乏时可使用叶面肥,叶面肥应符合 GB/T 17419、GB/T 17420 的规定。7.3 茶树 修剪 7.3.1 幼 龄茶 园定 型修 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于定植时离地面 15 cm18 cm处剪去主枝;第二次离地面高度 30 cm35 cm修剪;第三次离地面高度45 cm50cm 修剪。以后每年提高10 cm15 cm,最终形成树高 70 cm80 cm,树幅 120 cm130 cm为宜。修剪时间为 3月上、中

    16、旬或5 月中、下旬。7.3.2 成 龄茶 园整 型修 剪 7.3.2.1 轻修 剪 生产茶园每年宜轻修剪一次,宜轻不宜重。剪去树冠表层 5 cm10 cm左右,下次在上次剪口上提高 3 cm5 cm。宜在春茶后或秋茶末进行。7.3.2.2 深修 剪 对发芽瘦小、对夹叶多的茶树宜采用深修剪,一般剪去树冠 15 cm20 cm的鸡爪枝以复壮树势。宜在春茶后进行。DB43/T 19132020 5 7.3.3 低 产衰 老茶 园更 新 修剪 7.3.3.1 重修剪、台刈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芽萌动前期或春茶即将结束时进行,茶树台刈后及时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清园消毒,并深翻重施有机肥。7.3.3.2

    17、低产茶园,一般离地面高度 40 cm左右剪去上部主要骨干枝。修剪后待第二年新梢长到 20 cm以上,新梢基部5 cm左右半木质化时,在剪口上提高 5 cm10 cm进行修剪。7.3.3.3 低产衰老茶园,一般用手锯或台刈剪在离地面 3 cm5 cm剪去上部全部枝叶。台刈后待新枝抽发后应进行疏枝,保留58枝,在次年春茶后离地30 cm35 cm进行修剪。7.3.4 对于覆盖密度较大的成龄茶园,每年秋茶后应进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30 cm左右的空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7.4 病、虫、草害 防治 7.4.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

    18、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7.4.2 农 业防 治 7.4.2.1 合理种植,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茶树品种。7.4.2.2 及时采摘,采取分期、分批、多次采摘方式抑制病虫害发生。7.4.1.3 中耕除草,增施基肥,以减少茶树病原菌和土壤中越冬害虫的数量。7.4.3 物 理防 治 7.4.3.1 采用人工捕杀及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等方式。7.4.3.2 采用人工剪去或摘除被害虫为害的枝干、芽叶。7.4.3.3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防除杂草。7.4.4 生 物防 治 7.4.4.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寄生蜂、蜘蛛、捕食螨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

    19、的伤害。7.4.4.2 以草食动物、植物治草以及以矿物油除草,可选用适宜当地的生物防治措施减少草害的发生。7.4.4.3 可适当地使用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所使用的生物农药应通过农业部登记许可并符合相应认证标准的要求。7.4.5 化 学防 治 7.4.5.1 农药使用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不同的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宜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7.4.5.2 绿色茶园及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允许、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应分别根据 NY393、NY/T 5197中的规定执行,并严格按照 GB 2763的规定控制施药量。7.4.5.3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8 茶 叶采

    20、 摘 8.1 按照不同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遵循及时标准采,分批多次采原则。8.2 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发芽整齐,生DB43/T 19132020 6 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电动或无铅汽油采茶机。8.3 采用清洁、通气性良好的专用工具,采下的茶叶需及时运送到茶厂进行加工,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压、轻翻。8.4 鲜叶储运符合NY/T 5018的规定。9 生 产档 案管理 9.1.1 建立农业投入品档案,建立农药、有机肥、复合肥等投入品采购、出入库、使用档案,包括投入品名称、来源、使用日期、使用方法、使用量、使用人、防治对象等

    21、信息。农业投入品档案见附录C。9.1.2 建立农事操作档案,包括植保措施、土肥管理、修剪、采摘等信息。农事操作档案见附录 D。9.1.3 档案记录应准确、完整、清晰,专人负责,并保存 2年以上。DB43/T 19132020 7 附 录 A(资料 性)主要适 制新 化红 茶的 茶树 品种 品 种 主要特性 槠叶齐 无性系,中生种,适制红、绿茶,适宜湖南地区栽培 保靖黄金茶1号 无性系,特早生种,适制红、绿茶,适宜湖南地区栽培 尖波黄13号 无性系,早生种,适制红、黄茶,适宜湖南地区栽培 湘茶研8号 无性系,中生种,适制红茶,适宜湖南地区栽培 潇湘1号 无性系,中生种,适制红茶,适宜湖南地区栽培

    22、 潇红3号 无性系,中生种,适制红茶,适宜湖南地区栽培 汝城白毛茶 有性系,早生种,茶多酚含量高,适制红茶,适宜湘南地区栽培 其 他 适制新化红茶的省内外优异品种(如高香,高茶多酚、茶黄素等优异品种)DB43/T 19132020 8 附 录 B(资料 性)新化红 茶茶 园的 主要 病虫 害及防 治方 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茶小绿叶蝉 5 月6 月、10 月11 月为盛发期,第一峰百叶虫量6 头或虫量15头/m2;第二峰百叶虫量12 头或虫量27头/m2。1分批多次采茶,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修剪。2应用风吸式诱虫灯及色板进行诱杀。3喷施球孢白僵菌、苦参碱、印楝素。3喷施除虫菊素、联

    23、苯菊酯、茚虫威、虫螨腈。茶毛虫 一般危害期分别在 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10 月。幼虫3 龄前施药。1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及群集的虫叶,集中销毁;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虫蛹;采取灯光或性信息素诱杀。2喷施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3喷施茚虫威、联苯菊酯、溴氰菊酯。灰茶尺蠖 一般5月6月下旬、9月10月发生严重,每平方米幼虫数7 头时即应防治。1结合冬施基肥深埋虫卵。2采用窄波灯光、灰茶尺蠖性诱剂诱杀成虫。312 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4喷施 Bt 制剂、苦参碱、联苯菊酯或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除虫菊素。茶蚜 发生高峰期,一般为 5 月上中旬和 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有蚜芽梢率45,

    24、芽下二叶百叶平均虫口7 头时,即应防治。1保护天敌。2及时采摘。3可喷施矿物油、苦参碱、茚虫威、虫螨腈。茶角胸叶甲 5 月中旬6 月下旬,成虫出土盛末期。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15头时,应及时防治。1结合茶园中耕和冬耕施基肥,消灭幼虫。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3幼虫期土施白僵菌制剂或成虫期喷施白僵菌制剂。4悬挂色板进行诱杀。5喷施联苯菊酯。黑刺粉虱 卵孵化盛末期,小叶种3 头/叶、大叶种5 头/叶时,应及时防治。1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2采用色板诱集(成虫)。3喷施矿物油、联苯菊酯。4喷施石硫合剂封园。茶橙瘿螨 一般为 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8 月9 月、11 月发生高峰期以前,叶

    25、有虫3 头/cm2,或指数值6 时,即应施药。1勤采春茶。2发生严重时,可喷施矿物油、虫螨腈。茶刺蛾 幼虫数幼龄茶园10 头/m2、成龄茶园15头/m2时,即应施药。参照灰茶尺蠖。茶饼病 春、秋季发病期,5d 中有3d上 午日照3 h,或降雨量2.5 mm,芽梢发病率35。1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2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3喷施多抗霉素。4喷施波尔多液。DB43/T 19132020 9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茶白星病 春茶期,气温在 1624,相对 湿度80以上;或叶发病率6时。1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增

    26、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病力。2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减少翌年发病来源。3喷施多抗霉素。4非采摘期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茶炭疽病 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雨季到来前后。1加强茶园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勤除杂草,促使茶树健壮生长,提高茶树抗病能力。2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3在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4非采摘期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注:绿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应参照当年国际国内发布的最新版本农药使用规范,及时调整用药种类。DB43/T 19132020 10 附 录 C(资料 性)农业投 入品 登记 表 C.1 投入 品出 入库 登记 表 序号 采购日期 产品名称 生产企业 规格 数量 经办人 领货日期 领货数量 领货人 C.2 投入 品使 用登 记表 序号 使用日期 产品名称 来源 使用方法 使用量 使用人 备注 DB43/T 19132020 11 附 录 D(资料 性)茶园生 产操 作档 案 茶园名称 面积 序号 操作日期 操作内容 操作方法 效果 1 2 3


    注意事项

    本文(DB43 T 1913-2020 新化红茶 适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